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9

推薦:哈達瑜伽經中文版


「Hatha Yoga Pradipik」哈達瑜伽經 邱顯峯老師 譯

哈達瑜伽經系列介紹(一)譯註者序  
 哈達瑜伽經是世界最完整的瑜伽修煉秘笈,它露了瑜伽完整的鍛鍊次第,從持戒、精進、有益飲食法到瑜伽體位法、各種淨化法、生命能控制法、身印、鎖印、諦聽秘音和最後的融合與三摩地,它是所有瑜伽愛好者達到至高勝王瑜伽的寶藏地圖。
 瑜伽在台灣已風行了數十年之久,尤其這幾年,瑜伽更是成為熱門的運動,在瑜伽課堂上常會聽到老師說,他所學的是哈達瑜伽,哈達瑜伽是以體位法為主來鍛鍊身體,使身體變得更苗條、更健康……。是否哈達瑜伽只是以體位法為主呢?只是為了使身體變得更苗條、更健康而已嗎?
 本經作者斯瓦特瑪拉摩曾說,哈達瑜伽是引領靈修的渴望者達到至高勝王瑜伽的階梯。也為此,他在本經裡揭露了如上所述有次第且完整的瑜伽鍛鍊法。瑜伽體位法僅是所有功法中的一小部分,且鍛鍊體位法的主要目的不僅是為了身體的健康,而更在於平衡腺體、強化脈輪、打通脈輪,並以此作為達到勝王瑜伽的基礎。
 瑜伽的鍛鍊淵遠流長,打從西元前五千年的希瓦到西元前一千五百年的克里斯那( 《 薄伽梵歌 》 作者),再到西元前約二百年至五百年間的帕坦佳利(《 勝王瑜伽經 》 作者)與阿士塔伐卡( 《 王者之王瑜伽經 》 作者),一直到西元十四至十六世紀的 《 哈達瑜伽經 》作者斯瓦特瑪拉摩。至此,瑜伽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功法,而斯瓦特瑪拉摩正是把這整套功法揭露的第一人。
 與哈達瑜伽鍛鍊有關的典籍最主要的有四本,其中最重要且最早的一本就是斯瓦特瑪拉摩所著的 Hatha Pradi′pika′ (中譯為哈達燈炬或哈達之光)或稱為 Hatha Yoga Pradi′pika′ (中譯為哈達瑜伽燈炬或哈達瑜伽之光),筆者則將其譯為 《哈達瑜伽經 》 。最重要的第二本是 Gheranda Samhita′ (中譯為格蘭達集或格蘭達經),再其次為 S′iva Samhita (中譯為希瓦集或希瓦經)和 Goraksa S′ataka (中譯為牧牛尊者百論)。上述四本哈達瑜伽經典中, 《 希瓦集 》對經脈、脈輪、拙火、生命能有較詳盡的敘述,對心靈、靈性也有較多的論述,除此外,四本的內容大致上差異不大,但因為 《 哈達瑜伽燈炬 》最為瑜伽鍛鍊者所熟知,所以筆者就選擇 《 哈達瑜伽燈炬 》做 為哈達瑜伽經的代表。
 《 哈達瑜伽燈炬 》的梵文不只一種版本,且其章節數以及某些句子所屬章節也不盡相同,但基本上差異性不大。筆者挑選了一本較為正確且完整的來做為中譯本的參考,並把其它的哈達瑜伽相關論述如 《 格蘭達集 》、《 希瓦集 》等的闡述當作本經講解的補述。此外,也引用其它宗教哲學的論述以使讀者快速且正確地瞭解本經的旨意。
 哈達是 ha+tha 所組成, ha 是右脈、太陽脈的音根, tha 是左脈、月脈的音根,所以哈達是右左脈的鍛鍊法門。但實際上哈達瑜伽鍛鍊的目的不僅是肉體層次的鍛鍊,也不只是為了左右脈的合一, 其更重要的是為了打通中脈與脈輪,使生命能和拙火能進入中脈並流通於中脈,這才是通往究竟解脫的不二法門 。
 靈修的目的是小我與至上大我的合一,為達此目的不能僅靠意念,若能配合實修的功法才會更踏實。斯瓦特瑪拉摩所揭露的這些功法,都是實修實證的秘笈,正符合靈修者之所需,但僅靠研讀經義並不能獲益。自古以來祕法都是由上師親傳,能正確修持者必能獲得最大的益處,但相反的,若是錯修了,反而會造成傷害,所以筆者強烈建議,有心鍛鍊者,應依止於一位偉大的上師,而不要僅是看書練功。
本經與勝王瑜伽經的異同:
 兩本皆是瑜伽界的重量級經典,也都具有身心靈完整的修持概念與功法。或許有人會認為哈達瑜伽裡缺乏八部功法中的感官回收、集中與禪那,但實際上不管是逆舌身印、希瓦身印或是諦聽祕音等都隱含著感官回收、集中與禪那的功夫。也有人可能認為哈達的鍛鍊只到三摩地而非解脫,但是如作者所述,融合的極致就是究竟解脫,所以說哈達的鍛鍊也可達到解脫。基本上,哈達瑜伽經稍微比較側重功法的實際鍛鍊,而勝王瑜伽經則比較側重心性的鍛鍊和哲理,並且對宇宙創造的法則、因果業報、心性、宇宙大道的本源有較多的論述。兩經若能合參,相信對瑜伽和靈修的渴望者會有更大的助益。
