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6

尋找拜日式的聖地-台南二寮











  • 二寮基本上走法有好幾個,從一高從二高皆可到達,但是我只走過二高關廟路線,看到網路很多討論,我覺得關廟這條比較好走。比較典型的走法這邊介紹三個,先從最難走的開始。
一、中山高仁德路線
中山高在仁德下交流道
東行至關廟
入關廟市區第二個十字路口,見到7-11商店左轉切入(這邊應該是182縣道)
續行2個十字路口(巨蛋超商),再左轉沿路開至龍崎(這邊還是182縣道)
過高架橋後有個Y字路,這是182號縣道舊與新之插道,取右爬波巡S彎道,在龍崎老人活動中心左轉
左轉後就是162號縣道,沿途以右向前行,自此開始,路開始複雜了,千萬謹慎
見一考潭與土崎插路指標右轉
見左鎮插路指標也取右線斜坡前行不久見到土崎代天巡府廟的牌樓(路越來越窄了)
續行見到二寮觀日亭準備停車,然後沿樓梯爬到觀日亭
再續行可見到右方有觀景台,這邊比較不恐怖
二、二高新化線
走二高在新化下交流道
由新化到虎頭碑
在虎頭碑南側道路經大坑休閒農場沿此路到左鎮崗林
在崗林派出所右轉切入後巡此路逕前行經崗林國小後很快就到達二寮觀日亭(應該會先達觀景台)
三、二高關廟路線
走二高關廟下交流道
一下交流道在關廟加油站前左轉切入(如果從高雄方向來,一下交流道即須左轉,這邊很容易走到新化,走新化是錯的,趕快繞回來右轉才是關廟)
到182號道路接口(會見到7-11)也是左轉正式進入182號道路
沿182號道路並與上述(一)同行到二寮
這 三個方法,據同好描述,第二條看似簡單,但其實最難走,會走很多冤枉路。第一條現在走的人也少了,因為86號快速道路已通,可從一號走86接關廟,快到 關廟三號高速公路時,沿剛剛說的(三)的那條路右轉,直走就看到7-11了。這樣的走法我也沒走過,是不是真的這樣,可以試試。
去二寮,我很慶幸沒有按照手札上的指引,因為不熟路況的我遇到叉路一定會迷路。我這次去二寮是按照手札高雄好友檳榔王大哥的秘笈,感覺很笨,但超好用,為什麼?因為天色那麼暗,路標看不清楚啦!以下是檳榔王的走法:
二高關廟下交流道
看到關廟加油站前即須左轉(高雄往北的一下來見路就馬上轉,不要懷疑)
看到7-11左轉(這個地方沒有太多7-11)
看到巨蛋超商左轉
看到高架橋,過高架後約2分鐘會看到Y字路,走右邊的爬坡道往上
看到龍崎老人活動中心左轉
過了龍崎國中會遇到T字路,右轉
從這裡開始,注意地上的雙箭頭,有箭頭走箭頭,沒箭頭就順路走,沒順路就走較大的路,箭頭優先
你不會看到觀日亭的,太暗了,你會看到右邊有觀景台,就是紅磚人行道,還有水泥欄杆
懷疑,左前方有路燈,路燈下有停車的地方很明顯,還懷疑?地上是不是寫著STOP?那就沒錯。
  • 上述日出相片由登山老同學轉寄而來,不知原作者
  • 台南二寮並非日日如此壯觀,須天時(一般發生在夏日且前一天有下雨,有足夠水氣),我多次前往尚無法親眼看此美景,或許日後機緣於此山上蓋一座瑜珈修行所,定有機會見此美景

2006/11/24

2006/11/19瑜珈交流photo及心得

2006/11/19瑜珈交流四 心得
感謝簡老師熱忱風趣的教導,讓我學習到許多也有一些感覺不妥之處,以下條列說明:
  • 瑜珈困難體位法的達成均由最基本的瑜珈功法ex.前彎,毛巾操,輪式...達到一定火侯後,其瑜珈困難體位法可成
  • 室外大自然練習瑜珈,練習時固然其空氣甚佳,但因注意是否會引風寒入侵體內,這應也是傳統瑜珈修練者強調不可於戶外練習之因吧!
  • 簡老師特別感謝三位老師,其中洪獻宗老師是陪他在高雄澄清湖三年,每天不論晴雨清晨約4時起,苦練瑜珈的精神,且洪老師分文不取未向學生收取任何費用.雖外界對洪老師個人行為有些批評,但簡老師只有感恩,因沒有這種瑜珈苦練精神不可能簡老師有今日瑜珈之成就
  • 本次個人感到較不妥之處是-上課的過程染上了金錢色彩,專業級台灣檜木瑜珈按摩塊2***元,雖老師說不是賣或推銷這東西,但在教學過程過分強調其用途,感覺這一段上課的過程有點像到了夜市,請老師見諒我如此形容,但部落格這重要的精神在於真誠與反省,且這些看法是主觀且個人色彩的,若我不敢說出心理話,那部落格與外面的被染色的媒體有何差別!而老師在教學過程雖有點出專業級台灣檜木瑜珈按摩塊適用於瑜珈高級練習者,但卻未說明其實較初中級瑜珈練習者可選用不用錢的竹子取代,洪師之前就有點出此點還示範其個人使用法(詳dvd-3),蘭潭是台灣僅存少數無商業考量的瑜珈修練聖地,任何商業考量在此是不應該的,不知網友您的看法如何?

moli 2006/11/24
冬日蘭潭日出

本日參加人數預估超過百人,感覺"任重道遠"








完整的輪式示範
  • 山寨王的瑜珈學習甘苦 :


蘭潭行--簡和順老師
趕到蘭潭時一看,哇!!怎麼這麼多人,快找不到位置了,這活動越來越多人參加,下次要更早到才行.

