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9

瑜伽前彎類動作練習的竅門

Padangusthasana
站姿前彎手抓大拇腳指的動作,請注意不要在肩膀和膀子上用力,而是完全把腹部收緊,上背放鬆的拉長即可,這個動作是最基本但也是問題最多的動作之一。
凡是學過瑜伽的人,一定做過前彎動作。不管是站姿前彎、坐姿前彎、單手拉腳前彎、兩手拉腳前彎、開腳前彎、並腳前彎……各式變化動作輕鬆可以做到30個以上。為什麼前彎這麼多呢?因為它非常基本,做好前彎,很多動作自然做得好。前彎做不好,很多動作也難做到。
雖然它這麼基礎,可是真能做得徹底的,不是那麼多。
 對初學者來說,雖然前彎經常做,但後腿很緊的人,再怎麼都做不好,所以,為了能像大家那麼彎多一點,最常見的就是用力彎屈背脊,甚至用力來回彈背,希望手指尖能夠在來回彈動時,碰到地板,哪怕一下下也好。
 這樣做法反而讓我們經常駝著的背,更加惡化。而且初學者背部肌肉與脊椎關節都僵硬,這樣用力彈或拗背,非常容易出狀況,比如:把椎間盤拉的異位了。 
 因此,對初學者來說,做前彎只要想著三個重點:後腿肌不斷往上拉、背脊拉直和肚子完全縮進去就夠了。只要您努力做到這三點,保證一定可以做得更好,而且讓膝蓋、脊椎更安全。
進階者的挑戰
 若是您的手已經可以碰到地上了,下一個要挑戰的是:把背與腿完全拉長,腹部完全貼牢大腿,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髮夾彎”。

會取這個名字,是因為我們把身體完全對折下來,從側面看,就像一個黑色髮夾一樣。要做到這個地步,一定要把腹部整個“塞”進上半身裏,腿與背都拉直,才做得到。
 不論做站姿或坐姿的前彎,通常都會用兩手拉兩腳大拇指,或是把手塞在腳板的下方(站姿)或側面(坐姿前彎)。有很多人為了要多拉長背部,讓自己腹部更貼緊大腿,通常會很用力地扣住腳趾或腳板。
 如果您已是進階的朋友,在您做扣指前彎時,請多留意自己的肩膀是否很緊張。也就是當您在扣指前彎時,彎屈的手肘請儘量往兩側拉,這樣肩胛骨會跟著比較開,也讓肩膀比較放鬆。
同理可用
 可別小看這小小的“鬆開”的動作,它可以缷除我們背部的緊張,讓我們做前彎不要做到換不過氣來。而且學會如何鬆開肩胛骨的竅門後,同樣的技巧可以用在犬式上面。也就是當我們用力拉長上、下半身,並用力把雙手撐在地板上時,做得更輕鬆。
 瑜伽不是愈做愈緊張,而應該是愈做愈知道如何放鬆的。而放鬆肩頸是最基本又最重要的一環。此外,在做前彎時,不僅把肩胛骨鬆開,更要把背拉長且放鬆,此時,讓地心引力來拉長我們的背,會比死命用力拉長來得更舒服喔~
 前彎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
在身體上,它可因壓迫腹腔,讓內部的消化、生殖與排泄等器官活化,有效排除毒素。拉長脊背能活化漸漸僵直的背脊。拉長後腿肌能防止腿肌逐漸縮短、僵硬。站姿前彎對改善血液迴圈,以及活化腦部細胞都很有幫助。(但有高、低血壓者請不要停留太久喔~)
 在心理層面上,前彎能讓我們更接近大地之母、更謙卑,也更有包容力。在心情不好時做前彎會覺得很有安全感,能把心理的不安釋放掉。


NOTE:1.轉載自
http://bbs.ayoga.cn/viewthread.php?tid=63599&extra=page%3D1
2.在Ashtanga Yoga第一級主要均為前彎的訓練
本文似乎說明了其為何,如此強調前彎的原因

2007/10/27

荷蘭魔術師 白宮前演懸空漂浮秀


荷蘭魔術師 白宮前演懸空漂浮秀
2007-10-23 20:40/溫元樸

美國白宮這兩天特別熱鬧,不過卻與布希總統沒有關係,而是一名荷蘭魔術師,特地到白宮前面,表演盤腿懸空1公尺的奇招,結果吸引了大批媒體與遊客圍觀,成為白宮的另一項觀光資源。
白宮前又出現靜坐人士,金髮男子可不是來抗議,而是來表演魔術的;荷蘭籍魔術師「比登迪克」(拉瑪那(Ramana)),打著赤膊、穿著黑褲,在白宮正前方的賓州大道花圃,盤腿演出離地懸空1公尺的絕招,引起媒體與遊客議論紛紛。荷蘭魔術師比登迪克:「我只是想展示,『真實』並非如你所想像。」


