2009/08/29

台灣&泰國Ashtanga Yoga 200小時美國瑜珈聯盟認證師資培訓課程



邁向永恆的瑜珈之旅 - 深耕一生的學習
200小時美國瑜珈聯盟認證師資培訓課程
全程中英雙語教學
Centered Yoga Institute, ThailandAn International Renowned
200 + hour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An Education in Yoga
Dates日期:Session I第一階段 :2009,9, 5 –16
Session II第二階段:2009, 12,5–14
Session III第三階段:2010,1. 7 –16


Location地點:SPACE An-Ho(SPACE安和館)
Teachers指導老師:Paul Dallaghan & Neil Barker
Assistant/Translator助理講師兼中譯 : Megan Ni
Guest Teacher 客座講師: Gladys Huang
Maximum Enrollment名額限制 : 36 students
若 您欲瞭解詳細內容,請email到teachertraining@withinspace.com,並留下姓名、聯絡電話,我們將優先聯絡並隨時提供您 最新完整訊息。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our representatives or e-mail:teachertraining@withinspace.com

這是泰國Centered Yoga深具國際知名度的訓練課程,在全球已成功舉辦十年,擁有來自世界各地,超過一千名的學員完成這項訓練,有為數甚多的學員目前擁有自己的瑜珈教室,也有人成為非常知名的瑜珈老師,例如SPACE的Stephen及Gladys老師。
This is Centered Yoga's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program that has been running successfully worldwide now for the past ten years. There is close to 1000 graduates from all parts of the world, many of whom now have successful studios or have become established teachers in their own right. Good examples are Stephen and Gladys at SPACE.

一個瑜珈師資訓 練到底應該為期多長?一直是廣受爭議的問題。事實上,這項訓練必須花上您一生的時間來進行。唯有這樣專注獻身在瑜珈的學習,才能將一個人的練習與教學提升 到更高境界,這也是我們這項訓練課程的目的。我們提供真心學習的學員一個平台及工具,讓學員可以在練習這條路上走的更遠。我們不主張「生產」瑜珈老師,我 們傾向幫助帶領您踏上「尋訪未知潛力」的旅程。我們這”五個月”的訓練課程,有足夠的時間,將瑜珈內化為您一生的學習。有些師資訓練課程太短,不足以幫助 一個學員,也有些短期師資培訓課程,讓學員在幾年之內,都必須反覆回來繼續上課。但在這五個月的課程中,我們鼓勵您「發現什麼是適合自己的」,您也會對此 有所成長。
A common point of controversy is how long should a "training" be. In truth it is lifelong pursue; however, there will be times of focused and dedicated study to help take one's practice and teaching to a much higher level. This is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 to provide the sincere students with a platform and the tools to understand and to go further in practice. We do not claim to "produce" teachers but rather to help bring out that hidden potential and start you on your teaching journey. We have found this 5-month period to work very well at this level. Some courses may not be long enough for a student to absorb the material, while others drag on over a few years and can almost hold the student back. After this ‘’5-month’’ period we encourage you to continue growing further in what is appropriate to you. There will also be pre-course assignments which aim to elevate your practice and understanding of yoga. These assignments are emailed every few weeks and require the student to do certain readings, practices and reports.

Who is Paul Dallaghan?
長期在印度深入瑜珈的學習與 練習,他是Sri K. Pattabhi Jois 與Sharath的嫡傳弟子,已是印度Ashtanga瑜珈協會認證Certified老師之一,目前只有三十餘位有此殊榮。Paul另向 Kaivalyadham系統的Sri O.P. Tiwari學習體位法之外的瑜珈哲學。這兩位老師都將他們畢生奉獻給傳播瑜珈以及正確的教學與練習方法。Paul參訪過許多聖地並長時間靜坐,當機會來 臨時也拜訪一些有智慧的瑜珈行者。
Paul is a senior level teacher with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He is one of three senior students of Tiwariji in Pranayama and one of the few in the world certified by Pattabhi Jois in Ashtanga vinyasa. This places him in a unique position to teach at this level, teach both practical and the philosophical asepects behind it all. Mostly though, he loves to share the teaching with passion and joy.
Neil Barker
是 印度Ashtanga瑜珈協會授權Authorized老師之一及資深的太極練習者,也是合格的徒手脊椎調整與復健師,並擁有針灸與推拿專業認證。 Neil有長期教導按摩師及運動傷害治療師解剖學的經驗,對生理學及解剖結構方面有深入研究,加上又有多年瑜珈練習經驗,因此能深入淺出的教授相關知識。
Neil Barker
Neil is trained in chiropractic and Chinese medicine as well as an advanced student of Tiwariji in Pranayama and authorized by Pattabhi Jois in the Ashtanga method. His knowledge of anatomy and yoga practices brings a unique level to these subjects. Always fun and highly interesting.
想了解更多關於老師們的資訊,請參考www.yoga-thailand.com
For more info about teachers :www.yoga-thailand.com

資料來源:

本訓練課程詳細資料

2009/08/28

請支持世界展望會八八水災緊急救援到重建六大工作重點


緊急救援到重建 世界展望會不缺席
杜明翰會長亦特別針對過去兩周工作進行報告,六大工作重點包括:
1.緊急救援:
於災後協助民眾緊急撤離與即時安置,動員350位工作人員,超過3,000人次的志工人次進行物資運補工作,目前災民多已獲得安置。而目前在嘉義縣阿里山鄉、高雄縣桃源鄉仍因路斷而處於失聯狀態,世界展望會亦正克服困境,期望能及早突破進行救援。
2.安置服務及緊急庇護帳:
在過去兩周中,特別針對受災嚴重地區屏東、高雄、台東、嘉義等46處安置中心,提供災民安置期間身心所需服務。在災區進行物資發放及提供乾糧、熱食,亦已發放1,627份世界展望會家庭防災包、健康包,內容包括手電筒、收音機、簡易醫藥、輕便雨衣、棉手套等,使逾5,000位受災民眾獲得救助。更透過愛心團體捐贈,已在災區設置超過100頂緊急庇護帳(Shelter Boxes),提供災民獲得隱私權維護的安置。
3.兒童關顧:
因應天災發生後大環境的改變,極有可能造成兒童適應及影響身體的健康,更有可能因為家長多忙於重整家園或自身情緒壓力影響,讓孩子因此疏忽於其身心靈的關懷及照顧。因此,在災後四天(8/12),即成立首個「兒童關懷中心」(Children Friendly Space),這是特別為災後兒童設立的關懷空間,透過寓教於樂的遊戲方式,陪伴孩子早日遺忘天災帶來的不適及傷痛,也透過專業社工人員的關顧,關顧兒童身心靈的發展。 台灣世界展望會現已在受災地區成立9個兒童關懷中心,分別在台東縣金峰鄉、大武鄉,屏東縣佳冬鄉、三地門鄉,高雄縣旗山鎮成立,亦即將在高雄縣六龜鄉、南投縣信義鄉設立。目前除了社工人員參與外,也投入超過100人次的志工,除陪伴兒童遊戲、閱讀外,亦會進行兒童團體藝術及遊戲關懷活動,並紀錄身心靈狀況,若發現有特殊需求者,將轉介專業心理諮商團體或醫療機構進行深度關顧。
4.災童認養計畫:
由於在災區仍有10,178名受助童,原先就處於經濟弱勢,因此在未來1~2年間將呼籲各界支持災童認養計畫,且將推動教育補助計畫,根據不同學齡之學子進行學費、學用品之補助及關懷。
5.短中期中繼屋計畫:
於屏東縣、台東縣、高雄縣提供約1,200戶短中期住屋,為受災居民們解決安居問題。「中繼屋」是一新的災後居民短期至中期安置的新觀念,能夠延續其成本與努力至永續社區營造之節能減碳環保綠建築。不同於組合屋建材於廢棄後即不能使用;主要建材為極具環保且可回收使用的輕鋼架,90%可於永久屋搭建時重覆使用,搭建時也將多方考量居住的舒適度與空間的規劃需求,以符合家庭居住的條件,提供部落決定遷村或是重建之前的安身居所;在整地完成之後,預計2~3週可完成搭建工作。 世界展望會將在尊重社區居民的前題下,考慮未來將進行以工代賑的方式投入中繼屋工程,邀請一家2~3位成員來協力搭蓋自家住宅,另考量人力及受災民眾中多有隔代教養或獨居老人之家庭,則將另召募有建築相關工作經驗之志工進行協助。
6.永續社區營造(含部落小學):
未來將考量從居民文化核心價值出發,考量就業、就學;國土彈性運用與安全評估;以社區為基礎的防災、減災機制等之社區建設及小學重建等工作予以進行。