而剛好美麗的孫師姐旁有個位置,真是有緣,上次也在師姐旁,舖好墊子,師姐剛好在練ASHTANGA 第一級,有一個体位法在研習卡上有,但我看的DVD卻沒有,所以我就看師姐如何練習.還好我把這個研習卡的体位法加進來的方式跟師姐練的一樣.師姐感恩哦..

若 依學習時間來看体位法上的成就,簡老師絶對是數一數二.但是誠如簡老師自己說的,他在体位法上成就很高,但是確沒有因此而獲得健康,反而受害.三年多以 來,每天超過8小時在瑜珈練習上,遠遠超過人体負荷再加上不知防範風寒而至身体越來越差,簡老師的醫師跟他說像這樣再過半年就掛點了.

學瑜珈的最基本是想得到健康,然後用這健康的身体來修心養性得到解脫.所以這堂課老師最強調的倒不是体位法如何如何.而是保養,對身体的保養."學瑜珈三分体位法,七分保養" 是簡老師在切身之痛後的体悟.很值得一心鑽研体位法的瑜珈行者參考.

當然簡老師也很仔細的講解如何不受傷的學習瑜珈,搭配如何練習打開身上的各個關節練習.活潑生動的上課方式.在歡樂中得到瑜珈學習者應該注意的要點.從脚趾頭一直到肩頸都有它的練習方法,

並強調

"高難度的体位法不是練出的,而是每個基本功搭配出來的".

簡老師在每個基本功之後會搭配中級的及高難度的体位法來說明這句話.

轉載自http://www.wretch.cc/blog/kateantony

2006/11/22

印度瑜珈冠軍Yoga Championship-from youtube

藏傳佛教《修心八頌》

  喇嘛欽諾!

大凡修學過藏傳佛教寧瑪派法門的學人,沒有不知道巴珠仁波且的(也譯爲華智仁波切),他是根本上師前世的根本上師之一,他著名的《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被甯瑪諸子奉爲至典。

  下面的文字引自色達五明佛學院的堪布索達吉的文章,在這裏向他致敬。


  -------------------------------------------------------------------------------

  著名的《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中講述了一個關於《修心八頌》的公案:

  曾經有一位噶當派的格西恰格瓦,從小就依止了衆多善知識,精通五部大論,對新舊密法也相當嫺熟,是位具有很高智慧的大格西。

  一次,他到甲夏巴格西家中,看到枕邊有一個小經篋,恰格瓦格西拿起來翻閱,當見到虧損失敗我取受,願將勝利奉獻他的詞句,頓時生起猛厲信心,甚覺 稀有難得。於是問道:這個法叫什麽名字?在什麽地方能得到這個法?甲夏巴格西告訴他:這是朗日塘巴尊者所造《修心八頌》中第五頌後半偈,現在他還在 世廣轉**,他是這個傳承的源泉。

  恰格瓦格西立即動身,千里迢迢趕赴拉薩尋找朗日塘巴尊者。一路上經歷了千辛萬苦,到達拉薩後,他一邊繞佛塔,一邊打聽消息。一天傍晚,從朗日方向來了 一位癩病患者,恰格瓦格西向他打聽朗日塘巴的消息,病人告訴他,朗日塘巴尊者剛剛圓寂了。恰格瓦格西非常難過,就問是誰繼承了尊者的法位,病人說:向雄 巴格西和多德巴格西是尊者的兩大弟子,但是他們每天都在爲誰做法主而爭論。此時恰格瓦格西深深感到失望。他覺得如果兩位大弟子真有《修心八頌》的傳承, 肯定不會爲誰當法主而爭論的。於是放棄了去朗日寺的打算。

  但實際上,兩位大德並不是在爭奪法主,而是在互相推讓。向雄巴格西對多德巴格西說,您年長請當法主,我會向恭敬朗日塘巴尊者那樣恭敬您。多德巴格 西說:您年輕有爲,智慧深廣,持戒清淨,應當做法主。兩位大德因爲謙讓而展開了爭論。病人不知道原委,而使恰格瓦格西誤會了。

