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31

優人神鼓環台 誠品閱讀車相伴


相片來源:http://blog.xuite.net/yahu66/mei/16447531
【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選在總統大選的隔天,優人神鼓從木柵老泉里開始為期50天的「雲腳台灣」行動,白天走路、晚上打鼓,預計完成30場演出,將震撼國際的鼓聲帶給台灣草根人民,雲腳中還伴隨著一台誠品打造的「閱讀車」,除欣賞鼓聲外,也讓民眾能品嚐書香氣息。
走出世界 回歸台灣
優人神鼓今年邁入第20年,藝術總監劉若瑀指出,回顧過去,優人不斷站上世界舞台上演出,甚至到表演藝術最高舞台「法國亞維農藝術節」,但真正讓他們發出聲音的是這片土地,因此優人希望以雲腳台灣的方式,回歸到原點,一步一腳印,體會台灣生命力,為優人20年留下最好的註解。
劉若瑀充滿感觸地說,帶著優人神鼓到世界各地表演,有些舞台甚至去過3、4次,但這塊土地卻有些地方始終到不了,也無法體會到真正台灣在地的文化藝術,這次的規劃中,30名團員與義工將用雙腳實際體會,走完1千2百公里後,將回到台北兩廳院,展現雲腳台灣後的實際體會。
值得一提的是,誠品書店特別打造一輛閱讀車「移動圖書館」,與優人神鼓同行,一起深入許多沒有書店的偏遠地區,誠品執行副總吳旻潔指出,「移動圖書館」行動專車最多可容納3千本書,有近4成為兒童、青少年讀物,書單規劃以誠品選書與暢銷榜為主,數家出版社也響應贊助。行程特別安排在4月30日到達南投縣仁愛之家,以實際行動讓孩子們感受到溫暖。
移動圖書館全程陪同
誠品表示,將會結合書店的專業門市人員一起下鄉,50天經過100個鄉鎮,預計停留30個地點,只要看的到優人神鼓的地方旁邊也會有一台「移動圖書館」提供給台灣鄉親免費閱讀,誠品保證,不只今年如此,未來年年都會持續把新書藉由「移動圖書館」帶給民眾。
這不是優人神鼓首次雲腳台灣,早在1996年劇團自發的民間劇場活動,從墾丁出發,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以白天步行,晚上在廟埕表演的方式,走過西部鄉鎮,在廟口打鼓,與純樸活潑的台灣生命力直接接觸;隔年,劇團再雲腳東台灣35天800公里,與部落歌舞同歡。優人神鼓阿丹老師表示,經過50天,雲腳者將會回歸到最自然、樸實、簡單的內心境界。
昨天是雲腳台灣的首日,從木柵老泉里出發出發,沿途經過麟光捷運站、誠品敦南店,最後至大安森林公園為南投仁愛之家育幼所舉辦「起腳走向愛」慈善募款晚會,並希望能為籌設中的兒童館盡一份心力。

Note:
1.轉載自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F0008/134463/web/
2.關於「優劇場」
「優」在中國傳統戲曲的意思是「表演者」。「優人」即表演的人。「優」在中國傳統劇場的解釋正是『表演者』的意思。「神」是人在高度專注下,所進入的一種寧靜、無我狀態。那是存在於每一個身上最大的能量。「神鼓」就是人的鼓 「優人神鼓」就是在自己寧靜所擊出的鼓聲。亦即「在自己的寧靜中擊鼓」。
一千多年前的中國禪師們就曾表示,真正的藝術家必須要能將「道」(自己生命的修練)與「藝」(藝術技能的學習)融於一身。「道藝合一」正是優人創作與生活的目標。
位於台北木柵老泉山上的『優人神鼓』,是一個將藝術融入生活,也讓生活進入其藝術的表演團體。1988年夏天,創辦人劉若瑀帶著跟隨波蘭戲劇大師果托夫斯基一整年在山林中所培養出的專業訓練特質,專志研究『一個表演者』身心的開發,而創立『優表演藝術劇團』。從創團開始,優劇團就以距離台北市有一小時車程自己的「山上劇場」作為基地。每天早上,優劇團的團員從山下的台北各地來到山上進行訓練和排練。一九九三年,劉若瑀邀請有近二十年擊鼓經驗的黃誌群進行擊鼓的訓練與創作。從那時起,靜坐與隨後增加的中國武術,變成了優劇團訓練課程的重心──這種將「劇場」和「擊鼓」這兩項藝術結合在一起,並以靜坐作為表演質地的基礎也造就了「優人神鼓」獨特的表演風格。
「表演是在呈現生命品質當中最好的一面」,劉若瑀曾經對優劇團所要呈現的表演作下如斯的定義。優劇團對於劇場藝術與生命品質的提昇與關注,奠定了在現代劇場的超然定位,也創立了在世界舞臺的特殊位置,除了在木柵老泉山的的山上劇場進行嚴格的訓練外,足跡更踏及台灣及世界各地演出。1998年夏天,受邀至世界知名的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的大自然石礦區劇場演出之後,震驚歐美的國際藝術界,於是優人們開始受邀於荷蘭、比利時、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新加坡、瑞士、法國、挪威等世界各國及各大藝術節。
目前『優人神鼓』的優人們,以山為家在遠離塵囂的山林中,每日清晨上山練拳打坐,午後跑山擊鼓;我們相信:優人的道路,是一條腳踏實地的過程,一步接著一步…。
http://www.utheatre.org.tw/ch/ad.profile.asp

「優」在中國傳統戲曲中是指「表演者」的意思,所以,「優」正象徵著「從古老延續至現代的表演者」。
「優劇場」在一九八八年八月創團,是由出身台灣現代劇場的濫觴-「蘭陵劇坊」的劉靜敏所創辦。劉靜敏曾到美國紐約大學戲劇研究所深造,並親炙波蘭戲劇大師果托夫斯基的專業訓練。因此當她返國後,就決定以再塑「今之優人」──專志研究一個表演者身心的開發──為目標,在台北郊區的老泉山創立「優劇場劇團」。
劉靜敏在創團的第一天,就對一起工作的伙伴們說:「我們成長的過程是封閉的,疏離了山、川、自然,也疏離了這個土地上的傳統、人文」,因此她說:「讓我們重新長大」。
優劇場在最初幾年展開「溯計劃」,跟隨著民間藝人進行傳統技藝、民間祭儀和當代表演藝術的研究和學習,足跡踏遍台灣各地。這個時期所呈現的作品,在內容上,改編中國古典故事並在其中加入當代台灣的觀點;形式上,則融合了歌、舞與儀式性的氛圍。
一九九三年,優人開始將力氣放在提昇「生命品質」上,嘗試自行創作,並邀請剛從印度習禪靜修回來的黃志文擔任擊鼓指導。從此以後,靜坐和隨後增加的中國武術,成為「優劇場」訓練的重心,在靜坐和專一擊鼓的寧靜心靈中,回歸自然、回歸原始──此即「優人神鼓」。
二○○○年,「優劇場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將「優劇場」原本的藝術團體性質,轉型成為公共團體組織,期望能更積極的推展文化藝術事宜,與社會緊密結合互動,朝向永續發展目標邁進。
何謂「優人神鼓」?「神」指的是自己內心的寧靜,也是每個人身上最大的能量,所以,「神鼓」也是人的鼓,是自己在全神貫注中拋棄有形的思考,進入無我狀態時所擊的鼓,這就是「優人神鼓」。
「優劇場」最初以傳統技藝、民間祭儀和當代表演藝術為主要的研究學習內容。一九九三年,劉靜敏團長邀請黃志文擔任擊鼓指導,使得「優劇場」產生了本質上的改變,也發展出「優人神鼓」的表演藝術。因此,我們可以說「優人神鼓」是作為「優劇場」在戲劇之外擊鼓時的分身存在。
每天早上,優人們從台北各地來到山上的「老泉山劇場」進行訓練。優人的訓練很純潔,清晨六點練太極拳、八點打坐、午後擊鼓、傍晚開始排戲,甚至在這當中的吃飯、睡覺、穿衣…等日常瑣事,也都涵蓋在訓練課程中,其中,最重要的功課便是像修行者一樣地靜坐。
當初,剛從印度習禪靜修回來的黃志文曾表示:先學靜坐,再教擊鼓。劉靜敏和黃志文嘗試將劇場和擊鼓這兩項藝術結合在一起,就是以靜坐作為表演質地的基礎,透過靜坐的自我觀照,優人試圖讓自己在擁擠紛亂的世界保持內心的寧靜。優人們也相信,這份寧靜可以在表演的時候與現場所有的觀眾,共同凝聚一個活在當下的片刻。
From:
http://www.rti.org.tw/big5/recommend/ART/art05.html

2008/03/30

請支持:優人神鼓 雲腳台灣



2008.3/23-5/11(在藍綠對決總統大選後啟程)
★【發現台灣優質力量—優人神鼓‧雲腳台灣】
一、雲腳時間:2008年3月23日至5月11日
《優人神鼓 雲腳臺灣 行程表》
日 期:第1天 3/23(日)行經鄉鎮:台北木柵優人神鼓山上劇場表演地點:大安森林公園演出時間:1900日 期:第2天 3/24(一)行經鄉鎮:台北表演36房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3天 3/25(二)行經鄉鎮:台北縣坪林鄉表演地點:礁溪劇場演出時間:1900
日 期:第4天 3/26(三)行經鄉鎮:宜蘭縣礁溪鄉表演地點:羅東鎮演藝廳演出時間:1900
日 期:第5天 3/27(四)行經鄉鎮:宜蘭縣羅東鎮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6天 3/28(五)行經鄉鎮:宜蘭縣蘇澳鎮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7天 3/29(六)行經鄉鎮:花蓮縣吉安鄉表演地點:吉安慶修院演出時間:1930
日 期:第8天 3/30(日)行經鄉鎮:花蓮縣壽豐鄉表演地點:花蓮縣文化局你來廣場演出時間:1930
日 期:第9天 3/31(一)行經鄉鎮:花蓮縣鳳林鎮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10天 4/01(二)行經鄉鎮:花蓮縣光復鄉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11天 4/02(三)行經鄉鎮:花蓮縣瑞穗鄉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12天 4/03(四)行經鄉鎮:花蓮縣玉里鎮表演地點:成功鎮八嗡嗡民宿演出時間:1530
日 期:第13天 4/04(五)行經鄉鎮:台東縣富里鄉表演地點:池上客家文化會館演出時間:1900
日 期:第14天 4/05(六)行經鄉鎮:台東縣池上鄉表演地點:池上大坡池演出時間:1530
日 期:第15天 4/06(日)行經鄉鎮:台東縣鹿野鄉表演地點:史前博物館卑南文化園區演出時間:1530

日 期:第16天 4/07(一)行經鄉鎮:台東縣鹿野鄉表演地點:鹿野高台演出時間:未定
日 期:第17天 4/08(二)行經鄉鎮:台東縣知本鄉表演地點:台東誠品故事館演出時間:1900
日 期:第18天 4/09(三)行經鄉鎮:台東縣太麻里金崙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19天 4/10(四)行經鄉鎮:台東縣大武鄉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20天 4/11(五)行經鄉鎮:台東市表演地點:台東文化局演藝廳演出時間:1930
日 期:第21天 4/12(六)行經鄉鎮:台東縣達仁鄉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22天 4/13(日)行經鄉鎮:屏東縣楓港鄉表演地點:恆春東門古城門演出時間:未定
日 期:第23天 4/14(一)行經鄉鎮:屏東縣佳冬鄉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24天 4/15(二)行經鄉鎮:屏東縣東港鄉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日
期:第25天 4/16(三)行經鄉鎮:屏東縣萬丹鄉表演地點:千禧公園演出時間:未定
日 期:第26天 4/17(四)行經鄉鎮:屏東市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27天 4/18(五)行經鄉鎮:高雄市表演地點:中都唐榮磚窯廠演出時間:1900
日 期:第28天 4/19(六)行經鄉鎮:高雄縣鳳山市表演地點:高雄衛武營園區演出時間:1930
日 期:第29天 4/20(日)行經鄉鎮:高雄縣岡山鎮表演地點:台南歸仁鄉南區服務中心戶外廣場演出時間:1930

日 期:第30天 4/21(一)行經鄉鎮:台南縣仁德鄉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31天 4/22(二)行經鄉鎮:台南縣佳里鎮表演地點:台南誠品書店對面三角公園演出時間:1900
日 期:第32天 4/23(三)行經鄉鎮:台南縣鹽水鎮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33天 4/24(四)行經鄉鎮:嘉義縣六腳鄉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34天 4/25(五)行經鄉鎮:嘉義縣大埤鄉表演地點:維多利亞雙語中小學演出時間:1900
日 期:第35天 4/26(六)行經鄉鎮:雲林縣斗六市表演地點:新港奉天宮演出時間:1900
日 期:第36天 4/27(日)行經鄉鎮:台南縣麻豆鎮表演地點:大地莊園演出時間:未定
日 期:第37天 4/28(一)行經鄉鎮:雲林縣林內鄉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38天 4/29(二)行經鄉鎮:彰化縣二水鎮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39天 4/30(三)行經鄉鎮:彰化縣田中鎮表演地點:中興新村虎山花園戶外大舞台演出時間:2000
日 期:第40天 5/01(四)行經鄉鎮:南投縣中興新村表演地點:朝陽科技大學演出時間:1900
日 期:第41天 5/02(五)行經鄉鎮:台中縣霧峰鄉表演地點:東海大學中正紀念堂(憑當月發票入場)演出時間:1900
日 期:第42天 5/03(六)行經鄉鎮:台中縣龍井鄉表演地點:台中誠品書店園道店演出時間:1900
日 期:第43天 5/04(日)行經鄉鎮:台中縣大甲鎮表演地點:通霄國中演出時間:1900
日 期:第44天 5/05(一)行經鄉鎮:苗栗縣通宵鎮表演地點:苗栗縣立巨蛋體育場廣場演出時間:1900

日 期:第45天 5/06(二)行經鄉鎮:苗栗縣後龍鎮表演地點:竹南運動公園演出時間:1930
日 期:第46天 5/07(三)行經鄉鎮:苗栗縣竹南鎮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47天行經鄉鎮:5/08(四)表演地點:新竹縣新豐鄉演出時間:北埔慈天宮
日 期:第48天 5/09(五)行經鄉鎮:桃園縣楊梅鎮表演地點:龜山鄉戶外廣場演出時間:1900
日 期:第49天 5/10(六)行經鄉鎮:桃園縣龜山鄉表演地點:無演出時間:無
日 期:第50天 5/11(日)行經鄉鎮:台北市表演地點:兩廳院藝文廣場演出時間:未定
*雲腳行程及演出地點皆以當天安排為主,主辦單位保留更動權利。
*除3/23大安森林公園與5/1朝陽科技大學,其餘演出皆免費欣賞。
二、雲腳資格:無年齡限制,雲腳全程者,最好有常走路或運動經驗,心臟病、氣喘患者請勿報名。
三、雲腳費用:
1.每日酌收費用NT$500元(含三餐、飲水及保險費),可依選定雲腳路線之天路繳交費用。
2.報名雲腳者,須統一購買雲腳服裝一套,包括帽子、雲腳布衣、腰帶,由優劇團代購,費用總計NT$3,000元。