資料來源:
http://www.worldvision.org.tw/news/news-090825.htm


921地震 煤源部落遷村

*短中期中繼屋計畫,配合的謝英俊建築師目前志工招募中:
謝英俊第三建築招募志工文/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 八月 18, 2009
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世界展望會八八水災
災區安置屋社區規劃每戶主體建築面積:31.4坪前後涼棚:7.5坪
謝英俊建築師自921地震始,開始以協力造屋方式進行災後家屋重建工作。考量當地社會條件、災民災後的經濟條件,同時使用自然、可重複使用的建材以兼顧環保課題,讓居民參與協力造屋,為災後適切的解決方案。
這套操作方式不僅 曾用於921災後重建、風災後遷村案,在去年四川512大地震後的農房重建也是以類似模式進行。這次八八水災後的災區安置社區重建方案,延續過去兼顧經濟、社會、環保議題的考量,房屋可由災民協力自建,所有材料皆可拆卸組裝,重複使用,並重新組合 為永久性的居所,不會造成浪費與環境負擔。房屋的規劃設計,不僅僅限於安置用途。
由於彈性的設計、材料可重複使用,以及內部空間可滿足生活機能,更可做為長期居住使用。而透過共同協作打造的社區,尤能強化部落/社區主體意識,以及維繫傳統互相提攜的精神。
88水災重建工作 — 謝英俊建築師與第三建築工作室招募志工『水災災情比想像中還嚴重,重建工作龐大。』重建工作分佈各區(嘉義、高雄、屏東、台東等部落),比921範圍廣,許多地方需要幫助。
緊接而來的災後重 建亟需建築志工協助,需要建築設計背景大學志工以雙手參與災區重建。 請參加過謝英俊建築師 與 第三建築工作室所辦的工作營,熟悉工作模式,能投入第一線工作,帶災民協力建房的同學,朋友與謝英俊建築師 與 第三建築工 作室聯繫! 需要志工伙伴:
(1)參與過第三建築工作營,熟悉這套工作模式,能投入第一線工作,帶災民協力建房的同學。 第三建築工作室直接聯繫電話:(049) 2850343 或email: kkyuchin@gmail.com
(2)未參與過類似工作營,但具備建築相關背景同學。 如您欲參與本活動,請下載填寫此表格(88水災建築志工專用)填寫後寄至:s9390306@gmail.com
謝英俊建築師 第三建築工作室
學歷 淡江大學建築系學士,
1977 經歷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設計展 (Detours: tactical approaches to urbanization in China), 2006 威尼斯建築藝術雙年展,2006 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
2005 台北當代藝術館”黏菌城市”展,
2003 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鄉村建築工作室主持,
2005 參與台灣921地震災區重建, 1999-2006 逢甲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
2002 樹德科技大學大學建古系兼任講師, 2001 中原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
1998 遊歷中國大陸從事民居及戲劇考察, 1987, 1989, 1995 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主持,
1984 陳其寬建築師事務所工程師, 1979 陸軍建築工程官,
1977 獲獎 台灣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競圖首獎, 2006 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組委會特別獎,
2006 侯金堆文教基金會環境保護傑出榮譽獎,
2006 聯合國最佳人居環境獎 (UN-HABITAT’s Best Practice) 決選入圍,
2004 台灣921重建委員會重建貢獻獎 台灣建築獎社會服務貢獻獎,
2003 第三屆遠東傑出建築設計佳作獎, 2001 第二屆遠東傑出建築設計獎決選入圍,
2000 第一屆遠東傑出建築設計獎決選入圍,
1999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標準廠房公共工程品質評鑑優等 美濃客家文物館競圖首獎,
1998 台灣建築師雜誌獎(台灣建築獎), 1997 台灣省政府優良建築師獎,
1996 台灣公共工程品質特優獎, 1996 新竹縣文化中心競圖首獎, 1995
資料來源 http://www.dfun.com.tw/?p=16282

汶川大地震協助羌族自立造屋建築(中間為謝英俊建築師)

謝英俊建築師 與 第三建築工作室
網站 http://www.atelier-3.com/mediawiki/index.php/Main_Page

2009/08/18

法鼓山線上持誦「大悲咒」49天 回向八八水災受難菩薩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
na-mo ha-la-ta-na ta-la-ya-ya na-mo a - li - ya

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
va-lo-ki-di s-va-la-ya po-ti-sa-ta-va-ya

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
ma-ha-sa-ta-va-ya ma-ha-ka-lu-ni-ka-ya

唵.薩皤囉罰曳. 數怛那怛寫.
om sa-pa-la-va-i su-da-na-da-shia

南無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
na-mo-s-ki-li-do i-mo-a-li-ya

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
va-lo-ki-di s-pa-la-len-ta-va

南無.那囉謹墀.醯利摩訶皤哆沙咩.
na-mo na-la-ki-di hi-li-ma-ha-pa-ta-sa-me

薩婆阿他.豆輸朋. 阿逝孕.
sa-va-a-ta du-su-bon a-ja-yun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
sa-va-sa-ta na-mo-va-sa-ta na-ma-va-ka

摩罰特豆. 怛姪他.
mo-va-tu-du ta-ja-ta

唵.阿婆盧醯. 盧迦帝. 迦羅帝. 夷醯唎.
om a-va-lu-hi lu-ka-di  ka-la-di i-hi-li

摩訶菩提薩埵. 薩婆薩婆. 摩囉摩囉.
ma-ha-po-ti-sa-ta sa-va-sa-va mo-la-mo-la

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
mo-hi-mo-hi li-do-yu gu-lu-gu-lu ke-mon

度盧度盧.罰闍耶帝. 摩訶罰闍耶帝.
du-lu-du-lu va-ja-ya-di ma-ha-va-ja-ya-di

陀囉陀囉. 地唎尼. 室佛囉耶.
ta-la-ta-la  di-li-ni s-pa-la-ya

遮囉遮囉. 摩麼.罰摩囉. 穆帝隸.
ja-la-ja-la  ma-ma va-ma-la mu-di-li

伊醯伊醯.室那室那. 阿囉嘇.佛囉舍利.
 i-hi-i-hi s-na-s-na  a-la-sam pa-la-jia-li

罰沙罰參.佛囉舍耶.
va-sa-va-sem pa-la-jia-ya

呼嚧呼嚧摩囉. 呼嚧呼嚧醯利.
hu-lu-hu-lu-ma-la hu-lu-hu-lu-hi-li

娑囉娑囉. 悉唎悉唎. 蘇嚧蘇嚧.
sa-la-sa-la  si-li-si-li  su-lu-su-lu

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 彌帝唎夜.
pu-ti-ya pu-ti-ya pu-da-ya pu-da-ya mei-di-li-ya

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
na-la-ki-di di-li-sa-ni-na

波夜摩那.娑婆訶.
ba-ya-ma-na swa-ha

悉陀夜. 娑婆訶.
si-da-ya swa-ha

摩訶悉陀夜. 娑婆訶.
ma-ha-si-da-ya swa-ha

悉陀喻藝.室皤囉耶. 娑婆訶.
si-do-yu-i  s-va-la-ya  swa-ha

那囉謹墀. 娑婆訶.
na-la-ki-di swa-ha

摩囉那囉.娑婆訶.
ma-la-na-la swa-ha

悉囉僧.阿穆佉耶. 娑婆訶.
si-la-sen a-mu-ka-ya swa-ha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 娑婆訶.
sa-va-ma-ha a-si-da-ya swa-ha