  後來恰格瓦格西聽說霞洛瓦格西有真正的傳承,於是就去依止了霞洛瓦格西。當時霞洛瓦格西非常出名,每天都在不停地轉**,隨行弟子很多。

  這樣住了一段時間,關於修心方面的竅決卻一直沒有傳授。恰格瓦格西心不滿足,對上師是否擁有此傳承産生了懷疑。一次霞洛瓦格西在繞佛塔時,恰格瓦格西 將自己的披單鋪在上師經過的路上,請上師入座。上師說:我沒有在外面坐的習慣,繞完塔就回去了,你有什麽事情就講吧。恰格瓦格西說:我曾看見虧損 失敗我取受,願將勝利奉獻他的句子,這個法到底殊不殊勝?上師說:這個法也殊勝,也不殊勝。如果想要今生成佛,這個法殊勝無比;若不想今生成佛,這 個法就不重要,也不殊勝了?”“請問您有這個法的傳承嗎?上師答道:我確實有此傳承,這是我一生修法中最重要的一個法。恰格瓦格西請求上師傳授此 法,上師說:如果你能長久住在我身邊,我也許會傳給你。於是恰格瓦格西在上師身邊一住就是六年,終於得到了《修心八頌》的全部傳承,並且一心專修,最 後斷盡了我執和我所執。

  -------------------------------------------------------------------------------

  著者簡述

  噶當派格西朗日塘巴尊者(西元 1054-1123),是阿底峽尊者六大弟子中布朵瓦格西的兩大弟子之一。往昔,朗日塘巴尊者曾經發願:生生世世皆以比丘身來渡化衆生。爲此,吉祥天女護 法神也隨之發願:若朗日塘巴尊者生生世世現比丘相弘法利生,我也發願生生世世護佑他完成渡生的事業。以此因緣,朗日塘巴尊者的傳承弟子,都有吉祥天女作爲 自己的護法神。

  朗日塘巴尊者終生行持清淨戒律。最初于寂靜處修行了很長時間,後來攝受了衆多弟子,爲他們廣轉**,據說隨行弟子有兩千多人。尊者在朗日這個地方建立朗日寺,所以,人們都稱他朗日塘巴

  朗日塘巴尊者終生不露笑臉。僅有一次,一隻小老鼠偷取曼茶盤上的一塊大松耳石時,因自力不足,就吱兒吱兒地喚來一隻小老鼠,兩隻老鼠一推一拉搬走了松耳石。見此情景,朗日塘巴尊者才露出了一生唯一的笑容。

  因尊者成天黑沈著臉,衆人稱之爲黑臉朗日塘巴。有弟子勸他不要老是沈著臉,尊者卻說:想到輪回中的痛苦,三界之內沒有一個安樂之地,沒有一個歡喜之處,我無論如何都笑不出來。

  華智仁波切曾說:如果要觀想修輪回痛苦,應該象朗日塘巴那樣,時時刻刻觀想輪回過患,從內心深處生起對輪回的無比厭離。有關朗日塘巴尊者的傳記,在《青史》中有較廣的介紹。

  -------------------------------------------------------------------------------

  下面轉載的是嘉瓦仁波且(嘉華仁波且)在國外三十多年前傳講《修心八頌》的講話,字裏行間,流露著一個真實修行者的慈悲與智慧,讀者自可體會之。

  向尊貴的嘉瓦仁波且敬禮!


  -------------------------------------------------------------------------------

              修心八頌講疏

  
  不管我遇到什麽人,不管我走到那裏去,我總是勸人要幫助他人,要有一顆善良的心。今年我已經四十四歲了,從我開始會思考的時候,一直到今天,我總是在培養這種利他的情操。這是宗教的要素,這是佛法的要素。
  我們必須把這種善良的心、這種利他主義,當作是修行的基礎和內在結構,我們必須把我們所做的一切善行用來提升它。我們必須心心念念不可須臾離,我們也 必須使用文字或著作來提醒我們修行。這些文字便是噶當巴的格西朗日塘巴所寫的《修心八頌》;即使只是以熱誠的興趣這個層次來修習,它們也有很大的功德。

  (一)
  發心爲一切衆生
  完成最高的利益
  便比如意寶殊勝
  我今善持最無上
  
  決不可以忽略其他的衆生,你必須把他們當成寶,如此便可以完成現世和究竟的目標;你必須一心一意珍惜他們。你必須把其他衆生看得比你還可愛、還重要。 一開始,你必須依賴其他衆生來産生利他的大願,以證得最高的開悟。在中間的階段,你必須以你與其他衆生的關係,來逐漸增加這種善心,同時修習善行,以便達 成開悟。最後,你是爲了其他衆生而成佛的。因爲衆生是這種殊勝修行的目標和基礎,他們甚至比如意寶重要,必須待之以尊敬、仁慈和愛心。
  你必須思惟:我的心如此充滿煩惱,我該怎麽辦才好呢?不過,心還是依其習氣而行,但只要純熟了,過去的難事也變得容易。因此,寂天的《入菩薩行論》說:時間久了,沒有什麽事情是不能習慣的。