【發現台灣優質力量—優人神鼓‧雲腳台灣】義工招募須知
一、活動時間:2008年3月23日至5月11日
二、報名資格:限16歲以上,熱心負責,身體健康,能隨機應變,具團隊合作精神。
三、工作內容:
1. 手排九人巴駕駛
2. 醫療服務
3. DM派送
4. 演出現場支援
5. 各種雜項事務的協助
四、權  利:免費雲腳台灣。(含食宿)
五、報名方式:
1.採預先報名,並請詳填報名表。
2.可選擇三個路段報名或全程報名,但優先接受可全程報名者。
3.須經簡單面談後,方可確認參加與否。
六、截止日期:
1.報名全程及宜蘭花東路線者,即日起至97年3月15日止。
2.報名高高屏及雲嘉南路線者,即日起至97年3月31日止。
3.報名中彰投及桃竹苗路線者,即日起至97年4月15日止。
七、注意事項:請自行攜帶禦寒衣物(防風及防雨之風衣)、水壺、環保餐具、睡袋、手電筒,並請穿著舒適排汗內衣褲及鬆軟適合走路的鞋子。
八、報名專線:02-2938-8188雲腳行程及其他相關資訊請下載「優人神鼓‧雲腳台灣」義工報名表◎「優人神鼓‧雲腳台灣」義工報名表◎

http://www.utheatre.org.tw/ch/ad.asp

2008/03/27

2008/03/23 訪問內觀歸來的姊姊

姊姊參加3/7-3/17的內觀
3/23在醫院探望開刀住院的父親時遇見她
她說明一下參加高雄六龜內觀學員的心得
  • 每天晨約4:00起床4:30早課,約6:30-8:00早餐及盥洗時間,洗澡每人30分鐘,洗澡處已事先排定,不需說話
  • 過午不食,一天僅吃2餐,夜約10:00就寢
  • 禁語不能說話,眼睛內觀不能直視他人,僅遇特殊緊急個人狀況可向護法者說話
  • 隨喜捐參加費,易額滿需提前預約
  • 六龜內觀目前仍興建中,接受捐款
  • 用佛陀的教法,但不是佛教,不分宗教派別均接受申請參加學員(姊姊曾至印度奧修中心,應是奧修門徒吧!)
  • 參加學員可全程參與,若報名法工(ex.協助煮早晚餐)僅可參加部分課程,但法工較易報名,姊姊希望以後每年可參加2次法工1次學員
  • 每天超過12hr禪座,因內在障礙,使自己全身刺痛酸痛,參加者若心理平和且習於禪座,應可法喜充滿

Note:

1.葛印卡老師問題與回答

問︰你不斷提到佛陀。你是在宣揚佛教嗎?
答︰我對於教派、主義等不感興趣。我教導正法,而正法也就是佛陀教導我們的。佛陀從未教導任何的主義,或是派別教條。他所教導的東西--生活的藝術--使每一種出身背景的人,都能夠獲得利益。生活在無明當中。對每個人都是有害的;而培養智慧,則是對每個人都是有利的。

所以,人人都可以練習這個方法,並且從中獲得好處。一個基督徒會成為好的基督徒;一個猶太教徒會成為好的猶太教徒;一個回教徒會成為好的回教徒;一個印度教徒會成為好的印度教徒;一個佛教徒會成為好的佛教徒;一個人必須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否則永遠無法是一個好的基督徒、好的猶太教徒、好的回教徒、好的印度教徒、好的佛教徒。如何成為一個善良的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課程報名請詳

http://www.udaya.dhamma.org/apply.htm

十日課程簡介詳

http://www.udaya.dhamma.org/10dayscourse.htm

內觀禪修基金會

地 址 : (426) 台中縣新社郵政信箱21號

台灣內觀中心 收

電 話:(04)2581-4265 傳真:(04)2581-1503

E-mail : dhammodaya@gmail.com

2008/03/26

生活的藝術 葛印卡老師講 電子書

台灣版封面(清涼音 出版)

目 錄
前言 ︰S.N.葛印卡
序文 ︰威廉﹒哈特
簡介
故事︰游泳學
第一章 探索
故事︰自己走這條路
第二章 起點
故事︰佛陀與科學家
第三章 苦的直接起因
故事︰種子與果實
第四章 問題的根源
故事︰石頭與奶油
第五章 戒的訓練
故事︰醫生的處方
第六章 定的訓練
故事︰彎曲的牛奶布丁
第七章 慧的訓練
故事︰兩只戒指
第八章 覺知與平等心
故事︰就只是看
第九章 目標
故事︰買油
第十章 生活的藝術 故事︰時機已到 附錄一
附錄二
重要巴利文字彙一覽表
各章附註
全球各地內觀中心

全文 詳 http://hk.geocities.com/vp_live/index.html


NOTE:

特別敬重其理念-(尤其是相對瑜珈界目前商業化情況)

為了保持方法的純淨,葛印卡老師堅持,襌修絕不可變成做生意。

他所指導的課程以及內觀中心,都是完全非營利性的。

他本人對所做的工作無論直接或間接都不收取任何報酬,他所授權、代表他指導內觀課程的助理老師也是義務服務。

他弘揚內觀法,純然是對眾生的服務,是為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生活之藝術 葛印卡老師講於瑞士伯恩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平靜與和諧,因為我們的生活中缺乏了平靜與和諧。我們每個人都時常會經驗到情緒上的動盪,刺激,不和諧,與痛苦;當一個人因此而受苦時,他的痛苦不會僅限於自身,他也會把痛苦傳給其他人。受苦的人四周都瀰漫著激動的氣氛。每個接觸到他的人,也會受到刺激,變得激動。當然這不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
我們應該與自己達成平靜,也與其他人達成平靜。畢竟,人類是群居的動物。我們都必須生活在社會中─與其他人相處。我們要如何平靜地生活呢?我們要如何與自己和諧相處,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讓其他人也能過著平靜與和諧的生活?
當我們情緒激動時,為了能脫離這種激動,我們必須知道它的基本原因,這種受苦的起因。如果我們探究這個問題,就會清楚知道,每當我們開始在心中產生任何負面的不淨雜染時,我們就會變得激動。心中的負面念頭是無法與平靜和諧共處的。
我們是如何產生負面念頭呢?再次經過探究,就越來越清楚,當有人的行為是我不喜歡時,當我看到我不喜歡的事情時,我就會不快樂。不想要的事情發生了,我就在內心產生了緊張。想要的事情沒有發生,碰到了阻礙,我也會在內心產生緊張;我開始在內心打結。終其一生,不想要的事情一直發生,想要的事情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這種打結的過程與反應非常難解,使整個心理與身體都變得如此緊張,如此充滿了負面情緒,生命變得非常痛苦。
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問題,那就是讓生命中沒有任何不想要的事情會發生,而所有事情都如我的期望般發生。我一定要發展出這種力量,或某人有這種力量,只要我懇求,就會來幫助我,讓不想要的事情不會發生,而我想要的一切事情都會發生。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一輩子事事稱心如意,而不會碰上任何不想要的事情。一直會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所以問題來了,面對這些我不喜歡的事情,我要如何才能不盲目地反應?如何才能不產生壓力?如何才能保持平靜和諧?
在印度與其他國家,過去都有聰明而神聖的人研究這個問題─人類受苦的問題─因而發現了一個對策:如果發生了不如意的事情,我們因而開始反應,產生憤怒,恐懼或任何負面雜染,那麼我們就要立刻轉移注意力到其他的事情上面。例如,站起來,喝杯水─你的憤怒就不會增加,你就可以擺脫憤怒。或開始計算數字:一,二,三,四。或開始覆誦一個字,或一句話,或某些咒語,也許是一個神明的名字,或你信仰的某個聖人;於是你的心就被轉移了,在某種程度,你就可以擺脫負面雜染,擺脫憤怒。
這個對策很有幫助,很有效。到現在都還是有效。照著練習,你的心就不再激動。但是,事實上,這個對策只對於意識層面有效。事實上,靠著轉移注意力,我們是把負面雜染更深入壓抑到潛意識之中,而在潛意識的層面,我們會繼續產生與增加同樣的負面雜染。在表面上,有一層平靜與和諧,但是在心的深層,有一個充滿負面壓抑雜染的沈睡火山,遲早會猛烈爆發出來。
還有其他探究內在實相的人,更進一步地探索下去;藉著體驗他們自己內在身心實相,他們發現轉移注意力只是在逃避問題。逃避不是答案;我們必須面對問題。每當我們心中產生負面雜染時,只要去觀察它,面對它。當我們開始觀察心的任何負面雜染時,它就開始失去力量,慢慢萎縮,最後被根除。
這是一個好的對策,能夠避免極端的壓抑或放任。如果讓負面情緒保存在潛意識之中,並不能根除掉它;如果以言語或行動表達出來,只會造成更多問題。但是如果我們只是去觀察,雜染就會消退,我們就可以根除這些負面雜染,得到解脫。 聽起來很棒,但是真的這麼實際嗎?對於一個平凡人而言,面對不淨雜染有這麼容易嗎?當憤怒生起時,它很快就會征服我們,我們甚至都沒有注意到。被憤怒控制住之後,我們就會在言行上做出對自己有害,對他人有害的事情。當憤怒過去之後,我們開始哭泣懺悔,懇求他人或神明原諒:「喔,我犯了錯,請原諒我!」但是下次當我們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們又開始同樣的反應。一切懺悔都沒有任何幫助。
困難的是,我沒有覺察到不淨雜染的生起。它是開始於潛意識的深層,當它到達了潛意識的表層時,已經具有了很強的力量,才會征服我,讓我無法觀察它。
所以我必須自己找一個私人秘書跟在身邊,每當憤怒開始時,他就說,「請注意,老闆,憤怒開始了!」由於我無法知道憤怒何時開始,我必須找三個私人秘書,全天二十四小時分成三班!如果我請得起他們,當憤怒開始生起時,我的秘書就會告訴我,「喔,老闆,看,憤怒生起了!」我的第一個反應大概會是打他一巴掌罵他,「你這個笨蛋!你以為我請你來當我老師嗎?」我被憤怒完全控制住了,任何忠告都沒有幫助。
就算是智慧佔了上風,我沒有打他巴掌,而是說,「謝謝你,現在我要坐下來觀察我的憤怒。」這樣可能嗎?當我一閉上眼睛想要觀察憤怒,憤怒的對象就會立刻浮現在我腦海─那個惹我生氣的人或事。然後我就不是在觀察憤怒本身了。我只是在觀察那個情緒的外來刺激。這樣只會助長憤怒;這不是辦法。要想抽離於外在導致刺激的對象,來觀察任何抽象的不淨雜染,抽象的情緒是非常困難的。
然而,有一個人探究到了最終的實相,他找到了一個真正的解答。他發現每當心中生起任何不淨雜染時,在身體的層面也會發生兩種現象。第一是呼吸會失去平常的節奏。每當心中出現負面雜染時,我們就會開始加重呼吸。這種現象很容易觀察到。在更細微的層面,身體內部也會生起某種生理化學的反應─生起了某種感受。每一個負面雜染都會在身體內部某個地方引發某種感受。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解答。平常人難以觀察到心中抽象的負面雜染─抽象的恐懼,憤怒或貪愛。但是經過適當的訓練與練習,我們很容易可以觀察到呼吸與身體感受─兩者都直接與心理負面雜染有關。
呼吸與感受在兩方面對我們很有幫助。首先,它們就像我們的私人秘書。每當我心中生起不淨雜染時,我的呼吸就會不再正常;呼吸會開始警告,「喂,出問題了!」我無法打我的呼吸巴掌;我必須接受這個警告。同樣的,感受也告訴我有事情不對勁了。我收到這些警告,就開始觀察我的呼吸,我的感受,於是我發現,不淨雜染很快就會消退。
這種身心現象就像銅板一樣有兩面。一面是心中生起的各種思想與情緒。另一面是呼吸與身體的感受。任何思想或情緒,任何心理上的不淨雜染,都會在當時的呼吸與感受上呈現出來。因此,藉著觀察呼吸與感受,事實上就是在觀察心理的不淨雜染。我沒有逃避問題,而是面對了實相。然後我會發現不淨雜染失去了力量;它不在能夠像以前一樣控制我。如果我繼續觀察下去,不淨雜染最後會完全消失,於是我就保持了平靜與快樂。
如此一來,自我觀察的方法讓我們看到了實相的兩種層面,內在與外在。先前,我們只是靠著肉眼觀看,而錯失了內在的實相。我總是從外在尋找不快樂的原因;我總是怪罪外在的現實,想要改變外在的現實。而對內在的實相一無所知,我從來都不知道,受苦的原因是內在的,就存在於我自己對於愉悅或不愉悅感受的盲目反應中。
現在,經過訓練,我可以看到銅板的另一面。我可以覺察到我的呼吸,還有我內在的變化。不管是什麼,呼吸或感受,我都學會了只是去觀察它,不失去心的平衡。我不再起反應,不再累積我的痛苦。相反的,我讓不淨雜染現身,然後消逝而去。
只要我們勤加練習這個方法,我們就越快能夠脫離負面雜染。心逐漸擺脫了不淨雜染;成為純淨。一個純淨的心總是充滿了愛─對於眾生無私的愛;對於其他苦難眾生充滿了慈悲;對於其他人的成就與快樂充滿了歡愉;在任何情況下都充滿了平等心。
當一個人達到如此的境地時,他的整個生活模式都開始改變。他不會在言行上做出任何擾亂其他人平靜快樂的事情。相反的,平衡的心不僅為自己帶來平靜,也能幫助他人得到平靜。這個人四周的氣氛將充滿了平靜與和諧,因此也會影響到其他人。
學習面對內在的一切感受而能保持平衡,就能夠對外在環境的變化也保持超然。不過,這種超然不是逃避世上的問題或冷漠以對。一位內觀禪修者會對其他人的痛苦更敏銳,他會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來減輕他人的痛苦─不會帶著衝動,而是在心中充滿了愛,慈悲與平等心。他學會了神聖的冷靜─能夠完全致力於幫助他人,同時又保持著心的平衡。他平靜又快樂,同時也為其他人的平靜與快樂而努力。
這就是佛陀所教導的生活之藝術。他從來沒有成立或傳授任何宗教,任何主義。他從來沒有要他的學生練習任何儀式或典禮,任何盲目空虛的表面形式。相反的,他教導學生只要觀察自然的實相,觀察內在的實相。由於無明,我們不斷做出對自己有害,對他人有害的習性反應。但是當智慧生起時─觀察本來實相的智慧─我們就會脫離這種習性反應。當我們不再盲目地反應,當我們能夠展開真實的行動─基於一個平衡的心,一個能夠看見與瞭解實相的心,這種行動必然是正面的,有創意的,能夠幫助自己與他人。
我們需要的,就是去「瞭解自己」─這是所有智者都會提供的建議。我們不僅要在智性的層面瞭解自己,在觀念與理論的層面瞭解自己。我們也不僅要在情緒或意願的層面瞭解自己,不是盲目地接受人云亦云的說法。這種知識並不足夠。我們必須瞭解現實本來的實相。我們必須在身心現象中直接體驗到實相。這樣就能夠幫助我們擺脫不淨雜染,擺脫痛苦。
直接體驗到自己的實相,這種觀察自己的方法,就是被稱為「Vipassana內觀禪修」。在古印度佛陀當時的語言,passana的意思是睜開眼睛看,而Vipassana的意思是看到事物的實相,不僅是外表的模樣。我們必須穿透表相,直到觸及整個身心結構的最終實相。當我們體驗到了這個實相後,我們才會停止盲目的反應,停止創造不淨雜染─於是舊有的不淨雜染就會逐漸被根除。我們就能脫離一切的痛苦,體驗到真正的快樂。
內觀禪修課程中有三個訓練的步驟。首先,我們要在言行上杜絕任何會擾亂他人平靜和諧的舉動。我們如果在言行上繼續那些增生不淨雜染的行為,就無法擺脫心中的不淨雜染而得到解脫。因此,在第一階段的練習中,道德規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持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使用毒品的戒律。杜絕了這些行為,我們的心才會靜下來,才能夠繼續進行接下來的步驟。
下一步就是要練習控制自己狂野的心,訓練自己的心專注於一個目標:呼吸。我們要盡可能保持注意力於自己的呼吸上。這不是呼吸練習;我們不要調整呼吸。我們只是觀察自然的呼吸,觀察它吸進來,觀察它呼出去。如此一來,我們的心就會更為安靜,不再被激烈的負面雜染所控制。同時,我們也使心越來越專注,越來越敏銳,才能開始觀察自己。
頭兩個步驟: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與控制自己的心,本身就非常有幫助;但是如果不進行第三步驟,它們可能會導致自我壓抑。第三步驟就是要觀察自己本來的實相,來淨化心中的雜染。這就是內觀,體驗自己內在的實相,藉著有系統而冷靜地觀察不斷改變的身心現象,以身體感受呈現於內在。這就是佛陀教誨的精華:以自我觀察來自我淨化。
這個方法是所有人都可以練習的。所有人都面對著痛苦。痛苦是宇宙共通的疾病,因此需要宇宙共通的解藥─沒有派別之分。當我們因為憤怒而受苦時,這不是佛教徒的憤怒,印度教徒的憤怒,或基督徒的憤怒。憤怒就是憤怒。當我們被這種憤怒刺激而變得激動時,這種激動不是基督徒,或印度教徒,或佛教徒的激動。這種病況是宇宙共通的。因此解藥也必須是宇宙共通的。
內觀就是這種解藥。沒有人會反對道德的生活,尊重他人平靜和諧的生活。沒有人會反對發展對於心的控制。沒有人會反對觀察自己的實相,來排除心的負面雜染。內觀是一條宇宙共通的道路。
以觀察內在的實相來觀察現實─這是在實際與實證的層面來瞭解自己。我們練習這個方法,就能夠開始擺脫不淨雜染的痛苦。從外在粗重明顯的表象,我們穿透到身與心的最終實相。然後我們再超越,體驗到超越身心,超越時空,超越相對領域的實相:完全解脫於一切不淨雜染,一切的痛苦。如何稱呼這種最終的實相並不重要;這是所有人的最終目標。願你們都體驗到最終的實相,願所有人能解脫不淨雜染與痛苦。願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和平,與真正的和諧。
願一切眾生快樂