~本文摘錄自 97 年 4 月份出版的 《 哈達瑜伽經詳解 》 ~

哈達瑜伽經系列介紹(二)全經導讀
• 哈達瑜伽經的由來與意義
(一)由來 :
 早在西元前五千多年就有哈達瑜伽的鍛鍊,但直到西元十四至十六世紀左右,才有幾位偉大的瑜伽聖者著作了比較詳備的經論。其中最有名的就屬斯瓦特瑪拉摩( Sva′tma′ra′ma )所著的 《 哈達瑜伽經燈炬 》 ( Hatha Yoga Pradi′pika′ ),本書將其中譯為 《哈達瑜伽經 》 。
 本經作者的名字為 Sva′tma′ra′ma ,其字義為愛真我自性的人( sva ,自己+ a′tma′ ,真我自性+ ra′ma ,愛),他大約是西元十四至十六世紀左右的印度人。有關他的生平,依其在本經上的自述,只知他的瑜伽體系是傳承自魚帝尊者和牧牛尊者,除此之外,並沒有其它相關的歷史記載。
 作者認為哈達瑜伽是要引領靈修者達到至高勝王瑜伽的階梯,而著作此書的目的也是為了使人達到勝王瑜伽。
(二)經名意義:
 • hatha 的意義可分為瑜伽上的意義和世俗上的意義。詳如下: ( 1 )在瑜伽上有三個意義:其一為, ha 是人體第五個脈輪的音根,也代表肉體, tha 是第六個脈輪的音根,也代表心靈。 hatha 代表經由肉體的鍛鍊來控制心靈。其二為, ha 是右脈也是太陽和行動的音根,tha 是左脈也是月亮和冷靜的音根,當這兩個相對且相反的波流強行合而為一時,即稱為哈達瑜伽。上述兩者都是一種強制或強迫的力量。其三為 hatha 是要終止生命能在左右脈的氣行,並使其與拙火一起進入中脈。 ( 2 )世俗上 hatha 代表強制力,強迫的力量。為何會如此說呢?這是因為, ha + tha 是透過強制力、強迫力使其結合在一起的。
 • Yoga 的字義大致可分為兩個。其一為,動詞字根 yuj 加字尾 ghain 所組成, yuj 意為「加」,例如 1+1=2 ,所以是相加之義;其二為動詞字根 yunj 加字尾 ghain 所組成, yunj 意 為「融合」,例如 1+1+ …… +1=1 ,所以是合一之義。在瑜伽上是採後者之義,也就是瑜伽代表著「天人合一」的概念。
 • Pradi′pika′ 的字義為燈炬、光,在此處特別指的是能照亮真我自性的慧炬。
• 本經的目的與結構
(一)目的:
 有些人對哈達瑜伽的概念仍停留在健身上,但實際上卻不然。如作者所述,撰寫哈達瑜伽經的唯一目的,就是要使人達到勝王瑜伽的境地。什麼是勝王瑜伽呢?當心靈成為一時,就是勝王瑜伽,瑜伽行者就等同上帝成為創造和毀滅者(第四章第七十七節)。成為一,指的就是與一切萬有,包括所修的一切法都合而為一,沒有所謂二元性的存在。
(二)結構:
 為了達到勝王瑜伽的境地,作者闡述了哈達瑜伽鍛鍊的奧秘。他認為哈達瑜伽鍛鍊的次第應該是瑜伽體位法為首,其次是生命能控制法,再其次是身印,如此才能達到三摩地的境地。所以該經典的章節順序也依此原則編排:第一章為瑜伽體位法共六十七節,第二章為生命能控制法共七十八節,第三章為身印共一三○節,第四章為三摩地共一一四節,合計共四章三八九節。而其中所講述的功法,依其重點可分為八大部分:
 第一、持戒、精進、有益飲食法  第二、瑜伽體位法  第三、六種淨化法  第四、生命能控制法(呼吸控制法)  第五、身印  第六、鎖印  第七、諦聽秘音  第八、融合與三摩地
• 本經功法的重點總述
 • 一般的練習者可能會認為把功法練好是最重要的,但從身心靈的整體概念來看,持戒、精進和有益飲食法則是最基礎的,基礎打好了,功法才能鍛鍊好。所以在勝王瑜伽的八部功法中,一樣以持戒和精進為前兩部。也因為有益飲食法對整體瑜伽的鍛鍊非常重要,所以在第二章生命能控制法的第一節又再一次地說要遵守有益的飲食法。