  (二)
  每次與人相往來
  就從我心最深處
  把自己看得最低
  恭敬別人爲最尊
  
  如果你只是爲了自己的利益、爲了自己尋求快樂,而培養愛心和慈悲,你還是落在自私的觀點之內,終究不能得到好的結果。相反的,你必須從內心深處,發心利益別人,尋求別人的福祉。
  把自己看得比較優越、把別人看得比較低賤的傲慢心理,是發展利他態度(尊敬別人和看重別人)的主要障礙。因此,我們必須依賴對治傲慢的良藥,不管你是 跟誰在一起,都要把自己看得比別人還低賤。如果你的態度謙遜,你的善良品質就可以增加;反之,如果你傲慢自大,就永遠不會快樂。你會變得嫉妒別人、瞋怒別 人、輕視別人,因此會産生不愉快的氣氛,社會的不快樂就隨著增加。
  由於錯誤的理由,我們對自己感到驕傲,覺得自己比別人優越;反之,我們可以藉著思惟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來對治驕傲。譬如,就以這只嗡嗡叫飛舞在我 四周的蒼蠅爲例吧!從某個角度而言,我是人,我是比丘,當然比這只小蒼蠅還重要。不過,如果從另一角度來看,毫無疑問的,這只弱小低等的蒼蠅,一直被業障 所牽引,無法從事宗教修持,但也不會憑精密的技巧而造惡業。另一方面,我是人,我擁有人的一切潛能和精密的心,卻可能會誤用我的能力.我自命爲修行人,自 命爲比丘,自命爲發願利他的修行人,如果誤用了我的能力,就比蒼蠅差多了。如此思考,自然會有所幫助。
  不過,爲了對治驕傲而對自己採取謙卑的態度,並不表示你就必須從修行錯誤者的影響。對於這些人,有必要加以阻止和回應;然而,即使要對某個人採取強烈的反應,也必須出之以尊敬的態度。

  (三)
  一切行動要觀心
  每當煩惱生起時
  自他兩皆受傷害
  堅定面對求改變
  
  當你在修習這麽一種良好的利他態度時,如果你讓煩惱自由發展,就會産生問題,因爲瞋怒、驕傲等等都是發展利他心理的障礙。因此,你不可以任其滋長,卻 必須依賴它的對治良藥,立刻加以抑制。誠如我前面所說的,瞋怒、驕傲、競爭的心態等等,都是我們真正的敵人。我們的戰場並不在外面,而是裏面。
  因爲沒有人不曾對別人發怒過,我們可以憑藉自己的經驗而知道瞋怒不能産生快樂。誰能夠在瞋怒的態度下保持快樂?醫生治療瞋怒的處方是什麽?誰說發怒可 以使你更快樂?因此,我們千萬不要讓這些煩惱有機會生起。雖然沒有人會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如果我們受制於瞋怒的影響,就會動氣到想自殺。
  認出了各式各樣的煩惱之後,即使是最微細的煩惱生起時,也不可以這麽認爲:這可能不會有什麽問題。因爲它會變得越來越強烈,就好像房子開始燃起小火一樣。西藏有句諺語說:不要結交可能不會有問題的朋友。因爲這是危險的事。
  一旦你開始生起煩惱時,你就必須想起相反的品質,利用理性産生相反的態度。譬如,當你開始生起欲望時,就要做不淨觀,或在你的心中做身觀想或受觀想。 當你發脾氣時,就要培養愛心;當你生起驕傲時,就要想起十二因緣或各種緣起法。對治這些心態的基本藥方是空性智慧,將於最後一偈討論。
  在煩惱生起的當下,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對症下藥,在它增強之前完全加以克制。不過,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至少要把你的心從煩惱移開——出外散散步,或觀出入息。
  生起煩惱又有什麽不好呢?心一旦受到煩惱的影響時,你不僅在當下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還會招來身和口的惡業,將來必會産生痛苦。譬如,瞋怒會使語言粗暴,最後變成暴力的行爲,使別人受到傷害。這些行動會在心中産生先入爲主的觀念,將來就會産生痛苦。
  因此有一句話說:如果你知道過去你做了些什麽,看看你現在的身體就知道;如果你想你會發生什麽事,看看你現在你的心在做什麽就知道。佛教的業報理 論認爲,我們目前的正報和依報,都是過去的業所形成;我們未來的苦樂則掌握在我們當下的手中。因爲我們只要樂不要苦,因爲善業會生樂而惡業會生苦,我們必 須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雖然你不可能在幾天之內就完全止惡行善,但你必須慢慢習慣于止惡行善,把修行推到更高的境界。

  (四)
  願珍惜惡性衆生
  及重罪苦逼衆生
  一如難遇珍貴寶
  我今有幸皆得遇
  
  當你遇到品格不好的人、患有特別重病或其他問題的人,你絕對不可以忽視他們,也不可以在你和他們之間産生距離,覺得他們是外國人;相反的,你應該産生 一種特別強烈的同情心,珍惜他們、疼愛他們。在過去的西藏,修這種心的人,負起照顧痲瘋病人的任務,很像今日的基督教教士。因爲在照顧這些人的時候,才可 以培養利他的心,作爲開悟的資糧,同時也是忍辱的修持,自願承擔種種痛苦,與他們接觸,就好像發現寶物一般。