轉載自
http://www.udaya.dhamma.org/ebook/Meditation_Now-Inner_Peace_through_Inner_Wisdom/artofliving.htm

2008/03/23

VIPASSANA 內觀

內觀(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禪修方法之一。

在長久失傳之後,兩千五百多年前被釋迦牟尼佛重新發現。

內觀的意思是如實觀察,也就是觀察事物真正的面目:

它是透過觀察自身來淨化身心的一個過程。

開始的時候,藉著觀察自然的呼吸來提昇專注力;等到覺知漸漸變得敏銳之後,接著就觀察身和心不斷在變化的特性,體驗無常、苦、以及無我的普遍性實相。

這種經由直接的經驗去了知實相的方式,就是淨化的過程。

這整條(法的)道路,對於全宇宙普遍性的問題而言,正是普遍適用的治療藥方;而且不是只專屬於特定的某個有組織的宗教或宗派。

因此,不管什麼人,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可以修習,沒有任何限制;不會因為種族、背景或宗教的不同而有所衝突。每一個人都能平等無差別地獲得實際的效益。

特色
是一種能將苦從根拔除的方法
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每一個人因而能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
是一種淨化心靈的方法,使我們能以寧靜、平穩的方式去面對生活上的緊張、困難和問題。
不是基於盲目信仰的一種典禮或儀式
不是一種知識上或哲學上的滿足
不是一種休閒、渡假或社交的機會
不是對日常生活磨難的一種逃避

歷史
毘缽舍那(Vipassana),簡稱內觀,是由釋迦牟尼佛所傳下,在阿育王時期,由須那迦(Sona)及鬱多羅(Uttara)二位尊者傳至緬甸。

二十世紀初期緬甸最有名的雷迪尊者 (Ledi Sayadaw)將此法門依次下傳

(1)鐵吉老師 (Saya Thetgyi,烏鐵 U Thet)

(2)烏巴慶老師 (Sayagyi U Ba Khin)

(3)S.N.葛印卡 (S.N Goenka) 一九六九年起葛印卡老師將此法門反哺印度,其後遍傳歐美、日澳、泰國、尼泊爾等地。此法門直接對治煩惱習氣,效果甚佳,廣受歡迎。

葛印卡老師簡介
葛印卡老師(S.N.GOENKA)於一九二四年出生於緬甸瓦城,一個傳統的印度家庭。一九五五年開始,向著名的烏巴慶長者學習內觀的方法,此後的十四年歲月,在烏巴慶長者的指導下,繼續依法修行和閱讀有關經典。 烏巴慶長者一直渴望內觀的方法能回傳印度;從葛印卡身上,長者發現了「佛法的使者」,因此於一九六九年指派他為合格的內觀教師,前往印度,開始貢獻一生,傳播法的訊息。 一九七六年,在印度孟買附近的伊迦埔里,成立了國際內觀中心。 一九八二年,更於世界各地,開始由助理老師配合錄影、錄音教材,舉辦內觀課程。自此,在印度及美、日、緬、英、法、澳、泰……等國家亦相繼成立內觀中心。 一九九五年,葛印卡老師首次造訪台灣,並於同年八月開始舉辦內觀課程。 一九九七年開始,於印度孟買附近籌建大佛塔,為推動佛法在印度的復甦,往前跨了一步。 葛印卡老師的教導,著重在內觀的實修,總是告誡他的學生要親身去體驗佛法所帶來的好處,並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轉載自
http://www.udaya.dhamma.org/

2008/03/22

易筋經



韋馱獻杵第一勢
洽心正氣
立身期正直 環拱平當胸 心澄貌亦然 氣定神皆歛
1.心經筋-腎膀胱呼吸自然
2.手指儘開、小指對外、足不抓地
3.臂與肩平、小顎收緊
4.眼向上看、舌抵上顎





韋馱獻杵第二勢 調理脾胃




足指拄地 兩手平開 心平氣靜 目瞪口呆




1.肺經筋-胃、膀胱、脾




2.足指抓地、外側拉緊




3.手指儘開、拉肺經、儘量向上翹




4.舌抵下顎口開、張眼




韋馱獻杵第三勢 疏肝瀉膽




足尖著地立身端 掌托天門目上觀


力周渾如植 咬緊牙關不放寬


舌可生津將抵 鼻能調息覺心安


兩拳緩緩收回處 用力還將挾重看
1.心包經-肝、膽、胃、膀胱




2.內中心包拉緊、腰拉長




3.足跟拉起、似跳巴蕾




4.眼向上看、舌抵上顎


摘星換斗勢 樞動小腸
隻手擎天掌覆頭       
更從掌內注雙眸 
鼻端吸氣頻調息
用力收回左右侔        
1.腳盤抓地
2.右上左下後
3.換手大輪轉不放鬆
4.舌抵上顎閉口
5.眼睜大



出爪亮翅勢 陰陽



挺身兼怒目 推手向當前 用力收回處 功須七次全



1.足抓地



2.舌抵上顎



3.累了收回胸前作七次



4.收顎



5.怒目





倒拽九牛尾勢 蓄五臟氣


兩腰後伸前屈 小腹運氣空鬆 用力在於兩膀 觀拳須注雙瞳


1.前弓後箭


2.握拳拉牛尾


3.收下顎


4.舌抵上


5.足抓地


6.原地轉向換手



九鬼拔馬刀勢 膽決藏府


側首灣肱 抱頂及頸 自頭收回 弗嫌力猛 身直氣靜 左右相輪


1. 握拳


2. 右手伸頭後、左手伸後腰


3. 換式不放鬆似轉輪


4. 足與肩平



三盤落地勢 三焦氣暢(腎)


上堅撐舌 張眸意注牙 足開蹲似踞 手按猛如拏 兩掌翻齊起 千觔重有加 瞪睛兼閉口 起立足無斜


1. 蹲下掌伸直


2. 抵上顎眼看齒


3. 起立不要左右搖



青龍探爪勢 帶理衝任


青龍探爪 左從右出 修士效之 掌平氣實 力周肩背 圍收過膝 兩目注平 息調心謐


1. 掌手右伸左、左伸右後


2. 力在肩背


3. 眼視前方


4. 舌抵上口閉


5. 換手轉輪不放鬆



臥虎撲食勢 督率諸陽


兩足分蹲身似傾 屈伸左右相更 昂頭胸作探前勢 偃背腰還似砥平


鼻息調元均出入 指尖著地賴支撐 降龍伏虎神仙事 學得真形也衛生


1. 左右換足


2. 後箭腳跟離地


3. 兩肩拱起


4. 身向前頭向上


5. 舌抵上

打躬勢 任領諸陰

垂腰至膝前 兩手齊持腦 頭惟探胯下 口更齧牙關 舌尖還抵

力在肘雙彎 掩耳聰教塞 調元氣自閑

1. 膝直足抓地彎腰

2. 兩掌覆耳、五指覆頭

3. 牙齒咬緊

4. 舌抵上顎


掉尾勢 諸經脈勻

膝直膀伸 推手自地 瞪目昂頭 凝神壹志 起而頓足 二十一次 左右伸肱 以七為誌 更作坐功

1. 手抓地平肩

2. 陽手互對腰愈彎愈好

3. 足跟起下21次

4. 搖肩七次

NOTE:

1.轉載自

前總統府侍衛武術指導教練、名中醫師、養生名家徐師父處得到此秘笈
http://www.wantgo.com.tw/office.htm

2008/03/18

來自達蘭莎拉的叮嚀 達賴喇嘛談和解者的世紀

替西藏 祈福 願其早日脫離 恐懼 血腥

問:你剛剛提到,透過對話我們可以改變很多事。怎麼開啟對話?從誰開始?
答:不同族群有不同的利益,為避免衝突,要開始對話。我想首先是弱的一方要提出問題,然後溝通。如果你常常只想到你自己的利益,沒有適當地尊重我方利益,就會產生衝突,所以我們必須找到對雙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案,不否定你的利益,可是同時你也要尊重我們的利益。

問:為什麼你認為弱的那方應該開啟對話?
答:我這樣認為(笑),因為強的那方通常不會發現問題,他們只會照自己的方式做下去。弱方一定會感覺到有困難,想要發聲,不是嗎?這很合理。

問:面對全世界,你認為你成功開啟了對話嗎?
答:成不成功我不知道,可是我相信對話的價值。首先,我完全堅信「非暴力」(Non-violence),非暴力與和平能結束所有的問題,我認為不正義的行為是個問題,此刻我們必須正視問題,透過非暴力、而不是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
非暴力不是說冷漠不關心,我們必須動員、全心投入,我們必須解決問題。我認為我們的優勢就是非暴力,認知到對方的需求,而且了解現實狀況,現實是,你不可能百分之百獲勝,因為對方不會接受百分之百的失敗。
同時,我們必須共同生活。你看世界的經濟,在這個地球,我們必須比鄰而居(live side by side)。以西藏為例,中國人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必須比鄰而居,他們也體認到這個現實。必須試著找出讓雙方都同意的解決方式,這就是對話的意義。

對話的基礎,是非暴力。接著,下一步的發展,就是講慈悲。現在連醫學界也都講慈悲,在教育界也在談慈悲,這都是很正面的影響與改變。
最終,領導的品質在於要有願景。在民主國家,領導者還要善於溝通。溝通能力在民主國家非常重要,同時也要誠信、誠實,這些都非常非常重要。
要誠信、誠實,慈悲心就很需要。愈慈悲的人愈誠實,不慈悲的人會不安,會懷疑,會恐懼,結果會變成雙面人。

詳閱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4090

2008/03/17

文殊智慧咒




嗡啊,巴扎那底。
梵文:Om Ara Pa Ca Na Dhih
  藏文:Om Ara Pa Za Na Di

  文殊菩萨智慧咒的其它写法:

  嗡啊惹 巴扎纳德。
  嗡阿喇 巴札那谛。
  嗡阿诺 巴札拿得。

  文殊智慧咒功德简介:

  文殊菩萨智慧咒能开启我们的智慧。平时长念此咒能使您于空灵中将慢慢开启智慧大门,事事如意。

  由《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可知持诵“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为:罪障消灭,获无尽辩才,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离诸苦恼,五无间等一切罪障永尽无余,证悟一切诸三昧门,获大闻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等。

  同经又说:“念诵数满五十万遍,即获无尽辩才,如文殊师利菩萨等无有异。飞腾虚空,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又念诵数满一俱胝,离诸苦恼。满二俱胝遍,五无间等一切罪障永尽无余。三俱胝遍,证悟一切诸三昧门。四俱胝遍获大闻持。五俱胝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般若波罗蜜多成就,即智慧成就。难怪一般佛教徒会认为持诵“文殊咒”可令人获得智慧成就,且持此一咒就包含一切如来所说法。

2008/03/15

大手印五支證道歌 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


時間:2007年12月19-21日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德噶寺 翻譯:堪布羅卓丹傑
第一天〈2007年12月19日〉
今天起三天晚上,我會簡略地講解大手印五支證道歌。
今天會給予皈依戒。
由於時間的關係,就不給剪髮和皈依的法名,因為人很多。但是皈依最主要在於心,因此我想應該是可以的。