 • 瑜伽體位法的主要目的是得到身心的定 ( sthira )與舒適( sukha )(詳見《勝王瑜伽經》第二章第四十六節),而不只是身體的健康而已。體位法的進一步功能是平衡腺體的分泌和強化脈輪,它是所有實修功法的基礎。一般的練習者中,有的人會認為哈達是以體位法的鍛鍊為主,但本經的作者僅列出十五個代表式子,只佔了全經篇幅的一小部分而已,且在解說上也較側重心靈與靈性的功能。
 • 六種淨化法不僅對天生肥胖和有黏液缺陷者有功效,即使是一般人,練習後也會有很多的功效。因為身體淨化後不僅對練習呼吸控制法有幫助外,對其它功法的練習也都有很大的幫助,不過最好能有合格老師的指導,才比較不會因不當練習而受傷。
 • 生命能就是生命,沒有它就沒有生命,生命能不定,心靈也不能得定。透過生命能的鍛鍊,除了可獲得身體健康外,更重要的是為了淨化中脈,讓生命能和拙火能進入中脈。
 • 拙火存在著解脫之力,為了達到解脫與三摩地,就必須讓拙火從海底輪上升至頂輪。雖說體位法和呼吸控制法都有此功效,但不若身印法來的直接。身印法可直接喚醒沉睡的拙火並使其向上提升,比較特別的是練習身印時需要覺性意識的持續專注,才能發揮大的效用。
 • 鎖印是要控制生命氣能,常與身印、體位法、呼吸法搭配練習,它對拙火的提升、控制有很大的功效,也能避免甘露流失,而在練習上也需要覺性意識的持續專注。
 • 祕音就是見性意識──希瓦,它是一切創造的開始。諦聽祕音是一個很特殊的功法,不僅對上根器的人有效,對於不懂哲理、鈍根者,也有很大的功效,透過諦聽祕音可立即體驗到融合的境地。
 • 本經作者認為融合與三摩地是修煉的的極致,真正的融合就是究竟解脫。當個體自性和至上大我融合為一且一念不存,就稱為三摩地。如此便能達到勝王瑜伽的境地。
~本文節錄自 97 年 4 月份出版的 《 哈達瑜伽經詳解 》 ~
第一章 瑜伽體位法( A′sana )
 本章的主要內容有: 1. 本經前言(包括持戒、精進)。 2. 體位法。 3. 哈達瑜伽鍛鍊的次第與相關重要的注意事項。內容簡述如下:
1.本經前言:  • 向瑜伽的元始至尊希瓦致敬。 • 哈達瑜伽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勝王瑜伽。  • 撰寫本經──《哈達燈炬》的緣由是為了去除眾說紛紜所帶來的迷惑,以使人得以認知到勝王瑜伽。  • 斯瓦特瑪拉摩是傳承自魚帝尊者和牧牛尊者。  • 哈達瑜伽是所有瑜伽鍛鍊者的支柱。  • 要保守哈達瑜伽修持的祕密。  • 良好的修行環境與住所規劃。  • 鍛鍊瑜伽所應遵循的基本規範與修持(包括持戒、精進)。
2.體位法:  • 體位法的種類非常的多,斯瓦特瑪拉摩特別舉了瓦西斯塔和魚帝尊者所認可的十一個式子以及希瓦所最重視的四個式子做代表。  • 相較於當今瑜伽體位法的教學內容與姿式變化,本經的陳述顯得古樸純真,但其內容不乏一些被當今所忽略,屬於心靈導向靈性方面的功效,讀者不妨細細品味。當今瑜伽體位法的練習大多著重在健美,但是早期鍛鍊體位法的目的除了生理層面的健康外,更是為了生命能與心靈的提升做準備,以期達到開悟和解脫。 3.鍛鍊次第與相關注意事項:  • 哈達瑜伽鍛鍊的次第為:體位法、各種住氣法、身印和諦聽內在的秘音。  • 有益的飲食法和初學者宜避開的事項。  • 有鍛鍊才會有成就,僅靠研讀經典是不可能獲得成果。
1-1向元始至尊( S′ri′a′dina′tha ,至尊希瓦)稽首,你闡述了哈達瑜伽( Hatha Yoga )的知識,哈達瑜伽就像是引領靈修的渴望者達到至高勝王瑜伽( Ra′ja Yoga )的階梯。
1-2禮敬上師納塔尊者( Guru S′ri′na′tha ),瑜伽士斯瓦特瑪拉摩 ( Sva′tma′ra′ma ) 所述的哈達瑜伽知識僅是為了達到勝王瑜伽。
1-3由於眾說紛紜使人迷惑( bhra′ntya′ )而無法認知到勝王瑜伽,非常仁慈的斯瓦特瑪拉摩著作了《哈達燈炬》( Hathapradi′pika′ , 又譯為哈達之光)以去除其黑暗。
1-15飲食過度、努力過度、話說太多、固守(不當)規矩、(不當)社交、不定性等六種會破壞瑜伽的鍛鍊。
1-16熱忱精進( utsa′ha )、勇健( sa′hasa )、恆心( dhairya )、對真理的認知、堅定信念( nis′caya )、不與人群相往來,此六種有助於瑜伽的鍛鍊。
