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30

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 日常法師 釋



前言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這本殊勝的論典,在開始講之前先將我學這本論的因緣簡要地講一下。這是第二次宣講,離開第一次已整整八年,這裡邊有些不同之處,這跟我學習的過程有關係,雖然是我個人失敗的經驗,很願意提供給各位在將來學習的過程中做為參考,可以避免走很多冤枉路。
學習佛法有幾個根本重要的次第--先認識理論再去如理修持,前面那一部分稱為教量,後面根據這認識去修持行證而達到相應的證量。不管學什麼,首先都需要有真正的善知識來引導,而修學佛法要找到善知識必須自己具備很多基本條件,以上所講的就是修學佛法的正軌。可是我並不是依照這樣的次第來學習,我的整個學習過程似乎都是顛倒的。我們可以說這是因為末法了,但是對於自己的修學來說,這句話不對,我們應該深深地反省、觀察,為什麼我不能感得正法?我過去造了什麼業?假定我造的是善淨之業,我應該生在正法時期,遇見最好的老師,得到最好的教授。但是平常我們不懂,總是把罪過諉之於別人,這是最大的錯誤,我願意把自己錯誤的學習過程簡單說一下。
我們通常都說現在是末法時代,完整的法沒有了,有的也是支離破碎的。世尊真了不起,最後還留下了淨土法門,在這種狀態之下,淨土可以說是在我們漢地最普遍的。我剛進入佛門的時候,接觸的就是這樣,這還算是幸運的。幸與不幸是比較得來的,以現在整個世間來說,幾乎沒有佛法了,而我居然還能遇見佛法,就這一點來說,算是很幸運。我接觸了淨土以後,也就念佛,照理說,這應該算是修持了,但是要想修持,必須先要有正確理路的認識,如果理路不認識,那要修什麼呢?而我對於整條佛道還沒有建立理路的認識,就先去修行!儘管說這是末法了,至少應該了解自己感得末法而慚愧,在慚愧的當下,心裡會覺得不足,自然也就謙下。偏偏已經造了這樣的業,外面感不到好的環境,裡面自己又不了解這種特點,在這種情況之下,自然而然就走上了錯路。我先學念佛,後來又覺得念佛好像太簡單了,就去學禪。禪也是修證的法門,就佛法的整體來說,那是最後徹底證悟空性的部分,必須先有完整的教理的認識,當教量建立以後去修行之時,最後的部分才是學禪。結果我又走顛倒了,明明是最後的部分卻最先學,可想而知,當然是毫無成果。
就這樣東碰西碰,後來我有因緣到美國,遇見了藏系佛法。以我現在的了解,藏系雖然也一樣衰頹了,可是比起漢地要好,因為它還有最嚴密的次第:先是理路上的認識,這是「教」,然後根據所教的去行持,而且整個過程當中還有好的老師引導。因為藏系佛法保留了世尊的教法當中最究竟圓滿的內涵,所以顯密都包含了。就像我們的學歷,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到研究所,通常都只把最高的標出來;同樣的,在整個教法當中,密教是最後的部分,但並不是所有的藏人都是學密,應該說他們是有次第,一步一步學上來,而最高的那一部分是密。我在美國值遇密法,當初還覺得這樣是最好的,實際上,我的學習次第整個脫了節。這說明一個很矛盾的現象--從好的地方說算是很有緣,能遇見最好的法,實際上這是最壞的情況,因為我整個次第都沒有走對,脫了節,走上顛倒的路子。
我會把自己失敗的經驗告訴別人,我說:「我已經有這樣痛苦的失敗經驗了,你還不按著這個次第一步步上來!」我告訴他們,我顯教學過些什麼,密教學過些什麼,遇見很多老師,什麼高人我都見過。在說這話的時候,往往還有一些傲慢心,好像你講了半天,這些高人我都認識,還做過我的老師,為我灌過頂,實際上這正說明我顛倒失敗的錯誤經驗--應該是從基礎一步一步學上來,我卻是倒過來走。有一位老師曾說過:本來世尊的教法傳下來的時候是有二種方法,一個是從基礎引導你一步一步學上來,另一個是從最高深的法一步一步倒推回來,先給你最好的,你程度不夠就再退下一步,不夠再退下一步。可是像我們這種根性條件不夠的人,不會覺得自己條件不夠的。能知道自己不足而能很謙虛腳踏實地走的人畢竟不多,《廣論》上面說真正曉得自己條件不夠的,都是很有智慧的人,但我不是這樣的人;這個智慧並不是指腦筋好。雖然修學佛法的人裡面確實有條件很好的利根者,但一般人通常是由於慢心所使,而以為自己條件很好。我要說明的是,實際上,世尊的教法當中是有些為好根器而留下來的,可是我並不是那種根性,而且現在極大部分的人也都是如此。我摸索了半天以後,有因緣發現了錯誤,回過頭來,最後死心塌地覺得應該一步一步踏實地來,以上是我的學習過程。