各方面來說,菩提伽耶的許多條件都不足,四處看去都是空蕩蕩的。我為了修法而來,但是四周看去,空蕩蕩的一片,讓我的心也空空的。我並沒有為了課程事先做很多準備,只有把心中此刻想到的分享給各位。可能也因為這樣,才比較自然沒有造作,或許各位會覺得更好。
各位有拿到大手印五支證道歌的紅色法本,首先看到第六頁。
慈心與悲心的那一匹駿馬,
利益他人的競賽不獲勝的話,
群眾天人就不會給予讚歎,
所以,請用專注的心修持此前行。
首先逐字地給予解釋,我想可能幫助大家容易理解。
藏族的詩詞中,有比喻、喻意,形象化修飾法,把意義具象化的傳統。這裡也使用了同樣的比喻方式。這一偈主要說明前行,前行的內容是慈悲,這個地方喻意是慈悲,比喻為馬。
這裡的賽馬跟你們國外的不一樣,而是藏族式的賽馬。賽馬時,馬會跑到筋疲力竭,最後會得到什麼獎品呢?是一條短短的哈達。不像國外會頒發金製的獎盃,而是一條短哈達。因此賽馬得到一條白哈達的話,聚集的群眾會給予他讚歎。如同這一個比喻:觀修利他的菩提心,並在心中生起的話,就會成為天人讚歎的對象。
接下來解釋意義。
這一個偈文的意義呢。時常都在講說前行,相信各位都知道,例如觀修暇滿人身難得、死亡無常、因果業報、輪迴過患等,各位都已經知道。但是這裡提到的是慈悲。為什麼這裡的前行是慈悲呢?因為大乘法教不能沒有的就是慈悲,菩提心的根本就是慈悲。因此,這裡提到最主要的前行是慈悲。
這裡提到賽馬,這是個很好的比喻。藏族修行人時常說:「好的修行百狗也追不上。」一百條狗從後面追也追不上。因此,我們修行時雖然有逆緣和障礙,但是我們的修行速度要超越,就像一個人被百狗追也追不上的速度一樣。講到賽馬,我六、七歲的時候,也會一點賽馬。但是這裡不是一般的賽馬,而是菩提心的賽馬,具有其他馬匹都追不上的速度。這是這裡主要說的意義。
這裡主要有兩個重點,我應該開始時就說的……。
第一是要達到修行的標準。
第二是要贏得眾生的讚歎,意思是讓眾生歡喜。
這一偈包含這兩個重點。所以今晚講說的重點就是這兩個。如果各位懂了這兩點,我今晚說的內容都包含其中。
說到慈悲的標準,大家應該都知道,慈心就是願眾生得到快樂的心,悲心就是願眾生離開痛苦的心。
或許有人會問:是否慈悲心一定就是要對一切眾生?如果只針對一兩個對象的慈悲,是否就不符合慈悲的標準呢?並不是這樣。雖然標準是對一切眾生,但是我覺得祝願某個人離苦得樂,也可以算是慈悲心。
平時我們觀修慈悲的時候,籠統的祝願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其實很容易,因為不需要一個一個去觀想,你只是籠統地想,例如「這個大殿中的所有人」一樣,這很容易。但是如果你針對某個人觀修慈悲時,那可得費心去想的,那時候之前籠統的慈悲心還在不在就不一定了。所以呢,初學佛的人,可能要先針對某個人觀修慈悲,練習測驗看看。如果開始只是籠統的觀修「一切眾生」,但是這個眾生是輕飄飄的話,的確容易被風吹著到處跑,但是真的要針對某個人修慈悲時,才警覺到:喔,我要好好想一想。很有可能會變成這樣的。
我想到一個例子。例如在菩提伽耶買一塊布,然後用來蓋住大家,這很容易。但是如果把這塊大布剪裁,為每一個人量身訂做成帽子蓋住的話,就不容易了。因為每個人的頭的大小都不同,有的小一點,有的大一點,各式各樣的,就不像一塊大布蓋住所有人那麼省事了。因此,我們時常對一切眾生的慈悲觀修,就像用一塊大布蓋住所有人一樣簡單,但是如果要為每一個人量身訂做帽子,就不容易了。這是我們應該思惟的一件事情。
但是,如果真的要個別去觀修的話,這裡就可能有一兩千人,如果對一兩個人觀修慈悲需要一兩個星期的話,一兩千人可能就要三、四個月了。如果觀修盡虛空一切眾生的話,什麼時候觀修得完就不知道了。因此,應該怎麼辦呢?是有辦法的,可以用類推的方式,例如人有很多相同的特性,觀修慈悲時,我們可以理性的作觀修,例如思惟眾生都想離苦得樂的相同性。以此類推,眾生都是一樣的。雖然每個眾生都有不同的個性,但是想要離苦得樂卻是一致的。因此,思惟眾生的某一相同特性,針對這點好好思惟瞭解的話,就能推及思惟所有眾生。例如藏地很重視母親,佛教儀軌中也總是提到「如母一切眾生」,因此藏族觀修慈悲都是從母親開始,是非常重視母親的。因此,當他們思惟各自的母親的恩德愈深入,愈瞭解母親的偉大時,就會覺得藏地所有的母親都很偉大。例如一位不認識的母親,當別人向他介紹說這是他的母親時,會有特別親切的感覺,藏族的思惟會覺得,喔,因為是母親而特別重視她,會覺得應該要對她關愛、慈悲,藏族的思惟是這樣的。會有這樣的思惟,是因為藏族時常對自己的母親觀修慈悲,有很深刻的感受,因此較容易以同理心來思惟。我想我們也用這種同理心思惟是可以的。
總之,慈悲心的觀修要沒有偏私,盡力開闊心量來觀修。就像開始所說的,要「迅速的」實際開發慈悲,意思是:光是擁有慈悲心不夠,僅有善心也還不夠,要能持續開發增長,運用智慧去經驗這個念心,經驗的同時會遇到許多障礙,因此我們要超越障礙的大軍,快速到讓障礙找不到你,把障礙攪迷糊了。因此,要怎麼樣做才是呢?我們要讓自己的修持超越障礙的大軍。如果無法面對障礙,那就超越他。
障礙有沒有到前面不曉得,倒是聲音跑到了前頭,把我落在了後頭。聲音都跑不見了。(眾笑)
為了快速得到成果、果實,首先要知道放在前方的東西是什麼。方法是我們走到前面,瞭解那個東西。例如前方如果放了一個東西,是我們要得到的東西,前提是要有這麼一個東西在前方,如果前方什麼東西都沒有,那也就得不到什麼。因此,觀修慈悲的時候,不僅是說「我要努力精進觀修慈悲」而已,而是首先要確立一個你能夠得到的目標。許多人完全沒有目標,如同在一片黑暗當中摸索,然而卻又在因上好像很賣力地在做些修持,很多人都是這樣。因此,首先不僅是要有想要求得成果的心,而且要有確定的目標。怎麼樣確定目標呢?這是我們要思惟的。
我們須要清楚知道的是,播種的當下,果實也就開始成熟。同樣,修持開始的當下,成果就在開始展現。可能成果並沒有實際展現出來,但是心中卻要明瞭成果是什麼。如果什麼都不知道,修行可能也就不會有結果。
例如我們有一個很珍貴的東西,因為太珍貴了,所以把他藏在一個秘密的地方,像是高處,暗處或者一本書的後頭。但是可能隔天就找不到了。有時我們的修行也像這樣,秘密得不得了,得到的成果很不可思議,很秘密一樣,無法理解,例如遍知,就好像誰都無法瞭解的一樣,由於自己的無知而有這樣的認知。因此說要證得遍知果位時,你完全攪不清楚什麼是遍知,在哪裡,是什麼樣子的,你完全沒有概念。因此,我們要對成果有個瞭解,當你看得愈清楚,知道經驗得愈深刻,就能夠愈快速地達成目標。當你修持的因和目標的果愈接近,修持就能夠愈快速,障礙也會少。一個沒有因果關聯,或者說不瞭解當中因果關係的修持,就算你想要達成某個目標,也會很困難的。因此建立良好的因果關係,是很重要的。
我也無法再解釋什麼,而是各自要去體會。我想說的,主要是對於那些無法言說,不可思議,高深的大圓滿、大手印,你先不要去多想,而是先從那些你能夠理解、能夠思惟的東西開始。這樣各位的修持就會變得容易些。可能上師也比較輕鬆,要不然,總是什麼都不懂,一堆問題,上師也無法全部回答。結果是,時間全都耗在問答上,實修卻離自己愈來愈遠,這是很奇怪的一個情況。因此,先從自己理解的、看得到的、能夠經驗的開始修持,之後再慢慢深入。有次第的先把不懂的攪懂,之後加深理解,這樣才是遍知,就是不懂的懂了,懂得了的更深入,這樣理解愈來愈開闊,就稱為遍知。如果一開始什麼都不知道,就算有心想成為遍知,卻會很困難。因此,希望各位放在心上。總的來說,剛剛講的是修持的一個標準。
接下來談到的是「讓眾生歡喜」。我們要怎麼做呢?可能微笑就能夠讓別人歡喜,或者開個玩笑呢?我們都應該好好想一想。只是存著一念善心是沒有用的,僅是藏在心裡的善心沒有什麼用處,應該要表現出來。所謂慈悲,是為了實際利益他人,而不是說「喔慈悲心很珍貴」,好像珍寶一樣把它藏起來自己用,這樣可不是慈悲心。慈悲心就是要實際利益眾生,好像放射光明一般。為了放射光芒,我們就有很多修行方式,例如讓他人歡喜,利益他人。總之,不僅是存有希望眾生離苦得樂的慈悲心而已,而是實際幫助眾生離開痛苦,得到快樂,透過身體語言實際的行動,實際和眾生結緣。要不然,慈悲也只是空談。因此我們要讓眾生歡喜,所謂讓眾生歡喜,不是刻意求得別人的讚賞,慈悲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我們每個人須要互相關愛,互相鼓勵,因此,給予慈悲是不會錯誤的。
有一個故事說,曾經松贊干布王和一位印度班智答討論佛法,談到各自的本尊時,那位班智答剖開自己的胸口,展現出本尊和無盡的壇城。所以,我們也好像想表現自己真的慈悲心,剖開胸口給別人看自己跳動的心臟說:「就是這個,這就是慈悲。」事實上,要剖開才看得到的慈悲,誰看得到呢?跳動的心臟怎麼會是慈悲心呢?沒有人相信的。藏在心裡的慈悲,沒有人看得到,也沒有人會相信。透過身體語言的行為展示出來,別人才會知道。因此,行動很重要。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其實並不需要慈悲心。慈悲心是為了利益他人,如果為了自己而保存起來,其實不需要慈悲心,你可以好好去賺錢成為富人,享受享受。然而慈悲不是這樣,慈悲的目的是,一切所想都是為了眾生,一切所做也是為了眾生的利益,這樣才是名副其實的慈悲心。大致就是這樣。接下來,我想簡短地解釋皈依。
皈依開示皈依不須要做太多的解釋,只要知道,三寶是有的。簡單地說,三寶是有的。佛法僧三寶都是存在的,我們皈依他們,我們是很親近的。皈依就是這樣,沒有須要多做什麼。
帶著這樣的心,然後跟著念皈依文,皈依佛法僧。首先各位要知道,皈依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我。要不然可能有的人會很擔心說:糟糕,我怎麼皈依了鄔金欽列多傑了。所以各位不用擔心。我們是皈依佛法僧三寶,各位大部分都是修持佛法的人,因此請跟著念皈依三寶的文字。我也是跟著大家一起皈依,並不是說我自己很威風要你們皈依。
請跟著念。
洛奔 空素梭(阿闍黎鑑知)
答名 協己娃 (某甲:自己的名字)
讀底餒 松德,己思 措以 琶堵,(從此刻起,盡此一生)
岡尼 囔己 邱,桑傑拉 嘉蘇 企喔,(皈依佛,兩足尊)
都洽倘 哲哇 囔己 邱,卻拉 嘉蘇 企喔,(皈依法,離欲尊)
措 囔己 邱,根墩拉 嘉蘇 企喔,(皈依僧,眾中尊)
答 讀 迪餒 松德,己思 措以 琶堵,嘉松 曾北 給念 堵 洛奔己 松堵 梭。(我從此刻起,盡此一生,願阿闍黎攝持我為皈依三寶居士。)
第二遍洛奔 空素梭(阿闍黎鑑知)
答名 協己娃 (某甲:自己的名字)
讀底餒 松德,己思 措以 琶堵,(從此刻起,盡此一生)
岡尼 囔己 邱,桑傑拉 嘉蘇 企喔,(皈依佛,兩足尊)
都洽倘 哲哇 囔己 邱,卻拉 嘉蘇 企喔,(皈依法,離欲尊)
措 囔己 邱,根墩拉 嘉蘇 企喔,(皈依僧,眾中尊)
答 讀 迪餒 松德,己思 措以 琶堵,嘉松 曾北 給念 堵 洛奔己 松堵 梭。(我從此刻起,盡此一生,願阿闍黎攝持我為皈依三寶居士。)
第三遍。念完第三遍之後……一般來說皈依並不是一個戒,但是皈依之後,你也可以成為皈依三寶的居士。因此,如果只是一般皈依而已,不須要特別想自己得到了皈依戒。但是如果你想成為「皈依三寶的居士」的話,你可以想自己成了皈依三寶的居士了。你們可以自由選擇。
洛奔 空素梭(阿闍黎鑑知)
答名 協己娃 (某甲:自己的名字)
讀底餒 松德,己思 措以 琶堵,(從此刻起,盡此一生)
岡尼 囔己 邱,桑傑拉 嘉蘇 企喔,(皈依佛,兩足尊)
都洽倘 哲哇 囔己 邱,卻拉 嘉蘇 企喔,(皈依法,離欲尊)
措 囔己 邱,根墩拉 嘉蘇 企喔,(皈依僧,眾中尊)
答 讀 迪餒 松德,己思 措以 琶堵,嘉松 曾北 給念 堵 洛奔己 松堵 梭。(我從此刻起,盡此一生,願阿闍黎攝持我為皈依三寶居士。)
之後我說「踏迎諾」(此為方便),你們說「類梭」(善哉)。這跟印度文「薩堵薩堵」意思一樣,我說「踏迎諾」時,梵文巴利文是說「薩堵」,但是你們應該不會念。沒有關係。當我說「踏迎諾」時,各位要回答「類梭」。
皈依之後,就像我之前所說的,如果僅是皈依三寶,以信心皈依,不須要特別持守什麼學處或戒律;但是,如果想要成為皈依三寶的居士,或者皈依之後自願持守戒律的話,那麼,皈依佛之後,不皈依世間天神;皈依法後,不傷害眾生;皈依僧後,不結交惡友。這些該做和不該做的學處都要知道,這是很重要的。