  (五)
  當別人出於嫉妒
  羞辱詈罵虧待我
  一切損失我承擔
  勝利全皆歸他人
  
  如果有人莫名其妙、毫無理由地侮辱你,而你強烈地反應,即使在世間法上沒有錯,仍然與爲求開悟而發的利他心不相應。除非有特殊目的,否則強烈反應是不 對的。如果有人因爲嫉妒或不喜歡你而臭駡你,或甚至打你,你不應該以牙還牙,反而要承擔挫敗,允許別人享受勝利。這種作法不切實際嗎?這種修持方法確實很 難做到,但對於一心想發起利他心的人而言,卻必須做到。
  這並不表示在佛教中,你只能時時刻刻吃虧,故意尋找苦日子過。這種修持的目的,在於吃小虧而獲大成就。如果環境不允許你吃小虧而獲大成就,你不可以懷有任何怨恨,卻要以慈悲的動機,做積極的回應。
  譬如,在菩薩戒的四十六輕戒中,有一條戒是要對做錯事的人,做合宜的回應和阻止,如果有人正在做某件壞事,確實有必要加以阻止。釋迦牟尼佛在他的前世 中,曾經示現爲慈悲的船長。在他的船上有五百位商人,其中一位被認爲要陰謀殺害其他的四百九十九位,以攫取所有財物。船長嘗試很多次勸他不要做這種壞勾 當,但都無效。船長對四百九十九位有生命之虞的商人滿懷慈悲,極想拯救他們,他也對那位謀殺者滿懷慈悲,深恐他因造了極重惡業。因此,既然無法阻止那位謀 殺者,他就做了決定,由自己承擔業報,把那位謀殺者殺掉,免得他犯下殺害四百九十九條人命的罪業。由於他的慈悲動機,船長甚至爲殺了一個人而積聚大功德。 這個例子說明菩薩爲阻止別人做壞事,應該做些什麽合宜的動作。

  (六)
  我以大願利益者
  忘恩負義虧待我
  我要恒持平常心
  尊爲無上殊勝師

  當你很仁慈地對待一個人,也幫他很多忙,那個人確實應該投桃報李,以仁慈對待你。但如果他不知感恩圖報,卻以怨報德,對你粗魯無禮,那確實是很令人傷 心的局面。然而,在利他的前提下,你甚至要以更大的仁慈來回報他。寂天的《入菩薩行論》說,如果有人把你當成敵人,他便是你最好的老師。在依賴上師之中, 你可以明瞭忍辱的意義,卻沒有修習的機會;在你遇到敵人時,才是真正修習忍辱的時候。
  爲了培養純正而大公無私的愛心和慈悲,你必須培養忍辱,同時要付諸實踐。因此,修持利他主義的人,必須把敵人當成最好的上師,當成仁慈的人,以恭敬心相待。
  如果某人或某事以好的動機對待你,你很容易就會産生尊敬和珍惜的感覺。譬如,我們努力想達成的教法,痛苦的真正息滅等等,一點都不需要什麽動機,我們還是會非常珍惜、看重和尊敬它們。因此,如果有什麽東西有助於增益德性和積聚功德的話,有沒有動機就毫無差別了。
  即使如此,傷害別人的動機,卻仍然是決定某一個人是不是敵人的基礎。譬如,醫生在動手術的時候,可能會使我們感到痛苦,但我們不會把他當成敵人。只有在面對想傷害我們的敵人時,我們才能真正修持忍辱,因此敵人是絕對需要的;你不可能對你的上師修持忍辱。
  有一個西藏故事說,有一個人正在繞寺,看到另一個人結跏趺坐。他就問那位坐禪的人在幹什麽,坐禪的人回答:我正在修忍辱。那位繞寺的人,立刻以非 常粗魯的話罵那位坐禪的人,那位坐禪的人就憤怒地頂了回去。爲什麽會有這種反應呢?那是因爲雖然他在修持忍辱,卻從來沒有遇見傷害他或辱駡他的人;他根本 沒有機會修持忍辱。因此,修持忍辱的最佳物件是敵人;修持菩薩行的人,必須非常恭敬敵人。你必須培養真正的愛心和慈悲,當然要把愛心和慈悲擴展到想傷 害你的人,就必須有與敵人相交往的經驗。人生中最艱困的時期,便是獲得真正體悟和內在力量的最好機會。如果你的生命中一帆風順,你就變得軟弱了;只有在經 曆最悲劇性的環境中,你才能發展真正的力量——面對它們的勇氣,而心中紋風不動。誰教你這一點呢?不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上師,而是你的敵人。

  (七)
  一切大衆無例外
  全力協助給安樂
  衆生我母諸苦難
  我皆恭敬願承擔
  
  這首偈拈出的修行方法——出於慈心,你把你的快樂和快樂的原因給予別人;由於悲心,你把別人的痛苦的原因拔除。這些是菩薩的兩個主要態 度:悲心是關懷別人的痛苦,慈心是希望別人快樂。在修習慈悲心的時候,你會遇到痛苦不堪的人,這時候就必須修持的方法,作如此的思惟。
  這個人正在非常痛苦的情況中,雖然他希望離苦得樂,卻不知道如何止惡行善,因此他就不會有快樂可言。我發願承擔他的痛苦,並且把我的快樂給他。
也許有少數才能出衆的人能真正做到這一點,但仍會很困難;我們大多數人只能想像做到。即使心理觀想拔除了別人的痛苦而由自己承擔,對心理也是很有幫助的,可以增加實際採取行動的決心。這種修行法可以配合呼吸來做——吸進別人的痛苦,呼出你的快樂給他們。
  