不傷害( Ahimsa′ )、不悖誠信( Satya )、不偷竊( Asteya )、心不離道( Brahmacarya )、有耐性( Ksama′ )、勇猛( dhrti )、慈悲( daya′ )、正直( arjava )、節制飲食( mita′ha′ra )、潔淨( s′auca )等十條是應遵守的戒律( yama )。
苦行( tapah )、知足( santosa )、虔敬( a′stikya )、佈施( da′na )、對至上的奉獻( I′s′varapu′janam )、聽聞真理( siddha′nta va′kya s′ravana )、羞恥心( hri′mat )、聰慧( mati )、持咒( japa )、奉獻( huta )等十條是精進的法則( niyama )。
1-17體位法( A′sana )被視為哈達瑜伽鍛鍊的首要階段。體位法可帶來身心安定、健康和身體輕盈 ( angala′ghavam )。
1-35完美坐式( Siddha′sana ,又譯為聖者坐式)以一腳的腳跟抵住會陰,以另一隻腳的腳跟抵住前陰上方,下巴穩穩地扣於胸前,身體坐正不動,收攝感官,雙眼凝視眉心,這就是完美坐式,它可以打開通往究竟解脫( moksa )的門戶
1-43沒有體位法像完美坐式(殊勝),沒有住氣法像自發住氣法( Kevala )(殊勝),沒有身印像逆舌身印( Khecari′ )(殊勝),沒有任何融合( laya ,又譯為消融、深定)像諦聽內在 祕 音( na′da )(殊勝)。
1-55優秀的瑜伽行者在練習體位法和鎖印已不疲累時,就應練習呼吸控制法和身印等方法來使經脈( na′di′ )得到淨化。
1-56體位法、各種住氣法和身印( mudra′khyam ,原字義是「被稱為身印」(的功法)),接著是諦聽內在的祕音,是鍛鍊哈達瑜伽的順序。
1-58節制飲食是指攝取令人滿意的( susnigdha ,原意是柔軟的)食物和甜點,並留給胃四分之一的空間,且把飲食視為是對至上( S′iva ,希瓦,代表至上)的取悅。
1-64不論是年輕人、老年人、非常老的人、生病者或虛弱者,只要能積極努力( atandrita ,字義為不倦、不懈怠)鍛鍊瑜伽,一定能獲致成就。
1-65有鍛鍊就會有成就,不鍛鍊就不會有成就,僅靠研讀經典是不可能在瑜伽上獲得成就。
1-67在未達到勝王瑜伽( Ra′ja yoga )的果地前,就必須鍛鍊哈達瑜伽的各種體位法、各種住氣法( kumbhaka )和各種神聖功法。
~本文節錄自 97 年 4 月份出版的 《 哈達瑜伽經詳解 》 ~
第二章 生命能控制法( Pra′na′ya′ma )
 生命能控制法又稱為呼吸控制法。大部分的瑜伽練習者可能聽過或學習過一些呼吸法,但不會像對體位法那樣熟悉。生命能控制法除了對身體的健康有益外,對於心靈的鎮定以及能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功效,尤其在提升拙火以達到三摩地的功效上更是比體位法還快,且功法本身也較為精細。
 本章的主要內容有: 1. 生命能控制法的前言。 2. 左右脈淨化呼吸法。 3. 六種淨化法。 4. 八種住氣法。 5. 哈達瑜伽練功有成的徵候和練功叮嚀。內容簡述如下:
1.生命能控制法前言:• 體位法之後接著是鍛鍊生命能控制法。 • 鍛鍊生命能控制法必須遵守有益飲食法和依循上師的指導。 • 呼吸與心靈關係密切,呼吸就是生命。 • 要達到三摩地,必須生命能與拙火都進入中脈。 • 永遠要以悅性覺來從事生命能的鍛鍊,如此才能使中脈獲得淨化。
2.左右脈淨化呼吸法:• 這是瑜伽呼吸法中最重要的呼吸法之一。「哈達」之意就是日與月,也就是右左脈。左右脈淨化呼吸法就是為了淨化左右脈,以喚醒拙火並使拙火和生命氣進入中脈。 • 初學者練習此法時,大部分都只知道左右鼻孔的按壓和強迫性的止息,而不知道練習過程可能的現象以及所需要配合的相關注意事項。在本經裡,除了明示練習過程可能的現象外,也告訴我們一些飲食配合和循序漸進的重要。雖然此功法的功效很大,但是不當的練習還是會產生傷害。