第二天〈2007年12月20日〉
大家「扎西德勒」!今天是第二晚的課程。首先我想問候大家。
各位的藏語應該會學得不錯,昨晚不是學了「森將囊」(晚安)嗎?今天是「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我會想想明天該教什麼。
我2003年時開始在菩提伽耶講課。當時是在瑪哈亞納旅館的地下室。那個地方沒有什麼窗戶,空氣不流通,環境不是很好。但是當時聽課的人少,倒是還好。之後人愈來愈多,明就仁波切也建立了這所寺院,現在這個大殿也快坐不下了。自己只是一個修行佛法的人,只是一個學生而已,並不具備給予教學的能力,就算有這個能力,我也沒有想要說法的欲望。因為說法不是說說就好,而是身負責任,因此我不能隨意亂說。但是,現在這麼多法友來到這裡,還是得說說。主要我希望能夠對各位有所幫助,我是帶著這個念心而說的,而不是自以為是什麼教授而講課,只是盡力地希望自己能夠對各位有所幫助。
但是,有時候藏族的思惟很奇怪。如果覺得幫不到別人,就不太想幫忙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認為一定要幫得到對方,幫不到的話,想幫的念頭也不會有用。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思惟是錯誤的。重點不僅是在有沒有幫到對方,而是須要有互助互愛的心。我覺得不在於有沒有幫到,而是那念互相關愛的心最重要。這是我們最需要的。因此,我時常想,自己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的存在如果能夠對這個世界、對和我有關連的一切眾生直接有幫助,這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不成,我還是要繼續活在世上,為什麼呢?因為我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別人,我希望讓大家知道,世界上還有一個關心著大家的人,這是我的想法。要不然有時太急於想幫助別人,生起很大的執著的話,有時反而不見得有用。因此,我覺得能夠幫到最好,就算無法幫到各位,但是因為存有一念利益各位的心,就算只是一件小小的能夠幫助各位得到快樂的事,我隨時都希望能夠做到。
接著是正行的部分,第二個偈文。
自身本尊像國王一樣,
如果他守不住基礎穩固的王城,
像臣民一樣的空行母就不會聚集,
所以請用專注的心去修持本尊。
這是大手印五支證道歌的第二個口訣。
首先釋文。各位可能不懂,因此我先作逐字的解釋。
「自身本尊像國王一樣」,比喻一位國王,擁有很多臣民。喻意是什麼呢?自己的蘊界處,也就是自己的色、受、想等蘊界處,本來就是本尊,從自性清淨的角度來說,自身就是本尊,就是佛,遠離一切垢染。雖然本質是本尊,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凡夫相,透過我們凡夫的五根,甫一接觸任何顯相,就強烈地執著他是實有存在。由於這個執著,使得本有的本尊無法展現。因此,為了清淨凡夫的執著而修持本尊的生起次第,要點是清楚觀想本尊相貌、生起佛慢、具有淨觀,這是生起次第的三個要點。如果觀修具備三個要點的生起次第,「像臣民一樣的空行母就會聚集」,意思是如是觀修的話,就能夠自在攝集一切輪涅萬法,能夠遍知輪涅一切萬法,證得遍知佛果,能夠自在受用輪涅一切功德。這是喻意。比喻為國王,國王若是善能執政,就能夠聚集群眾,王政、王位才得以鞏固。
在座很多人都在做本尊瑜伽的觀修,因此生起次第的清晰穩固是很重要的。針對這一點,我無法做太深奧的解釋,雖然很多時候,我們藏族的習慣是喜歡把簡單的事情變得很複雜。但是,現在我要反過來,把複雜的變成簡單的來做一些解釋。
這個偈文有兩個重點,
第一是具備明晰、佛慢和淨觀的生起次第。接著是自在攝集輪涅。有這兩個部分,一個是修持,一個是結果。也就是說透過這樣的修持會得到什麼成果呢?就是自在攝集輪涅萬法。
這兩個部分,首先我要解釋明晰和佛慢的部分。
所謂明晰,是指生起次第觀修的本尊相非常清晰,例如顏色、裝束等都非常清晰。
例如我的後面是教主釋迦牟尼佛像,是化身佛的裝束,現出家相,這個相貌比較容易觀想。因為觀修的前提是,你要對所觀的對象有所認識。然而許多時候,當我們觀想藏族畫的金剛總持時,首先你們可能要先學習畫畫,瞭解熟悉西藏式的形象和裝飾等。每個畫家的作品都有些差別,面部表情也各有不同,到底哪個才是金剛總持呢?有時我們都攪糊塗了,不知道要怎麼觀想了。到底金剛總持的裝飾長什麼樣?我們都想要觀想得正確清楚。例如一個人會很熟悉自己的衣服,或者自己穿戴的裝飾,它的形狀、與眾不同的特徵等,因為是自己的首飾,因此會很熟悉。我們觀修時也需要這樣才行。因為自己觀想為本尊了,如果穿戴的都是自己沒有看過而不熟悉的裝飾,那會很奇怪的。例如一個從未見過西藏裝飾的外國人,一下要他穿戴起來是會怪怪的。這一點我們應該想一想。
我的想法是,本尊除了顏色和法器有固定之外,雖然相貌可能也差不多,但是卻沒有一定,因為確切的相貌,是我們無法想像的。那麼應該怎麼樣觀想呢?過去在藏地,最開始塑造度母的相貌時,大家都在問:度母的容貌應該塑造成什麼樣子呢?經過不斷地討論之後,決定以藏地最美的一位女孩為標準,而塑造了第一尊度母相。是有這麼一段歷史的。不這麼作也不行,因為沒有人知道度母真正的相貌。甚至親見本尊的許多上師所看到的同一本尊,也有不同的相貌,所以真實相貌很難知道。因此,各位觀修的時候,如果硬要觀想成唐卡所畫的一樣,有時會很彆扭,太刻意去觀想,反而觀出的只是一幅刻板的畫像而已,毫無生氣。由於觀想出來的要活生生的,因此我們可以先想一個你覺得長相莊嚴的人,這樣觀想應該是可以的。但是還是得好好想,不能胡思亂想一通,例如金頭髮的可能就不行,佛菩薩大都是黑頭髮的喔。因此,還是得謹慎思惟。總之,本尊的相貌可以按照各自熟悉的人為例來觀修,應該就可以。同時,例如身上穿戴的裝飾,也不一定要觀想成和唐卡畫的一模一樣,現代的首飾珠寶可多了,全身上下都有裝飾,相信大家很熟悉的。當然不能胡思亂想奇怪的裝飾,但是可以各自合宜地作觀想,這樣各位觀想的本尊才會活生生的。
總的來說,例如觀修度母的時候,首先要對度母身相的特徵以及他穿戴裝束和首飾有所瞭解。接著,要能夠在自己心中勾畫出度母的相,這個相貌不是別人給你的,也不是依著哪幅畫想出來的,而是自己要在心中畫出度母的相貌。首先認識特徵,之後要能夠在心中塑造出度母的真身。這樣你的觀修才會容易,要不然,總是看著別人所畫的相而觀是很困難的,因為你並不熟悉,那就不是修行了,而是欣賞一幅畫而已,不是修行。所謂修行,是指從頭到尾,都在你的心中顯現著。因此,度母的相貌不是從外投射到心中的一幅影像,而是從自己心中顯露出來的。這點非常重要。尤其觀修時,雖然有的教法說要把本尊的某個部位,例如眼睛等要觀得特別清晰,但是這並不容易。比如你心中想著一位好朋友,如果你把他每個部位都要想清楚,你反而不知道怎麼去想了。但是你整體的想這位朋友時,會比較容易。每個部位都去想的話,你是想不出什麼的。所以要整體地去想,認知他有就行了。事實上我們很難像是親眼看到一般的,把每個部分都在心中想清楚。所以,觀想一個包含了每個細節例如眼睛的整體就可以了。
有時候會滿好笑的,例如有人想著度母的特徵:妙色莊嚴,身形白色,長髮烏黑油亮,同時如果這個人認為自己也滿漂亮的話,她可能會想:不是觀想自己就好了嗎?我也白白的呀!頭髮也挺長呀!自己也挺不錯的!總之,如同之前所說,觀想的本尊特徵都要圓滿,例如度母具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徵,這些都要知道,然後才開始觀想。我們心中要生起度母的影象,不見得盡如己意,但是要儘量觀想出來,總之要本來就可能對度母完全沒有概念,但是要盡力觀想出來,雖然有時不見得觀想得完全,例如有時生起次第修得不好,結果本尊的頭不見了;或者觀想出了下半身,上半身就不見了;或者觀想了上半身,下半身又消失了。因為不會觀想,佛菩薩都只有半身。例如觀想度母,我們把上半身觀想得清晰不已,但是下半身卻模模糊糊;或者下半身清楚,上半身模糊等各種問題。總之,慢慢來,才會逐漸清楚,不會一開始就觀想得很標準的。一開始修行時,是有次第的;如果一開始就圓滿了,就好像一開始修就成佛了,那也滿奇怪的。因此,修行是有次第的。
接下來「自在攝集萬法」的部分就不用說了,以後慢慢到了能夠自在攝集萬法的時候再說吧!現在也沒有這個能力攝集。接下來第三個偈文。
像雪山一樣的上師四身上,
如果虔誠心的陽光不照射的話,
加持的水就不會流出,
所以,請用專注的心去修持此虔誠。
我會簡略的作說明。
上師四身,比喻如雪山。虔誠心的祈請,比喻如太陽。由於虔誠心的祈請而得到加持,比喻如陽光融化雪水。
這個比喻在現今尤其貼切,因為現今很多弟子過於虔誠,過度虔誠的驕陽一生起,讓上師都汗流浹背了。因為太虔誠,讓上師都熱到流汗,這也挺好。
過去來說,西藏的雪山是因為陽光照射而融化,但是現在有global warming(全球氣溫暖化),我們也不用等太陽升起了。因此,祝願「溫室效應的虔誠」能夠增長!
我也沒有辦法說太多,這裡提到要對上師的虔誠,好像自己裝成上師要各位虔誠一樣,這樣不太好。因此,要不要對上師虔誠,請各位自己作決定。至於該怎麼樣有虔誠心呢?是上師和弟子雙方面的事情。雖然上師要圓滿具德,但是主要能否生起虔誠心,還是在於弟子這方面。這主要是屬於弟子的修持。上師是否具德?他是否是可以虔誠的對象?同時自己該怎麼樣生起虔誠?這些都是自己要好好思考的。因此,我沒有什麼特別要說的。
但是,我希望各位的心中,能夠具備真實的虔誠心。事實上,真實的虔誠和信心,不需要什麼原因和解釋,它是自然的,一見到上師身的功德,心自然就轉變,而生起虔誠心。虔誠,是證悟究竟實相最近的一個法門,因此,如果虔誠是靠文字語言能夠造作出來的話,那可能每個人都已經證得法性實相了。因此,虔誠不是文字,而是自心的改變。希望各位的心能夠改變。這是我的祈願。
接下來是給予菩薩戒。之前很多人請求給予菩薩戒,希望這些人都在場。
菩薩戒有分為發願持守願菩提心戒以及持守完整菩提心戒兩種。或許不能稱為僅持守願菩提心戒,總之,意思是僅發願希望利益一切眾生成就佛果。發這個利眾成佛的願望之後,同時發願不捨棄這個戒,具有這個誓言的話,那就須要持守菩薩戒的諸多學處。但是如果沒有誓言而說不捨棄這個戒,就僅僅是發願利眾成佛的話,那就不會特別有悔犯戒律、悔犯根本墮罪的問題,而是能夠在心中種下菩提心戒的種子。因此,請各位自己決定。我認為對各位來說,沒有根本戒,僅是帶著利益一切眾生成佛的心而領受這個戒,也是很好的。要不然,覺得這個戒很好就一股熱情的受了這個戒,但是之後又無法好好持守根本戒律,那樣的話,會覺得不安心的。如果是真地想要好好持守菩薩戒的話,之前就要做好周全的準備,深思熟慮之後,再領受這個戒。要不然只是聽說有這個戒好,好像一聽到好東西就想買一樣的話,那是不行的。
各位沒有地方可跪,本來各位就是帶著信心歡喜心而來,我想就不用跪了,合掌就可以。因為場地的關係。接著請跟著念。
你們(指台上的人)有地方呀!
跟著我念。
喇嘛 嘉哇 誰界 囊 達喇 孔巴 則堵梭。(祈求上師、佛陀與菩薩眾鑑知我。)
強曲 寧波 企己 琶,(直至菩提藏)
桑傑 囊喇 嘉蘇 企,(皈命諸佛陀)
卻倘 強去 森巴 宜,(正法與菩薩)
措喇 迪行 嘉蘇 企,(僧眾亦皈依)
幾達 溫幾 得謝 幾,(如往昔善逝)
強去 兔尼 皆巴 倘,(發起菩提心)
強去 森杯 拉巴 喇,(於菩薩學處)
迪達 仁行 內把 搭,(次第亦安住)
迪行 著喇 噴敦 堵(如是為利生)
強取 森你 皆吉 行,(我發菩提心)
迪行 堵你 臘巴 郎,(於菩薩學處)
忍巴 行堵 臘巴 己,(次第勤修學)
在佛陀成道的聖地,我們在前方虛空中,觀想佛陀以成道時的法相端坐著,他的下方有菩薩眾,傳承祖師以及和各自有法緣信心的上師。在他們的面前,我們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接受菩薩戒,這樣以聖眾為證,會更有力量。
第二遍強曲 寧波 企己 琶,(直至菩提藏)
桑傑 囊喇 嘉蘇 企,(皈命諸佛陀)
卻倘 強去 森巴 宜,(正法與菩薩)
措喇 迪行 嘉蘇 企,(僧眾亦皈依)
幾達 溫幾 得謝 幾,(如往昔善逝)
強去 兔尼 皆巴 倘,(發起菩提心)
強去 森杯 拉巴 喇,(於菩薩學處)
迪達 仁行 內把 搭,(次第亦安住)
迪行 著喇 噴敦 堵(如是為利生)
強取 森你 皆吉 行,(我發菩提心)
迪行 堵你 臘巴 郎,(於菩薩學處)忍巴 行堵 臘巴 己,(次第勤修學)
接著念完第三遍之後,各位要想自己得到戒了。

強曲 寧波 企己 琶,(直至菩提藏)
桑傑 囊喇 嘉蘇 企,(皈命諸佛陀)
卻倘 強去 森巴 宜,(正法與菩薩)
措喇 迪行 嘉蘇 企,(僧眾亦皈依)
幾達 溫幾 得謝 幾,(如往昔善逝)
強去 兔尼 皆巴 倘,(發起菩提心)
強去 森杯 拉巴 喇,(於菩薩學處)
迪達 仁行 內把 搭,(次第亦安住)
迪行 著喇 噴敦 堵(如是為利生)
強取 森你 皆吉 行,(我發菩提心)
迪行 堵你 臘巴 郎,(於菩薩學處)
忍巴 行堵 臘巴 己,(次第勤修學)
這個時候,各位要想,在自己心中:為利眾生成佛、得到究竟喜樂的心已經生起了。
這樣就可以了。Please sit down.
(大眾鼓掌)這大概是我第一次看到受了菩薩戒而鼓掌,非常好。
之後回向。我自己要先念一段回向文。