  (八)
  我願此等修行法
  不受八風所染汙
  了知世事如幻影
  即得解脫諸牽絆

  就方法而言,這些修行都必須出之於一心一意尋求別人的利益;你不應該受到八風的影響——八風就是愛憎、利衰、稱譏、譽毀。如果這些修行的動機是爲了膨 脹你自己、讓別人認爲你是宗教家、獲得名聲等等,那麽這種修行就不純淨了,已經被世間法所污染。修行不應該這個樣子,必須完全是爲了別人。
  這首偈子的後半部談到智慧:在你做這些修行的時候,必須三輪體空,了知一切現象包括慈悲本身、修持慈悲的人和慈悲的物件,都像魔術師的幻影一樣,似乎是存在著,事實上卻不存在。爲了了知三輪體空,就必須明瞭這三樣東西雖然表面上好像是存在的,實質上卻空無一物。
  譬如,如果有人想以慈悲佈施來開悟,卻把自己看成是獨立存在的,或把開悟之後想要救度的物件看成是實質存在的,或把開悟這回事也看成是實質存在的,如 此一來,就會妨礙到修行者的開悟。相反的,你必須把你自己(修行慈悲利他的人)、你所尋求的開悟本身、一切衆生(你是爲他們而尋求開悟的)都看成實質上是 不存在的,有如夢幻泡影,以某種方式存在,卻以另一種方式呈現。由於這些現象都看成是夢幻泡影,也就否認了它們有不變的實體。
  這種體性空無一物的認識,並不是把從前存在的東西一筆勾銷;反之,我只是在肯定從未存在過的東西確實並不存在而已。由於我們的無知,一切現象似乎確實 存在,雖然它不存在;由於這種表相,我們就認爲萬法是以它們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存在著;由於這個原因,就産生了我們的種種煩惱,因而被糟蹋了。譬如,你們看 到我,就會這麽想:那是嘉華仁波且。突然間,毫不做作的,你的心生起一個念頭,另有一個獨立于嘉華仁波且的身體,或甚至心靈之外的嘉華仁波且。要不 然,就以你自己爲例子吧!如果你的名字叫大衛,我們會說:大衛的身體,大衛的心。你似乎會認爲:有一個大衛他擁有他的身體和心靈,也有一個爲大衛所擁 有的身體和心靈。難道不是這個樣子嗎?我們說嘉華仁波且是一個出家人、一個人,一個西藏人。當你這麽說的時候,難道不是在指另一個與他的身體或心靈無關的 獨立主體嗎?
  人確實是存在的,但只是在名分上存在,也就是說透過假名而存在。然而,當他們呈現於我們的心之前時,他們就似乎不是透過假名而存在,而是獨立存在,自己能夠獨立自足而存在。雖然現象並不能夠自己獨立存在,而是依存於其他因緣,但我們卻把它們當成是獨立存在的。
  如果事情確實以它們所呈現的方式而存在著,也就是說確實如此具體存在著,
那麽當一個人加以考察研究時,這種本身所具有的存在應該變得更清晰、更明顯才對。不過,當你尋找那指定的物件時,在分析之下你並不能發現它。譬如,一般都 認爲有一個在體驗苦樂,在累積業力等等,但當我們以分析的角度來尋找它時,卻無法發現它。不管是內在或外在的現象,不管它是一個人的身體或任何其他 形式的現象,當我們想辦法要發現那個假名所代表的現象時,我們無法發現它到底是什麽東西。
  使得以呈現的是心和身,但當你把分成心和身,並且尋找時,你卻不能發現它。此外,身體這個假名依存於身體各部位的集合;如果你把身體分成它的各個部位,而且尋找那個身體時,你也不能發現它。
  即使是身體內最微小的分子,也有各種層面,因此有各個部位。如果有什麽東西是無分子的話,它也許是獨立存在的,但沒有那一樣東西是無分子的。反之,每 樣東西都是依於它的各個部位而存在,都是透過觀念作用的力量,依存於它的各個部位而立假名(各個部位是假名的基礎);沒有那一樣東西是經過分析之後可以被 發現的。沒有那一個整體可以離開它的各個部位而存在。
  不過,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些東西,卻好像是客觀獨立存在的。因此,事情在我們心上呈現的方式,跟它們實際存在的方式,或當我們分析時所看到它們呈現的 方式,兩者之間就有差距。如果它們確實是以獨立存在的方式而呈現時,那麽在我們分析時,這種存在的形式應該變得越來越清晰才對。不過,我們可以透過經驗獲 得如下的結論:當我們尋找這些東西時,一經過分析就無法發現它們。因此,它們被稱爲夢幻泡影。
  因爲現象呈現在我們心上的是一個方式,經過分析之後又是另一個方式,證明它們的外相是來自我們內心的錯誤作用。在你瞭解這些似乎是獨立存在的現象並不 存在於它們所呈現的方式時,你就能了悟現象如同夢幻泡影,一方面知道現象的外相,另一方面了知實際上它們並不以它們所呈現的方式存在著。
  瞭解這一點又有什麽好處呢?我們的貪瞋等種種煩惱之所以産生,是因爲我們在現象之上加以分別善惡,而這種分別又不是它們所確實擁有的。譬如,當我們非 常生氣或欲望很強的時候,我們就會對那個東西産生強烈的善惡感,等到這些情緒平靜之後再來看它們,甚至會發現我們早先的想法很可笑。智慧的利益或幫助就 是:它能夠讓我們不致於對一切事物妄加非它們所本有的善惡分別,因而得以止息欲望和瞋恨。
  因此,這個雙運的修持法門,包含方便和智慧兩方面——方便是培養愛心和慈悲的利他態度,智慧是瞭解一切現象皆空,並無實質存在。
  每天我都誦持修心八頌,當我遇到困難的情境時,我就思索它們的意義。這樣子做,對我有所幫助。因爲我想到它們對別人可能也會有所幫助,所以就在這 兒加以解釋了。如果沒有什麽幫助的話,也不必爭辯,順其自然吧!佛法並不是用來爭辯的。這些教法都是大師們所開示的,目的在幫助別人,而不是讓大家彼此爭 辯。身爲佛教徒的我,如果還和其他宗教的信徒爭辯,假使佛陀今天就在這兒,他一定會斥責我。佛法必須烙入心念之中,才能將心降服。
  總之,我請求大家,呼籲大家:盡一切力量培養慈悲心、愛心和恭敬心,分擔其他衆生的痛苦,對其他衆生的痛苦多一分關懷,自私心要少一些。不管你是不是 信仰上帝,不管你是不是信仰佛陀,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一顆善良的心、溫暖的心。這才是生命的原則。

