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瑜珈与煉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蘇東坡曾經說:“未有天君不嚴而能圓通覺悟者。”解脫、或佛道,皆始于此心的自律。人在能獲得心的宁靜之前(心情宁靜便是佛學上之所謂解脫),必須克服恐懼、惱怒、憂愁等感情。在黃州那一段日子,蘇東坡開始鑽研佛道,以后的作品也就染上了佛道思想的色彩。他潛心研求靈魂的奧秘。他問自己,人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寧靜?有印度的瑜珈術,有道家的神秘修煉法,為人提供精确的心靈控制法,保證可以達到情緒的穩定,促進身体的健康,甚至,當然是在遙遠的以後,甚至發現長生不死的丹藥。對于精神的不朽呢?他對尋求常生之術十分著迷。人身的不朽与精神的不朽是應當截然劃開的,因為不管對身体如何看法,身体只不過是個臭皮囊。精神若經過适當的修煉,早晚會拋下這個臭皮囊而高飛到精神界去。身体的不朽,退一步說,至少包括一個可修煉得到的目標,就是延緩衰老,增長壽命。
所謂長壽秘訣,包括很多因素与目的,以及瑜珈、佛道,及中國醫學傳統的要素。長壽的目的包括身心兩方面。在身体方面,其目的在求容光煥發的健康、体格精力的強壯,以及祛除纏綿的瘤疾;精神方面,在于求取心靈和情緒的穩定以及靈魂元气的放發。再加上朴質的生活,某些中藥的輔助,便可返老還童,享受長壽,這些,在道家看來,就与長生術在不知不覺中融合起來。簡單說,這种方法在中國叫做“養生術”或是“煉丹”。所尋求的丹,是內外兼指。“內丹”,按照道教的辦法,是練肚臍以下部位;“外丹”是中國煉丹家所尋求的一种長生不死之藥,一旦得到手而服用之,便可騎鶴升天。外丹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汞的合金。在這一點上,長壽術和煉金術卻混而為一了,完全与歐洲的煉金術相似。當然,對一個哲學家而言,人若高壽而健康,又有黃金花費,到天堂去反到成為次要。因為還有什么要請求上帝的呢?
蘇東坡的弟弟子由練瑜珈術倒走在他前面,根据子由自己的話,是在神宗熙宁二年(一O 六九),他從一個道士學的,這個道士是給蘇東坡的次子看病,方法是吹“神”入腹。子由到淮揚送兄長到黃州時,蘇東坡發現弟弟外貌上元气煥發。子由在童年時夏天腸胃消化不好,秋天咳嗽,吃藥不見效。現在他說練瑜珈气功和定力,病都好了。蘇東坡到了黃州,除去研讀佛經之外,他也在一家道士觀里閉關七七四十九天,由元丰三年冬至開始。在他寫的《安國寺記》里可以看出,他大部分時間都練習打坐。他在天慶觀深居不出則是練道家的絕食和气功,這种功夫反倒在道家中發展得更高深,其實是從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的。蘇東坡同時給武昌太守寫信,向他請教煉朱砂的方子。在他寫的一首詩里,他說在臨皋堂里已經辟室一間,設有爐火,以備煉丹之用。
他在給王鞏的信里,道出他對修煉各方面的看法。
安道軟朱砂膏,某在湖親服數兩,甚覺有益利,可久服。子由昨來陳相別,面色殊清潤,目光炯然。夜中行气腹臍間,隆隆如雷聲。其所行持亦吾輩所常論者,但此君有志節能力行耳。粉白黛綠者俱是火宅中狐狸射干之流,愿公以道眼照破。此外又有事須少儉嗇……
近有人惠大丹砂少許,光彩甚奇。固不敢服,然其人教以養火觀其變化,聊以悅神度日,賓(廣西賓州,王鞏今居此)去桂不甚遠,朱砂差易致。或為置數兩,因寄及。稍難即罷,非急用也。窮荒之中恐有一奇事,但以冷眼陰求之。大抵道士非金丹不能羽化,而丹材多在南荒。故葛稚川(葛洪)求峋樓令,竟化于廉州,不可不留意也。陳噪一月前直往宿州見子由,亦粗傳要妙。云非久當來此。此人不唯有道術,其与人有情義。道術多方,難得其要,然某觀之,唯靜心閉目,以漸習之,似覺有功。幸信此語。使气流行体中,痒痛安能近人也?