只靠著左手的一根木棒,魔術師閉目懸空,看起來一點都不吃力,後方還有一名助手,不時走動並伸手比劃,強調懸空漂浮絕對是貨真價實;「比登迪克」說,這項對抗地心引力的魔術,是他在印度學來的,不過對於秘訣當然還是三緘其口。比登迪克:「我不能談論太多,總之你必須不斷練習,並吸收特定知識,當然也包括很多秘密。」


選在白宮前變魔術,效果的確不同凡響,短短幾小時鐵盒裡已經出現不少銅板,不過賓州大道1600號就是布希的門牌號碼,地點實在太敏感,也引起不少額外的關注。

http://news.pchome.com.tw/internation/tvbs/20071023/index-20071023204031392351.html
新聞影像詳
http://blog.udn.com/magicaldd/1323265

Indian Magic Ramana on Dutch tv
另放ㄧ部他接受荷蘭電視台的"騰空"專訪

2007/10/24

山樸傳說VILLA 瑜珈研習

高雄吳秋芳老師 瑜珈研習
一.地點:山樸傳說VILLA
http://www.sompu.com.tw/
地址:高雄縣六龜鄉寶來村中正路90號
電話:(07)688-3566 
二.時間:2007/12/29(六)~12/30(日)
12/29 1600前到達
1630-1800 佳聚(瑜珈研討)
1800-2000 晚餐
2000- 溫泉泡湯樂
12/30 0700-0830 瑜珈體位法
0830-1000 早餐
1000-1100 演講(潘思勤 主講 吃出健康)
三.費用:暫定2800(含住宿費及早晚餐)
匯款帳號:華南銀行 北高雄分行 710205021550 吳秋芳
四.報名期限:11/10前(名額有限)
五.報名電話:07-7490386 0937-322956

六.交通路線
★ 自行開車:

1、國道一或三號轉東側國道八號到底,左轉台20線東行經甲仙、荖濃即可到達寶來溫泉區。

★ 搭乘大眾運輸:

客運:

(1)、由高雄火車站前搭乘高雄客運往寶來、桃源、梅山口方向之班車至寶來站即可到達寶來溫泉區。

(2)、由台南火車站前搭乘興南客運往寶來、桃源、梅山口、天池方向之班車至寶來站即可到達寶來溫泉區。




2007/10/23

2007/10/21台南免費瑜珈交流

在離家騎腳踏車不到10分鐘的距離
我卻走了近4個月才到達
終於參加了台南樂力瑜珈週日的免費課程
到達時親切陳老師(恭喜她已得到YA200國際瑜珈教師認證)
已在一樓等學員進入
自己算一算已有2個多月,是自我沉潛練習了!
今天回到團體練習心中有點惶恐
尤其是教室及廁所一塵不染
真怕自己不小心弄髒了
真佩服陳老師的用心整理,整潔度媲美我在德國參觀的五星級旅館
陳老師在示範拜日式A動作後表示
今天有一位未曾接觸ashtanga yoga的學員
她須在旁指導,其餘同學採my sore自我練習(今天山寨王不在)

Urdhva Mukah Svanasana
感謝陳老師在我練習Urdhva Mukah Svanasana時,告訴我腳根向外翻了
其原因是收束的力量不足


Utthita Parsvakonasana

在練習Utthita Parsvakonasana時,膝部向前彎了(可能使膝部易受傷)

另後腳板亦未踏平

自我練習因無別人協助觀察,漸漸地動作亦越來越不標準而不自知

是我今天練習的最大感觸

很抱歉自己須趕回嘉義探望長期住院的父親,無法在練習後與大家溝通聊聊

今天來上課的有七位

很歡迎南部瑜珈修練者,週日時可來此教室

接受YA200國際瑜珈教師認證合格的陳老師免費指導

再次感謝

2007/10/22

葛莎雀吉 by Green tara

密宗綠度母咒
唵達咧 都達咧 都咧梭 哈


綠度母(Green Tara)的法相,是一頭二臂,全身綠色(透明),纖細而莊嚴,面帶微笑,頭髮黑色,頭戴五佛寶冠,身子放射出虹光。


左手持一枝盛放的藍色烏波羅花,花上又有兩朵蓮花,一朵未開,一朵半開,意味著未來、現在、過去三世均是如此的依著佛法的誓願而行。


右手放在右膝上,掌心向外,是與願印且持蓮花,是將蓮花施與天下的意願。


綠度母的右腳伸出蓮花日月輪,意味著隨時應機下凡救苦救難、度化眾生。

2007/10/20

Russell Case老師video(From 麥可紀 )