3. 六種淨化法:   在鍛鍊各種呼吸法之前,斯瓦特瑪拉摩特別為有體質肥胖和多黏液者提供了六種淨化法及清胃法以做為輔助。即使沒有肥胖和多黏液問題的人,偶而練習此法,也會有一些淨化的功效,尤其是頭顱清明法和改良式的大腸潔淨法,更被大家廣泛的應用。
4.八種住氣法:  八種住氣法也稱為八種呼吸法。其中有一些蠻重要的呼吸法,一直到現今仍被廣泛的應用。像烏佳依住氣法、風箱式住氣法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雖然現今的作法比以前多了些許變化,但本經所開示的一些重要內容,卻是當今部分練習者所不知或忽略的,諸如如何透過左鼻孔呼吸來降低燥熱等。
 因為部分的呼吸法必須配合鎖印來鍛鍊,所以作者亦將第四章的部分鎖印,如根鎖、臍鎖和扣胸鎖印帶入此章。此外,呼吸法還有分連結式和自發性住氣法,尤其是自發性住氣法的成就也代表著拙火已被喚醒,中脈也已被打開。
5.哈達瑜伽練功有成的徵候和練功叮嚀: • 哈達瑜伽鍛鍊有成的徵候有:身體變瘦、容顏明淨愉悅、聽到清晰的內在聲音……等。• 哈達瑜伽與勝王瑜伽是相輔相成,必須兩者一起鍛鍊的
2-1  當瑜伽體位法穩固( drdha )後,瑜伽行者要遵守有益的飲食節制和依循上師的指導來鍛鍊生命能控制法( pra′na′ya′ma )。
2-2  當呼吸( va′ta ,原字義是風、空氣)不穩定時,心靈亦隨之不定,當呼吸穩定時,心靈亦隨之得定,瑜伽行者也因此獲得穩定,所以應鍛鍊呼吸的懸止( nirodha )。
2-6  所以永遠要以悅性覺( sa′ttvika buddhi )來從事生命能控制法的鍛鍊,以便使不純淨的中脈( susumna' na′di′ )獲得淨化。
2-12  在(練習過程的)初始階段,會有出汗現象,中間階段裡會有顫動的現象,在最高階段裡將不動搖,並獲致對生命氣( va′yu )的控鎖( nibandha )。
2-14  在練習的初始階段,建議( s′asta ,原字義是被推崇)多攝取含有牛奶和純奶油( ghee )類的食物,當練習到穩固後,飲食就不受限於此法則。
2-16  正確地鍛鍊生命能控制法,可消除各種疾病,但是不當的瑜伽鍛鍊則可能導致各種疾病。
2-21 原有體質肥胖和多黏液( s′lesman )者必須先練習六種淨化法( satkarma ),其他無致病三因( dosa (致病三因)是指 va′ta ,氣,又譯為風、 pitta ,膽汁、 s′lesman ,黏液)不調者則不需要。
2-22六種淨化法( Satkarma )   這六種是上腹腔潔淨法( Dhauti )、大腸潔淨法( Basti )、鼻腔潔淨法( Neti )、凝視法( Tra′taka )、腹腔旋轉法( Nauli )和頭顱清明法( Kapa′labha′ti )。
2-35頭顱清明呼吸法( Kapa′labha′ti ,音譯為卡帕拉巴提)   就像鐵匠的風箱一般,快速地吸氣和呼氣,可以使過多黏液乾燥(意即消除黏液失調的疾病),這就稱為卡帕拉巴提( Kapa′labha′ti ,字意是「頭顱清明」)呼吸法。
2-36  在利用六種淨化法消除天生肥胖、黏液缺陷和不淨後,再鍛鍊生命能控制法就很容易獲致成功。
2-41  藉由適當的生命能控制使經脈與脈輪獲得淨化,那麼生命氣就能打開中脈入口,輕易貫穿中脈。
2-42末那摩尼( Manonmani′ )   當生命氣流通中脈後,使心靈獲致定靜,此心靈定靜的狀態就是末那摩尼( manonmani′ )之境。
2-51烏佳依住氣法( Ujja′yi′ )   把嘴巴閉合,將空氣由左右脈(雙鼻孔)緩緩吸入充塞喉嚨到心臟的部位,吸氣時要帶著(一點)聲音 。
2-54嘶聲住氣法( Si′tka′ri )  (將舌頭放在上下排牙齒或兩唇之間)由口吸氣,吸氣時帶著嘶嘶聲(然後住氣),再由鼻孔呼氣。鍛鍊此法,會變成愛神第二。
2-68嗡音呼吸法( Bhra′mari′ )   快速( vega ,另意為用力)吸氣,並發出雄黑蜂的嗡音,接著緩緩呼氣,發出雌黑蜂的嗡音,鍛鍊此法可讓行者成為瑜伽之王且心靈進入自在喜悅。