以下說明前後宣講《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因緣。第一次講的時候自己還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那時候也沒有很多人真心專門為了《廣論》的次第來學。當時的學習環境,一般而言並不是遵照著這樣完整教授的內涵次第。我當初講的地點是在南普陀佛學院,南普陀是修學淨土的道場。本來佛的教法當中不論學什麼,都要以對整體教法的認識為基礎,了解了以後,你歡喜哪一樣,就選哪一樣。現在國內一般的情況是,每一個寺院都有他特別的修行法門,有他自己所宗的中心思想。如果是念佛,當然就以念佛為主,若是禪,當然也以禪為主,學教就是以經教為主,這是天經地義、順理成章的。其實宗派本身並無好壞之別,它的意義是說,佛以其所證得的圓滿教法來引導我們的時候,因為眾生的條件不夠,所以佛不可能直接告訴我們最究竟圓滿的教法,《法華經》就特別說明這個道理。佛隨順著眾生不同的根性,所以就分門別類,你歡喜這種,就從這一個地方契入,你歡喜那一點,就從那個地方契入,宗派的形成就是這樣來的。應不同根性的眾生,先從他相應之處契入,契入了以後漸次加深加廣,到最後達到究竟圓滿。所以為了引導不同的眾生,自然而然會分出各式各樣的教法以適應各種不同的根性。  
那些不同根性的弟子們,雖然沒有像世尊一樣能夠達到究竟圓滿,可是他們的確有很深厚的善根,罪障也減低到一定限度,所以他聽見了這個法以後,會全心全意依照著去修學,來淨化罪障、集聚資糧,從淨罪集資這兩點不斷地提升。後來漸漸有了轉變,眾生的條件越來越差,學了法以後,不是拿來淨化、提升自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始終離不開憍、慢二字,所以就拿所學的法與別人作對比說:「我學的法門是最好的,你學的不一樣,當然你的就沒我的好囉!」不是拿所學的法來淨化自己,而是跟人家互相諍論,越到後來諍論的情況越糟糕,所以後來就變成宗派彼此間黨同伐異,我們現在也處處都看得到這種狀態,尤其末法的時候這種現象特別強烈。  
我第一次講的時候,因為那裡純粹是淨土的道場,講的時候一方面根據我的經驗,一方面根據《菩提道次第廣論》的特點,當然也還要依這宗派的特點,一方面就它的長處充分發展,另一方面也避免彼此間宗派的對立,所以講的時候多少受了這樣的影響。然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還在學習的過程中,本來就沒有走對,像之前說的,我並不是照著次第先接觸教量,而是走反了。幸好最後接觸藏系(這個教法是藏系進來的),我了解到要修高的法門自己的條件還不夠,漸漸地找到錯誤之處,一心退下來之後,終於能夠得到真善知識的指示。我接觸藏系,先是白教,再來是紅教,後來是薩迦跟黃教,乃至於最後我有機會到印度,接近辯經學院院長(已故的洛桑院長),那是我最重要、最根本的一位老師,他跟我講了一些道理,當然還有其他的老師指點。  
經過前面的轉折以後,才多多少少對《廣論》有一點膚淺的認識。回過頭再看第一次講的《廣論》,一方面因為受客觀環境的影響,所以有時候會偏;一方面自己的認識也的確很不足,我實在差得太多。即使以我現在的條件來說,要講《廣論》,也完全不夠資格,那為什麼又要講呢?正因為我已講過一次,剛開始講的時候,我自己只覺得很高興啊!因為我的老師(最主要的就是法王給我的加持)曾經指示我:「你要把所學的法帶回去。」我想所學的法之中最重要、最好的,莫過於《菩提道次第廣論》,所以那個時候也就跟大家介紹。當初以為講完了也就結束了,沒想到講完了以後,這一百六十卷錄音帶產生了一些影響。大家覺得我講得很好,我自己很清楚,《菩提道次第廣論》是絕對地好,因為這是諸佛的心要,經過歷代祖師將它流傳下來,宗喀巴大師是文殊菩薩的示現,文殊菩薩是諸佛的老師,他造的論當然好,所以並不是我講得好,而是這本論本身實在好,我講得實在爛。既然我講得爛,又有一些錯誤,這本書大家不容易看懂,偏偏由於之前的因緣又很容易產生誤解,所以我現在重新講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我希望再講的時候,能把前面最粗淺的錯誤拿掉,這是最重要的一點;第二點,經過了這七、八年,一方面由於自己得到師長真正的指點教授,多少在文義上面有一點了解,還有自己跟這裡的同學切磋琢磨以後,多多少少有一點膚淺的體認,這二點加起來可以提供有心學佛的人,初初進去時有一個非常強有力的完整的指導,這就是此次重說《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因緣。