第三天〈2007年12月21日〉
首先問候大家,接著講解大手印五支證道歌。
今天是最後一天──第三天的課程,由於今年是祈願法會第二十五周年,事情比較多,因此,課程只有三天。但是,我覺得這樣時間也剛好,今天最後一天,可以把大手印五支講解完。今天講兩個偈文,一是正行大手印,二是回向的方式。
接著我會給予自己撰寫的四不共加行的口傳。
這一次講解了大手印,雖然不在計畫之內,附帶的,我覺得給予這部大手印五支的口傳也很好。
More, I have more. (還沒有講完,還有一些要口傳的。)
很多人請求我給予第三世大寶法王讓炯多傑撰寫的大手印祈願文的口傳,這篇願文不長,因此我也會給予口傳。
接著是一些零星的咒語的口傳,例如觀音菩薩、度母的咒語等。這次祈願法會修持不動佛儀軌,我自己也對不動佛儀軌很有興趣,因此我想給予各位不動佛咒語的口傳,應該是可以的。
今天進入大手印的正行,是第四個偈文,這一個偈說明了大手印正行的修持。
像廣大虛空一樣的心性上,
如果妄念的雲海不散的話,
兩種智慧的星星就不會明亮,
所以,請用專注的心去修持此無念。
首先作釋文。
這裡提到心性,心性的本質就是空性,這裡比喻為虛空,心的本質空性如同虛空,雖然本自清淨無染,但是被暫時的蓋障所蒙蔽。如果這個蓋障垢染不清除的話,如同虛空的烏雲不散去,本來具有的如所有、盡所有智慧的功德將無法展現;如同烏雲不散,就看不到廣大虛空中的星辰。
如果是一個有大手印修證的人來說,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安住在大手印的自性當中。
但是由於今天是解釋,因此不須禪修入定,而是給予解釋。
這裡談到「心性」,就是心的本性、心的法性。所謂心的法性,首先,萬法都有它各自的特性,以及普遍的通性兩部分。例如心的特性是「明覺」,也就是清明和覺知,這就是心不同於其他東西的特性。但是,心的法性,本來無存、無實、無相等,這些和萬法的無存、無相和無實性共通一致。從這個本性的角度來說,萬法的本性是共通一致的。
因此,心的空性和萬法的空性,一致無別,唯一法性,無有分別。因此,如果能夠證知和自己最接近的心的空性的話,就能夠證知萬法的空性,因為兩者毫無分別。
本來無實的空性到底是什麼?心性上的空性和萬法的空性到底指的是什麼?平時,我們會透過「找心」的禪修口訣來瞭解,透過觀察心的顏色、形狀,心的來去,觀察心的生、住、滅各方面,觀察心從何處生、何處滅等。這樣觀察之後,發覺找不到任何東西時,會知道這就是空性,由於什麼都找不到,才會知道空性的意思。但是這只是想出來的空性,是透過思惟而產生的空性。其實,我們在思惟找心之前,都已經先入為主的認定一切是真實存在的,我們相信一定有一個什麼東西存在,不會什麼都沒有的。因此,怎麼樣能夠讓存在的變成不存在呢?是靠刻意思惟做到的,大部分人的找心都是這樣,並不是無造作的自然經驗。因此,很多人刻意地努力思惟,想要把他認為「存在」的東西變成「不存在」,並且認定這樣就是心的本質。事實上,這是空性嗎?可能沒有那麼簡單。
我認為,事實上,一切萬法存在的當下,它就沒有實質性。自己一顯現、一經驗的當下,就沒有真實性。這個「顯而無實」,不是透過觀察、分析而造成的,而是本來的情況就是這樣的。因此,如果能夠證知「顯而無實」的話,不是透過思惟,大概才算是對空性有一些瞭解。但是,這個顯而無實,首先,我們自己對空性都有先入為主的概念,因此我們總是會想要去空掉什麼,卻又偏偏空不掉,而覺得煩惱。就好像一個容器,你想要把它空掉卻總是清不空,但是你持續費力的把容器中的東西拿出來,當你拿完了裡面的東西,你會認為:喔,這就是空性了。事實上,那個容器本身,無論有沒有東西在裡面,它本身都包含有空的性質,這個空並不是指空性的空,是它本身具有的空的部分。但是,我們不懂得怎麼樣使用這個空,卻固執地要把自己認為的空性給作出來,努力地清理東西,以為這樣才能夠得到空性。因此,雖然的確禪修前要對空性有一些知識,但是真實的空性,它是顯而無實的,完全不須要刻意去思惟和分析。當你證悟「顯而無實」的時候,你再也不須要去阻止什麼,空掉什麼,或者作出什麼空性,而是萬法存在的當下,或者說在你心中顯現的當下,空性同時在你心中生起;空性生起的當下,你也知道任何顯相都不是真實。我想這樣應該就是「顯而無實」的意思。
總之,所謂證悟空性,並不是要阻止外在的顯相,或者說清除那些文字上、顯相上的東西,這樣做是不行的。證悟空性與否,不在於外相有沒有被清除,問題在於內在的一種「實執」。這種實執認為一切都真實存在,你一看到就想要用手去碰,就想使用,你甚至從來沒有懷疑過東西其實不存在,你馬上就相信他是真實的。例如一個新東西,你並不知道它的用處,但是你一看到就馬上用手去拿。你完全沒有注意可能這個東西會刺到你。我們會這樣做,都是因為受到了無明的驅使。但是事實上,證悟空性與否,問題不在於外在的顯相是否被清除,而在於自己內心是否還有執著。當執著消除了,外在的景象不僅不會造成空性的障礙,甚至能夠成為空性的助緣。例如,國外有一種東西(Mirage Hologram Generator)(全像圖產生器),他有兩個盤子,盤子中間都是玻璃,上面的玻璃盤中間有一個洞,下面的玻璃盤可以放一個小豬的玩偶或一朵花,然後一闔上,上面的洞就會有影像──例如那朵花的影像出來。但是事實上花在裡面,並沒有在外面;你想抓那朵花,但是卻碰不到。
有這一種東西的,叫什麼呢?
他有兩個盤子,然後可以關起來,下面的盤子是玻璃做的,透明的。上面的也是玻璃,兩個闔起來,中間可以放一個小東西,放好後,兩頭關起來。上面的盤子中間有一個小洞,可以看到裡面的東西,但是因為下面的盤子是玻璃,所以那個東西的影像會投射到上面的盤子,然後上面的影像再反射下來,讓中間的東西會生出影像。因此,你會以為真有一朵花,但是你卻碰不到,因為那朵花其實在裡面。
大家可能知道那是什麼。
說太多也攪不懂。總的來說,這樣行持,能夠得到大手印殊勝成就,無造作的覺受得以生起,並且和萬物實際的情況愈來愈接近。我們平時的情況是:心中一想到什麼,空性就沒了;空性一生起,心中又容不下什麼東西了。但是我們看到自然界容得下萬物,也容下了空性。為什麼能夠這樣呢?因為大自然沒有造作,本來如是。雖然一切本是自然,但是我們的妄心造作出很多虛構的東西,就不再自然了。因此,心中容不下任何不造作。總的來說,為了要能夠生起不造作的覺受,大手印的禪修提到,最重要地是要依靠上師的加持。首先,要依止一位具備德行,具備大手印傳承,ㄧ位能夠給予大手印加持的上師。依止這樣一位具德的上師之後,該做什麼呢?上師會指引你「這就是大手印」。接受上師指引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信心,需要強烈的信心。信心是不須要作意分析的,就是單純的相信,信心本身就是不造作,然而只要一思惟就變成造作了。因此,相信「這就是了」的信心,相信「萬法本質就是這樣」的信心。雖然信心有很多種,但是這裡是要具備這樣的信心。首先,先觀察是否真是這樣,有了更深的瞭解後,當你能夠起信的時候,就生起信心,並且安住其中。總之,無論上師是否真地指引了大手印的意義,或者指引上有一些小錯誤,但是因為上師具備加持,而自己具有「這個就是」的信心,由於這個虔誠信心的力量,因此,就算無法依靠上師的加持而得解脫,但是因為自身虔誠信心的力量,還是能夠得到解脫。就算上師指引時,在文字語言有些許錯誤,但是透過自身的信心和傳承上師的加持,自心還是能夠生起證悟。因此,大手印大致這樣。
最後一個偈文:
兩種資糧的如意寶上,
如果不用願心去擦拭的話,
想要的果實就不會成熟,
所以,請用專注的心去修持此回向。
自己積聚的善業,如同一顆無垢悅意的如意寶珠。但是如果不愛惜、不擦拭,隨意糟蹋的話,他將被灰塵覆蓋,最後都看不到寶珠了。我們不應該這樣。我們應該好好愛惜、擦拭,使其悅意無垢。同樣,無論我們積聚了什麼善業,如果被我執、我愛、自私的灰塵包住,那顆悅意的珍寶、珍貴的二資糧,由於被我執包住,它將不再精采。因此,要將珍寶展現出來,讓它的光彩展現,使眾人悅意歡喜。例如自己有一個珍寶,我們不應該放著,而應該展示給眾人,這樣才會眾人皆知。收藏著的話,只有自己知道而已。因此,為了成就自、他暫時和究竟的一切利益,我們要把自己所做的任何善資糧,回向給盡虛空一切眾生都能夠成就圓滿佛果。
呀,應該說完了。
接下來給予大手印前行的口傳。一般來說,我們平時修持的傳統大手印前行儀軌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總是口傳自己寫的這部四加行,有人可能會想:喔!你比較重視自己寫的前行儀軌。並不是這樣的。因為,是自己寫的儀軌,因此自己口傳比較好;而傳統的四加行儀軌,因為很多傳承的上師都有給予口傳,所以比較沒有關係。
接下來給予「大手印祈願文」的口傳。
接下來口傳一些咒語。
嗡 瑪尼 貝美 吽(觀音咒語)
嗡啊吽 班紮 咕嚕 貝瑪 悉地 吽(蓮華生大士咒語)
嗡 大勒 度大勒 度勒 梭哈(度母咒語)
嗡 啊惹 巴紮 那諦(文殊菩薩咒語)
得雅他 貝卡則 貝卡則 瑪哈貝卡則 惹紮 撒目 嘎諦 梭哈(藥師佛咒語)
嗡 阿彌 得瓦 士(阿彌陀佛咒語)
嗡 啊瑪 惹尼 子溫 迪也 梭哈(長壽佛咒語)
噶瑪巴千諾(噶瑪巴咒語)
南無巴嘎瓦帝 阿閦鞞牙 達他嘎達雅 阿哈帝三藐三菩陀耶 得雅他 岡嘎呢 岡嘎呢 羅卓呢 羅卓呢 卓紮呢 卓紮呢 怛薩呢 怛薩呢 巴惹底哈納 巴惹底哈納 薩瓦 嗄嘛 巴染巴納尼昧 梭哈(不動佛咒語)【禮敬薄伽梵,阿閦鞞如來,阿羅漢正等覺佛。如是我等一切輪迴之諸惡業皆令焚燒、斷除。】【下載:不動佛咒語】
還有什麼咒語遺漏了嗎?如果所有佛菩薩的咒語都念,那可有好多卷經函要念了。
如果密咒全都念出來,就不珍貴了。
今晚沒有時間唱誦Ah World(世界啊)了,我還有一些口傳要給,口傳完畢我也須要回去,你們還要練習「點燈祈願文」的唱誦。
如之前所說,這次給予大手印五支的教學,因此現在給予這個口傳。
首先我會給藏文,之後是英文、中文和韓文的口傳。還真是困難啊!由於我沒有什麼時間準備,現在一下子給各種語言的口傳,並不容易。因此可能會有錯誤,但是我實在沒有時間準備,因此,先跟各位說聲對不起。
藏文可要慢慢地、莊嚴地念,要不,在其他語言前可能會丟臉的。(給予藏文口傳)
藏文的內容,因為不同版本而有些出入。但是這一本的內容是直接從他(止貢究巴大師)的教言集中節錄的,因此可能比較正確。
接下來,是英語的口傳──用我破破的英語。事實上我的英語不是英語,而是藏式英語,所以不很標準。
我的英語老師是英國人,但是我總遇到很多從美國來的朋友,本來口音就沒有固定,再加上各國朋友的指正,因此到底是「啊」還是「依」,我也沒有攪懂,再加上自己的母語口音,因此,各種語言混亂之下,還滿好聽呢!
接下來華語的口傳,華語也很麻煩的。可能外國人不懂,就不說了,但是可能也知道的,就是華語裡也有普通話,有各地區的方言,例如台灣口音等,無論如何,一會兒我要說的是自己的華語,不管其他了。
(大手印五支證道歌中文口傳)
接下來是韓語口傳。
這次很多韓國朋友前來參加。因此,也不管自己韓語學得怎麼樣了,只希望他們歡喜就好。
我沒有什麼要多說了。這次各位前來參加祈願法會,大家能夠齊聚一堂,我真的非常歡喜,發自內心的,我想跟大家說聲「謝謝」!
放眼望去,我看到的是各位歡喜的容顏,我希望在未來,這幅美麗的景象,跟我永遠不分離。
沒有什麼要說了。這次我參予了祈願法會,就我個人來說,如果有積聚任何善業,全部回向給盡虛空一切眾生,尤其回向給各位,祝福各位一切如意圓滿。
又快要是新的一年了,因此,祝福各位新年快樂!我們都希望新年能夠有新希望,我以前也說過,我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能夠圓滿和我有緣、相信我的朋友們的心願。尤其,今天在座的各位來自世界各地,在你們的國家裡,有很多我認識的朋友,我總是想著他們。因此,希望在新的一年裡,我能夠在不同的國家裡和大家相見,這是我新年的願望。最後,再次祝福每一位新年快樂!
今天還要教哪一句藏語呢?大家…薩哇芒嘎浪(一切吉祥圓滿)!

轉載自

采访Ken--第一个日本Ashtanga授权教练,也是艾扬格的授权教练

日本老师Ken和他的学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c6a8601008d06.html
Sherri: 在Ashtanga 比其它瑜伽体系更强调体位, 对于那些体位进步慢的学员,你有和建议?

Ken: 我是在32岁才开始练习,我4年才能做莲花坐, 5年后才能下起腰, 不能性急,很高兴地接受你的身体状况, 注意呼吸,也不要沮丧, 当你做好了体位, 你可能自满,当你做不好体位可能会沮丧,自满和沮丧都是你精神发展的不利因素.平时在练习Ashtanga时也不用太注重体位.
Sherri: 因为我以前不爱运动,所以一开始练Ashtanga是简直就是挣扎, 随着体力增强,觉得越来越容易, 当你开始练习Ashtanga是什么情况, 是否觉得越来越容易?

Ken: 我本身爱运动,爱冲浪,练了多年的艾扬格, 一接触Ashtanga就爱上了它.当我开始练习时日本并没有老师, 我是每天看着Pattabhi Joi教几个学生的录象带练习的, 并不觉得越来越容易,因为现在练习的体位越来越高级,但练习更有意识awareness, 知道自己的极限limite, 不过度not too hard ,又不偷懒, 练习更愉快.more fun.应该是比以前放松,于是也容易些了吧.

Sherri:你对瑜伽的看法是什么?

Ken: 瑜伽让你自由, 我们都有一些规则和极限,什么是对,是么是不对, 比如说有人说这对,有人说那对, 结果两人就开始争吵, 如果是你就不会与人争,OK,接受不同的看法, 更宽容,更接受, 更自由,放松, 开放的感觉. 瑜伽让我的思维越来越开放, 愉快地接受身边的事物.

Sherri:你建议Ashtanga练习者除了练习体位外还应做些什么?

Ken: 看《瑜伽经》, 台湾好象有中文版, 听听《瑜伽经》的梵文碟子, 弄懂它的意思, 出去享受自然, 自然让你心胸开阔, 开放, 不要禁锢在大城市里. 还有冥想,最少每天10分钟.

Sherri: 你是第一个把Ashtanga带到日本的, 可以谈谈Ashtanga在日本发展的情况吗?

Ken: 12年前我开始教Ashtanga,那时后人很少, 只有几个学生, 大概有3年, 人就越来越多, 现在每天早晨的一节Mysore课,就有50人.很多人坚持不懈练习.

Sherri:你以前是Iyangar 的授权教练, 后来又开始从事Ashtanga, 你现在还练艾扬格吗? 你觉得Ashtanga更有难度Dynamic吗? 可以谈谈两者的区别吗?

Ken: 我现在不练艾扬格, Ashtanga更适合我, 练习艾扬格的人大多身体有不适,希望瑜伽练习能改善身体状况, Ashtanga 适合体质较好 ,喜欢进步的人. 不能说Ashtanga更有力Dynamic, Ashtanga中的 Vinyasa 串联体位比较有力Dynamic, 练习中的运动movement 比较Dynamic有难度, 艾扬格中的体位本身Dynamic有难度,动作的保持有难度.

Sherri: 你认为艾扬格的背景对你的Ashtanga教学有帮助吗? 你认为如果把这两种瑜伽混合太多对吗?

Ken: 很有帮助, 特别是教初学者用艾扬格的细节把动作作对, 动作的细节帮助connect the body, 注意身体, 帮助练习者专注. 道具并不是必要的, 如果你看了艾扬格的早期练习录象,他是练习的高级体位是没有用任何道具的, 使用工具的目的是不用工具, 当你利用道具把动作做好了后,应该拿掉工具.使用工具是不方便的,道具不总是在手边,当你停下来去那道具时就中断了练习的连续性,打断了Prana的流动,这在Ashtanga练习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把两种不同的系统混合太多,会影响身体,引起疼痛,和思维的不稳定。

轉載自

Sherri: Your Father is Chinese. Can you tell us a little about your background?
Ken: My father is Taiwanese chinese and has been living in Japan more than 50 years.
I was born in Tokyo and after graduate Japan University went to Los Angels and Taiwan leaned about business in the college because my father had a trading company in Japan.
I started help my father when I became 22 years old and took over his company when I became 32 years old.
I started practicing yoga about 17 years ago and opened yoga studio(International Yoag Center Tokyo) almost 15 years ago.
My first yoga teacher was Nancy senior Iyengar teacher from USA and she tought me Iyengar yoga and after 3 years of lerning with her took a Iyengar yoga assessment and received the certificate from BKS Iyengar.
Sherri: You are the first Ashtanga teacher in Japan to be authorized by Pattabhi Jois. When and How did you start your Ashtanga practice ?
Ken: I started to learn Ashtanga yoga with Guruji 10 years ago and since then my practice is focusing Ashtanga yoga.Authorized since 4 and half years ago.
Sherri: How did you like the practice back then when you started and How do you feel about it now ?
Ken:Yoga practice always helping me to move my mind more and more open and accepting the situation around me.
Sherri: In China Ashtanga is just starting up.
People begin to know about Ashtanga but many people think Ashtanga is too tough and only a few people practice it.
Can you tell me how and when Ashtanga began to gain popularity (in Japan), and how people received it at the beginning? And how do people like it now?
Ken: The life is always tough including Ashtanga yoga practice but I lerned enjoy the life when I practice even in the difficulties.The way I tought was always remind the students to accept them selves when they practice yoga. Never regret!
Sherri: Can you give some helpful advise how to maintain the regular practice.
Ken: Just keep going and keep the mind never give up even improving very slow.
sherri You used to teach Iyengar Yoga. Do you think that experience helped you in your Ashtanga practice and teaching?

