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8晨,再次至台南文化中心對面的巴克禮公園練習瑜珈
前幾天寒流來襲,今日陽光露臉感覺非常舒服
尤其是瑜珈練完後,大休息式(攤屍式)
一旁的路人見我躺在草地上說
"有人在做日光浴!頭上蓋一條毛巾,看起來好像是佛陀"
我聽到佛陀感覺真不敢當,但心理卻'法喜充滿'
很希望此處可成為像嘉義蘭潭一樣的瑜珈自然道場,歡迎各網友
有空一起至此修練
後記:
1.在此處認識了一位80多歲可做倒立的老伯(他說未曾學過瑜珈),今日我較晚到,未見著.下次期可拍到相片
2.台南巴克禮公園簡介:
是 一個極少水泥化的自然公園,園區內的生物眾多,而且有許多是保育類生物,根據2004年莊孟憲、韋昕林對公園的調查,鳥類有27科37種(含保育類野生動 物鳳頭蒼鷹、灰頭紅尾伯勞、喜鵲),兩棲類3科5種(含保育類野生動物虎皮蛙及貢德氏赤蛙),植物從初春綻放的木棉、初夏黃金雨的阿勃勒,秋天的變葉木到 冬天的落羽松,四季景觀風情各異。 可說是台南市非常珍貴的寶地。
2004年為紀念台南知名歷史人物巴克禮,正式命名為巴克禮紀念公園。
巴 克禮(Rev. Dr. Thomas Barclay, 1849-1935)名列台灣長老教會四大偉人之ㄧ,事蹟突出在教育領域,1849年出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從小天資聰穎十五歲便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就讀, 他發現的特殊電感應溶量之測量研究,被列入William Thompson論文中,使他能進入英國皇家學會,姓名也被刊登在大英百科全書內。如此優異的表現,巴克禮卻選擇在大學生活二年級開學時,十六歲生日那 天,立了一個重要的誓約,在上帝面前把自己的一生誠心奉獻,於是在大學畢業後,進入自由神學院研究神學。 1875年,巴克禮抵達台灣傳教,這一待就是 60年,死後並葬在台南基督教墓園,可說一生歲月幾乎都貢獻給台灣。巴克禮一生事蹟盛多,傳說也很多,舉凡推動白話文運動、反纏小腳倡女權、創辦台灣第一 所大學-台南神學院、第一所中學-長榮中學、引進印刷技術發行台灣第一份報紙-台灣教會公報等,另外還有最為人熟知的,日軍接收台灣籌劃攻擊黑旗軍大本營 台南時,在台南人託付下擔任和平使者,夜行交涉日軍和平入台南城,讓台南無一人受難事件。
去年(2004年)還獲得南台灣建築園冶獎。
3.昔日波斯菊海風華,目前已不見波斯菊蹤跡
波斯菊海相片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