印度瑜珈術功夫及其理論何以中國道家比中國佛家反易于吸收?其理亦至為簡單。誠然,中國佛教中亦有禪宗一派,專下打坐功夫,為印度佛教与中國道教哲學之混合。不過,實由中國道教先有自然之基礎,才能吸收瑜珈之要義。道家之特點在于重視自然的冥想沉思,重視由清心寡欲以求心神的宁靜,尤其重視由修煉以求長生不老。在庄子《南華經》里,我們發現有几個詞語,勸人凝神沉思,甚至于凝思內觀,這顯然是印度教的特性。即便我們退一步,承認這是后人竄改的,但此种竄改至晚已是在第三或第四世紀了。
在其他宗教里,再沒有把宗教和身体鍛煉結合得那么密切的。煉瑜珈術時,由于控制身心,就導人入于宗教的神秘体會。其領域由控制反射和不隨意肌,進而叩精神能力較深的境界。其益處為身心兩面。由于采取身体的某种姿勢式与呼吸的控制,再繼之以冥坐,瑜珈術的修煉者可以達到對宇宙巨大物体遺忘的心境,最后修煉者則達到物我兩忘完全無思想的真空境界,其特點是恍惚出神的喜悅。修煉者承認此种喜悅的空虛狀態只是暫時的,除非死亡才能繼續;不過,這种恍惚的喜悅感确實是舒服,使練此功夫的人都愿盡量享受。現代練瑜珈術的印度人和中國人都承認他們獲得的身体健康、心清宁靜,与情緒的均衡,都非以前夢想之所及。中國的修煉者不知道那是瑜珈,稱之為“打坐”,或“靜坐”、“內省”、“冥思”,或是其他佛道兩家的名稱。自然其他身体扭曲過甚的姿勢,如“孔雀姿”、“魚姿”,中國學者以其過于費勁,拒而不學,而蘇東坡也只是以練几個舒服姿勢為滿足,這未嘗不可以說算是中國對瑜珈的貢獻。
一般而論, 我們在此并非對練習瑜珈術感到興趣, 只是對蘇東坡在元丰六年(一O 八三)詳細說明的瑜珈術練習有些好奇而已。那時,他對佛經道藏已然大量吸收,而且時常和僧道朋友們討論。以他弟弟為法,他開始練气功和身心控制。對求長生不死之藥的想法,他并不認真,但是即便沒法得到,但對獲得身体健康与心情宁靜,他總是喜歡。須要知道的是,中國人的養生之道,在實際和理論上,都和西洋不同。按中國人的看法,人不應當浪費精力去打球追球,因其正好与中國人的養生之道相違反,中國人的養生是“保存精力”。而瑜珈對身心衛生的方法最适合中國文人,因瑜珈的精義是休息,是有計划的、自己感覺得到的休息。不但規定在固定時間停止呼吸,并且身体采取休息的姿勢,并且還要消滅靜坐在臂椅中時頭腦里自然的活動。練習瑜珈全部的努力,可以用簡單而非專門的術語描寫為——在于努力少思索,以至一無所思。最后這無所思乃是最難做到的。最初是集中思想于一點,這已經夠難,因為人的頭腦習慣于由這個思想轉到另一個相關聯的思想。使思想集于一點還是最低階段;再高一點儿,使專心于一點進而到一點皆無的沉思,最后達到恍惚出神的愉快境界。
瑜珈的特點是全部身心的休息,再由于各种方式的控制呼吸以增加氧气的吸入。這時胃中輕靈無負擔,渾身處于一完全放松的姿勢,深深的呼吸,身体則保持于非常容易得到氧气的狀態,而同時并不消耗同等量的精力,而別的運動則不然,所以說養生之道再沒有如此理想的。因此,我們似乎可以了解,如果在万籟俱寂的深夜,在家中練這种功夫,人的頭腦可以銳敏到感覺出自身內在的生理功能的活動。因為在最后階段,人的心靈活動可以脫离自己而成為自己的觀察者。在更為微妙的階段,心靈以旁觀者之身,可以觀察兩個思想之間那段空白。最后階段,在心靈里一無所思,而能覺察比較微妙的次原子物質的形式,消除了一般人与自我的觀念,這個階段各宗教皆有其不同的宗教解釋。一种解釋是個人的靈魂与世界靈魂完全的融合,這正是印度教修煉的目標。但是,不管人對宗教的看法如何,瑜珈術使人獲得的心境,雖然与睡眠和自我暗示狀態相似,還是不同于此等狀態,因為心靈還保持完全的自覺和反射的控制,而且瑜珈術的修煉者分明記得這种狀態下發生的一切活動。
