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8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曲黎敏教授: 1.為什麼要學習《黃帝內經》


視訊超連結:
http://v.ku6.com/show/mNyYZUxUKzpM7gWQ.html

1.為什麼要學習《黃帝內經》

理由1 《黃帝內經》在國學經典中地位獨特
理由2 學習《黃帝內經》認知自我
理由3 人身難得,真法難聞,中國難生
理由4 可以培養我們內在的洞察力

《黃帝內經》實際上在國學經典中的地位是非常獨特的,它幾乎是唯一一本以聖王命名的書,這就意味著生命之學在古代文化當中認為是帝王之業,是大功德和大慈悲,那麼聖人為什麼重醫藥,這個聖字又怎麼講呢?
聖人就是能夠聽從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夠掌握自己身體和欲望的人,如果既能夠掌握自己的身體和欲望,又能夠使別人聽從自己,那麼就可以由人而王,所以這個是聖人重醫藥的第一條,第二條是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古代文化認為天下即人身,那麼古代的天字是這樣寫的,人的頭頂上面是天,所以在古文裏又叫做天、顛、頂,天下即人身,實際上是告訴我們,人體是在所有的組織系統裏邊,是最精密的自組織結構。
它自己本身有一個和諧的機制,那麼這也是中國古代認為就是說為什麼:
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的一個原因。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說的千百年來什麼都變了,但是人沒有變,人的本性是沒有變的。
所以古人認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從身體當中來的,那麼比如說國學裏邊《大學》講至善,《中庸》講太過與不及,而所有的太過與不及,實際上都源於人身體結構內部的太過與不及。
打一個比方說,假如我們的肝火太盛的話,(肝)木生(心)火,那麼我們的心就會煩亂,做事就會很急躁,如果腎精不足的話,我們思維就不夠,就是思維力就不夠。
假如說打一個比方,如果是你端著這個酒杯的手都在抖的話,那麼你這個控制手的能力都沒有,控制水杯的能力都沒有,你怎麼能控制全局?
你的身體本身出問題了,你做事的行為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所以這也是後來有一句話,拿破崙的一句話叫做:人的身體結構即命運。
那麼在中醫裏來說,就是人的身體結構及功能即是命運。
從這個角度往下接著講呢,就是說生命醫學又是人類學中最高的學問。
所以說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國學一向都強調:從醫入道和道以醫顯。
就是說的你能夠把醫學領悟了,你有可能就領悟到天下之道到底是怎麼回事了。
那麼從第二點上講,學習《黃帝內經》可以讓我們認知自我,這裏大家首先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你們去想一想,我們的生命活力是從哪里來的,我們經常會用到這樣一些辭彙,比如說魄力、精神、膽識、意志、聰明,像這些詞都是表達代表我們生命活力的一些辭彙,和代表我們領導力的一些辭彙。
那麼這些都是從哪里來的呢?大家想一想。
所謂魄,你這個人有沒有魄力,做事有沒有決斷性,那麼這個魄力到底是什麼呢?
它具體指的是哪些方面呢?實際上這個魄在中醫裏它涉及到一個詞,它是肺的神。
所謂神在這兒要解釋一下,什麼叫神呢?
就是肺氣足了以後,它的外現就叫做神。
他的表現,我們說你這個人有沒有神,精氣神的那個神,神足不足,實際上都是說你的精和氣足了以後的外現,就像火焰的光芒一樣,那個叫神。
那麼這個魄指的是肺神,而力關係到我們另外一個臟器就是腎。
大家一定要記住,我們的力量從哪里來,都是從腰這兒來,所以力量是從腎來的。那麼這兩個概念,像肺和腎都涉及到一個本能的,我們先天本能的問題。
所以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魄力它關係到本能的問題,是學不來的。
你不可以向別人學魄力,是你自己肺氣足不足,和你自己的腎精足不足的問題。
那麼另外一點,精神,說你這個人看上去真的很有精神,生命活力很旺盛,要不然你就特別萎靡,可是這個精到底是什麼呢?
這個精同樣是腎的最基本的物質就是指精,在中醫的概念裏就指的是精,而神在這裏邊,神是心的神明,心之神為神。
那麼所謂精神,實際上代表的是一種,在中醫裏有一個固定的辭彙,是心腎相交的能力,就是你心和腎相交通的能力如何,它的能力的外現就是精神。如果你心力不足,腎精不足的話,你這個人就顯得沒有精神,所以這個精神也是指的我們身體層面上的一種東西。
那麼膽識,在《黃帝內經》裏認為,膽是主決斷的,那麼你有沒有決斷力,這也是你的一個領導力的一個體現。
那麼決斷力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的是什麼呢?就是你膽氣的足不足,並不是說這個人把膽囊切了,他就沒有決斷力,關鍵是一個膽氣的足不足,膽精的問題。