  -------------------------------------------------------------------------------
  
  無論我飄泊到何方,《修心八頌》的法儀總在我的身上,每天早上醒來際,晚上入睡前,都要把修學這個修心的訣竅反復修念。

  《修心八頌》實爲藏密諸法中的無上珍寶之一,祈願有緣得之,珍視之。 

轉載自:大陸悠季瑜伽论坛yogic的文章
http://www.yogiyogacenter.com/bbs/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25&ID=25627

隨時隨處練習瑜伽

瑜伽練習的主要目的是什麽?

  它能提高我們對自我的認識和認知。

  知道這個瑜伽的目的,我們就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甚至在我們生病住院時,忙碌於挑戰性工作時,當我們用餐時,在我們休閒活動時,都可以練習瑜伽。

  記得一個瑜伽館的老闆問過我,你說國內什麽瑜伽最好?

  我笑了笑,告訴她,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透過林林總總的瑜伽名稱,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瑜伽流派,它們各具特色,給我們提供了許多的技巧,適合於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氣質與性格傾向的練習者。

  一些人更喜歡活躍些,一些人更喜歡思想或者虔誠地信仰,一些人更喜歡訓練身體。

  有客觀的需要,就會有市場出現。

  由於練習者思想裏這些顯著不同的變化,瑜伽行者們(我這裏指真正的瑜伽修習者,而不是那些突然湧現於世的瑜伽大師們)設計了多種多樣的方式,引導著練習者趨入瑜伽之門,先從調整肉體層次開始,慢慢契入精微層面,趨向於對自我更高的認知和對生命更深層的解悟。

  實際上,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剝去現在流行於世的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名稱,觀察與分析各種主流瑜伽的實質內容,就會知道萬變不離其宗,就不會去隨波逐流,迷失了自己,忘記了瑜伽練習的主要目的。

  一般來說,最流行的哈他瑜伽練習的教學應該包括以下內容:體式(也稱體位法asana ),調息術(呼吸控制法pranayama), 契合法和收束法(生命能量的控制術mudras and bandhas),潔淨術,不同類型的冥想術,包括曼達拉(mantra),呼吸冥想,內觀(富有哲理的形象化的沈思冥想)。

  千萬不要錯以爲,體式做得越多,難度越大,就能爲以後的瑜伽練習做好準備,自己也得到更多的身心效益。

  印度的斯瓦米悉瓦南達尊者,是舉世公認的瑜伽大師。他曾經說過,有兩條道路可以通往王瑜伽,一是通過體式的練習,一是直接通過調息術的練習,殊途而同歸。

  瑜伽練習的主要目的是什麽?

  它能提高我們對自我的認識和認知。

  知道這個瑜伽的目的,我們就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甚至在我們生病住院時,忙碌於挑戰性工作時,當我們用餐時,在我們休閒活動時,都可以練習瑜伽。

  記得一個瑜伽館的老闆問過我,你說國內什麽瑜伽最好?

  我笑了笑,告訴她,適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透過林林總總的瑜伽名稱,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瑜伽流派,它們各具特色,給我們提供了許多的技巧,適合於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氣質與性格傾向的練習者。

  一些人更喜歡活躍些,一些人更喜歡思想或者虔誠地信仰,一些人更喜歡訓練身體。

  有客觀的需要,就會有市場出現。

  由於練習者思想裏這些顯著不同的變化,瑜伽行者們(我這裏指真正的瑜伽修習者,而不是那些突然湧現於世的瑜伽大師們)設計了多種多樣的方式,引導著練習者趨入瑜伽之門,先從調整肉體層次開始,慢慢契入精微層面,趨向於對自我更高的認知和對生命更深層的解悟。

  實際上,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剝去現在流行於世的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名稱,觀察與分析各種主流瑜伽的實質內容,就會知道萬變不離其宗,就不會去隨波逐流,迷失了自己,忘記了瑜伽練習的主要目的。