蘇東坡在描寫自己的修煉時,他發現瑜珈術有很多明确的特點。他控制呼吸,似乎是脈搏跳動五次算呼吸的一周期。吸,停,呼的比率是一:二:二。停止呼吸最長的時間是“閉一百二十次而開,蓋已鬧得二十余息也”,照印度的標准,較低的限制,是大約一百四十四秒。像一般瑜珈的修煉者一樣,他計算他的呼吸周期,也和他們一樣,他自稱在控制呼吸時(吞吐比例規則)有一段時間完全自動而規律。在集中注意力時,他也是凝神于鼻尖,這是瑜珈的一個特點。他也描寫了一种為人所知的瑜珈感覺,在此一期間,心靈完全休息,再加上內在知覺的高度銳敏,他覺察到脊椎骨和大腦間的振動,以及渾身毛發在毛囊中的生長。最后,在他寫的那篇“養生論”里,他描寫此种狀態的舒服,与從此种運動所獲得心靈宁靜的益處。
關于此种運動的心靈方面,他的修煉仍是瑜珈術。在給弟弟子由的一封短信里,他描寫正統瑜珈默坐的目的。他認為從感官解脫出來之后,真正体會到真理,或上帝,或世界的靈魂,不是在于看到什么,而是在于一無所見。他致子由的信如下:
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凡盡心,別無胜解。以我觀之,凡心盡胜解卓然。但此胜解不屬有無,不通言語,故祖師教人到此便住。如眼署盡,眼自有明,醫師只有除勢藥,何曾有求明藥。明若可求,即還是務……夫世之昧者便將頹然無知認作佛地。若此是佛,貓儿狗儿得飽熟睡,腹搖鼻与土木同當,恁么時可謂無一毫思念。豈謂貓儿狗儿亦已入佛地……今日閉里捉得些子意何。……元丰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据我所知,蘇東坡賦給了瑜珈几項中國要素。他不但排除了那些彎曲腰、腿、脖子等類似特技的動作,以及其他粗怪的扭曲動作,而且增加了定時的咽唾液,這完全來自道家合乎生理的心得。他向張方平推荐他的修煉方法,在信里他這樣描寫:
每夜以子后披衣起,面東或南,盤足叩齒三十六通。握固閉息,內觀五髒,肺白肝青脾黃心赤腎黑。次想心為赤火,光明洞澈,下入丹田中。待腹滿气极,即徐出气,惟出入均調,即以舌接唇齒,內外漱煉精液,未得咽。复前法閉息內觀。納心丹田,調息漱津,皆依前法。如此者三。津液滿口,即低頭咽下,以气進入丹田。須用意精猛,令津与气谷谷然有聲。徑入丹田,又依前法為之。凡九閉息三咽津而止。然后以左右手熱摩兩腳心,及臍下腰脊問,皆令熱徹。次以兩手摩熨眼面耳項,皆令极熱。仍案捉鼻梁左右五七下。梳頭百余梳而臥,熟寢至明。
吞咽唾液是根据下面生理的推論,与道家五行宇宙論密切相關,我們未免覺得怪誕, 可是對相信此种宇宙論的人則頗有道理。 蘇東坡所寫最難懂的一篇散文叫“續養生論”,在這篇文章里,他把中國极其難懂的古語“龍從火里出”“虎向水中生”解釋得十分令人滿意。蘇東坡說,我們隨時都在焚燒自己的精力,主要是兩种方式:第一:包括种种情緒上的紛扰,如惱怒、煩悶、情愛、憂愁等;第二:包括汗、淚、排泄物。在道家的宇宙論里,火用虎代表,水用龍代表。代表火或控制火者為心,代表水者為腎。根据蘇東坡的看法,火代表正義,所以在心控制身体之時,其趨勢是善。另一方面,人的行動著受腎控制,其趨勢則為邪惡(腎一字在中國包含性器)。所以腎控制人体之時,人就為獸欲所左右,于是“龍從水中生”,意即毀損元气。在另一方面,我們就受心火所引起的情緒不宁所騷扰了。我們怒則斗,失望憂愁則頓足,喜則舞。每逢情緒如此激動,身上的精力元气則由心火而焚毀,此之謂“虎從火里出”。照蘇東坡說,這兩种毀損元气都是“死之道也”。因此我們應當藉心神的控制,一反水火正常的功能。而吞咽唾液是把心火向腎方面壓下去之意。
此外,道家還努力追求“外丹”,又名“方士丹”,也就是“仙丹”,就是長生不死之藥。像歐洲的煉金術士一樣,中國道士求“方士丹”,一為變低級金屬為純金,一為返老還童,恢复青春。也和歐洲的煉金術士一樣,中國道士也主要用汞的化合物來制煉。因為汞的特殊胜質,有如金屬的光澤,重量大,其比重近于黃金(原子重各自為二百、一百九十七),比較易于流動,和金屬物如金与銅,因接触而混合,還有變成气体、粉末、液体等有趣的變化——因此,這种金屬自然引起煉金術士的注意,不管東方、西方,都認為是最容易煉成人造金的原料。在蘇東坡時代,中國的煉金術大部分是受阿拉伯的影響,就和歐洲一樣。但是在漢代,卻有記載,說有中國人煉金成功,我們想大概是用金的化合物煉的。在晉朝有道士葛洪,曾說用金与水銀煉制成藥,可延緩衰老或死亡。他說:“凡草木燒之即燼,而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轉成丹砂,其去几草木亦遠矣,故能令人長生。”他又說丹分為九品,按煉制程序而效力不同。最精者人服后三日成仙,最次者則需時三年。煉丹之原料為朱砂、白礬、雄黃(三硫化砷)、磁石,以及曾青。