那麼意志,意志也涉及到,男人就要看他的意志力如何,那麼這個意志是由什麼來,它的物質基礎是什麼呢?它的物質基礎,意是中醫裏脾(精)的外現,脾的神為意,那麼脾,心之所存謂之意,那麼就是說脾的外現是神,是意,因為脾主運化,所以說如果你的意很足,你的脾的脾精很足的話,你運化的能力就強,而運化的能力強,意味著我們不是記憶力的問題,而是關聯性的問題,比如說你頭腦非常靈活,你看到這個事物,你馬上就能夠關聯到那個事物,當你把這兩個事物能夠很關聯起來,這種關聯性就是意。這就是運化,就是靈活,就是頭腦非常靈活的表現。那麼志也是腎,志是腎之神,所以說像意志這種詞,就是在說腎的這種能力,那麼在這個意志來講,實際上如果精神是心腎相交的話,那麼意志實際上指的就是我們運化,人體的運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體現。因為腎主收藏,是運化和收藏能力的體現。
你能夠運化多少,然後你又能夠定得住多少,這是你的意志力。你如果只是運化很聰明的話,而你又定不住,你又堅持不下來,那就是意志不堅定。
所以這也是我們生命力的一種體現。
那麼聰明就很好解釋了,聰明在中醫裏認為,腎開竅於耳,就是說腎氣是開竅於耳的,肝開竅於目,肝是開竅於目,所以你這個人聰明與否,關鍵在於看你的肝腎的能力,這樣講來就是說學習《黃帝內經》,可以使我們更多的向內看,向內在的去觀察我們人身,是在培養我們向內看的能力,但是向內看實際上是很不容易的,所以這也是《黃帝內經》在所有的國學經典裏邊最為寂寞的一項,就是說的向內看實際上很痛苦而且很難,這也是自古聖賢皆寂寞。
比如說在西方社會,它追求的目標是認識你自己,而我們中國社會,是要天人合一,所謂天人合一剛才我已經講了,天下,天下就是人身,所謂天人合一就是外面這個天和人,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諧,而這種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程度越高,就越接近於至善,所以關鍵要看這種和諧度,這是向內看的問題。
中國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叫做人身難得,真法難聞,中國難生。
那麼人身難得就是說,從學習《黃帝內經》開始,我們要開始關注我們自己的內心生活,和我們內在的臟腑的那種運轉,我們懂得了人體,實際上我們就懂得了人生的很多方面。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我們現在這個肉身,用佛教的觀點來講,實際上是我們花了很多年的修行,來得到的一個身體,所以這個用後來的話來說,就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借假修真的載體,是要蓄之養之的精品。但是我們現在的生活,在很多程度上是毀之害之。
第二就是真法難聞,我們大家都知道,像佛經你有緣才可以聽聞,那麼《黃帝內經》同樣是這樣,也不是可以說隨隨便便你就可以聽到的,包括《黃帝內經》本身,它自己本身都是黃帝和他的老師的一些對話,當他問到一些很核心的問題的時候,他的老師都會告訴他,你必須通過一種齋戒的方式,所謂齋戒不是單純的洗洗澡刷刷牙餓幾天就可以的,而是要告訴你保持著精神上的一種,不要有那麼多的欲望,俗欲所控制,不要被那麼多的欲望所控制的一個狀態。是沒有私心雜念的一個狀態。包括聖王學習《黃帝內經》,他也要抱著一種很認真的態度,而且要堅持的要有一種什麼樣的態度,這種態度是什麼呢?就是要修自己的身,同時修自己心的態度去學習。要真正的能夠看到裏面去,所以這是第二點叫真法難聞。
第三句話就是中國難生,實際上大家都應該非常的感恩,生為中國人是一種光榮,一種難得的福分,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著一種深厚的感恩心理和自豪。
為什麼這麼講呢?
因為只有中國有這麼多的經典可以讓我們去讀,可以讓我們重新反省人生,甚至包括好好的認真的重新體悟我們的身體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所以這是中國難生的一個涵義,只有中國有《黃帝內經》。
這是從這個角度去講的。那麼第三點是什麼呢?
就是它可以培養我們的內在的洞察力。而這種洞察力實際上就關涉到兩個方面,就是它會告訴我們一種很好的認知方法。
中國人實際上對醫學都有一種耳熟能詳的東西在裏邊,我們學習《黃帝內經》,比如說好像很多人不懂得醫學,可是老百姓每天都在用著這些東西,所以這在古代裏邊來說,這叫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老百姓每天都在使用這些東西,但是其中的道理到底是什麼我們並不知道,所以說它可以培養我們的洞察力。那麼這種洞察力裏邊第一條是要培養我們對天地自然的感悟,這就涉及到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大家去認真的想一想,我們中國人為什麼說買東西不買南北,想過沒想過,為什麼買東西,不買南北?