一般在正式講法的時候,不管是藏系、漢地,都有講法的儀軌。對這一個儀軌,一則是我也沒正式學過,還有我希望透過在座各位很認真地學,將來能夠建立一個新的制度,因為我們是漢人,漢人祖師留下的這套東西,現在已經漸漸隱沒了,而藏經還在,可是我們去看藏經,根本看不懂。特別是學了《廣論》這樣的書以後,更正確地了解,如果沒有傳承師長來引導,自己去看書很不容易懂,我舉一個實際上的事例來說明。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大祖師,禪門的六祖惠能大師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嶺南(廣東一帶)的人,他生於初唐,當時那個地方叫南蠻,也就是還沒開發之地。某天他在鄉下聽見有人念《金剛經》,當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恍然大悟,開悟了!我們會說六祖大師真了不起,很多人念《金剛經》念了一輩子,一點體會都沒有。在座很多人都念過《金剛經》,我也念過很多遍,什麼都不懂,聽人家講過還是不懂,他既沒有聽人家講,就這樣聽一遍就懂了!實際上是不是這樣呢?不一定!這個故事的下面,我只敘述很簡單的一部分。他聽見了,「啊!這麼好啊!」就問念經的人,這個人說:「這我也不懂,我只是照著經文念。現在有一位了不起的大德--黃梅五祖,你去找他。」於是他就向北方走,最後到了黃梅。
《壇經》裡有個公案:五祖要傳法了,他想試看看弟子中哪一位最精采就傳給他,於是叫弟子們把自己的體會寫成偈子。那時候有一位上座,是弟子們公認為最了不起的一位上座,他想到一首偈,但不敢寫上來,萬一老師說不對,那不是不好意思嗎?想了半天,一直不敢寫,但是大家都等著他,不寫又不行,所以他就叫人家寫在牆上:「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大家一看,都讚歎他好了不起!實際上,透過這首偈子可以看出他條件還不夠,不過五祖說:「能這樣子用功已經不錯了。」最後就叫大家拿這個偈子去唸。六祖大師聽見人家唸,便問人家唸什麼,才知道有這件事情。六祖說:「這個還不行!」對方想:你算什麼,竟然說這個不行,「那難道你也懂嗎?」「對!我也懂!」所以他就請人在牆上寫「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從這首偈子就知道六祖是何等地了不起。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會以為六祖大師聽了《金剛經》就懂了,實際上,你說他不懂嗎?不對!說他懂嗎?還有下文,我講下去,你們就知道。六祖這首偈寫上去以後,大家鬧起來了,五祖聽見外面在起鬨,一看這樣的偈子,五祖這樣的祖師當然曉得,這偈代表已經明心見性了,可是現在如果傳位給惠能的話,弟子們會起鬨。就譬如我們現在要傳法,上座都沒有分,我隨便挑了一個最小的沙彌,傳給了他,那你們大家會不會氣他啊?很可能會有這樣的現象。這個故事就很類似這種狀態,他平常處處地方都不行,又是最晚來的一個,而且是南蠻的蠻子,話都不通的一個人,所以當時五祖說:「也一樣不行!」既然老師說不行,那大家也就算了。實際上這是有名堂的,師徒之間都不動聲色,老師沒說什麼,徒弟也乖乖的。六祖到黃梅以後幹什麼?去舂米,拿現在的話來講是做苦工,我們現在這裡不必舂米,但就像打掃廁所、掃院子,一天到晚忙這些。他在那邊做了八個月的苦工,老師也從來沒跟他講什麼話,而他也不會抱怨來了八個月老師都不理我。
有一天,五祖出去散步,走到舂米的地方,看見六祖正在舂米。他就問說:「米舂熟了沒有?」「舂熟了!」那時的米不像現在是使用機器打的。米本來是稻,稻的外面有保護的糠,糠有粗糠跟細糠,以前是用一種粗的磨子先將粗糠磨掉,然後將米放在石臼裡舂,米與米磨擦後,細糠就會脫掉。舂米的石臼有大、有小,像五祖這種道場都是很大的,六祖當時就專門舂米。舂米是利用槓桿原理,他要把它踩下去,腳一鬆石頭就蹬一下,舂子就會舂到米裡面。因為六祖的身體很瘦,力量不夠,所以他在身上綁了一塊石頭,增加重量。這樣一次一次碾掉米的糠,細糠舂掉了,米就舂熟了,舂熟了以後,篩一下,將糠篩掉,留下來的就是白米了。當時五祖就走到石臼旁邊,拿了一根杖敲敲石臼說:「米熟了沒有?」六祖回答:「已經熟了很久,但是還欠一個條件。」「欠什麼?」「要篩一下。」舂米本來就是這樣,這是他們師徒兩人的對答,我們平常粗枝大葉去看是不懂的,就好像說你們在掃地,我問:「掃好了沒有?」你們說:「掃好了,只要用畚斗掃起來丟出去就好了。」就是這樣。五祖問完了以後也不動聲色,他回過頭來背對著六祖,拿著手杖在舂米的石臼上「篤!篤!篤!」敲了三下就走了,像是一個無意識的動作,實際上他那個對答和背過來敲三下都是玄機。