Ken: Very much. The details in Iyengar help the practitioner to connect the body, to concentrate ,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beginner.
Sherri: What is similar in Iyengar and Ashtanga yoga, and what is the difference ?
Ken:Both are dynamic but very different way to approaching to evolve the spirit.Iyengar is dynamic in the posture itself, Ashtanga is dynamic in the Vinyasa --the movement.
sherri: I know some people try to use some of the Iyengar method in order to practice Ashtanga more efficiently and safer. Does that make sence to you. Can one mix too much of these two styles of yoga.?
Ken:If people mix too much of different method then affecting the body and create more pain also the mind became unstable.
Sherri: People say that Ashtanga tend to make people have injuries, and what is your advise in regard to avoid injuries?
Ken:Any yoga practicing method make people injuries if using wrong way.
Practice with patient and awarness , the breathing can avoid and heal the injuries.
Sherri: I kow you have been to China a few years ago. I am sure you will notice that Beijing has changed a lot. We are looking so much forward to the workshop with you and Basia. Welcome to Beijing!!!
Ken:I’m also looking forward to see the people in Beijing. Thanks

轉載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c6a8601008inm.html

Ken 是第一位日本授权的Ashtanga教练,也是亚洲(除印度Pattabhi Jois一家外)的第一位,来印度练习10多年了

在日本教Ashtanga时每天才5,6个学生,现在每早大概50人,Woa!!! 日本人很喜欢Ashtanga,这可能是他们的Zen思想,做事专注执着,也是由于他们比较开放国际化,爱运动。
这时期有30多个日本人来Mysore,只有3个中国人

節錄自


另推薦
2008春,印度Mysore(迈索) 阿斯汤伽练习日记(上)
2008春,印度Mysore(迈索) 阿斯汤伽练习日记(下)

2008/03/12

把印度瑜伽介紹到西方的第一人——辨喜 Vivekananda






· 從1893年在美國芝加哥參加世界宗教議會到1902年在加爾各答離世,辨喜的生命旅程就像一顆流星,短暫,卻發出耀眼的光芒。他是第一個把印度傳統哲學思想和瑜伽修行介紹到西方的先驅者,其著作已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在西方世界廣受尊崇。
曾任印度總統的拉達克裏希南(Dr. Sarvapalli Radhakrishnan)這樣評價辨喜:“他體現了這個國家的精神。他是它的崇高理想及其實現的象徵。這種精神通過我們信衆的聖歌、我們智者的哲學和我們普通民衆的祈禱表達出來。他是印度永恒精神的表達者和代言人。”



法國著名文豪羅曼·羅蘭曾在其《辨喜的生平與言教》中曾這樣描繪辨喜:“他身高5.85英尺,肩闊,胸寬,體格強壯,確切地說是有些笨重,他的手臂肌肉發達,顯然受到各種運動的鍛煉。他具有橄欖色的皮膚,豐滿的面孔,寬闊的前額,堅固的顎齒,一對漆黑而又迷人的眼睛還帶有沈重的眼皮,它的形狀不禁使人想起印度古典的蓮瓣。”

師從羅摩克裏希那

辨喜(Vivekananda,1863-1902)原名那蘭特拉納特·達特(Narendranath Datta),辨喜是其法名Vivekananda的意譯,這個名字是他於1893年到國外後開始使用的。
辨喜於1863年1月12日生於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家庭,屬刹帝利(武士)種姓,父親是受過西方文化熏陶的自由主義者,母親是一位虔誠的印度教徒。辨喜童年時十分頑皮,特別喜愛騎術、游泳和摔跤。1883年畢業於印度加爾各答省立學院,第二年又轉入市立學院攻讀法律。大學期間醉心於西方哲學和邏輯學,曾把斯賓塞的《論教育》和《基督的模仿》譯成孟加拉文,接受了無神論思想。另外,還一度參加過當時頗有影響的梵社的宗教和社會改革活動,但因該社“只能自助而不能助人”而退出。
雖然辨喜對印度的一些本土制度存有懷疑和鄙視,但對印度傳統倫理敬重有加,對印度聖人也極爲仰慕。1881年的某一天,辨喜在幾位朋友的陪同下從西門進入室利·羅摩克裏希那的房間。羅摩克裏希那仿佛看到了注定能把他的福音傳遍全世界的人,情不自禁,淚流雙頰,說到:“你姍姍來遲!怎麽忍心讓我如此苦苦等待。我的耳朵幾乎聽不到凡俗之人的聒噪。我多麽盼望把我的心思吐露給能感受我內心深處體驗的人。”接著,羅摩克裏希那站在辨喜面前,兩手交叉,開始向他講道:“主,我知道你是古代的聖賢那羅(Nara)——那羅延天(Narayana)的化身,投生世間是爲了消除人類的苦難的。”
辨喜向羅摩克裏希那提出了讓自己困惑已久的問題:
“您見到上帝了嗎?先生!”
“是的,我見到上帝與見到你一樣,只是更爲強烈一些。人是可以見到上帝的;不僅可以看到,還可以與他談話,就像我正在與你談話一樣。但誰又會在乎這些呢?人們爲妻兒,爲財富而淚流滿面,誰會爲上帝而熱淚盈眶呢?”羅摩克裏希那的話深深地打動了辨喜。告別前,他向羅摩克裏希那保證,他會很快再來看他的。
關於對羅摩克裏希那的第二次訪問,辨喜有過以下敍述——
我發現他(指羅摩克裏希那)獨自坐在一張小床上,看到我很高興,親切地叫我坐到他的身邊……但一眨眼的功夫,把他的右腳放在我的身上,這使我立即産生一種新奇的體驗。我睜開眼,看著牆壁和房間中的一切正快速旋轉並且消失到虛無之中,整個宇宙連同我個人都正消融到裹挾一切的虛無之中!我非常恐懼,想到我將面臨死亡,因爲個人的消失意味著一切的消失。
情不自禁地叫道:“您對我幹了些什麽?我父母尚健在!”
他聽了我的話,笑聲朗朗,輕輕地撫摸我的胸說:“好了,現在可以平息了。一切都會及時到來的。”’他一說完這句話,我的新奇的體驗便即刻消失了。我的神和我的身體重新合一,我又回到了我自身,並且發現屋內屋外都與以前一模一樣,沒有變化。”
幾天後,辨喜第三次訪問室利·羅摩克裏希那,這次訪問完全消除了他的疑慮,儘管此後過一段時間,他才真正接受羅摩克裏希那爲他的靈性導師和朋友。
羅摩克裏希那雖然來自偏遠的孟加拉農村,並且是個文盲,但他打破不同教派藩籬而著眼本質的傳奇性的靈性實踐,以及對深奧哲學深入淺出的理解和闡述卻讓辨喜深深折服。羅摩克裏希那的出現,使辨喜的人生開始發生重要的轉變。

托缽僧的遊歷
21歲,辯喜在大學讀書時,父親的離世和破産使家庭限入不敷出的境地,辨喜爲了尋找工作曾飽受社會的歧視和冷淡,常常衣衫襤褸忍饑挨餓地漂泊街頭。辨喜在後來的回憶中提及這段經歷時說:“我由於饑餓而瀕於死亡。我光著腳從一個辦事處晃到另一個辦事處,但到處遭到拒絕。我親自體會到了什麽是人類的同情。這是我第一次與現實生活的接觸。我發現在這種生活中是沒有貧弱者、窮苦者和被遺棄者容者之地的。……這個世界在我看來似乎是一個魔鬼的創造物。”
大學畢業後,辨喜原本想作一名法官,在羅摩克裏希那的影響下,決心獻身於印度的宗教和社會改革運動。
1888至1894年,辨喜以托缽僧的身份開始遊歷印度。在這次漫長的旅途中,辨喜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掙扎在生死線上的貧窮農夫,也有富裕的王子,有只爲生計勞碌的底層百姓,也有偉大的聖哲。與底層百姓的廣泛接觸使辨喜對貧窮苦難的生活更加有了感同身受的體恤之情。在此期間,也熟悉了印度各地的風俗習慣並學習了印度的多種地方語言,並在遊歷途中向幾位聖哲學習瑜伽經典,耆那教經典和伊斯蘭教教義。
辨喜越是思考政治上被征服、經濟上衰退的悲哀的土地,以及在文化上迷惑的印度人民,他就越是強烈地感到有一種內在的動力促使他越洋到彼岸去發現減輕印度人民苦難的方法和途徑。
事實上,早在開始全印的遊歷之前,辨喜已經萌發了去西方的念頭。1891年,辨喜聽說了1893年將在美國芝加哥召開世界宗教會議的消息。1892年10月底,辯喜向邁索爾的土邦主陳述了他的抱負:印度需要西方的現代科學觀念和一種根本的變革,而把印度的哲學與精神真諦介紹到西方是印度的義務和責任,他有志於到美國去把吠檀多的思想傳播到西方。

對美國大亨洛克費勒的“馴服”

1893年5月31日辨喜離開祖國,開始了載入史冊的赴美之行。
7月中旬,在辨喜抵達芝加哥後,方才得知宗教會議將在9月的第一周召開,沒有官方介紹信,任何人都不能作爲代表註冊,而且,代表註冊的時間也已經過了。也就是說,他必須依靠所剩不多的費用等待兩個月。
爲節省開支,辨喜前往生活費用較低的波士頓,在那裏結識了哈佛大學的希臘文教授懷特(J. H. Wright)。當懷特得知辨喜不能作爲正式代表與會的情況,就與他的朋友,世界宗教會議的代表遴選委員會主席寫信說道:“此人比我們所有博學的教授加在一起還要博學。”並交給辨喜一封介紹信和一張去芝加哥的火車票。不幸的是,到達芝加哥後,辨喜將委員會的地址弄丟了。雪下得很大,天也快黑了,他只好在放行李的一個包裝箱中度過了一夜。第二天開始沿街乞討,又餓又累,坐在路邊休息,這時對面的高樓中走出來一位婦女,帶辨喜回了家,給他吃喝,並幫他聯繫上了宗教會議。
1893年9月在11日上午10點,世界宗教會議正式召開。辨喜在會上發表了簡短的演講,但其開闊的心胸和和精神信仰打動了與會代表,辨喜成了宗教會議上最受歡迎的人。
隨後,辨喜在美國做了“人類宗教”等演講,受到了美國輿論界和學術界的關注,認識了許多著名人物,其中包括富商約翰·洛克費勒(John D. Rochfeller)。
洛克費勒從朋友那裏聽說有一位印度僧人,也幾次被邀請與辨喜見面。但由於處種原因,洛克費勒總是最後拒絕了朋友們的請求。有一天,儘管洛克費勒還是不願見辨喜,但卻被一種衝動驅使著,直接來到朋友的寓所,把打開門的管家推到一旁說,他想見那位印度僧人。進了起居室,不等稟報,徑直走進相鄰的辨喜的房間。
讓洛克費勒吃驚的是,辨喜坐在書桌後面,眼睛都不擡一下。過了一會兒,辨喜告訴洛克費勒許多除了洛克費勒本人之外,許多別人都不知道的過去的一些事情,讓他理解他所積累的財富都不是自己的,他只是一個渠道,他的義務是向世界行善事——上帝給予他的一切財富是讓他有機會幫助別人。
洛克費勒很惱怒,沒有人敢以這種方式向他講話,告訴他應該如何做事。他氣衝衝地離開了房間,甚至連一聲再見都沒說。但是,大約一周後,與第一次一次,事先沒有任何通知又忽然來到辨喜的房間。看到辨喜還與上次見面一樣處變不驚,就將一張紙扔在辨喜的書桌上,上面寫著他向公共機構捐贈一大筆款的計劃。然後,對辨喜說:“好了,你現在應該滿意了吧!你應爲此感謝我。”
辨喜甚至眼睛都沒擡,一動也不動。拿起那張紙,靜靜地閱讀,說:“你應感謝我才對。”
這是洛克費勒對公衆福利的第一筆數量龐大的捐款。

寬恕共存,接納一切

此後,辨喜遊歷美國各地,並且做了數十次演講。但他感到如果不能吸引一批虔誠的信奉者專心投入精神修煉,印度的哲學思想是不會在這裏紮下根的。於是在紐約選擇了一個僻靜的地方免費教授。
辨喜常常在講授過程中進入禪定狀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常的意識。辨喜教授學生們王瑜伽(Raja-Yoga),並輔之以智瑜伽(Jnana-Yoga)的講授。他特別強調一些修習瑜伽的必要前提,諸如簡單而有節制的食物等物質需求和生活習慣、內心的清淨、禁欲、不與惡人交往等。
辨喜的講授活動如此地受歡迎,以致在極短的時間內,許多著名的物理學家、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都對王瑜伽極感興趣。

1895年6月,根據瓦爾多小姐(Miss S. E. Waldo)記錄的課堂筆記編輯出版的《王瑜伽》一書受到美國知識份子的追捧,出版幾周後就再版三次。

著名的心理學家,哈佛大學的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教授爲此特意趕到辨喜在紐約的寓所並由此成爲他的熱烈崇拜者,將辨喜視爲吠檀多哲學的傑出體現者。
辯喜成功的秘訣在於:他把自己精神生活中所親身體驗到的東西毫無保留地教授給弟子們,而他的教導總在建立在一種理性和科學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對主題的陳舊理論解釋中。
1896年,辨喜創立了紐約吠檀多研究會(the Vedanta Society of New York)。這是一個非宗派的組織,旨在傳播和實踐吠檀多思想,並將其原理應用到一切宗教中去,其口號是——寬恕共存,接納一切宗教。不同宗教的人們都可以不用改變其信仰而登記爲本會的成員。辨喜旨在爲東西方思想交流搭建一個平臺,他堅信西方的科學與東方的哲學會攜起手來,因爲最終東西方會融合在一起。他斷言科學與吠檀多的結合是未來人類的理想。
1897年,辨喜載譽回國,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印度。辨喜的歸來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它預示著印度前所未有的精神復興的到來。整個國家都沸騰起來,以最高禮儀迎接這位印度的英雄兒子,他在世界宗教會議上大獲全勝並且在大約4年時間內在西方世界裏傳播吠檀多神聖理想,掀起了一場印度旋風,爲祖國爭光添彩。
回國後,辯喜與羅摩克裏希那的弟子們一起在加爾各答創立了以導師名字命名的羅摩克裏希那教會(Ramakrishna Mission Association),現在已經成爲印度最受尊敬的組織之一。除了宣揚導師有益於人類的教訓,並與印度不同宗教建立友誼,實現“人類宗教”的理想,該教會還切實幫助了很多貧苦階層解決生活困難,以及掃盲等。
辨喜一直想在喜馬拉雅山尋找一個僻靜的地方建立一所寺院,來自東方與西方的信衆能夠在一種道友的精神氣氛中共同修行。久尋未果,最後弟子們在距艾爾摩拉(Almora)50公里、海拔6800英尺的地方選擇了一塊地,由此處可以觀賞喜馬拉雅山千年不化的雪景。1899年3月19日,導師羅摩克裏希那生日這一天,“不二論”道院(Advaita Ashram)終於落成。爲了方便來自世界各地、屬於不同信仰的人們不受任何阻礙地開展他們的精神修習,辨喜特別規定,道院內不許設置任何聖像、神像或標誌,也不進行任何宗教儀式。
1897年6月,辨喜再度出訪西方。第一次訪問西方時,辯喜爲西方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組織效率和科學成就所震撼,對美國和歐洲表面的民主很是欣賞。但第二次訪問卻留下了相反的印象。他發現西方對財富與權力的貪得無厭和自我擴張中的殘酷的競爭。他看到一種潛在的悲劇,在對能量的不自然消耗掩蓋之下的一種可憐的疲憊,一種輕浮面具之下的深層的悲哀。
辨喜曾說:“世界的苦難不能單靠物質力量來治療,除非人性得以改變,否則,這種物質需要將會不斷提高,從而苦難也將會不斷地感受,因爲此,不管有多大的物質幫助,也不能徹底地救治人們的苦難,這個問題的唯一解決方法是要使人類變得純潔。