2-71  生命能控制法包括吸氣、呼氣和住氣三種。而住氣法又有兩種,一種是連結式( Sahita )住氣,另一種是自發性( Kevala )住氣。
2-76  要達到勝王瑜伽,無法不藉助哈達瑜伽,要達到哈達瑜伽,也無法不藉助勝王瑜伽。在未獲致圓滿成就前,兩者要一起鍛鍊。
~本文摘錄自 97 年 4 月份出版的 《 哈達瑜伽經詳解 》 ~
第三章  身印( Mudra′s )
 哈達瑜伽鍛鍊的主要目的是三摩地和勝王瑜伽的合一之境。而要達到此目的,必須拙火已被喚醒,且由中脈上升到頂輪。在前面第一、二章的體位法和呼吸法的鍛鍊,都或多或少有助於此目的的達成,而本章的身印法,則是直接喚醒拙火並使其在中脈裡上升的主要功法。
 本章的主要內容: 1. 拙火與中脈的重要性。 2. 身印的重要性與功能。 3. 十大身印。內容簡述如下:
1.拙火與中脈的重要性: • 拙火是沉睡在中脈根部的海底輪上,形狀成捲曲。它是瑜伽行者的支撐,也是瑜伽行者的究竟解脫力。能提升此力者,無疑地能獲得解脫。 • 中脈是人體裡最主要的脈,當中脈成為生命能主要通道時,心靈將得到獨立自主,並能超越死亡。被喚醒的拙火要在中脈裡貫穿脈輪和脈叢結,並達到至高的頂輪。
2.身印的重要性與功能: • 鍛鍊身印除了可使生理上獲得健康外,其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喚醒沉睡的拙火,並使其在中脈裡上升,穿過各個脈輪達到頂輪,以獲得三摩地和究竟解脫。
3.十大身印: • 大身印、大鎖印和大擊印 • 根鎖、臍鎖和扣胸鎖印 • 逆作身印 • 拙火提升印
3-1 就像蛇王以山和森林支撐地球,所有瑜伽行者以潛在靈能拙火( Kundali′ )做支撐。
3-2 由於上師的恩典,喚醒了沉睡的拙火,那麼所有的脈輪( padma′ni )和脈叢結( granthi )也都將被貫穿 。
3-3 當中脈( S′u′nyapadavi ,原字義是空徑)成為生命能的主要通道時,心靈會入住無依( nira′lamba ,又譯為獨立自主),並超越死亡( ka′lasya van′canam ,原字義是矇騙時間)。
3-5因此為了喚醒沉睡在通往至上( Brahma )入口的女神(拙火),就應精勤地鍛鍊各種身印( Mudra′s )。
3-6大身印( Maha′mudra′ )、大鎖印( Maha′bandha )、大擊印( Maha′vedha ,又譯為大穿透印)、逆舌身印( Khecari′ )、臍鎖( Uddi′ya′na Bandha ,又譯為飛昇鎖印)、根鎖( Mu′ la Bandha )、扣胸鎖印( Ja′landhara Bandha )。
3-7 逆作身印( Vipari′takarani′ )、金剛力身印( Vajroli′ ,又譯為尿道上吸身印)和拙火提升印( S′aktica′lana ,原字義是指拙火的前進),這十種身印可消除老化與死亡。
3-40證得( vetti 、又譯為熟練)逆舌身印者,不受疾病苦、不為行業( Karma )(註)所束縛,亦不?時間所困。
3-46火與薪柴無法分開,就像光照無法與?心和油分開,同樣地,靈魂不會離開充滿月露的身體。
3-49當舌頭往後伸入上顎後凹洞時,會激發熱能引起瓊漿玉液的分泌,這就是永生酒( amarava′runi′m ),它是月( candra )所分泌的甘露
3-52彌樓山( Meru )頂是諸經脈的源頭( tarastha ,通路所在),甘露是來自穴中被刺激( prahita ,被催促的)所分泌 而下行的,其中的真諦便是智者所講述的。從月( Candra )所流出的甘露是人體的精髓,若是流失便是死亡。因此要鍛鍊逆舌身印,若不如此是無法獲得(身體的)成就。
3-55飛昇鎖印( Uddi′ya′na Bandha ,又譯為臍鎖、吊胃鎖) 之所以被瑜伽士稱為飛昇鎖印,是因為鍛鍊此法可以使生命能( pra′na )被鎖在中脈裡飛昇。
3-61根部鎖印( Mu′ la Bandha ,簡稱根鎖) 以腳跟壓住會陰,收縮肛門以提昇下行氣( apa′na )。