那天晚上半夜三更,六祖就到五祖房裡,五祖早已在等著他,拿著《金剛經》對他開示。講的時候,他用袈裟遮住窗戶,不讓其他人知道。六祖體悟後說了幾句話:「何其自性能生萬法,何其自性……」《壇經》上面寫得很清楚。我為什麼要特別講這些呢?當初六祖大師在嶺南聽《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好像已經了解了,結果到五祖這個道場住了一年,一直等到半夜五祖為他講《金剛經》,他說:「啊!原來是這個樣子!」他說了很多「原來是這個樣子」,那表示他以前並不懂。由於我們個人腦筋靈敏的程度並不一樣,多少會了解一點,比如我們現在看了以後就說:「啊!懂了,懂了!」多少懂一點,懂什麼?文字相!但文字相也有深淺的不同,也許對文字的內涵多少有一點體驗,可是這地方告訴我們,即使像六祖大師這麼了不起的人,對於《金剛經》最究竟的內涵也要等到他老師講了才體會得到。  
我特別講這個故事是要說明一個特點:如果我們真正想深入佛法,那麼真正夠量的善知識是絕端需要的,這在《廣論》上會告訴我們。也許你會覺得我們現在直接找一位夠量的善知識就可以了,事實上,我們必須要慢慢地積累資糧,現在連最粗淺的人與人之間的來往都建立不起來,我們就能夠找到最好的老師嗎?佛法裡沒有這樣的道理。就像我們念書,你小學還不會,直接跑去大學、研究所一念就行了,天下哪有這種道理!我經過了這幾年,由於能夠認識以前的錯誤,退下來而遇見了真正跟傳承相應的老師,他給了我一些開示,透過這個領會之後,在同學當中切磋琢磨,多少有一點簡單的認識,現在我就是希望在這個最簡單的基礎上面,再為大家介紹《廣論》的內涵。各位同學以現在這樣的基礎好好努力,這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了這個以後,有兩件事情非常重要,我們應隨分隨力地努力。第一個是見解,為什麼我們在人生無限的選擇中會來做和尚?這個見解要建立得非常穩固;其次,既然出家了,我們應該怎麼照著次第一步一步去學習,整本《廣論》就是告訴我們這個。之前我們曾借用世間的書籍,這無非是讓我們生在這個時代,能很客觀地把所面對的世間、出世間做一個比較,讓我們理智地去選擇,而且我也把自己失敗的經驗合盤托出告訴你們。所以儘管諸位年紀不大,而腦筋已經夠靈活,再加上你們的尊長乃至父母親的經驗,那時候就能做一個最好的選擇。  
平常講法,漢、藏兩地都有它一定的軌則。現在漢地教法還留下來,但是儘管有很完整的資料,如果沒有真正的善知識來教導的話,還是無法學到它的內涵。在藏系我雖然後來遇見最好的老師,可是因為自己不懂藏文而且年紀也大了,所以老師只是把最精要的部分告訴我,並沒有在完整的次第上好好地學。你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將來都有機會學,等學好以後,希望能建立一個與我們相應而不失整個傳統的法軌。
《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宗喀巴大師造的,宗喀巴大師離開現在五百多年,他出生於元順帝至正二十五年,西元一三五七年。他是藏族,生在青海西寧附近叫湟水的地方,當地的人叫它「宗喀」。「巴」是西藏人對人的尊稱,就像我們中國人傳統的習慣,對很尊敬的人並不會直接稱名一般,西藏人對自己所尊敬的人也不敢直呼其名,而是尊稱他為某某巴。因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祖師,對我們佛弟子有無上的恩惠,所以後人不敢直接稱他的名字,照著傳統尊稱他為「宗喀巴」。比如說我們是湖口的人,如果在座各位將來出了一位大祖師,大家尊敬你,不直接稱你的名字,尊稱你為「湖口巴」,也許叫「鳳山巴」。大家一聽到「宗喀巴」就會想到大師這樣的一個人。
大師資質絕頂,天分非常高,從小就出家,後來到藏地接觸當時各宗各派的高人,廣學當時藏地所有法門,從教到證,從顯到密,最後成就達到最高,所以在當時是藏地一切聖者的頂嚴,也就是成就最高的人。最後他把一生學過的法門整個地消化、濃縮、整理,還透過本尊的加持,實際上是文殊師利菩薩親自指點他,才寫成這本《菩提道次第廣論》。這本《廣論》是大師四十六歲時寫的,如果算年代是一四○二年,距今五百九十四年。(1996年日常法師 釋)這本論在藏地一直是最重要的教授。世尊講的經論非常豐富、圓滿,一般凡夫不大容易受持,後來祖師們就把世尊的教法濃縮,將我們相應、最精要的部分很有次第地把綱要列出來,這個叫做「教授」。如果我們根據這教授去修行的話,一步一步學上去,就可從我們現在相應的下手處一直走到成佛。對於「教授」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也可以說它是最精要的佛法的內涵。《廣論》一向在藏地流傳,一直到民國初年才由法尊法師翻譯成中文。法尊法師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法師,民國六十八年圓寂,離現在也十多年了。他所翻譯的《宗喀巴大師傳》(指略傳),你們有時間應該看一下。