配合10/27課程, 再次刊登,再次感謝 麥可紀 的分享
1.Surya Namaskara A


2.Karandavasana


3.Eka Pada Sirsasana A,B,C


4.Eka Pada Sirsasana & Pincha Mayurasana


NOTE:
1.Russell Case徹徹底底過著瑜伽人規律嚴謹生活的佼佼者,在我們看來貧乏的生活他卻覺得豐富滿足。他每天晚上七點半上床就寢,不論晴雨寒暑固定每天清晨四點起床,開始每天二到三小時的八肢瑜伽自我練習,數年如一日,透過持之以恆的長期自我練習,Russell培養出超乎常人的專注力、毅力及耐心,在動作吐息間觀想自我內在及唱誦梵文經典間,更令Russell尋找到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寧靜自在,因此Russell雖然年紀很輕,但他無論何時何地都顯得親和自在十分穩重,幽默的談吐、俊俏的五官和超凡的瑜伽專業技能和知識,凡是上過他瑜伽課程的學生無不對他欽佩萬分。
*轉載自http://www.withinspace.com/studios05.htm
1994年,當Russell在芝加哥藝術學院讀書時接觸到了Suddha Wiexler的每日八支瑜珈練習。畢業之後他居住於南韓並著手於自我練習。 2001年他在德州的導師Sharon Moon 建 議他再找個更強的老師 ?一位會讓你謙虛的人?,並引介他到紐約市與Guy Donahaye學習麥索。 隔了一陣子後Russell受邀成為Guy的學徒長達兩年。 這讓他更進一步有機會受教於Sri K. Pattabhi Jois 和他的孫子Sharath Rangaswamy,之後每年他總會回到印度麥索作研習。

Russell 是位高深的瑜珈行者並得到Guruji的真傳與祝福教授瑜珈。

過去三年,Sally和Russell這對夫妻檔在英國Brighton,成功的創立了一個八支瑜珈坊。在那裡他們教導傳統Sri.K. Pattabhi Jois 派系練習至今。
*轉載自http://www.withinspace.com/teachers02.php?id=45
2.轉載自YOUTUBE
原作者是bestbuychi
http://www.wretch.cc/blog/ashtanga
麥可紀。Ashtanga 瑜珈
感謝同意刊登

2007/10/18

慶祝YouTube台灣版誕生 重新開放david swenson影片




台灣讚啦 YouTube中文版上線
【聯合報╱記者許韶芹/台北報導】
2007.10.19 11:44 am
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宣布台灣版上線,現場請來三太子跳舞、戴墨鏡造勢,展現網路傳統和自由並陳的特質。記者陳柏亨/攝影

全球影音網站龍頭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昨天宣布,YouTube即日起推出台灣版的繁體中文版,網友們不僅能看到繁體中文頁面、搜尋本地熱門影片,更可到平台上傳影音資料,向全世界發聲。
陳士駿在台灣出生,YouTube優先推出繁體中文版,台灣版首頁右上方還放了中華民國國旗。陳士駿說,將盡快推出簡體中文版。
昨天台灣版上線,首先推出全球聯播的「台灣讚啦!」宣傳影片。總統府昨成立阿扁YouTube影音分享頻道,率先推出「阿扁總統的六堂課」網路系列影片。
陳士駿說,透過YouTube台灣版(http://www.youtube.com.tw/),台北101大樓、歌仔戲、夜市小吃攤販、挽面等台灣文化,都能更快傳播到全世界。目前YouTube已和全球超過一千家媒體業者合作,在台灣則已與天下雜誌、三立電視、中視、台灣公視集團、雄獅旅遊等合作。
陳士駿表示,會再邀請更多的台灣業者成為策略聯盟夥伴,另外也很快會與電信業者推出應用在手機的影音服務。
YouTube挾其全球影音網站龍頭之姿,對台灣相關網站如無名小站形成威脅。已併購無名小站的Yahoo!奇摩表示,無名小站的伺服器就在台灣,可以提供較快的連線速度,並提供整合網誌、相簿及影音等服務。對於有新加入者把市場的餅做得更大,他們「樂觀其成」。
今年六月起,YouTube密集在十個國家推出「在地化」版本,包括英國、巴西、法國、義大利、愛爾蘭、日本、荷蘭、西班牙、德國、波蘭。
前天香港版搶先上線,昨天推出台灣版,有平易近人的繁體中文頁面,還有國內十大熱門影片排行榜、本地化內容搜尋服務,以及最愛影片、推薦影片等多種服務。
陳士駿說,線上影音將成為全新溝通模式,現在年輕人幾乎人手一台數位相機、DV,連手機都能攝影,編輯影音的軟體日新月異,透過影像,人人都可勇敢表現自我、紀錄生活。
另外,影像拍攝不再掌握在導演手中,市井小民也能拍出紀錄片。未來影音分享可以在地化,同時也能全球化,台灣本土的影片,遠在西班牙的人也能看到。