3-64藉由根部鎖印使上行氣( Pra′na )和下行氣( Apa′na )以及 祕 音( Na′da )和神性點( Bindu ) 結合為一,無疑地可使瑜伽行者獲得合一的成就。
3-70扣胸鎖印( Ja′landhara bandha ) 收縮喉嚨,下巴穩固地扣於胸部,此為扣胸鎖印( Ja′landhara bandha ),它可以消除老化和死亡。
3-77所有從月叢流出具有神性特質的甘露,被日叢給吞噬,因而導致身體的老化 。
3-105就如同門是靠鑰匙來打開,同樣地,瑜伽行者要打開究竟解脫( moksa )之門是靠哈達( Hatha )所開啟的拙火( Kundalini′ ) 。
3-107沉睡在根部( kanda )上的拙火力,是瑜伽行者的究竟解脫( moksa )力,是無知者的束縛力,知此者,即知曉瑜伽。
3-109在恆河( Ganga′ ,左脈)和賈姆那河( Yamuna′ ,右脈)的中間有一位年輕寡婦的苦行者,必須強力地抓住她,以達到維世奴的最高( Visnu ,原字義是遍一切處(之主))席座 。
3-127心靈應專注地修煉所有的呼吸法,智者不應心神不定( manovrtti ) 。

~本文節錄自 97 年 4 月份出版的 《 哈達瑜伽經詳解 》 ~

第四章 三摩地( Sama′dhi )
 本章最主要的是闡述三摩地、融合(消融)、解脫和勝王瑜伽,這也是哈達瑜伽的最終目的。為達此目的,除了可應用前三章的體位法、呼吸法和身印等功法外,本章在此又教導了希瓦身印和諦聽祕音的功法,且精闢地述說諦聽祕音的極致是超越一切的音聲,而在最後也對逆舌身印做了更進一步的闡述。
 本章的主要內容有: 1. 三摩地的定義與境地描述。 2. 上師的重要。 3. 中脈的重要。 4. 導致心靈不定的因素。 5. 融合(消融)的定義與境界。 6. 希瓦身印和逆舌身印。 7. 諦聽秘音。 8. 瑜伽鍛鍊的四個階段。 9. 實修實證的重要。內容簡述如下:
1.三摩地的定義與境地描述: • 三摩地的定義若依次第來分共可分為三個:第一是生命能消失且心靈也已消融;第二是心靈與個體自性合而為一;第三是個體自性和至上大我融合為一。 • 處在三摩地中的瑜伽行者,沒有嗅覺、味覺、視覺、觸覺、聽覺、冷熱覺、苦樂覺、榮辱覺,對自己和別人也都沒有覺知;不被一切給征服,也不被符咒給影響;在達到溫曼尼的境地時,是沒有二元性的存在。
2. 上師的重要: • 沒有上師的教導無法獲致知識、解脫、不動搖和成就。 • 沒有完美上師的恩慈,要達到本我之境是非常的困難。
3.中脈的重要:   在第三章已提過中脈的重要性,而在本章裡更述明中脈裡有著主希瓦的力量,它是所有經脈中最為重要的。
4.導致心靈不定的因素: • 要獲致三摩地必須先消除讓心靈的不定的因素,本經作者認為不定因素有二,其一為渴求、習性或種種念;其二為呼吸,而此兩者彼此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只要一方穩定了,另一方也會跟著穩定。
5. 融合(消融)的定義與境界: • laya 可譯為消融、融合或深定。依本經的定義,當行動、呼吸、感官、心念、覺知都不起作用時,就是融合(消融)之境,所有生命體的五大元素、感官和拙火都將消融於無相之中。• 真正的融合就是究竟解脫,並將經驗到狂喜或喜悅,且不再有渴求(或習性)和念的存在。
6. 諦聽秘音: • 諦聽的初層次是用耳聽,精細層面的聽是用心聽。 • 透過諦聽祕音,可立即體驗到融合的境地。此法對於只有少許知識和鈍根的人也會喜愛和受持。祕音可以攝心、定心,使心靈消融於祕音,並達到維世奴的最高境地。
7.瑜伽鍛鍊的四個階段: • 聽聞的聲音會由較大的聲音,逐漸地轉為精細的聲音。不管聽聞到的是什麼聲音,心靈都不能旁騖,並應與其融合為一。 • 只要還有音聲相的聽聞,都還在「空」元素的概念中,都在造化勢能的範圍裡。直到沒有音聲、無形無相時才是至上本體,才是大自在。 • 當心靈成為一時,就是勝王瑜伽,瑜伽行者等同於上帝。
8.實修實證的重要: • 只要冥想時心靈尚未與真性合一,那麼所談的靈性知識,都是不實的欺騙與空談。