者吉囉.阿悉陀夜. 娑婆訶.
jer-gi-la a-si-da-ya swa-ha

波陀摩.羯悉陀夜. 娑婆訶.
pa-ta-ma ka-si-da-ya swa-ha

那囉謹墀.皤伽囉耶. 娑婆訶.
na-la-ki-di ba-ka-la-ya swa-ha

摩婆利.勝羯囉夜. 娑婆訶.
ma-va-li som-ka-la-ya swa-ha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
na-mo-ha-la-ta-na ta-la-ya-ya na-mo-a-li-ya

婆嚧吉帝. 爍皤囉夜. 娑婆訶.
va-lo-ki-di s-ba-la-ya  swa-ha

唵.悉殿都. 漫多囉. 跋陀耶. 娑婆訶.
om si-dian-du man-ta-la ba-ta-ya swa-ha


加入法鼓山線上持誦「大悲咒」49天 回向八八水災受難菩薩

網址http://www.ddm.org.tw/event/Mantra/login.asp

下載法鼓山大悲咒mp3:
http://www.ddm.org.tw/UpLoadFile/ca3fae05-db0f-49af-8277-77cc38f3e9a5.mp3

大悲咒全文大意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願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實光明,皈依於大慈大悲、隨心自在的觀世菩薩。祈求一切圓滿,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於為觀世音菩薩請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的本尊-千光王靜住如來。能得清淨圓明的光輝,能除無明罣礙的煩惱,要修得無上的功德,方不致沈淪在無邊執著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常以諸佛菩薩的化身,悠遊於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隨緣化渡,一如菩薩顯化的獅子王法身,引導有緣眾生遠離罪惡,忘却生死煩惱,皈向真實光明。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以清淨無垢聖潔蓮華的法身,順時順教,使眾生了悟佛因,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對於流布毒害眾生的貪、瞋、痴三魔,更以嚴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眾生得能清淨,菩薩更以清淨蓮華,顯現慈悲,揚洒甘露,救渡眾生脫離苦難。只是娑婆世界眾生,常習於十惡之苦,不知自覺,不肯脫離,使行諸利樂的菩薩,常要忍受怨嫉煩惱。然而菩薩慈悲,為救眾生痴迷,復顯化明王法身,以無上智慧破解煩惱業障,遠離一切恐怖危難。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顯化之諸般法相,常在眾生之中,隨緣隨現,使眾生憶佛念佛,迷途知悟。

  為使眾生早日皈依歡喜圓滿,無為虛空的涅槃世界,菩薩復行大慈大悲的誓願,手持寶幢,大放光明,渡化眾生通達一切法門,使眾生隨行相應,自由自在得到無上成就。菩薩的無量佛法,廣被大眾,恰似法螺傳聲,使諸天善神均現歡喜影相,亦使眾生於聽聞佛法之後,能罪障滅除,各得成就。不管是猪面、獅面,不管是善面、惡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塵魔,菩薩亦以顯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寶。

  南無大慈大悲聖觀世音菩薩,願誠心誦持此真言者,皆得涅槃。

 觀世音菩薩白佛言:「如眾生誦持大悲咒,不生諸佛國者,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遂者,誓不成正覺,惟除不善及不至誠。



1

2009/08/14

世間無常 國土危脆 ~佛說八大人覺經



佛說八大人覺經
後漢沙門安世高 譯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唯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後記:
惡水來襲,僅以此經文,悼念逝者
祈 為政者 聞聲救苦

2009/08/02

道沖不盈 林東茂


壹、前言

道沖不盈,是老子道德經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的縮語。大意是說,「道」之為物,虛虛渺渺(沖),但如果掌握了道,而運用到各處,將無往不利,綿綿不盡,用之不絕。「盈」之意為滿。不盈,不會滿溢出來,無窮盡的意思。

道德經第四章,我咀嚼了很多年。由於我自己特殊生活經驗的關係,逐漸醞釀出個人的體會。我認為,掌握了「道」的精髓,對於事物本質與法律本質,都可以具有穿透性的理解。對於知識,對於生活態度,對於生命意義,都有一種開放、但是不可動搖的篤定。

這篇文章將先解釋道德經第四章的大意,接著談「氣」。由於「道」並無實體,是一種虛無飄渺的存在,與「氣」的屬性相當接近[1],為了讓讀者更瞭解道之為物,所以我接著談氣。我認為,整個西方近代文明的精神,有理性化、汎科學化的傾向;道則是「湛兮似若存」[2], 恍惚中有物,這與西方近代文明是不相為謀的。為使讀者更清楚「道的神秘屬性」,我因而費了一翻功夫比較東西方的精神差異。文章接著談「陰陽相濟與動態平 衡」,此為事物的本質,近於道,或者說是道的一種重要呈現。之後,從動態平衡談法律的本質。最後,則發掘刑法體系裡的陰陽相濟與動態平衡。在文章裡,將談 到我的一些個人經驗,純粹為了說明上的方便,請讀者鑒察。

貳、道德經第四章解義

本文靈感得自道德經第四章,所以必須先做經文解釋。這經文只有短短幾句: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這段經文的意思,以我的理解,大致如下:「道 之為物,雖然虛虛渺渺,難以言說,難以掌握,但是當你心理明白並把握了道,你要運用起來,就會綿綿不盡,用之不絕。道,其實就是萬物的根本,萬物的起源。 掌握了道,你就會知道削平自己的銳角,消解外在的紛擾與內心的紛亂,隱匿自己的光芒,自然而然順應你周遭的境遇。道之為物,虛無飄渺,看不到,觸摸不到, 聞不到,聽不到,但是在恍惚之中,道卻又是存在的。我不知道,道這個東西在何時形成的,但我深信,他是在宇宙形成之前即已存在。

關於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這四句,我解釋為「削平自己的銳角,消解外在的紛擾與內心的紛亂,隱匿自己的光芒,順應周遭的境遇」,這屬於文字上的「外解」。

林冠廷先生堪作我的生命導師,他認為,這樣的解法似乎缺乏具體的操作方法,從而無法讓大道的妙用在自己身內展開。他認為,若能將這四句「內來解」,銳、紛、光、塵這四個字,指的都是身內氣機的形態每一個氣機形態會有相對應的感受。銳指的是尖銳的、突出的、爭勝的氣機感受;紛指的是氣機的千變萬化、動盪的氣機感受;光指的是比較高尚的、亮潔的氣機感受;塵指的是比較低下的、卑污的氣機感受。內心因為爭勝、動盪、驕矜、卑下 --- 等等的感受,而產生了各種的煩惱束縛,在這些感受升起的當下,透過返觀,如實的覺知這些感受所對應的氣機形態實相,則其銳不挫自挫,其紛不解自解,處於光明富貴之境不感驕矜,處於黑暗污垢之中不覺卑下,即刻隨遇而安,無入而不自在。

我的外解,是一般詮釋道德經的書籍相當普遍的解法[3]林冠廷先生的解法,應屬更為深刻的正解[4]

研究老子的學者,有認為經文裡「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這段話是誤植,不該出現在第四章,應當刪除[5]依這說法,第四章就更簡潔的成為:「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我認為,刪掉挫其銳這幾句話,絲毫不影響第四章的精髓。那段話也出現在道德經的其他章。例如,56章重複提到挫其銳句話:「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挫其銳幾段話在第56章出現,脈絡上更為合理,更容易理解。

參、以氣比道

老 子告訴我們,道這個東西,虛虛渺渺,看似沒有,可是恍惚之中,卻是有「道」這個東西。我從前無法體會這究竟說些什麼,但隨著生命步入肅降的秋季,也因為習 練內家拳與稍涉中醫的關係,以及更加深入涉獵「生命的學問」的緣故,我終於完全明白了。這個明白,不是知識上的明白,而是心的明白與身體的明白。我要先從 「氣」說起,因為有助於理解「恍兮有物」這種東西。