2007/10/17

瑜伽體式鍛煉的普遍原理(Iyengar Yoga)

瑜伽有一個開始,但不會結束。---Geeta Iyengar  
後彎體式按摩腎上腺,使兒茶酚胺(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s包括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這裏主要指前兩者)的分泌大量增加,因此讓我們感到精力充沛。
從人的情緒生理學上來說,這些成分在血液中濃度的增加可以讓我們振作起來,或者說興奮起來,情緒高昂起來。  
前曲體式能使人安寧下來,因爲前曲體式帶來臣服的心理感受。即使是深度的前曲體式也是冷卻安神的。  
比較起來,後彎體式是外向型的,前曲體式呢,則比較“內向”。  
在做每個體式的時候,當你完成了初步的肢體移動之後,你就應該開始對一些深層的協調性的方面進行調整。有時候,一個體式本身可能已經很有挑戰性,因此你無法再對身體的其他單獨部分作細小的調整。這時,你就需要運用一些輔助物來減少體式的難度,以便對身體其他部位作細小的調整。Iyengar先生對瑜伽的最大貢獻之一,就是他對體式修飾的細節研究以及對輔助物的精細摸索。  
當你能夠自如地結合種種細節調整之後,你就可以將具體體式的挑戰性內容一起統一起來鍛煉了,這時你可以不再需要輔助物的幫助而完成整體的體式。  
運用跳躍的方式進入和結束一個體式,對站立體式來說,是比較傳統的鍛煉方法。如果你採用這樣的跳躍方式,記住,每次跳開或者合攏的時候,保持身心的輕盈和鎮定自若。
跳躍幫助你在站立體式中保持身體兩側的平衡,這點你需要在鍛煉中去仔細體會和理解。當你跳著分開雙腿的時候,注意,動作應該從你身體的後側(軀幹、手臂、腿)開始引導(注意力和發力從身體背面開始),而不是身體的前面。(這裏似乎有陰陽的影子)  
必須在每個體式中延伸你的脊柱。不要過度壓迫身體的前側(尤其腹部和胸部),尤其是在鍛煉前曲體式時,否則會影響深呼吸。在伸展身體前側的同時,也要伸展脖子的後側。在任何體式中都不應縮短頸項後側,即使是在最厲害的後彎體式中。  
任何一個體式的鍛煉,不管身體的哪個部位落在地面上,注意,用力壓入地面,就像試圖和地面融合在一起。比如做駱駝式的時候,兩小腿的前側,下犬式時的兩手和兩腳,都應作如是練習。  
在絕大多數體式中,請保持自然呼吸(儘管在有些體式鍛煉中會不可避免地對呼吸造成一些困難,比如膝碰耳犁式Karnapidasana)。