完整版
請點擊下載閱讀




日常老和尚生平

上日下常老和尚西元1929年出生於江蘇 省崇明縣,從小父親即教導他背誦四書五 經,並鼓勵他出家利益眾生。西元1946年 隨叔父來台,爾後畢業於台南工學院土木系 (成功大學前身)。西元1965年於苗栗獅 頭山元光寺出家,長年親近海內外漢傳及藏 傳佛教界各方之大德,遍學大小乘佛法,一 生持戒嚴謹。多年來於海內外弘法不遺餘 力,尤其致力於《菩提道次第廣論》、《南 山律在家備覽》等之弘傳。西元1993年創 辦福智團體,並成立比丘、比丘尼僧團。
日常老和尚出家最初修學淨土法門,西 元1970年代初日常法師來美。在美期間, 日常法師除了漢系外,還接觸北傳的,如日 本、韓國,南傳的,如泰國、緬甸等,乃至遇見西藏的藏系佛法。日常 法師發現藏系有其殊勝的特長和內涵,包括了理論上的完整無瑕,實踐 上的可修可證。日常法師感受到,《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教授對當代世 人有無比殊勝的利益,因為它是諸佛的心要,經過歷代祖師圓滿的傳承 下來! 老法師結合在佛法上修行的體驗,及配合當代眾生的條件,把《菩 提道次第廣論》介紹給出家眾和在家眾,並根據現代社會的現狀,很善 巧地引導學員把佛法運用到生活中,使大家能夠一同品嘗甘露法味。
老和尚悲愍眾生,感念人類升沈的樞紐在教育,故戮力推廣德育,於 西元1997年發起成立福智文教基金會,推廣多項活動,舉凡教師、教育 行政主管、大專青年、 工商企業主管等成長營隊, 在社會各層面皆產生 極為正面迴響。此外,更關懷眾生健康及生態環境的保護,於西元1997年創辦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協助許多農友從依賴農藥及化肥的慣 行農法轉為有機耕作,經過多年努力,獲得政府及各界的肯 定。並透由發展有機耕作過程,希望減少殺生,為更多有情 生命創造清淨的生存空間,也為後代子孫留下一片淨土。
近年來,老和 尚更察覺食品化學添加物氾濫,嚴重危害大眾身體健康,於是由在家弟子成立里仁公司,開發健康安全的加工食品及生活用品,希望形成生產 者、銷售者、消費者,三者之間誠信互助的善業循環。
老和尚以多年的修學體驗,認為良好的環境是教育的關鍵,西元 2000年於台灣雲林縣古坑鄉創辦福智教育園區,其範圍涵蓋國小、國 中、高中,未來亦將擴及至大學,並規劃終身學習園區,希望能真正達 到孔子所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良善淳厚社會。
日常老和尚於西元2004年10月圓寂,鳳山寺的羯摩僧團同在家弟子 繼續承擔老和尚的弘法利生事業,其事業對當今社會有廣泛而深刻的影 響!