先談氣,比較容易讓我們理解抽象的道。氣看來是神秘的事物,人的感官知覺有時無法清楚把握,儀器無法測量,但在恍惚之中,卻是有氣這個東西。

先談一般人身體上可以感覺到的氣。當我們生氣發怒時,一股隱隱的氣流或熱流從胸口直竄頭頂(怒則氣上)。當我們歡樂得意之時,隱隱的暖流全身亂竄(喜則氣緩[6]),所以會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儒林外史」范進中舉的故事,范進參加科舉多年,皆名落孫山,突然中舉,竟高興得發瘋了,即是「喜則氣緩」的最佳寫照[7]。當我們擔憂恐懼時,身體的熱流往下跑(恐則氣下)。人受到極度的驚嚇,可能尿褲子或大便失禁,是因為氣往下走。天氣太冷,身體的熱流收到內部,體表因此冰涼(寒則氣收[8])。人體都有自保功能,首先要保護五臟。天氣一冷,人的肌膚腠理就會關閉,氣要先回到中焦來(中焦指的是臟器),所以會出現四肢冰冷的現象。過度的用腦思考,會有胸悶氣淤的現象(思則氣結)。「黃帝內經[9]對於情緒反應可能引發不同的氣機,有更多的描述。依照黃帝內經,百病生於「氣」。

練氣功的人可能都知道「自發動功」是什麼,當練氣的人有了「靜功」的基礎,只要讓自己安安靜靜,完全放鬆的站著,讓自己進入恍惚的狀態[10],就會不自主的身體擺動,發生種種意想不到的身體動盪現象,久之就會有高級的瑜珈動作出現,最終則是靜坐(動極而靜)。

我從未練過瑜珈,但我在做動功一段時間之後,開始種種瑜珈的動作,任由氣在身體遊走,身體柔軟有如嬰兒,縮小成一團球體。這件事,陳立愷醫師就在我身旁見證[11]。 也因為自己的身體反應,我才恍然大悟,道德經所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究竟是什麼意思。這不是特異功能,不是魔術,更不是神通,而應該是人原本該有 的狀態。道家說:「識神退位,元神主事」,讓那個知識性的我(識神)暫時退出身體軀殼,由一個柔軟的奇妙的我(元神)來主導身體軀殼,就會有意想不到的事 情發生。

我 站「渾圓樁」,有類似的反應。站樁是內家拳的築基功課,渾圓樁是種種樁法之一,目的在蓄氣養勁,先打通經脈,再整理全身的勁路。剛站樁的前數月,身體完全 靜止不動;久之,體內一股無以名狀的氣流會帶著身體不自主的微微小動;再久,身體大幅度的擺動,有如太極導引,左右對稱;再接著是原地發勁,勁道的強烈與 迅速完全超乎想像,不是自己清醒時發得出來;有時以丹田為中心,雙手抱圓左右極其迅速的擺動,整個身體似要飛離原地;再更久,擺動幅度縮小,丹田的熱流上 下引動,從腰椎發出沈重的勁道;接著慢慢不動[12]整個過程是:靜極生動,動極生靜。拳論所說「靜中之動,是為真動」,於是可以明白。

無論自發動功或渾圓樁所引發的身體動盪,全是氣的作用。這個氣,不是生氣,不是熱氣,不是呼氣,不是空氣,比較像是人與生俱有的「元氣」,或是一種無以名之的能量[13]。 人在睡眠充足,沒有病痛,沒有憂思,飲食良好的情況下,也會有一種通體舒暢,身心協調的「真氣鼓盪」狀態。當然這種狀態通常都是曇花一現,無法保持長久。 當身體的好狀態出現了,我們會說,「真有元氣」。元氣來了,思路清晰,身體週身百骸都很俐落,容光煥發。這不是神通,這是人應該有的最好狀態。這個狀態, 我們的身體明白那是什麼,心裡也明白。這個狀態叫做什麼?可以說那是「神清氣爽」,也可以說那是「精神飽滿」,這都是形容。形容詞,並不是被感知的事物本 身。那個事物本身,也許就是「道」吧。

「道」的意義,當然不等於「氣」。我只是以氣做類比,說明虛虛渺渺的東西,看似恍惚,但實際上卻是存在的。以下我想進一步談談東西方的精神差異,這也會有助於理解「道」之為物。

肆、東西方精神上的差異

本 文不企圖廣泛討論東西方精神上的差異,我也欠缺這種能力。我只想藉由下列幾點說明,指出近六百年來的西方,除了浪漫主義之外,基本上是理性主導一切,拒斥 神秘的事物。然而這個神秘事物,玄思冥想,坐以論道,卻是東方精神的特色。這個東方精神,在崇拜「理性與科學」的當代東方,也幾乎被擠到最邊緣的位置。

一、知識態度

東 西方的知識態度,有一些本質上的差異。這種差異可能從西方的文藝復興(大約十四世紀)開始,更為顯然。到了啟蒙運動(十八世紀),尤其到了十九世紀中葉以 後的自然科學勃興,西方人似乎對於感官知覺不可把握的事物,包括宗教,都敬而遠之,甚至嗤之以鼻。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對於西方思想界很有影響的邏輯實證論, 就以為一切知識如果缺乏邏輯與實證,這個知識就不可靠,必須從人類的思想領域中加以排除。形上學遭到邏輯實證論的鄙視,至於神秘主義,則更不用說了。西方 對於神秘主義還保有興趣的,大概就是十九世紀初從德國發展開來的浪漫主義[14]浪漫主義的興起,使得西方有重新擁抱宗教的可能[15]

西方的所謂科學,所謂實證,就是歸納、分析、客觀可驗證、數據化。社會科學也都在走這條路。這個思想進路,有好處,但也有缺點。好處就是一切似乎都更為嚴謹,社會科學不再講玄學,而是有經驗依據的理論,有數據的報告,更有說服力。缺點則是,忽略了整體的直觀。分析就是抽離,不斷的抽離就一定距離本質越來越遠。表面看,分析似乎很受用,很有說服力,但其實支離破碎。容我舉一個例子說明。

一年,東吳大學法學院邀請某知名大學的心理諮商教授來演講,題目是「如何抒解壓力」。這名教授留學美國,提到抒解壓力的一些技巧,應該也是師法美國。他教我們,壓力來了,要謹記ABCDEF的口訣。A代表Action要以行動化解壓力,如跑步、看電影等等。B代表什麼?我坐在最前排,被點到回答,於是不假思索說Belief教授說:「對的,信念,要有信念,如宗教信仰,有助於排解壓力。C代表什麼?Company,「要有同伴、朋友,你的壓力才有傾訴的對象。」------。再度問到我,有無親人亡故的經驗,如何抒解這個壓力?

熟 知東方思想傳統的人都知道,道家或佛家的經典,蘊含極其可貴的抒解心理壓力的思想資原。這個思想資源直指核心,毫不瑣碎,我認為比起西方的心理學更為深刻 而有益。金剛經教人放棄「我」這個意念。我,是一切不快樂的源頭。一旦「我」這個念頭興起,對峙、憤怒、焦躁、嫉妒、恐懼等等,全都緊緊相隨。目中無人, 其實就是目中無我,不高興的感覺立即升起。不愛我,這個被捨棄的「我」一旦興起,憤怒與焦躁也跟著出現。憑什麼是他?這個被忽略的「我」一旦形成,嫉妒之 心即跟著升起。金剛經教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要把我這個念頭牢記心上,不要讓一絲雜念在心境上盤據了。 這是多麼本質性的教導!一旦徹悟了,哪裡需要ABCDEF

道德經也提到:「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心境可以做到嬰兒一般,前一秒鐘不悅,後一秒鐘立即釋懷嗎?道德經另外提到「為道日損」,為了求得道藝,為了獲得天空一般遼闊的心性,必須經常學習放棄自己[16]。深深瞭解這個道理,掌握到事物的本質,就不容易與人對峙,就知道怎麼韜光養晦,就知道如何「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那些ABCDEF都成了瑣碎的技巧。

二、美的審查

西方思想傳統長於具體事物的把握,也可以清楚顯現在美的審查上。以繪畫為例。「西方自埃及與希臘開始,繪畫不斷深受雕刻的影響。西方藝術學生以畫希臘石膏神像作基礎功夫便是一例。中國傳統畫家在未學畫之前先要學寫字。西方繪畫一個主要企圖是追求形體之渾圓也即立體感、雕刻感。在中國,繪畫則深受書法的影響。畫家的一個主要企圖是突出骨法用筆,也即筆觸感、書法感。從哲學的角度看,雕刻感著眼於客觀的實在,畫家的意圖似在證實客體的空間存在性;書法感則著眼於主觀的表現,畫家雖然也在描繪外物,但主要意圖在於留下主體活動的跡象。西方精神的客觀傾向與中國精神的主觀傾向,也在這裡表現出來[17]