Karnapidasana
當你在做一個頗具挑戰性的體式時,你總會有屏息的傾向。這時候,應該提醒自己,保持自然呼吸。吸氣,延伸脊柱;呼氣,推動體式的進一步深入。總體而言,在你結束一個體式,從中出來的時候,應由吸氣來完成。  
體式鍛煉開始之前,請盡可能保持消化道的空虛。要具體規定你在進食後多長時間才能鍛煉體式,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爲這有賴於你進食的量、食物的種類以及個人的消化能力(消化速度)。
保持深層的謙卑,這將有助於你的瑜伽學習。請記住,沒有任何一種途徑或者一個派系可以壟斷真理,這點很重要。
即使是每一個派系中,也總是有優秀的習練者和平庸的習練者之分。要想在瑜伽習練之途中走向成熟,必須學習尊重別人的途徑,承認別人的長處;有時甚至需要承認自己所選途徑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其他途徑(在那些方面)則可能更好。  
多應用技能,而減少精力消耗。如果你僅僅是費勁地撐住一個體式而不能存在於一個體式之中,那就請你從那個體式中出來吧。跳躍能製造身心的輕快愉悅感。吸氣,跳進一個體式。不過,如果你有低血壓,那樣的話,就應該呼氣跳躍。吸氣,向上;呼氣,往下。幾乎所有協調性的動作都是由呼氣來啓動的。支撐物和輔助物的使用並不是爲了讓你放鬆,也不是讓你用懶散的方式去做一個體式。它們是爲了讓你能夠從內在去感受一個正確的體式作帶來的感覺,從而我們能夠提升自己。
在幫助每一個習練者打開能量流通的新通道的過程中,輔助物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你做一個體式的時候,即使是一個很簡單的肩倒立變式,如果你的手或者手臂感受到有輕微的刺痛,那也都不是好的迹象。這時你已經過於拉伸手臂了,你需要減少你用力的程度。
“酸疼難以避免,痛苦則不”。  
對初學者來說,我們在一個體式中保持的時間比較短,因爲我們的耐力還比較低,我們還處在學習基本體式形態的階段。當我們取得進步了以後,我們就可以在一個體式中保持時間長一些,因爲我們已經掌握了體式的基礎。這時,我們就可以開始去做並體會體式中那些細緻的調整動作,去用力體會我們在身體某部分的每個細微調節對其他各部分的影響,體會那個細微調整對體式整體的影響。  
在每個體式中,應該像在挺屍式中那樣,放鬆臉部。  
必須在所有體式中去尋找活動和穩定之間的平衡。  
只是去做一個瑜伽體式是很簡單很容易的,但是要在一個體式中去感受、去領會、去探究,卻困難得多。  
在瑜伽體式鍛煉中,可以應用“動靜結合方法”(Vilomna Method)----製造動作,暫停下來消化吸收一下剛才的動作效應(同時可以稍微放鬆一點),接著如果感覺對了就再製造一下前面的動作,如果感覺不對的話,當然你就收回來(不做那個同樣的動作)。  
扭轉常常是比較容易讓人氣餒的體式,尤其是那些做起來讓我們覺得自己某些部分太胖或者太硬的體式,更容易讓我們情感上受傷。扭轉體式是富具挑戰性的,因爲你沒有一個可以參考的固定的點可以讓你的身體有個依靠和參照因此獲得成就後的滿足感。這就不像手倒立中跳起雙腿以及站立前曲中把手置於地面那樣簡單易於操作(因爲你知道終點在哪里)。我們通常總是覺得還有不少的空間可以扭過去,這在情感上會給人以“無所依”的困惑。  