《春請記聞》的作者何精——他父親曾由蘇東坡推荐為官——曾在書中以一章之多的篇幅記載長生不死之藥,有關長生不死之藥的种种情形,當時很流行。何返所說的几個人,本書上已經提過,另有几個人是何蓬的親戚,其中有數則故事是作者經驗之談。此書和一本叫《蘇沈良方》的書(傳為蘇東坡与沈括合編),記載過一切煉朱砂的方法。若讀完那些故事和煉丹方法,就會得到下列的印象。總是有一座煉丹爐,煉丹者用水銀、硫磺、銅、銀、砷、合金、硝酸鹽,或是硝石煉制。也許他們還試試硫化金。硫化汞(辰砂)和硫化金,都可用做紅顏料。各類汞合金還當藥物服用。按當時并不可靠的記載,不少的道士都有化鋼成金的秘方。必然有造出紫紅色的金化合物,鑄成各式器皿,曾經大發其財。也可能有道士在銅器上涂水銀,當做銀子賣与無知鄉民。他們將金汞融合,自然不是難事。他們又將硫和汞混合,稱為“黃金”,又稱為“死硫”。
有一個故事流傳,說有一個道士确能造出真金,京都的商人都試不出是偽造。由于何蓬的記述,我相信那個道士用的是金礦砂,他能從其中提煉黃金。其中詭詐之處是道士說他用的是一种銅砂,所以用銅變黃金的說法自然就轟動了。他能向何精的一個親戚表演銅變金。他說那礦砂是銅,他說他以銅砂狀攜帶,而不以純銅,是因為純銅在路途中有被偷竊的危險。那礦砂在火上加熱,但并不融化。等道士在鍋中放入一點白色粉末,結果變成了黃金。
道士的經歷是這樣:道士和兩個朋友在几年前決定各奔前程,約定十年之后在某處相會。他們在中間這段日子分頭去尋求“道士丹”的秘訣。等再度相遇,便大家共享此一秘訣。尋到此秘訣的人把經過告訴別人,他自己并沒做富商,已然出了家。下面便是他的經過。
几個朋友在指定的地方相會時,大家比較尋求的結果。已經出家的那個道士告訴朋友他已得到妙訣,只是所煉成品尚含有雜質,有欠精純。一個朋友說他已得到一种藥粉,可以除去雜質。只要加上此一藥粉,他們就可以煉出純金了。
几個朋友說:“咱們到京都去。听說京都灤家金店為國內最大金店,若能經得起他們的試驗,咱們的秘訣就算對了。”他們拿了十兩自己煉出的黃金求售。店家將黃金檢查、過秤、用火燒,然后按真金价格付了款。朋友很快樂,如此成功,彼此相賀。
彼此相向說:“現在咱們可以成仙了。我們若不愿棄卻紅塵,可以用此錢吃喝玩樂。咱再煉一百兩分用吧。”
那天晚上,大家痛飲,有几分醉意。把銅礦砂放在煉丹爐里就去睡了。夜里,銅水四濺,引起火燒著房子。三個朋友還沉醉未醒,救火隊已經來臨。“我睡得不太沉,從火焰里逃出來。我怕被捕,又善于游水,就游往對河,順水游下。我料想城門上鎖之后,才爬上岸來。在水里時,我向上蒼禱告,我忏悔,說我決心出家,再不做此勾當,決不再為自己煉金子。若是修廟籌款,我一定要煉,但也要先求神答應。”這就是為什么那個道士不能將煉金術泄露出來的緣故,但若為行善,他百兩也樂捐。他那個朋友,一個被火燒死,一個為官方逮捕,不久因傷重而死。
蘇東坡對于各种硫化汞藥劑,特別有興味。因為大家都知道汞有毒,所以他試驗那些藥物時,特別警覺。因為那些藥物的制造秘訣不為人知,其中什么成分誰也不太清楚。与東坡同時代的一個人,記載過一人因吞服汞化藥物而亡,那是因為他要在皇帝面前試驗一個藥方。也許他是要服氧化亞汞,卻誤服了氯化汞吧。再者道家也試驗別的化學藥品,如硝石、硝磺等藥物,甚至由鐘乳石提煉出石灰質來吃,有時引起潰瘍。蘇東坡本人吃兩种別的食物,据說是仙家的食物,就是伏苓和芝麻。芝麻多油,并含有定量的蛋白質,自然有食物价值。但是我有几分相信,本被認為此种東西是仙家食物,主要是因為道士住在山上,不易找到別的食物。植物生長的越遠,越与普通的五谷雜糧不同,就會越被認為是仙家食物。