二 十世紀中葉開始,西方的抽象畫雖然也企圖表達畫家的主觀傾向,但抽象畫是寫實主義走到盡頭的一種反動,而不是自發的精神表現。寫實主義以感官知覺能夠把握 的社會現實作為藝術的題材,拒絕不可捉摸的神蹟。印象畫派算是寫實主義的一條支流。印象畫派的畫家大多從事戶外寫生,企圖把握光影與物體之間的關係,而且 以光的七個原色作畫。照相機普及之後,一切的寫實都受到極大挑戰,所以,抽象畫才因此興起。瑞士大畫家兼理論家保羅克利(Paul Klee)有句名言:「藝術並不複製可見的事物,而是創造可見的事物(使不可見的成為可見)Art dose not reproduce the visible, rather it makes visible[18]」更簡潔的說,藝術是一種創造的隱喻(Art is a metaphor of the creation[19])。

關 於選美,西方重視的依然是「客觀可驗證」的事物,包括:身材、各種服裝秀、機智問答、才藝表現等等。至於整體生命狀態這種深沈而無法量化的東西,就根本不 能成為選美的評比項目。現在的東方審美觀,幾乎被西方、被庸俗的媒體牽著鼻子走。所以,整型美容大行其道,有錢買名牌而無所事事的女人被稱為貴婦,被稱為 上流社會。上流社會趨之若鶩的健身中心,教導滑稽的健身動作或韻律操,教導如何塑造可以傲人的雙峰、身材,線條與肌肉。依照東方的美學觀點,所謂的麗人, 固然要「肌里細膩骨肉勻」,骨肉要勻稱,但也要「態濃意遠淑且真」,體態豐腴[20],情意高遠,閒淑而且貞靜。杜甫的「麗人行」未必代表整個東方的美學觀點,但至少是重要的意見。傳統東方的審美觀,也給「娉娉嫋嫋」高度的評價,喜歡那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婉約。這與西方渾身解數的展露自己,是完全不同的。

三、運動與醫學

西方的運動與醫學,建立在解剖學的基礎上,或者說建立在客觀可驗證的基礎上。透過解剖學可以清楚知道人體的結構、器官、骨架、肌肉。西方的運動觀念是,需要何種力量的運動,就加強這個力量有關的肌肉,不少運動器材可以輔助這種肌肉的強靭。

傳統的東方運動理論,特別是內家拳,不建立在解剖學的基礎上,而是相信「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的所謂「內三合」。主張練功有三層道理: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基礎是先養氣,再培養整體的勁;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內家拳高手不會有明顯的肌肉硬塊[21]更未必有提起重物的力氣。

我曾受教於斯文儒雅的廖白老師,他說自己沒有提重物的力量,但迄至目前為止,所遇的活人,每一個都很乖。廖老師是高雄市警局的武術顧問,姬正賢先生(別號黑姬)是高雄市警局的技術總教官,也是我的形意拳啟蒙老師。黑姬的形意拳則傳自廖老師,兩人的名號在武學圈子都很響亮。20057月底,美國洛杉磯霹靂小組成員十餘名來台觀摩警技,到高雄市警局參訪。黑姬表演了一趟形意拳與八卦掌,狀似舞蹈,霹靂小組的隊長頗不以為然,廖老師於是邀請隊長上場切磋。這隊長身材極其魁梧,是美國的搏擊高手,屬於K1這一類,比廖老師足足高出一個頭,重了三十公斤有餘,但都在兩秒鐘內被廖先生摔跌七、八公尺遠,如是六、七次。我從一疊連拍照片看到這個隊長被捉拿的畫面。廖先生所說,遇到的活人都很乖,指的是這個。

西方人無法理解,何以一個沒有肌肉、看似柔弱無力的人,反應如此迅捷,如幽靈一般的沾黏貼隨,摔打捉拿沒有一定的路數。他們不懂前面所提到的「內三合」,也體會不出「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這種不屬於明勁,又不屬於暗勁,而是「化勁」的恍兮惚兮的道理。

西 方的運動理論以解剖學為基礎,解剖只能針對死人,不能針對活人。在屍體上看不到「氣」,看不到「氣沈丹田」,當然更看不到經絡,找不著穴道。西方的運動 (如舉重或慢跑)有如猛火,讓人容易瞬間心跳加速,大量排汗,但能量很快耗盡,而且「心」是跳動不靜的。東方的運動,以太極拳或瑜珈為例,有如溫火,是以 意念或冥想帶著肢體伸展轉動[22]。這種運動,肢體上並不激烈,不會瞬間排汗,一旦發汗,就可能是發自臟器的汗。這種運動沒有耗掉能量的感覺,只有畜養能量的感覺,而且運動之後「心」是祥和的,屬於「身心靈」合一的運動。

有 煎魚經驗的人知道,以猛火煎,表皮很快燒焦,但不能熟透;以溫火煎,則表皮與肉俱能燒透。洗溫泉的人也知道,在接近體溫的中溫池,才可以久泡;在高溫池裡 很快發汗,但無法持久。要把體內脂肪或臟器的脂肪燃燒,必須靠溫火,而不是猛火。但是,溫火的用處不容易被感知,大家比較容易感覺到猛火的力道。

西 醫更明顯是建立在解剖學的基礎上,而且有一個絕大的優勢,它有龐大的自然科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基因研究)支撐。中醫沒有這種優勢。解剖學使西醫非 常熟悉人體結構,器官、神經與骨骼。越是深入瞭解人體結構,西醫的分科也就越細。因此,西醫對於比較難以把握的循環與功能的問題,似乎漸漸的成了弱項,例 如血液循環[23]。這是知識分殊化的必然結局,離開了本質,也失去了對於本質的興趣。西醫的強項是危機處理,但對於預防醫學或慢性病則顯得較為無力。

20034月初,我持續兩週嚴重暈眩,早晨醒來有如宿醉未醒,身體不受支配的搖晃,甚至開車也宛如遇到大地震,天旋地轉。醫師判斷,我可能腦部有血塊或內耳膜不平衡。我在大醫院檢查了四個小時,腦部斷層掃瞄、X光片、驗血、驗尿、超音波,該檢查的沒有一項遺漏,結果是一切正常。每一個身體器官都正常,每一種指數都正常,可是我的暈眩從何而來?

越 數日,我開始認真跟隨氣功老師林正弘練功(稍後再隨林老師學鄭子太極,楊式太極的簡式)。兩週後,我的暈眩不藥而癒,直至目前未曾復發。持續練功數月,還 有其他意想不到的體質改變。肌肉鬆弛的情況極其顯然的改善,絕少感冒,再無腰酸背痛。最重大的改善應該是,二十多年來天候轉涼時,晨間醒來碰到冷水,我就 鼻水淚水直流,不停打噴嚏,就醫多次毫無起色,現已不再發生。

我 所練習的功法有幾種,獲益最大的一種,稱作「搭指功」,網路上查無這項資訊。這功法極簡,極枯燥,也極艱辛。靜靜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兩手向前平舉,大約 與胸同高,手臂放鬆不用力(想像肌肉無力的狀態),手掌向下,掌與臂齊,按下大拇指,其他指頭則維持水平;然後按下食指,再按下中指,接著按下無名指,最 後按下小指;每次按下指頭,其餘指頭都維持水平。開始練習此法,很難撐到十分鐘,久之,慢慢進步,有意想不到的奇效。心情煩躁、頭腦發漲、意識混亂,只要 閉目作搭指功十分鐘,觀察自己的呼吸,煩躁與昏漲一定平息。