Urdhva Prasarita Padasana




在一些需要努力使勁的體式中,比如上伸腿式(Urdhva Prasarita Padasana,仰臥手臂向後貼地置於頭後方,擡腿),你必須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在並非真正需要停下時你停下來,你在欺騙你自己。如果相反,你真正需要停下來時卻不停下來,你也是在欺騙你自己或者你甚至可能正在傷害你自己。  
當你在做大難度的體式時,請時時檢查自己的這些部位是否保持放鬆和柔軟:你的舌頭、眼睛、以及臉部的肌肉。  
對你身體能夠做到的表示感激,但是不要對它所不能做到的表示失望。  
後彎體式是強有力的情緒治療者,是處理失落和沮喪情緒很有幫助的方法。
在瑜伽鍛煉中,不像你鋪好了床,就一定要躺上去----你總是可以從新鋪床的(沒有固定的程式,你總是可以重來)。  
在有時候,你需要停下來,不再繼續對體式中的一些動作進行深化(如不再在柔韌性上努力),這時你需要在體式的其他方面進行調整。在無論哪一個體式中,如果你感覺到了頸部以上區域的緊張,注意,那是浪費能量的行爲。  
任何時候,在你拉伸大腿後部區域時注意你也務必同時加入拉伸股四頭肌(提起膝蓋骨)--這將幫助你更好地鬆開大腿的後部以及膝蓋後面的肌腱。  
體式的精神(the spirit of pose)比你的“自我”(ego)更爲重要,因此,需要的時候就使用合適的輔助物,或者簡化或者調節體式。。即使在很困難的體式中也要注意培養那種內心的寧靜。  
如果你不能很好地進入一個的體式,不能將體式做的和諧愉快,那麽應該從體式中出來,加以調整,不要就那麽呆著。我們常說不要在周圍治安狀況不良的地方閒逛,瑜伽體式也是如此。在身體其他部分不能保持和諧良好的情形下,你也不要在那裏浪費時間。  
也應該多關注整個體式對你的身心帶來的效果,並和其他體式進行比較。不要成爲一個技術崇拜者,要用心去感覺和體會。  
在每一個體式中,請注意,每一個身體部位都有它的職責。身體其他部位正在勤奮工作時,不要讓身體的某個部位鬆弛賦閑。你知道一個體式的形狀,但你的身體接受了嗎?吸氣,跳開兩腿以支撐腹部和腰部的器官。但懷孕期間不要跳,如果你有膝蓋以及下背部問題的話,也不要跳。
什麽是僵硬?什麽是靈活?什麽是輕快?什麽是沈重?什麽是緊繃?什麽是柔和?嘗試做點努力去完成所有的調整。不必爲了讓自己舒服點而搖擺不停,那樣將影響你讓自己完全呈現於當下的體式之中。  
如果在一個體式中,你感覺有些煩躁不安,那麽問一下自己:我是否在做一個合適的調整,還是僅僅爲了避免隨體式帶來的不適?
在馬戲團裏,他們也作雙手平衡姿勢(比如手倒立)。馬戲團裏的做法和瑜伽裏的做法,這兩者之間有什麽不同嗎?
區別在於在瑜伽中講究身體協調的體驗,在於身體每個部分連接爲一個整體的感覺,以及對身體每個部位的細緻覺知:即使是小腳趾,體會一下小腳趾的感受以及在整個體式中的作用。  
放鬆臉部,喉嚨,頸後部,還有你的頭腦;放鬆它們,即使你正在保持一個難度很大的體式。在一個體式中,我們常常不能保持那種對當下的專注。很自然地,我們傾向於想要把我們自己“放”到一個體式中,並且保持在那裏。在進入一個體式一會之後,觀察一下你的意識;你或許能注意到你的意識是怎樣從它應該做的事(即感知身體部位的調整)中漂移到別的事情上去,比如它也許會想:
“教練已經讓我們在這裏保持太久了”
“下一個體式要做什麽?”
“我的瑜伽墊歪了”等等等等。  
每一個體式都是用力和放鬆的組合。在每個體式之後,請暫停片刻,反思一下體式給你帶來的身心變化。  
即便隨著你年齡的增長肉體走向衰老,瑜伽也是屬於少數你可以不斷提高越來越好的事情之一。即使在他70多歲80多歲時,Iyengar先生的體式做得比他早年的更好。  
在幾乎所有的體式中,旋轉你的肩胛向後,尤其肩胛骨的下部應該壓向前。應該提高並旋起兩側腋窩旁的胸部。  
讓你的身體和意識接受並融合到一個新的模式中的唯一途徑,只有不斷重復並持之以恒的練習。

NOTE:

1.轉載自聞風老師的網誌
http://blog.sina.com.cn/u/1266249227
(上文譯自BRAD'S IYENGAR YOGA NOTEBOOK

http://www.bradpriddy.com/yoga/

,並結合了本人[聞風老師]的鍛煉經驗體會。)

2.提供英文原文給大家參考且提昇英文能力

(Yoga是世界性的,不提昇英文無法走出台灣)