4-1向上師希瓦( S′iva )頂禮,祂就是祕音( na′da )、核心( Bindu )和放射的光( Kala′ )本身,臣服於祂者將達到永恆純淨之境。
4-7當個體自性( ji′va′tma )和至上大我( Parama′tma )融合為一且一念不存時,就稱為三摩地。
4-11一個已喚醒拙火,且捨棄( tyakta )一切行業( karma )的瑜伽行者即可達到本我之境( Sahaja′vastha′ ,又指本我三摩地)。
4-15如果生命能仍活著且心靈尚未死去,那麼心靈怎麼可能獲得智慧( jn′a′na )呢?除非能讓生命能和心靈停止作用( vilaya ,消失、毀滅),否則無法獲得究竟解脫( Moksa ) 。
4-18人體內共有七萬二千條經脈( na′di′s ),中脈有著主希瓦的力量( S′a′mbhavi′ S′akti ,純意識的力量),它是最為重要的,其餘的則不重要 。
4-21呼吸得到控制( badhyate ,原意是限制、抑止、綁住),心靈也會得到控制( badhyate );同樣地,心靈得到控制,呼吸也會得到控制。
4-22有兩種導致心靈不定的因素:渴求( Va′sana′ ,又譯為習性)、呼吸( Sami′rana ,風)。只要一個因素消除,另一個因素也會消除。
4-23當心靈消融( vili′yate )時,呼吸就會懸止( li′yate );當呼吸懸止時,心靈就會消融。
4-29心靈是感官的主人,而呼吸是心靈的主人,融合( laya ,消融、深定)是呼吸的主人,融合( laya )有賴於祕音( na′da )
4-30真正的融合( laya ,消融、深定)就是究竟解脫( moksa ),或許有人不認為那是究竟解脫,但是當心靈與生命能消融後,將經驗到狂喜或喜悅( a′nanda )
4-36希瓦身印( S′a′mbhavi′ Mudra′ ) 內觀(自性或至上)( antarlaksya ),外觀凝視不眨眼,此為希瓦身印( S′a′mbhavi′ Mudra′ ) ,這是吠陀和經論所保守的祕密。
4-44當左右脈的生命氣( anila )被中間的空脈(中脈)所吞噬( gra′sa )時,就是逆舌身印,這是確切的真諦( satya ) 。
4-49逆舌身印應修煉至達到瑜伽眠( Yoga nidra′ )的境地,能達到瑜伽眠者,時間是不存在的 。
4-55將真我自性( a′tma′ )住於至上本體( Kha )裡,也將至上本體( Kha )住於真我自性中。將一切視為至上本體,別無它念。
4-61世界上所有可動與不可動( cara′cara ,又譯為有生命與無生命)都是心靈所現(心靈的創造物),在達到溫曼尼( Unmani′ )境地時,是沒有二元性的存在。
4-69在所有瑜伽鍛鍊裡都有四個階段: 1 起始( A′rambha )、 2 水壺(瓶)( Ghata )、 3 熟知、熟練( Paricaya )、 4 究竟圓滿( Nispatti )。
4-77當心靈(與一切)成為一時( eki′bhu′ta ),就是勝王瑜伽( Ra′jayoga ),瑜伽行者就等同上帝成為創造和毀滅者。
4-78解脫與否無礙於喜悅,喜悅來自於勝王瑜伽的融合( laya ,消融、深定)(於至上)。
4-98火燒木頭,木盡火亦盡,諦聽祕音的心靈亦將消融於祕音 。
4-101只要仍聽聞到音聲,則表示仍在「空」元素的概念中( a′ka′s′asamkalpa ),達到沒有音聲時,才是至上本體( Parama Brahma )、至上真我( Parama′tma ) 。
4-112健健康康地,醒時若寐,息不出入,無疑是真實的解脫者 。              節錄自 97 年 4 月份出版的 《 哈達瑜伽經詳解 》 ~

轉載自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Dear Moli,namaskar

感謝您刊登哈達瑜伽經出版訊息

盼更多有緣人能因此接觸到完整瑜伽鍛鍊的精髓 再次謝謝您

也祝您的部落格 能嘉惠更多有緣人

邱顯峯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