這種功法與中醫的經絡理論相契合。大拇指內側,從指尖的「少商穴」延伸到胸上的「雲門穴」這一條經絡,是「手太陰肺經」。食指外側,從指尖的「商陽穴」延伸到鼻側的「迎香穴」這一條經絡,是「手陽明大腸經」。中指內側,從指尖的「中沖穴」延伸至胸前的「天池穴」這一條經絡,是「手厥陰心包經」。無名指外側,從指尖的「關沖穴」延伸至眼眉之旁「絲竹空」這一條經絡,是「手少陽三焦經」。小指內側,延伸至上臂內側的這一條經絡,是「手少陰心經」。小指外側,從指尖的「少澤穴」延伸至後背上端的「肩中兪」這一條經絡,是「手太陽小腸經」。逐一按下指頭,有疏通相關經絡的作用,使週身的氣血循環得以正常。何以如此,這雖是難解之謎,但卻印證不爽[24]。幾千年前的古人智慧真是不可思議。刮沙與針灸都屬於物理治療,目的在刺激穴位以帶動氣血循環。循環正常,身體的癢、酸、痛、麻自然改善。搭指功的作用更勝於刮沙或針灸,因為那不是單純針對某個穴位的物理治療,而是手經絡的全面疏通,更深層的由內發出的刺激。

我暈眩的解除,一方面得益於有效的功法,另一方面也因為閱讀林老師所推薦的好書。老師薦讀的書,都與「心的安頓」有關。經絡的調整與心的安頓,使我的身體產生加成的改善作用。所謂的「心」,不是西方科學所研究的情緒與思想,情緒與思想只是心的投影而已「心」是什麼,那是超越語言文字的存在。

我 越來越相信,最為抽象虛空的「心」,對於人體的影響非常細微但也相當巨大。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甚至癌症,常常跟混亂的心有關。我的暈眩也是心的持續 不安靜與混亂所造成。這個視之不見的心,以解剖學為基礎的西醫,當然無法從科學檢驗的指數、從各個器官的檢查去發現。多年以來,我表面看來沈潛而安靜,但 企圖傑出的爭勝之心,讓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無法放鬆。沒有真正喜悅的細胞,使我的平衡系統與免疫系統都出了問題,終至發病。病肇在心,如何降伏狂亂的 心,方為根本。

四、小結

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

前 面粗略的以「知識態度」、「美的審查」、「運動與醫學」比較東西方精神上在近六百年來的差異,主要說明一件事:東方精神有神秘的傾向,而西方則推舉理性, 崇尚分析,重視形而下的器,排斥形而上的道。我並不低視西方的精神,對於西方的實證態度、西方的美學表現、西方的醫學與運動,我都有高度的尊重。我只是強 調,西方近代精神的反形而上[25]拒斥感官知覺不能把握的事物,很可能錯失了最根本的東西。現代東方,如果缺少這個認識,一味尊崇西方,以為科學是一切,以為分析是上乘,看輕甚至鄙視自己傳統最為珍貴的對於「道」的闡述,則是嚴重的錯誤。

伍、陰陽相濟或動態平衡乃事物的本質

易繫辭裡面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所謂道,可理解為陰陽相濟,或動態的平衡。也可以說是「天人合一」,或者說是「自然」。陰陽相濟或動態的平衡,沒有一定的位置,沒有一定的規格,沒有可以測量的基礎,超越文字,超越敘述,只能體會。以下所說,還是勉強的說。

桂枝湯是傷寒論的第一湯方,治療風寒初起(發熱、汗出、惡風、脈緩),經常一劑而癒。桂枝湯的成分都是植物,包含:桂枝、生薑、芍藥、甘草、大棗。風寒入侵體內,所以要把寒氣逼出,桂枝與生薑是發汗之用,調度週身的陽氣。發汗固然可以逼出寒氣,但發汗過多將使津液耗損,因此以芍藥、甘草與大棗(黑棗或紅棗)滋養週身的陰液[26]。發汗與守津液,面面俱到。這就是陰陽相濟[27]。五種植物的混合,產生不可思議的治病功能,應驗了將近兩千年。去中藥房買一帖桂枝湯,要價新台幣30元。

如果風寒入侵更甚(頭疼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28]),桂枝湯稍弱,要用「麻黃湯」。麻黃湯只有四味植物:麻黃、桂枝、杏仁、甘草。麻黃發汗力甚猛烈,善利小便,能洩肺定喘,清肅外感之由皮毛竄入肺者[29]。桂枝味辛性溫,協助將肌肉中的寒氣逼出。杏仁味苦性溫,可排除咳逆上氣,能佐麻黃定喘;其苦降之性又善通小便,能佐麻黃以除風寒之留連體內。甘草可以緩和麻黃發汗的猛烈,兼能解杏仁的小毒,並填補出汗後的汗腺空虛[30]麻黃與桂枝是陽,杏仁與甘草是陰,陰陽相濟發揮了奇妙的療效。

陰 陽相濟不是虛玄的道理,而是極其平常的觀念。再以日常生活上的休息,來談陰陽相濟。從文字的形象看,休,是人在木製的床上。這是能量收藏的狀態(陰),其 目的是為了「息」。息就是用,就是陽。把錢放在銀行,可以獲得利息,增加能用。安靜的休(陰),才可以獲得能量(陽),增加能量。好的休息即是陰陽相濟。

白天是陽的狀態,能量釋放,是為「用」。夜晚是陰的狀態,能量收藏,是為「體」。體必須善養,用才可以靈便。只有釋放能量而不知收藏,日夜生活顛倒,陰陽即不能相濟,體用就不能協調。如果夜晚在pub、在啤酒屋通宵達旦,就是消耗陽氣,而沒有蓄積陽氣,是明顯的傷害收藏,傷到了體。體受到了傷害,就難以日用。「善養生者,必奉於藏。」道家講「致虛極,守靜篤」;儒家講燕坐,講知止;佛家講禪定。這些都是強調靜,強調藏。

春 夏秋冬,也是陰陽相濟。春夏萬物茲長,屬於能量釋放的狀態(陽)。秋冬植物凋謝,有些動物開始冬眠,萬物蟄伏,屬於能量收藏的狀態(陰)。冬天必須寒冷, 能量必須收藏。如果應寒而未寒,表示能量沒有收藏,陰陽失去協調,來年的作物就不能有好收成。如果冬天寒冷,能量收藏好,來年就可以有好收成,所以說「瑞 雪兆豐年」。這正如同晚間的睡眠品質好,保證白天的精力旺盛,工作效率高。陰為體,陽為用。套用到法律的領域,自然法是體,實證法為用。用是有限的,體是無限的。

人的作息必須順應自然。白天夜晚要順應自然,一年四季也要順應自然。春夏可以盡可能釋放能量,秋冬則應該收藏能量。春夏不宜睡懶覺,但冬天必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心情不宜亢奮,所以要「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心情(志)好像隱伏藏匿,好像有私意,好像有所得而心滿意足,不再忙碌的外求了。冬天的運動也必須講究,不要釋放太多的能量,讓皮膚太大的開洩,流太多汗,所以要「無洩皮膚,使氣亟奪」。基本的原則就是「無擾乎陽[31]。亦即不要干擾能量的收藏狀態。四季的運轉,如果擾乎陽,自然界就會出問題。人的夜晚如果擾乎陽,健康就會出問題。人不能順應四季而作息,長久以後,健康必出狀況。

以上的觀念,其實就是「天人合一」。人的生活節奏,跟著天地的軌跡走。這也是「自然」的觀念。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這麼簡單的觀念。

休 息養生講究陰陽相濟,人的互動也不例外。在美好的人際裡,一片陽光。但是,美好的人際關係已經隱含摩擦,陽中有陰。越是熟識的人,彼此的互動越為不講究方 式,可能口不擇言,可能舉止隨性,可能強人所難,但由於熟識,彼此隱忍。這種互動到了極處,被壓抑的不滿就會釋出巨大的能量,很可能引爆難以收拾的衝突。 兇殺案的當事人,常常彼此熟識,是好朋友、好同事、好鄰居、甚至是一家人、親兄弟、夫妻、同居人。所以說,福兮禍所倚。