2010/06/28

奇萊南峰南華山登山小成年禮

孩子已從小學畢業將進入國中就讀,安排一次頗有挑戰的小成年禮
2010/06/25~06/27參加台南廚司舉辦的"奇萊南峰南華山"

奇萊南峰日出
半夜01:30起床,02:40自天池山屋出發,抵達山頂04:50剛好迎接27日的日出


屯原登山口-為能高越嶺古道及能高安東軍山蹤走起點
能高越嶺古道介紹(資料來源-林務局http://www1.forest.gov.tw/nt/TR_H_02.aspx )

能高越嶺古道西起霧社,沿著塔羅溪上行、越過南投縣與花蓮縣交界的中央山脈能高鞍部,而後下木瓜溪抵達花蓮,全長約83公里,是早期往來台灣東西部的捷徑,為日人警備道中最寬闊、平穩的一條,如今也成為橫貫越嶺古道中相當熱門及大眾化的一條路線。步道沿線可見標高3,262公尺的能高山,日據時期因山名有個「高」字而與玉山(新高山)、雪山(次高山)合稱「台灣三高」。

最早是由泰雅族的大支族賽德克人巴雷巴奧群所開發的,他們在偶然的狩獵中,發現東部地區一片曠野可居住,於是部份族人開始遷徙定居,爾後並往來於埔里與花蓮之間,和花蓮的阿美族人交易貨品,成為稱職的山地商人。日據時期,日人為了控制原住民行動,於1917年以能高越嶺古道為基礎,闢建了能高越嶺道。民國39年台電公司拓建人行道,架設了127座巨型鐵塔,並在每隔10公里的地點建立保線所,當時被譽為「電力的萬里長城」。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檜林保線所、雲海保線所、能高中心碑、銅門發電廠、見返隧道等。

能高越嶺古道海拔介於1,689公尺~3,263公尺之間,擁有不同層次的植物林相分布,植物生態由高山寒原生態系、針葉林生態系至針闊葉林混生生態系,植物種類大致為玉山箭竹群落、高山杜鵑、台灣冷杉、台灣鐵杉、紅檜及殼斗科及樟科植物等。動物資源有山羌、台灣野豬、台灣獼猴、松鼠、大赤鼯鼠、白面鼯鼠、石虎、華南鼬鼠等。

值得推薦的沿路解說牌
5~6月盛開的玉山杜鵑



雲瀑流經南華山與能高山的陵線
象徵台灣精神的原生種台灣百合花沿路盛開

最高海拔的能高瀑布

(舊稱:三疊瀑布);是台灣海拔最高的瀑布,它位於塔羅灣溪上游,海拔約2800m,總落差高達200m,分三段自天際傾瀉而下,故名「三疊瀑布」。

台南廚司的詳細資料: http://hgm6092.myweb.hinet.net/

2010/06/24

日發明「紙瑜珈」 每日3分鐘立即瘦



來自古印度文化的瑜珈,透過調理呼吸和舒展身體,達到身心平衡的目的,是不少女性喜歡的運動方式!日本有一位針灸師傅,發明了獨特的「紙瑜珈」,手上拿著A4大小的一張紙,進行各種瑜珈動作,號稱只要每天進行3分鐘,就能瘦下來。

手上拿著一張A4大小的白紙,這群人正在挑戰的是「紙瑜珈」。紙瑜珈老師:「膝蓋用力,對對對,把膝蓋抬起來。」

紙瑜珈,這是去年日本一位針灸醫生發明的新瑜珈運動,裡頭還加入了氣功的元素,透過手上的紙張,可以活化神經和腦細胞,而且讓人全身動起來,達到瘦身和健身的目的。紙瑜珈老師:「來囉,開始來交給左手,再來往旁邊走。」

雙手拿著A4紙緩緩的運動,看起來很不起眼,不過要想辦法讓紙不落地,就得費上一番力氣。NHK記者:「喔,很難ㄟ。」

的確是很難,因為要拖住輕飄飄的紙,從手腕、手臂、肩膀,一直到腰、臀、腿,都得用上力,瑜珈老師說,紙瑜珈一天只要做個3分鐘,很快就能瘦下來。紙瑜珈老師:「因為有紙的關係,可以感覺身體在動,全身都在運動。」

而且紙瑜珈特別的是,不用像一般瑜珈得控制呼吸,因為一邊做、一邊呼吸,反而能夠自然地練氣,做瑜珈還可以練氣功,而且瑜珈老師說,「紙瑜珈」可以幫人忘記自我,進入「空無」的世界。紙瑜珈老師:「手上多了一張紙,就會意識到它的存在,然後就會忘記自己臀部用力。」