Brad's Iyengar Yoga Notebook
General principles for all asanas


"Yoga has a beginning, but no end." -- Geeta Iyengar

Yoga is not an exercise; it is an exploration. The yogasanas are not static poses, but a changing dialogue with your body that is different every day. Yoga is not so much a means to achieve some outcome like flexibility or health as it is a lifelong path of deepening the "intelligence" of your body, to use Mr. Iyengar's parlance.
In each asana, one goal we are working toward is achieving some amount of "effortlessness within effort." This comes about in part from proper alignment allowing your body to support itself more and more on its skeletal structure than with muscular effort, and also through a type of somatic memory gained through repetition. It is always good to ask yourself when you are holding an asana what muscular effort you can dispense with and still hold the posture intact. Eliminate unnecessary physical effort. Do not be static in any asana -- feel where you are and do something. Constantly be feeling where your "edges" are and trying to push them back softly. In each pose, keep searching for a better, more effortless place.
Every person's body is different. Some individuals will always be less flexible than others. Having less flexibility does not preclude a person from becoming an advanced yoga practitioner. The most important flexibility is mental and emotional flexibility. Physically, the question is, can you perform the necessary actions and alignments for you to be able to breathe deeply in the asana, and perform it with increasingly less effort?
We all live in a little box called our "body." How tight our hamstrings or calves are is just one of the edges of our box. Yoga practice allows us to push back all the edges of our box so that we get to live a little more freely, with more of a feeling of ease, like living in a bigger box everyday. The asanas are designed to have both a physical and mental effect and their effect does not depend in the slightest on how deeply you can bend your torso forward in Pascimottanasana or whether you can touch your toes in Uttanasana. When you practice yoga, somewhere along the way you touch your toes, but that's just one arbitrary point in a whole lifetime of pushing back the edges of your box and it doesn't stand out there as a real "goal" to achieve or anything all that significant. The important aspect of yoga practice is receiving the benefits of the asanas in small daily doses over years.
Mere contortionism is not yoga if it is done without extending intelligence to every body part and surface, or if it is devoid of a spiritual aspect. What makes something yoga is not so much what is done, but how it is done and what the effect of doing it is.
The subtle details of asana alignments can be so numerous as to make concentrating on many of them at once nearly impossible. Fortunately that is neither necessary nor advisable. It is perfectly reasonable to take certain alignments to focus on during a given session while giving less conscious attention to others. Through repetition and maturity of practice, as our cellular learning deepens and our awareness expands throughout the body, many of the alignments occur more or less spontaneously or habitually without conscious thought.
Never rush into your deepest pose all at once. Move slowly and gradually to your deepest position. As you begin to move into an asana, feel for the first place of tension or "edge" that you come to. Pause at that place, and relax into that edge. Clarify your posture, and wait for the sensations of stretch, pain, or tension to fall away somewhat. Then move into the pose deeper until you find a new "edge." Pause again, breathe. Repeat this process over and over until you reach the final edge for that pose for that particular day, when the sensations of tension no longer release with sufficient waiting.
After you have made all the adjustments and actions you know how to make in a given asana, then the practice of that asana begins. You need to remain in the pose for a length of time before coming out, allowing each edge to soften. Resist the temptation to come right out of the asana when you have finished making all the adjustments you know to make. Hold the position and wait for the inner cue to know it is time to come out of the asana. There is no final edge or final posture. New edges always appear.
It is somewhat superfluous to try to recommend certain lengths of time to stay in each posture. The amount of time you should spend in an asana will vary based on your experience, level of practice, level of energy on a given day, difficulty of the particular asana, and personal constitution. While 30 seconds in Adho Mukha Svanasana may be all one individual can do, another will find 5 minutes suits their disposition on a given day. While you should aim for an overall lengthening of the amount of time you spend in each asana, trying to recommend a number of seconds or minutes that will fit everyone is impossible. Stay in each pose as long as it feels integrated, solid, maybe sublime, and then move on to another pose when that quality fades. That is to say, stay in a pose until you lose equanimity or peacefulness in the pose.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you give up early because an asana is difficult or uncomfortable for you, only that you do not carry on unnecessarily long in a posture in which you have lost somatic attention or are no longer able to extend your intelligence to each body part evenly and clearly.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anding poses is often neglected.



The standing poses develop leg and hip strength and flexibility, increasing pelvic mobility. The standing poses are not a hazing ritual for beginners, but rather the safest and best method for increasing leg (especially hamstring) flexibility required by the seated forward bends and other poses. If your hamstrings are tight, their pull keeps your pelvis from rotating forward over toward your thighs freely which will inhibit all forward bends. Attempting to do Padmasana with tight hips which do not externally rotate fully is asking for knee injury. You should not attempt Padmasana until you have adequate hip flexibility as measured, for example, by your knees being close to the floor in Sukhasana and Baddhakonasana. This hamstring and hip flexibility is cultivated mainly by the practice of the standing asanas (although there are also other asanas that are helpful).
Classically we begin each asana on the right side. Do your "bad" or less flexible side of a pose longer than your good side to even your body out from side to side. As your somatic intelligence increases, you will almost always feel that one side of your body is better in a given asana than the other side. Seek to equalize your two sides. As Mr. Iyengar has said, when one side of the body is doing better than the other side, the first side has to become the "guru" of the other side. If some body part is sore from yesterday's practice, it is good to work that area with the same pose again today, starting light. You will have to bear a little discomfort in order to learn yoga, as nothing can be learned with complete comfort. However the object of yoga practice is not to cause pain, but to relieve it and more importantly prevent it.
Incorporating good postural habits into your daily routine will pay dividends in your yoga practice and vice versa. When sitting in a chair, whenever possible fold your legs up and sit in Sukhasana or Ardha Padmasana. Sitting cross-legged in a chair, or cross-legged on the floor as much as possible will help to keep your hip flexors supple to aid in hip flexibility. Make sure you are sitting on the front edges of your sitting bones, not the rear sides or even worse, back on your gluteal muscles and flesh. Sitting back onto your tailbone (sacrum) causes your pelvis to tuck under, your low back to round, and your chest to collapse. Lengthen the front of your torso when sitting. Raise your sternum toward the ceiling. If your feet are on the floor, sit on the front part of the chair, keeping the normal concave lumbar curve (lordosis).