首先解釋一下這個圖,我們現在這個圖,一般大家都認為是上北下南,然後說老師你這個圖肯定是畫錯了,為什麼南在上面呢,但是實際上這個圖是中國古代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圖,很多的人都覺得這個圖難以解釋,在哪里呢,就說為什麼南要放在上面,那麼這個實際上,這就是我們學醫,就是中國古代講的從醫入道最容易。
你要想把這些東西弄明白,你首先要知道人體,那麼在人體來講,我們的人,心火,心在最上,而心就是它代表,你要是俯臥大地的話,心在最上,所以上邊為南,那麼從這個圖,你先知道這個圖,一會我再說這為什麼是心的代表。
那麼從第一個層面來講,就是大家想想,為什麼買東西不買南北,實際上東在中國的文化當中,它按照一種取向比類的方式,它把東歸屬於木,把西歸屬于金,南是火,北是水。
那麼在遠古來講,在用竹籃子打水的那個年代,一般的來講就是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木和金為可承受之物,是可以拎著走的,然後火和水是不可承受之物,這是第一個層面,所以我們中國人是買東西不買南北。實際上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買南北,買水和火,如果水和火進入人的買賣層面,就會對人類造成某種傷害。比如說買軍火,買賣軍火和買賣石油,大家可以知道,現在我們目前的所有動盪其實都跟這兩個東西有關,它會對人類造成某種傷害。
所以我們中國是講文化的,開個玩笑說,就說我們中國人實際上連罵人都講究文化。
比如說我們為什麼罵你這個人不是個東西,我們經常說你這人真不是東西,為什麼這麼講,實際上說你不是東西,你就是什麼,就是南北。
就是在說你這個人就像水和火一樣無情無義,它是在講這個層面。那麼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就是一個表層,東方又意味著生發,也就是生長。
中土是化,收,藏。那麼就是東方為生發之相,南方為生長,西方為收斂,北方為收藏。
先看一下,東方為什麼有生發之相,實際上大家看這個東字,這個東(崬)字本身就是一個木,然後中間一個日,太陽從樹木中冉冉升起,就是在形容它的逐漸上升的這個狀態。
那麼金(西),在古文裏的寫法是這樣的,大家看像什麼,它實際上像一個大鳥立在自己的鳥窩上。
那麼人類在最初觀察西方的時候,觀察西方,他首先抓住的是一個相,他抓住一個什麼相呢?
就說的等到天快黑的時候,鳥都知道歸巢了。
連天地萬物都知道收斂了,都知道回家,都知道該回去了。
那麼這就是一個收斂的相,所以實際上買賣,在中國買賣東西,實際上在講的是文化的層面,講的是非常文化的層面。
那麼買賣的什麼呢?從更深的意義上來講,就是首先我們買賣的,要麼是可以生發的東西,要麼是可以收斂的,買賣要麼你就買朝陽企業,你做的就是朝陽企業,要麼你就是做的可以賺錢的企業,是從這個角度上去講。
然後南方意味著什麼呢?南方實際上就意味著散,就是疏布,因為南方為火,是疏布之象,南方就是散,就有點類似于現在企業家做慈善。
這是你該散的該花出去的,而且是不應該求任何回報的。
就像我們的心臟一樣,在這裏邊的另外一種比方就是,木這邊是肝,這邊是心,這個是肺,這個是腎,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就是心——疏布,你看心永遠在跳,並不是說你睡著了,它就可以停一會兒,它永遠在那兒散著,這就是心的相。
這是從象的角度理解我們的五臟,那麼這個就是腎,就是主收藏。
所以這是中國文化的裏邊,那麼中央脾土是什麼呢?
就是化——生長,化——收藏,那麼這個化,這是脾土,土為什麼能夠化萬物呢?
什麼叫化呢?化實際上就是,所謂的化,就是從開花到結果的過程。
那麼這是化,這個過程叫做化,而中央脾土就是這個過程。
它是要包含在生發、生長、收斂、收藏四相全都有的東西。
所以中央脾土自身,它就是一個圓。那麼這個解釋呢,用什麼來解釋呢,就是用《易經》的乾卦的上九來解釋,就是見群龍無首吉,見群龍無首吉就是它自成一個圓,既有生發又有生長,又有收斂又有收藏,是這個樣子的。
那麼反過去想,我們把這個東西南北,大家不要以為東西南北這跟中醫有什麼關係,以後我們講的所有的課程,都會跟這個圖密切相關。
以為實際上它是在告訴你,天地就有這個順序,天就有這個從生發、生長、收斂、收藏,它這個次序不會變的。然後人體也有這個次序,人體也要因循這個次序去生存,那麼另外一點,實際上對於天地自然的感悟還包括,比如說我們去感悟一下,比如說你要懂了北京城,實際上你都能夠懂得這個圖,都能夠懂中醫的一些理。
我們打一個比方,北京的東邊有什麼門,東邊是崇文門,西邊是宣武,然後北邊是安定門,北邊是有兩個門,安定門和德勝門。大家想一想,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了,然後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能夠解釋清楚了。
實際上跟我們身體是密切相關的,比如說東邊的崇文門,在古代是這個門基本上來講,因為東方主生發,生發就指的是文化,所以東邊這個門,崇文門在過去來講,就是文官走的路,那麼西邊的宣武門,因為西邊的氣,收斂之氣就是肅殺之氣,那麼走的是殺氣,所以說我們經常開玩笑說,中國不僅罵人講文化,連殺人都講文化,就是秋後問斬。
就是一定要掌握這個秋後問斬,它絕對不可以,因為在生發的時候,你是不可以動一點點殺心的,如果這時候你動了殺心,你摘下了任何一朵花,你到秋天的時候都會少結一個果。
那麼理解一下,為什麼安定門和德勝門要放在北邊,先去理解這個東西南北,大家不要小瞧這個東西南北啊,實際上用現在的風水學來解釋一下,也能夠清楚,就是說現在大家買房子的人特別多,都比較重視風水,那麼大家一定要清楚什麼叫風水,風水實際上講的是什麼呢?
是說你如果老住在這個地方,那麼這個地方它的一些對你的影響是像風和水一樣看不見的,但是它會影響你的生活。
比如說你老住東邊的房子和住西邊的房子,時間住久了它慢慢慢慢的會影響你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比如說住東邊的房子住久了的話,那麼你每天如果看到朝陽升起來,這樣你每天都能保持著一種欣欣向榮的這麼一種狀態。
就是說你每天你都能夠跟著太陽升起而升起,太陽落山你就早早的休息了,你這樣慢慢你就會保持著對人生的一種積極的態度,但如果你住在西邊的房子,你每天都看到日暮西下,這樣你對人生會有一種蒼涼感,它慢慢的也會影響你的生活,比如說你會比住東邊的房子要晚睡一個小時,要晚起一個小時,你的整個生活狀態都會發生變化。
這就是風水的涵義。
那麼大家把這個話題留在下一講,就是說想一想,為什麼北邊要開兩個門,一個安定門一個德勝門,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才能夠最安定,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才能夠得勝。
好,謝謝大家!今天就講到這裏。