辨喜的瑜伽思想

辨喜對現代印度思想的一個主要貢獻就是他關於四種瑜伽的教導。
辨喜認爲,智瑜伽(Jnana Yoga)的基礎在於證悟,即證悟人的各種束縛是由無明引起的。無明就是不能瞭解事物的真正本性,不能分辨真假。獲得知識要靠學習聖賢的教導,更要自己親身去證悟所學的知識。他說自製是智瑜伽的一個必要階段,要求擺脫自私,控制肉體、心思和感官。經過長時間的修煉,最後達到三昧階段,瑜伽行者將會證悟到圓滿的統一。
信瑜伽(Bhakti Yoga)也稱爲奉愛瑜伽。辨喜認爲強烈的感情能夠喚醒和活躍人的潛在能力,虔信的道路就是純粹愛的道路,它所愛的物件不是有限者,而是至高者。通過虔誠信奉的幾個階段而最終達到與至高者完全合一。辨喜認爲虔通道路是所有瑜伽道路中最方便、最盛行的一種。
對於業瑜伽(Karma Yoga),辯喜曾說,它是一種試圖通過無私行爲或善行而達到自由的體系。業瑜伽行者可以不過問什麽是靈魂,也不用思考任何形而上學的理論,他的唯一目的就是實現無私,因此必須忘我地工作。一個人應當像主人,而不應當像奴隸那樣工作。如果一個人允許自私或利已的考慮支配自己的行爲,那麽他將變成自己欲望的奴隸。一個人必須是無所求的。
辯喜以崇敬的心情把佛陀視爲楷模。他說:“佛陀竭盡全力地工作,而沒有任何動機——既不爲金錢,也不爲名譽,更不是爲著別的什麽東西。只要一個人能做到這一點,他也會成爲佛陀,並且由他身上産生出一種能夠轉化世界的力量。這樣的人代表業瑜伽的最高典型。”
在辨喜看來,王瑜伽(raja Yoga)是通過對心靈和肉體的訓練和控制而達到解脫的一種最穩妥、最直接和最迅速的方法,因此稱它爲“王瑜伽”。不過,辨喜認爲這種方法不適用於弱者,因爲它要求一個人對自己的肉體和心靈力量充滿信心。
辨喜分別論述了四種瑜伽的道路,但他認爲它們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實現同一目的的不同方式而已。他給每個人以充分的自由去選擇和實踐自己喜歡並適應的瑜伽道路。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個人必須具有真正的誠意和堅定的決心。因此,無論採用哪一種瑜伽道路,靈魂的能量都必須全部投入到這種瑜加中來。
1902年7月4日,辯喜在禪定中離開人世,年僅39歲。之後,印度“不二論”道院出版了《辨喜全集》,共有八大卷。
在《辯喜全集》中,有這樣一段話——
有沒有地獄或天堂,有沒有靈魂,這都不重要!瞧!這個世界就是充滿貧苦窮困的世界,像佛陀一樣走入這個世界吧!盡一切力量來減輕困苦,或是爲了要做到這一切而犧牲吧!忘掉自己是第一課,這一課不管你是有神論者或者神論者、不可知論者或吠檀多論者、基督教徒或穆斯林……我的國家裏,即使是一隻狗沒有食物,也要餵養它——這就是我的全部宗教。


TIPS:

辨喜論教育

教育!教育!只有教育!經過很多歐洲城市的旅行,看到了即便普通人民的安樂和教育,使我想起了我們自己的窮困人民,常常流淚。什麽使他們不同呢?我的回答是教育……什麽是教育?教育是書本學習嗎?不是,教育是多種知識傳授嗎?也不是……教育是人的先天的完善性的表露。

辨喜論“不反抗主義”

“瑜伽師是這樣一種人,他懂得不反抗是最高的理想,又懂得這不反抗是真正掌握了力量的最高表現,還懂得反抗罪惡只不過是朝向這個最高表現,即不反抗的道路中的一個步驟。在達到這個最高理想以前,反抗罪惡是人人的責任,讓人去努力行動!讓人去戰鬥!讓人挺著胸戰鬥下去!只有當他獲得反抗力量的時候,不反抗才是一種美德。”

辨喜論東方和西方

我們這個世界,由於環境的變遷和發展,在任何時候都需要一種新的調整,因爲人是在精神和物質兩個平面上活動,調整的浪潮也就從兩個方面來。一方面是對於物質的調整,這個調整近代歐洲是主要的基地,另一方面是精神的調整,這個調整在全部世界史中亞洲一向是基地。今天,人在精神上更需要一次調整,由於不斷地依賴物質,人可能已經忘記了他神聖的本性,也可能退化爲純粹賺錢的機器,所以調整是必要的。

辨喜論中國

1893年,辨喜前往美國參加在芝加哥召開的世界宗教會議,路經中國時訪問了廣州。當他看到廣州一座寺廟的一面牆上鐫刻著梵語經文時驚喜不已。
辯喜在他的言論和著作中經常提及中國,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中國人是孔子的門徒,佛陀的弟子,他們的道德是非常嚴格和高尚的。1894年,在倫敦的一次招行會上,辨喜公開發言:“我曾經在中國和日本旅行。今天,中國雖然象一個無組織的團體,但是在它偉大的盛年時期,它擁有任何國家所不知的、最可羨的組織。我們稱之現代的很多技巧和創造,在百年甚至在幾千年以前的中國人那裏就已經使用了。
辯喜歎息於當時中國處於內外交困的“僵死”情形,但他預言,中國文化必將像“鳳凰一樣”獲得新生,擔負起“綜合西方和東方”文化的偉大使命。

2008/02大陸《瑜伽》雜誌
轉載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98e5a010080ci.html

2008/03/07

現今最流行的瑜伽修煉方法


關于瑜伽的流派
(1)jnana yoga(智慧瑜伽):熱心于研究工作,用其天賦智慧,探求人生的哲理。
(2)hatha yoga(哈達瑜伽):包括asana(體位法)和tpranayams(呼吸法),為追求身心健康的瑜伽科學。為世界上最普及的健康美容法,被廣泛應用。哈達瑜伽或譯“日月瑜伽”、“陰陽瑜伽”和“健美瑜伽”。
(3)karma yoga(行動瑜伽):包括pratyahara,或譯勞動瑜伽。以服務社會,不計較成果,在為民眾服務中得到快樂。
(4)raja yoga(冥想瑜伽):包括dharana,dhyana及samaehi,為精神集中及靜坐的瑜伽科學。
(5)bhahti yoga(拜神瑜伽):不拘何種宗教,有歸依、仰慕神主之意義。
(6)kundalini yoga(軍荼利瑜伽):以練氣為主,當全身氣脈貫通,無論是肉體健康、精神健康都會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哈達瑜伽的不同派係
舉太極為例,無論你耍的是陳家、楊家、孫家或吳家太極,它們都是太極,只是學派不同而已。 哈達瑜伽(Hatha Yoga),亦是瑜伽中的一支,是現今最流行亦最為人熟悉的瑜伽修煉方法。經過五千年的演變及發展,加上傳統瑜伽的口頭傳授方式,而非書面傳授,瑜伽的博大精深導致了其在傳授中的不確定性。結果涌現各式各樣練習哈達瑜伽的派別,而世界上的各個瑜伽分支對瑜伽姿勢的命名也有所不同。盡管這樣,大多數瑜伽分支都遵循既定的基本規則,只是在教授的方法、重點和練習上稍有不同而已。但被教授的“主角”,仍是瑜伽。因為每個人的喜好、年齡、體質以及性情都不同,你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派係練習。現在先簡單介紹當今最流行、最為人熟悉的幾個哈達瑜伽派係讓大家有一個概括的印象:

1. Ananda Yoga這一派認為身體及靈性上的修習同樣重要。必須先潔凈和提升能量,為冥想作好充分準備。隨著腦海內反復地作提示和肯定(Affirmation),每一個瑜伽姿勢最終用以擴闊或提升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Ananda Yoga的另一特色是著重一係列“能量法運動”(Energization Exercises),要求身體某部位反復收緊及放松,同時配合呼吸方法將能量帶至該處。它強調做瑜伽姿勢時必須極度放松,從而為其後的冥想做好準備。
2. Ashtanga Yoga Ashtanga Yoga,是哈達瑜伽中最講求體力的。它共有240個瑜伽姿勢,以六組動作單元結合呼吸串連起來,藉以提升身體的“熱力”,從而強化身體。因為強調力量(Strength)、柔韌度(Flexibility)和元氣(Stamina)三者同樣重要,而深受運動員或熱愛劇烈運動的人所喜愛。
3. Integral Yoga這派結合所有實踐瑜伽的步驟——瑜伽姿勢、調息法、無私的奉獻、祈禱、唱聲、冥想及自省,特別強調瑜伽是以冥想為最終目的,多過人體結構的分析,鼓勵學員練習時要“松弛”(Easeful in body)、“平靜”(Peaceful in mind)以及“有為”(Useful in life)。每一堂瑜伽會長達75分鐘,其中45分鐘用在瑜伽姿勢的鍛煉上,緊隨是放松、呼吸練習,最後就是冥想部分。具難度之余,卻溫和而沉靜,受喜歡全面地學習傳統瑜伽的人士所追隨。
4. Iyengar Yoga Iyengar Yoga可說是近年西方最為人熟悉的哈達瑜伽學派。它由國際著名的印度瑜伽大師B.K.S.Iyengar創立,將瑜伽科學及醫學化,藉以改善個人生理及心理上的種種毛病。這一派導師特別強調做瑜伽姿勢時手腳、盆骨、脊椎骨等身體部分的配合、絕對正確的位置和肌肉收緊放松的配合,對細節的掌握非常注重,因此能打好瑜伽姿勢良好的基礎,以及改善一些身體姿勢的問題。這一派也特別重視“站式”的鍛煉,呼吸技巧則稍為次要。此外,Iyengar Yoga認為練習時必須因應個人體形上的限制,因此特別鼓勵學員借道具來提高姿勢的準確性,這些道具包括毛氈、磚、攬枕、椅子、繩子等等。
5. Kripalu Yoga Kripalu Yoga常被形容為“動態的冥想”,較少著重鍛煉瑜伽姿勢時的生理細節,更多注重瑜伽姿勢帶給人在感情及心理上的感受,因此要求學員保持溫柔、慈悲及內省的態度。這一派認為,身體有它的智慧,它會發出信息,提示個人應怎樣將瑜伽姿勢流暢自然地練習下去。每一個瑜伽姿勢都會維持著一段很長的時間,以求發掘或釋放被壓抑了的情感。這種內省式的哈達瑜伽由三個階段組成:持續鍛煉(瑜伽姿勢)、意志和放下(心靈),以及順從身體的智慧。在這三個階段裏,瑜伽姿勢會因應不同情況而有不同難度:溫和的,中等的,以及劇烈的。
6. Kundalini Yoga Kundalini Yoga歷史久遠,深信生命的能量(Kundalini)隱藏于尾椎部位,只要通過各種修行(呼吸、姿勢、唱聲及冥想),這能量便會被啟發、引導至脊椎的各個“氣輪”(Chakras)上;而當“頂輪”(Crown)被打通了,人便能悟道。這一派特別著重幾種呼吸的技巧:鼻孔的交替呼吸(Alternate Nostril Breathing)、緩慢、橫膈膜的呼吸(Diaphragmatic Breathing),以及一種叫“火焰”(Breath of Fire)的呼吸法。
7. Sivananda Yoga Sivananda Yoga結合五項特定鍛煉方法:適當的運動、呼吸、深度放松、素食,以及正面思考和冥想。每一課都有特定的進程,包括呼吸練習、拜日式、12個傳統瑜伽姿勢,以及放松練習。而在課堂開始及結束時,都會有短簡的頌唱和祈禱的儀式。
8. Viniyoga 這一派瑜伽也講求瑜伽姿勢的細節,亦講求體力和耐力。學習瑜伽,必須以“Vinyasa Krama”為原則,即“有組織地研究”(an organized course of Yoga study),結合瑜伽姿勢、調息法、冥想、課本研究、輔導、心象、祈禱、唱聲及儀式。它會因應學員的個別心理狀況、身體限制,以及文化差異而教導瑜伽姿勢;脊骨的健康及呼吸,比起怎樣完成瑜伽姿勢更為重要,而且呼氣和吸氣會有意識地以不同時間及長度進行,以配合瑜伽姿勢的鍛煉。
9. Bikram Yoga 別號“高溫瑜伽”的Bikram Yoga,由瑜伽大師Bikram Choudhury始創,是近年健身界的新寵兒,特色是課堂在一個較高溫度的室內進行(攝氏38至42度),令體溫快速提升,加速排汗及排毒功能。每課結合26個瑜伽姿勢,幫助提高身體的柔韌度、強化肌肉和各個關節及韌帶,最終達到身心松弛的目的。
何謂密宗瑜伽?
約七千年前偉大的聖哲希瓦(Shiva)創立了完整身、心、靈鍛煉的體係——密宗(Tantra)。Tan意為擴展,Tra意為心靈的解脫。因此密宗就是一種讓吾人從束縳中得到解脫的鍛煉,同時它也是有限與無限間的橋梁。它並非宗教,亦非迷信,更不是烏托邦徒托空言的道理。密宗百分之九十是實踐的科學,理論是為驗證,支持實際的鍛煉而存在。它的本質是戰鬥,人需經由內外的戰鬥,以意志力來控制其世俗行為和表現,由內在的戰鬥來克服心靈所有的弱點,以靈性直覺的力量來喚醒和提升生命沉睡的無限潛能。最後掙脫一切的束縳而達至上的喜悅和解脫。
瑜伽(Yoga)意為將個體意識融入宇宙本源,亦即中國人所說的天人合一。它包含了知識瑜伽、行動瑜伽、虔誠瑜伽三個主要部分。而哈達瑜伽、勝王瑜伽、梵咒瑜伽、拙火瑜伽……等則是較為一般人所知的不同瑜伽派別。約于二千年前瑜伽行者潘坦佳利將各派瑜伽的精華綜合歸納為八部功法瑜伽(Astanga yoga),它包含了:  
一、外在行為控制。二、內在行為控制。三、瑜伽體位法。四、生命能控制法。五、感官之收攝。六、心靈集中。七、禪定。八、三摩地。所以從精細的層面而言,密宗與瑜伽是同義的。
世人都擁有無限的智能與潛能,然而多數人卻感覺不到自己所具有的這種能力。科學家們說,一般人最多只運用了這方面能力的2%,至于那些較為特殊的人物——如大科學家、赫赫有名的領袖、卓絕的藝術家等——也只不過動用到全部潛能的8%到10%罷了。因此,如能不斷地學習和充份地利用我們的潛力,必定會獲得更多的智能和力量。這種發掘內在無限潛能的科學就是密宗瑜伽的靜坐。它不是一種消極的放松,而是使內在充沛著無比的能量,心靈高度的提升。在身體、感官于寂然不動中,讓有限的﹁我執﹂超越其一切有限的束縳。靜坐中,心靈為一強而有力的梵咒(Mantra)音聲所提升。梵咒于內在以具有律動的方式默念,它使動蕩的心靈轉化為精細的波流。于此梵咒音聲更重要的是梵咒的意義;其意義即是:我就是無限的至上本體,心靈在無限的導向中,超越了狹隘的自我,而逐步的融入至上理念的目標。
古印度王式瑜伽
古印度王式瑜伽 承傳2500年古印度瑜伽修行者修行成果,經世代積淀而達瑜伽最高境界,是為瑜伽之王。但因其神秘與曾經外傳限制而少有人知,現從深山走向都市,結識有緣人,以求光大。
練習古印度王式瑜伽術,學員能在老師的帶領下自動調整呼吸,並在老師內功的帶動下迅速放松韌帶,快速增加身體的柔韌度和頭腦的靈敏度。整個過程不會喘氣,不會累。並有助于融入自然的身、心、靈調整術,增加魅力、改善睡眠、排毒、減肥,提升腦力、精力,集中注意力。
轉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