關于煉制外丹,蘇東坡寫了兩篇札記,一篇叫“陽丹”,一篇叫“陰丹”。陰丹是從生第一胎男嬰的母乳中提煉出來的。把乳在文火上加熱,用的鍋是銀汞合金制成的,一邊加熱,一邊用同一金屬制的調羹緩緩扰動,直到奶凝結,最后制成藥丸狀。陽丹是用尿蛋白中的尿素制成。此一蛋白沉淀物經過多次淨化,最后變成白色無味的粉狀物,再加棗泥做成藥丸,空腹用酒送服。
蘇東坡直到他人生的末日,一直想求得“道士丹”;不過他對尋求長生不死之藥,還沒有入迷。所有的道家仙子都已死去,至少他們每個人都遺留一個臭皮囊,雖然還有學說主張他們的身体已經改變,無人在時,他們可以升天,或騎鶴而去,或自己變成鶴飛去,叫做“羽化”,所遺留的軀殼便与他們的仙体渺不相干了。遺留下的軀殼只看做如蟬或蛇脫下的皮,此种去世他們名之曰“蟬蛻”。但是蘇東坡卻想看到一個長生不死的人。他說:
自省事以來,聞世所謂道人有延年之術者,如趙抱一、徐登、張元夢皆近百歲,然竟死与常人無异,及來黃州,聞浮光有朱元經尤异,公卿尊師之者甚眾。然卒亦死。死時中風搐溺,但實能黃白,有余藥,金皆入官。不知世果無异人耶?抑有而人不見?此等舉非耶?不知古所記為虛實,無乃与此等不大相遠,而好事者緣飾之耶?
姑且把求取“道士丹”這种徒勞無功的事擺在一旁,我個人則認為道家諄諄教人的養生術和現代醫生對人的忠告,在原理上無何差异。我看還是忘記這种無益的追求,回到單純有節制的生活上來吧,要有足夠的工作,足夠的休息,最主要的還是無憂無慮,避免心情上的緊張激動。換句話說,人只要遵從一般常理就好。蘇東坡表現他那合乎情理的簡單生活原理,只用下列他從古書上摘取下來的四條規則。有一張某向他請求長壽良方,他就寫出下列的四句話:
一、無事以當貴。
二、早寢以當富。
三、安步以當車。
四、晚食以當向。
夫已饑而食,蔬食有過于八珍。而既飽之余,雖芻豢滿前,惟恐其不持棄也。若此可謂善處窮矣,然而与道則未也。安步自佚,晚食為美;安以當車与肉哉。車与肉猶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我最喜愛蘇東坡給李尚的一封信,以常情的看法論節制与單純。他說:
仆行年五十,始知作活。大要是。陛爾,而文以美名,謂之“儉素”。然吾儕為之則不類俗人,真可謂淡而有味者。不能不難,受福不那,何窮之有,每加節儉,亦是惜福延壽之道。此似鄙吝,且出之左右,住京師尤宜用此策。一笑。
李尚現在已回到京師,連王鞏也遇赦回到北方。皇帝現在深悔對反對派的懲處。也許是命運對人的嘲弄吧,蘇東坡剛剛安定下來,過個隨從如意的隱居式的快樂生活,他又被沖激得要离開他安居之地,再度卷入政治的漩渦。螞蟻爬上了一個磨盤,以為這塊巨大的石頭是穩如泰山的,哪知道又開始轉動了。
作者簡介:林語堂
(1895.10.3-1976.3.2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
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
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
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
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
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
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
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
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凋”的小品文。
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