這邊為大家介紹幾項紙瑜珈的招式,首先來看這個「孔雀求愛」,這是模仿孔雀求偶的動作,「金雞獨立」,雙手攤平張開,練的是胸肌和和調整姿勢體態,接下來這招,叫「鴕鳥搖頭」,抬高伸直的腳,成了鴕鳥頭,左右輕輕搖晃,這套練的是膝蓋內側的內收大筋和大腿的肌肉。紙瑜珈愛好者:「蝴蝶袖都沒了,非常地有趣,而且全身都動到了,感覺很舒服。」

儘管累得滿頭大汗,卻有著運動後的暢快感,紙瑜珈,正在日本吹起不一樣的瑜珈運動潮。

示範動畫:

參考書籍:

著者名:熊切研一/監修

熊切研一/監修で検索


書籍紹介:

紙を使って、ラクラク全身運動!
やせるだけでなく、からだの不調も治り健康に!

□スリムになって、着れなくなった服をまた着たい
□長年続くひどい肩コリを治したい
□持病の頭痛をすっきり無くしたい
□手がしびれるほどつらい冷え症を改善したい
□ストレスを解消してぐっすり眠りたい
そんな悩みも、A4用紙ですべて解決できます

さまざまな効果がある「紙ヨガ」
第一章 美スタイルを作る
第二章 ゆがみを直す
第三章 美容・アンチエイジング
第四章 自然治癒力アップ
第五章 疲れ解消・リラックス
第六章 瞑想

「紙ヨガ」は、針灸医である熊切研一先生が、ヨガをはじめとして、気功などを取り入れて完成させたエクササイズです。
紙を使うことで、何も持たずに運動するよりも何倍も神経が活性化し、脳細胞の働きが活発になると同時に、からだのゆがみを直す全身運動で、やせるだけでなくからだの不調を取り除くことができるのです。
1日3分から始められる「紙ヨガ」に、ぜひ挑戦してみましょう!

http://www.amazon.co.jp/A4用紙ですぐできる「紙ヨガ」ダイエット-DVD付-熊切研一/dp/4396620381


2010/06/09

印度將為900多種瑜珈姿勢申請專利防剽竊


國際線上專稿:據《印度斯坦時報》6月7日消息,印度科學與工業研究理事會(CSIR)近日表示,打算為900多種瑜伽姿勢申請專利,防止被其他國家據為己有。作為印度一種古老的健身術,瑜珈在全世界風靡,但歐洲和美國的不少公司都宣稱,許多姿勢是他們首創的。

  印度科學與工業研究理事會表示,他們會將收集到的900余種瑜珈姿勢收入數字圖書館中。該理事會主席古普塔博士說:“我們將製作瑜珈姿勢的視頻記錄,以防被偷竊。”

  據悉,早在2006年印度科學與工業研究理事會即啟動了這項計劃,從帕檀賈利(瑜伽聖人)的瑜伽傑作中收集了約900種瑜珈姿勢。但不少國家將一些類似的姿勢據為己有,甚至為其中一些姿勢申請了專利。這些外國公司靠出售具有治療效果、緩解壓力和背痛的瑜珈姿勢賺錢。

  印度科學與工業研究理事會的下一步行動將是維權,控訴在國外註冊的瑜珈姿勢專利。目前僅美國專利局就對瑜珈姿勢發佈了3000多項專利。

Richard Freeman三天週末研習課程+六天深度密集訓練SPACE YOGA

世界級瑜珈指標人物 Richard Freeman回來了
三天週末研習課程+六天深度密集訓練
只在SPACE YOGA
2010.8.6 - 8.8 週末精華研習課程
2010.8.10 - 8.15 深度密集訓練課程
8.6(五) - 8.8(日) 週末精華研習課程 - 品嚐八肢瑜珈的甘露
(適合所有程度練習程度學員參加) *課程全程均有中文翻譯
8.6(五)19:00 - 21:30(20:30 - 21:30 瑜珈哲學講座 - 練習的障礙)八肢瑜珈細說從頭

八肢瑜珈是呼吸、能量、動作三者組成的有系統的系列動作。呼吸即是身體內在的風 息,透過呼吸,我們得以連結身體內在的能量與外在微妙的動作。無論是初學者或想回歸原點的資深練習者,在本堂課中都能有所斬獲。八肢瑜珈遵循規律的呼吸節奏與動作順序,使身體內在秩序與能量得以連結,就算只是最基礎的八肢瑜珈動作與技巧,也能喚醒身體核心的能量,使我們進入深層的靜心,獲得洞見。
8.7(六) 09:00 - 11:30 解析瑜珈動作的奧秘