曲黎敏教授簡介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中醫文化專家、北京天人醫易中醫藥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特聘顧問
個人專著:中醫與傳統文化、中華養生智慧、易學氣功養生
研究領域:中醫與傳統文化、周易與中醫學
曲 黎 敏 副教授具有深厚的國學素養,精通文字學和傳統醫學,又兼通西方人類學。多年來,她一直致力于中醫文化的傳播和推廣。
在大學裏主講“ 中華文化與《黃帝內經》”、“ 周易與中醫學”、“道家思想研究”、“中國文化經典導讀”等課程,同時在北大、清華、復旦、浙大等高校迴圈講演,她的講演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生動活潑,讓每一位受眾既能領略中華遠古盛世的智慧與玄妙,又能實現對自身生命切實的人文關懷。
曲黎敏副教授主張從生命之道來解讀文化和科學,她認為:中國文化之“道”只有落實到“人”的層面才有意義。她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和臨床實踐,編著的《黃帝內經養生智慧》、《中醫與傳統文化》、《中華養生智慧》、《易學氣功養生》等多部醫學專著受到廣泛好評。


《黃帝內經》簡介
《黃帝內經》是我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傳世巨著,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其醫學理論是建立在我國古代哲學理論的基礎之上的,反映了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辨證思想。黃帝內經成編于戰國時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總結了春秋至戰國時期的醫療經驗和學術理論,並吸收了秦漢以前有關天文學、曆算學、生物學、地理學、人類學、心理學,運用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對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做了比較全面的闡述,確立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成為中國醫藥學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源泉。
現存最早的中醫藥學著作《黃帝內經》收載的成方13 首中,就有10 種中成藥,並有丸、散、酒、丹等劑型。
《黃帝內經》是早期中國醫學的理論典籍。世簡稱之為《內經》。最早著錄于劉歆《七略》及班固《漢書•藝文志》,原為18 卷。醫聖張仲景"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為傷寒雜病論",晉皇甫謐撰《針灸甲乙經》時,稱"今有針經九卷、素問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內經也",《九卷》在唐王冰時稱之為《靈樞》。至宋,史嵩獻家藏《靈樞經》並予刊行。
由此可知,《九卷》、《針經》、《靈樞》實則一書而多名。宋之後,《素問》、《靈樞》始成為《黃帝內經》組成的兩大部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