富 裕得到尊崇,是一片陽光。貧窮受人冷眼,是一片陰鬱。但是陽極生陰,富裕到了一定程度,必有恐慌。恐慌財富貶值、恐慌不知如何管理財富、恐慌沒有獲得更高 的尊敬、恐慌子女爭奪財富、恐慌被偷、被綁架、被強盜、恐慌失去財富。相反,陰極生陽,貧窮到了極點,到了沒有立錐之地,人就被迫不顧一切的設法存活,變 得剛強,甚至勇悍狠辣。貧窮可能受到冷眼,面對物質生活上的不便,但是,「以無所得故,心無掛礙」,所以是陰中有陽。富裕所承受的卻遠多於此,雖然沒有冷眼,但心理的不安全感可能大於窮人,所以是陽中有陰。

生死亦是陰陽相濟。生為陽,死為陰。任何生命的存在,都是「無止盡時空中的一個偶然現象[32]」。死後則一切俱無,如何陰極生陽?形體雖死,但精神狀態或生命狀態,卻可能持續發揮影響、給人無限感動與啟發。梵谷、貝多芬、蕭邦都是如此。蕭邦1849年 去世,得年三十九,縱然你已經胸懷空明,只要靜聽年輕的蕭邦,魂魄依然深受牽動。套用羅曼羅蘭在「約翰克利斯朵夫」這小說裡的話,「有些死人,比活人還要 活;有些活人,卻比死人還要死。」有些人活著,卻只是肉體生命的暫存,即使狂熱追逐名利,但心理深處,卻是虛空茫然。沒有生命自覺的人,也可能連世俗的目 標都沒有,被視若無物。所以說,有些活人比死人還要死。

後記

本文原載於林山田教授的紀念論文集「思與刑」(200811)。刊出後,我又作了很多補述。文章的相關內容,我醞釀的時間很長,至少三年,下筆的時間大約兩週。當時我脫離急性肝炎的危險期,但體能尚未恢復,文章是苦撐著寫完。紀念文集的交稿期限已至,我無法拖延,只能那樣交出去了。

B肝帶原,至少二十餘年。很多年來,我習慣熬夜工作,酒量不佳卻又貪杯,犯了保護肝臟的大忌。近六年來,仗著練氣與內家拳,頗以身體自豪,晚睡貪杯如故。我每三個月必須追蹤肝指數,超音波掃瞄腹部。2008422,檢查發現肝指數GPT高達800(正常值應在40以下),醫師強烈建議我住院,至少應該服用抗病毒的藥物,但我自覺體能與精神都很健旺,既未服藥更沒住院,而且持續熬夜與偶而貪杯。三個星期後,我開始胃部發悶,食慾不振,有強烈的噁心感,不斷打嗝溢氣,服藥兩週俱無效果,深呼吸漸漸困難,嗜睡。521檢查發現,GPT高達一千,一CC血液裡的肝病毒總量達到九億[47](正常應該是零)。

這對我是絕大的諷刺。我向來認為,身心秩序大亂的人,才會得病。近年來我努力要安頓身心,卻出現了身心秩序的大亂,哪有資格談論什麼天人合一、動態平衡與陰陽相濟?但是,我在老師生前已經說定,要寫這些內容,所以不能改弦更張。

我的肝炎發作,等於用身體印證我文章所談的內容。2007年父親肺癌末期住院,月半後往生,我在那段時期每週往返台北與老家屏東,同時憂心山田老師的病情,並對於他的過世悲傷不已。此外,我也不能忘懷俗世的學術表現。憂思與焦慮,內心動盪不定,或許造下急性肝炎的因子。當然,熬夜與貪杯俱是元兇。

一 切抵觸自然規律的舉動,都是不對的、甚至是危險的。自然規律就是天人合一、陰陽相濟、動態的平衡。這也是儒家所講的「中道」。熬夜與貪杯、憂思與焦慮,都 違反這個自然規律,反於中道。過度的自我期許同樣違反自然規律。身心的和諧,必得契接天人合一的自然軌跡。各種事物關係,包括星辰運行、人際關係、都無法偏離自然的規律,無法越出陰陽相濟的道理。這也就是「道」。

(2009年1月20補記)


[1] 「電」的本性亦屬虛無。沒有電,即沒有燈光,但亮光並不是電。觸電的感覺是麻,或恐怖的麻,但麻也不是電。沒有電,電熱器不能發熱,但熱也不是電。我們的感官知覺可以把握到的「亮光」、「麻」、「熱」,都只是電的反應,並非電的自體。確實有電,但我們很難描述電是什麼。

[2] 湛 (讀站),是恍惚虛渺之意。我們講「衛道之士」,是指保衛「道」的人。道是什麼呢?那是「湛兮似若存」。我們很難說清楚道是什麼,但我們明白,道是存在 的。同性戀在數十年前是背離「道」的,現在很少有衛道之士去抨擊同性戀了。數十年前,未婚生子必然承受衛道之士的嚴厲指責,現在不會有人為此多置一詞。顯 然,道並沒有一定的內容。道的內容隨著社會條件而更改,所以衛道的態度自然也會變動。道可道,非常道。道,如果像容器一樣,有一定的範圍,就不是道了。

[3] 清 朝康熙年間的進士宋常星,服官數十年,告老還鄉,以他很多年的潛修,寫了一本道德經講義,深獲康熙皇帝嘉許,並為這書寫了一序。宋常星對於「挫其銳」等句 的註解,也是字義上的外解。講義對於挫其銳作這樣的解釋:「銳者,鋒芒之利。聰明才智,即如利刃之鋒芒一般,若不磨治,必有自盈自滿之失。故急當斂神以 靜,去識望機,使鋒芒不露。」解釋得很清楚,但還是屬於外解。參閱:宋常星,道德經講義,2006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第16頁。

[4] 林冠廷先生以電子郵件寫給我這幾句話的解釋,我欣喜而謝,他進而告訴我,他受益於新店中嶺山禪院張慶祥先生的啟發,不敢掠美。

[5] 黃登山,老子釋義,19993版,台北,學生書局,第19頁。不過,許多版本並沒有這麼說。

[6] 緩字,其實是渙散之意,緩就是「渙」的通假字。

[7] 范進這種喜而氣渙的情況,是怎麼解決的?范進最害怕他的岳父(是個屠夫),岳父在街上尋到范進,迎面一個耳光,范進才醒了過來。人在恐懼的時候,氣往下走,散渙的氣因此收住了。所以,黃帝內經說「恐勝喜」,恐懼時的氣下走,可以克制喜時的氣散渙。

[8] 天寒氣收,陽氣收到人體的內部(內部是熱的),有足夠的能量消化滋補的東西,所以冬天進補。夏天,人體的內部濕寒,脾胃最虛,因為「熱則氣泄」,大量排汗,陽氣都宣洩到體表上了,不適合進補。冬天應該吃蘿蔔之類的涼性食物,可調和體內的燥熱;夏天吃生薑之類的溫熱宣發食物,可調和體內的寒涼。這是陰陽相濟。

[9] 黃 帝內經與傷寒論是中醫的兩大經典,通透兩本經典,即能成為中醫的一代宗師。兩書皆成於漢代,傷寒論作者是張仲景,黃帝內經作者不詳。黃帝內經講一般的疾病 原理,講如何「因天之序」而生活,講養生觀念,很少談到具體的治病方法。傷寒論則主要談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黃帝內經有如刑法總則,傷寒論有如刑法分則。

[10] 這個恍惚狀態,類似半夜醒來如廁,似醒非醒,似睡非睡。既不是醒著,也不是睡著。有點意識,可是理知的作用幾乎不存在。

[11] 2004年,陳醫師曾經與我在同一個氣功班。練自發動功時由於身體會有意想不到的擺動,甚至走跳,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險,需要有人從旁扶持保護,陳醫師就是我的保護者,我的身體動作他觀察得最清楚。當時陳醫師是台北市忠孝醫院的牙科主任。

[12] 站樁所發生的氣動現象,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意念與氣機不同,微微的意念都會影響氣動現象。這是非常個人化的反應,絕對的實證。用文字的描述只能對應讀者的腦子,用身體自己去應證,才能真正的身體明白。