本堂課將詳細探索經典的瑜珈動作,從身體外在動作發現內在能量如何轉化,並在古老的體位法中,找到全新的順位法則。瑜珈,便是藉由達成外部動作的型態,喚醒存在於內在中脈的核心能量。動作,即是身印,即是內在感覺的外顯表達。

唯有持續進行那些使我們內在陰陽兩極能量得以互融消長的練習,才是真能喚醒內在之光的瑜珈。在練習時,保持對細節的專注心,透過學習細緻的動作技巧,才能避免受到傷害,超越練習障礙。
8.7(六) 14:00 - 16:30 從後彎發現新視野

後彎,是一種充滿能量的全身探索,也是完成姿勢的動作精華,當身體啟動後彎動作時,將賦予我們重新看待世界的視野。確實地執行每個小細節,使我們在後彎姿勢中獲得舒適的開展。後彎是一種自然喚醒內在智慧的練習,引領我們進入調息法與鎖印練習的世界。
8.8(日)09:00 - 11:30 Viniyasa方法論

從呼吸、動作出發,一起循序漸進探索串連八肢瑜珈的經典動作Vinyasa,課堂將以生物力學解說順位,輔以呼吸法,喚醒沈睡的核心能量。這堂課程上,將運用豐富的哲學,以及冥想的洞察力,使所有參與課程的人,都能獲得全新的自由,學會全新的技巧,並替每日的例行練習帶來全新的熱情。
8.8(日) 14:00 - 16:30 打開呼吸的另一扇窗

透過呼吸,我們將把身體內在各個面向編織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練習。課程將教導調息法的基礎,包括教導學員如何透過呼吸法使身體外在與內在能量達到平衡的技巧,呼吸便是身體內在能量運作的順位。讓調息法成為安全有效的練習。
8.10 - 8.15 深度密集訓練課程概述 - 瑜珈之鏡喚醒身心智慧
(建議有一年以上瑜珈練習經驗者參加) *課程全程均有中文翻譯
八肢瑜珈是一門跟隨空性覺知的藝術,就像一條看不見的絲線,串起動作、呼吸、思想與技巧。每個瑜珈姿勢、呼吸、技巧與瑜珈哲學,就像一面明鏡照映著我們的心靈,喚醒我們的智慧。

這份智慧,引領我們進入各種型態的覺知,學會各式技巧,去經驗八肢瑜珈的來龍去脈,最後釋放一切。而八肢瑜珈中的Viniyasa動態串連,便是照映修練身心智慧的最佳練習。

課堂中,將會帶領大家穿透對八肢瑜珈的表象瞭解,深入每個體位法的內在。Viniyasa能夠帶領我們穿越心智上的矛盾,使我們得以解決問題,也能克服八肢瑜珈中,永遠有下個體位法障礙的練習型態。這堂課將會使已是瑜珈老師的學員獲益良多,能夠看出每個學生的獨特性與天性,並有能力幫助學生避免受到傷害。

課程表

09:30-12:00 體位法練習(一天中較累的體位法練習)
12:00-13:00 午餐
13:30-14:30 梵誦
14:15-15:30 瑜珈哲理講座*
15:45-17:00 靜瑜珈、呼吸法、收工系列姿勢、問與答討論時間
*瑜珈哲理講座將概述薄伽梵歌,探索它與瑜珈練習者的相關性,及其相關背景,講座中也會包括教學藝術的討論。
關於 Richard Freeman
自1968 年開始學習瑜珈至今,Richard Freeman 主要師承自印度麥索的 K. Pattabhi Jois,也曾深入研究 Iyengar 瑜珈。除了能夠並列各家觀點而又不失其深度與原味,包括禪宗與佛法內觀修行、虔敬與印度傳統哈達瑜珈、伊朗的蘇非神秘主義、東西方哲學以及梵文等多元而豐富的知識背景與人生閱歷更為 Richard 獨特的教學風格增添形而上學的色彩。他現任 Yoga Workshop 的總監,在科羅拉多州 Boulder 與家人同住。

2010/06/08

中國悠季 瑜伽文摘 第9期


主要内容:

五月母亲节,六月父亲节,在这爱意拳拳的日子里,我们将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本期将为大家精彩诠释“树式”,
并从准妈妈的健康一直关注到亲子关系——“深呼吸,准妈妈的必修课”可以帮助准妈妈减轻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
“产后瑜伽:跪立序列”帮助新妈妈迅速恢复;
“像狗狗一样伸展脊柱”则是妈妈和宝宝亲子互动的最佳选择。
季节养生关注脾胃健康,
人物专栏瑜伽大师O.P.Tiwari将对话国学大家张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