  一般來說,最流行的哈他瑜伽練習的教學應該包括以下內容:體式(也稱體位法asana ),調息術(呼吸控制法pranayama), 契合法和收束法(生命能量的控制術mudras and bandhas),潔淨術,不同類型的冥想術,包括曼達拉(mantra),呼吸冥想,內觀(富有哲理的形象化的沈思冥想)。

  千萬不要錯以爲,體式做得越多,難度越大,就能爲以後的瑜伽練習做好準備,自己也得到更多的身心效益。

  印度的斯瓦米悉瓦南達尊者,是舉世公認的瑜伽大師。他曾經說過,有兩條道路可以通往王瑜伽,一是通過體式的練習,一是直接通過調息術的練習,殊途而同歸。

  前幾天,我的一個學生告訴我,一個會員每天只堅持練習一個簡單的鎖腿式,就治癒了她多年的腸胃病,會員和她都感覺非常驚奇。

  我告訴她,這就是瑜伽的魅力所在。

  瑜伽體式所蘊藏的內涵,遠不是書上列舉的那些東西,需要我們自己在練習中不斷體悟,不斷認知。

  離京前,我的師兄弟給我送別,談起日常的瑜伽體式練習。

  他自己乘坐地鐵時,經常練習單腿站立,體會腿部肌肉和韌帶的受力狀態,到了一站換下子腿,讓乘坐地鐵的時間,也成了自己練習的時間。

  他沒有聽過祖賓的講課,也不懂英文。就是靠自己大師的實踐,從自己的親身體會中,總結出了許多與祖賓講授的內容相近的經驗!

  他是位真實的瑜伽實踐者。他做祛風系列的練習時,由於九十年代初的中文譯本沒有講具體的呼吸配合,他就在練習中嘗試不同的呼吸配合,最後得到了許多非常有價值的寶貴經驗。

  他做划船式與推磨式,一般都做上百次,甚至幾百次,當時沒有什麽瑜伽墊,他在一塊線毯上練習,練習結束後,毯子級常汗水浸濕。

  隨時隨處練習瑜伽,這是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我覺得也是我們每一個真正喜歡瑜伽的人應該謹記的。


轉載自:大陸悠季瑜伽论坛yogic的文章
http://www.yogiyogacenter.com/bbs/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25&ID=27453

2006/11/20

Manju Jois: Ashtanga 瑜珈研習



Manju Jois workshop 2007/1/12 – 2007/1/15
1月12日 ~ 15日

* 研習班全程將提供專業中文翻譯 ! *

八肢瑜珈派系祖師之子 - Manju Jois 首次來台四日,只在 SPACE Yoga !!

八肢瑜珈大師 -Manju Jois 第一次蒞臨台灣此機會難得深度研習班讓您的練習更進一步,研習班課程將有八肢瑜珈第一章練習、呼吸法與吠陀梵唱 Manju 大師親自指導讓您突破目前練習之障礙引導您進入新的階段 !

關於八肢瑜珈大師週末研習班

這 個週末是與 Sri K. Pattabhi Jois 的兒子,也是來自印度麥索的八支瑜珈大師 Manju Jois 一同體驗難得的一對一教學機會。 Manju 傳授正宗八支瑜珈已超過四十年,秉持古老的傳統教學法,即保持每個姿勢的整體性, 並用呼吸法將所有的姿勢串連起來,形成流暢的八支瑜珈系列動作。 這些練習將配合大家的能力及速度進行並併入調息和梵唱。

在星期一, Manju 將會提供正統的麥索練習。 當你參加了所有的課程及練習,你就會體驗到全面性的八支瑜珈。 Manju 的教學方式著重靈性面、密集度、啟發性、及幽默感。他特別著名的是協助學生深入到各種姿勢裡。 他重視古老的八支瑜珈傳統,清楚熱心地教導他的學生們。 我們誠摯地邀請你向這一位真正的印度瑜珈大師學習。

http://www.withinspace.com/events01_manju.htm

Workshop Information


Manju Jois: Ashtanga Intensive

January 12-15, 2007

Taipei, Taiwan台北

http://www.withinspace.com

Within Space
SPACE Yoga瑜珈教室
16F #27, An-Ho Road
Taipei 106, Taiwan
台北市安和路一段27號16樓 TEL 02-2773.8108

Contact: Sharon Moon
Tel: 2773.8108
moonyoga@grandecom.net

NOTE:
1.Manju Jois是Sri K. Patthabhi Jois的兒子,1975年決定於美國定居教瑜珈
關於 MANJU JOIS - http://www.manjujois.com
Manju Jois ,印度南部麥索的八肢瑜珈大師,是 宗師 Sri K. Pattabhi Jois 的長子。 Manju 在 1944 年十一月十六日出生。 自七歲起,每天一大早他的父親便會喚醒他作晨間的練習,這些練習不僅奠定了他的生活方向,更影響了日後跟隨著他學習的人們。從十五歲起他與父親一起教授八 支瑜珈並持續超過了四十年。

Manju 常在印度北部及南部旅行示範並教授他的國人們八肢瑜珈。

Manju 和他的父親 Sri K. Pattabhi Jois ,在 1975 年將八肢瑜珈的系列動作引進到美國。至今 Manju 依然在美國教學,目前除了在美國特選的地點之外 ,他也在世界各地教授八肢瑜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