[13] 這 種無以名之的能量或「元氣」,在嬰幼兒身上最容易發現。嬰幼兒不知道男女交媾的事,但有時陰莖自然勃起(無為而非人為);整天的哭鬧號叫,聲音卻不沙啞。 老子說:「未知牝牡之合而晙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合之至也」。牝牡是雌雄,晙作是勃起之意;精之至也,是指精氣特別旺盛。嗄(讀煞)是沙啞;合之 至也,是指氣非常調和。

[14] 耶魯大學退休的著名史家Baumer對於浪漫主義這樣描述:「浪漫主義者都有一種對神秘事物的嗜好,並且特別重視個體的感覺與印象。他們也愛發弔詭之論。」參閱:李日章譯,Baumer著,西方近代思想史,1988年,台北,聯經,第320頁。心理分析學家喜歡鑽研潛意識,研究夢境的意義,潛意識與夢都有神秘色彩。潛意識是陰,意識是陽。潛意識的內容比起意識要大得多。佛洛依德曾經師事浪漫主義大家布倫塔諾(Brentano),如果說潛意識的研究有浪漫主義的血統,應該不為過。

[15] 宗教屬於神秘的事物,在啟蒙運動之後,宗教幾乎禁不起理性的分析,地位岌岌可危,但是,「浪漫主義促發了宗教的復甦」。參閱:李日章譯,前揭書,第325頁。

[16] 我 們現在所接受的西方文明,都是行銷、競爭、比較、評鑑、不要輸在起跑點上。一切都是向外追求,為了傑出,為了突出自己,很少有機會反觀自己的心性,觀照生 命的大事,觀照可能隨時會出現的死亡。容我引用西藏生死書的一段話:「我們的生命都消耗在緊張焦慮的奮鬥上,消耗在講求速度和打拼的漩渦中,消耗在競爭、 執取、擁有和成就上,永遠被無關緊要的活動和一些關注的事壓得喘不過氣。」參照:索甲仁波切著,鄭振煌譯,西藏生死書,20082版,台北,張老師文化,第81頁。

[17] 熊秉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2002年,台北,雄獅美術,第16頁,註3。熊秉明,西南聯大哲學系畢業,留學巴黎,專供西方藝術史,獲博士學位,任教於巴黎大學。文學家、書法家、藝術評論家、雕刻家,2006年於巴黎去世。

[18] 這段話也見之於余光中的藝術評論文章「從靈視主義出發」,收錄在:逍遙遊,台北,九歌文庫,2000,第142頁。

[19] 這是Klee自己的話。參閱:Will Grohmann, Klee, Harry N. Abrams, Inc. New York , 1985.P. 7.

[20] 杜甫的麗人行,寫的是「長安水邊多麗人」的景致。唐朝盛世,馬肥人豐腴,嬌小纖弱不合唐人的胃口。現代西方病態的紙片人模特兒,是根本與唐人的審美觀念衝突的。

[21] 身體有肌肉硬塊,一定影響動作的協調。最顯著的例子是,美國大聯盟有不少選手為了打擊更具威力而從事重量訓練,把肌肉弄成硬塊,結果肢體反而失去協調,成績不如以往。當他們放棄重量訓練,而且減輕體重之後,反有更好的成績。洋基隊的A-Rod即為顯例。

[22] 豈 止太極拳或瑜珈,一切內家拳、正規的氣功、八段錦之類的運動,也都是以意念為基礎,體會力量如何整體的出現(不斷勁),如何由腳而腰而肩而臂而手,綿綿的 從身體發出。這樣,慢中自然有快,靜中自然有動。這不是玄學,而需要身體的實踐,久之,身體就明白了。這不是腦子可以明白。腦子對應的只是知識。

[23] 依照王唯工的說法,「近年來生理教學上出現了一些消長趨勢,血液循環在生理學課本裡的篇幅每年不斷地縮小。」參閱:王唯工,氣的樂章,2003年,台北,大塊文化,第15頁。又說:「自從1970年代之後,循環理論的論文就漸漸減少了,因為研究不出新東西來。」見:氣的樂章,第19頁。 可是,台灣每年的十大死亡原因,幾乎都跟血液循環有關係;基因研究對於十大死亡原因的貢獻非常小。(王唯工,台大物理系、物理研究所畢業,美國約翰霍普金 斯大學神經生理學博士,曾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系主任、陽明大學教授、台大電機所醫學工程組教授,曾獲多次國科會傑出研究講,中醫師,已退休。)

[24] 對 於很多人而言,經絡是神秘的,但必然經過古人無數次的實證研究。茲引用一段話:「中醫的許多事實,光平一個思考行嗎?比如經絡、穴位這些東西,你能夠思考 出來嗎?你憑什麼思考可以得出某個特定的穴位要叫做風池、風府?你憑什麼思考出少陽經是這樣一個循行,太陽經又是那樣一個循行?無論你如何聰明,也是思考 不出來。顯然,如果沒有內證實驗,沒有非常精微實驗的參與,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傳統文化,特別像中醫這樣的學問,在其理論的構建過 程中,是既有思考,又有實驗的。傳統文化中沒有實驗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我們只有理由來區分內證實驗與現代的外證實驗,而根本沒有理由來否定內證實 驗。」參閱:劉力紅,思考中醫,2005年,台北,積木文化,第24頁。作者劉力紅,醫學博士,廣西中醫學院教授。

[25] 這只是原則性的講法,事實上,還是有不少重要的西方思想家,在崇尚自然科學之外,也對於形上學有深厚的功柢。英國已故的邏輯家與思想家懷海德(A. N. Whitehead 1861-1947)即是一個顯例。懷海德著作很多,在他1925年的「科學與現代世界」一書裡,就有專張討論上帝、宗教與科學。中文譯本可以參閱:傅佩榮,科學與現代世界,台北,土緒,2000年,第252-277頁。

[26] 關於傷寒論的書很多,我這裡是參考清末民初的大醫家張錫純的著作。張錫純,傷寒論講義,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年,第5頁。

[27] 為 了證實我沒有妄談陰陽相濟,茲引一段中醫界經方大師曹穎甫的話:「桂枝能活動脈之血者也,芍藥能活靜脈之血者也。動脈為陽,故曰桂枝為陽藥。靜脈為陰,故 曰芍藥為陰藥。動脈之血由心臟放射,以外達於微絲血管,其地位由小而大,桂枝助之,故曰桂枝發散為陽。靜脈之血由微絲血管收回,以內歸於心臟,其範圍由大 而小,芍藥輔之,故曰芍藥收斂為陰。桂枝內含揮發油,故能發散。芍藥內含安息酸,故能收斂。收斂之後,繼以發散;發散之極,轉又收斂。二者互為起訖,如環 無端,依道運行,週而復始。」引自:姜佐景編著,經方實驗錄(曹穎甫醫案),台北,文光圖書公司,1998年,上卷,第11。曹穎甫,民前45年生,民國26年死於戰亂。擅文學,工詩詞,著有:漢樂府評註、諸子精華錄、梅花詩集。醫學著作有:傷寒發微、金匱發微。

[28] 括弧內的病症敘述,是傷寒論原文。

[29] 張錫純在書裡提到自己的用藥經驗,建議患者先煮麻黃,去掉浮沫,再加入其他三味。這樣可以緩和麻黃的猛烈。

[30] 張錫純,傷寒論講義,第9頁。2009225我正讀到這一頁,得知服務於外商公司的友人,上班受感染,畏寒,肌肉酸痛,嚴重嘔吐至全身虛脫,毫無食慾。這完全是當前流感的主要症狀。我建議去中藥房買一帖麻黃湯,要價新台幣30元。只一劑,只喝一半的湯汁,一夜好眠。第二天生龍活虎上班去,同樣受感染的同事,就醫後依然軟弱虛脫。這是先人智慧的高妙。什麼是科學?如果兩千年不斷應驗的事情不算是科學,那麼「客觀可驗證」的科學精神又是什麼?

[31] 怎麼實現這個「無擾乎陽」呢?在劉力紅,思考中醫,第94至第96頁,有很好的說明。

[32] 歐陽彥正,科學家的佛法體悟,台北,法鼓文化,2008年,第43頁。作者是史丹佛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台大「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及「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摘錄自(刪除部分法律的論述,全文詳下列網站)

http://blog.xuite.net/vchen123/Law/233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