Allow your shoulders to fall naturally down away from your ears. It is fine to use the back of the chair for support if you use it properly, with your buttocks at the back of the chair and an arch, the normal lumbar lordosis, rather than a rounding in your lower back.



Many chairs force us to sit with our thighs level, or even worse, with our knees higher than our hips. For most people, this causes the pelvis to tilt backward and the lower back to lose its natural concavity.



Sit on a towel or pillow to elevate your pelvis if this is happening to you.
Backbends massage the adrenal glands and energize us with a surge of catecholamines. They are emotionally uplifting.



Forward bends are calming. They are poses of surrender.



Even the deepest forward bend should be cooling. Backbends are poses of extroversion. Forward bends are poses of introspection.
Once you have the gross movements of an asana achieved, you should begin to work on the more subtle actions.



Sometimes, an asana may be too challenging as a whole unit to allow working on the small actions of individual body parts. In this case, you may need to use props or modify the pose to remove some of the challenges and allow you to work on individual small actions. One of the great gifts of Mr. Iyengar to yoga is his detailed use of props and asana modifications.



Once you integrate these small individual actions, you can restore the pose to its complete form without props to practice the inherent challenges of the pose as a whole.
Jumping your feet apart and together is the classical method for entering and coming out of the standing poses. If you choose to do it, you must do it lightly and with poise. Jumping helps to open and resolve the standing poses symmetrically in a way that must be experienced to be understood. When you are jumping your legs apart, make the action occur from the back of your body, arms, and legs, not the front side.
Extend your spine in every pose. Do not compress the front of your body, especially in the forward bends. This inhibits deep breathing. As you lengthen the front of your torso, also lengthen the back of your neck. Do not shorten the back of your neck in any asana, even in the deepest backbend.
In any asana, whatever body part is on the floor, press it into the floor; merge it with the floor. This includes, for example, your shins in Ustrasana and your hands and feet in Adho Mukha Svanasana.
Your breath should be natural in most asanas (although some asanas like Karnapidasana will inevitably cause some restriction in breathing). There is always a tendency to hold the breath when trying to get into a challenging position.



Remind yourself in each asana to breathe.



Inhalation is the time to lengthen your spine, exhalation is the time to make further progress in the pose.



In general, when coming out of an asana, you should inhale as you come out.
Keep your digestive system as empty as possible before an asana session. It is really impossible to specify a certain number of hours you need to wait after eating before practicing since that will vary widely with the size of the meal and your own digestive speed.
A deep sense of humility will help you learn yoga.



It i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no one path or school has a monopoly on the truth. There are excellent and poor practitioners in all schools of yoga.



Gaining maturity in yoga practice involves learning to respect the paths that other people are on and acknowledging their merits, maybe even acknowledging that your own path is lacking in some area where another one excels.



http://www.bradpriddy.com/yoga/gen.htm

2007/10/14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的始祖蓮華生大士(Guru Rinpoche, Pema Sambhava, Pema Jungney) 是寧瑪派(俗稱紅教,意思是「老派」)創教祖師。因此要介紹藏傳佛教,應先介紹蓮華生大士。
蓮華生大士在娑婆世界弘化的神威功德,度生事迹,無法說盡。詳情可見不同密續、庫藏傳記,今僅爲初修同門略爲介紹。(明心精舍有印贈《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史略,金剛上師密咒利益》)
蓮華生大士本身是化身,以阿彌陀佛爲法身,觀世音菩薩爲報身,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身口意的三密應化身。由阿彌陀佛放光入西印度達那郭嘯湖中蓮花上化生,現八歲童子相。蓮師(即蓮華生大士)的出世,釋迦牟尼佛早有授記。由當地國王因渣菩提帶回王宮立爲王子。後感金剛薩綞現身告曰:「汝乃教主,實非政王」,就遜位修行。先師事阿難尊者,受修釋迦牟尼佛預囑傳附之法,盡得顯密經軌,究竟法義。後虛心修行,曆事諸師,所得法悉皆本尊現前得成就。蓮師當初在印度、尼泊爾等地修行之處,地境得其加持成爲修行聖地,至今仍在,例如蓮師在印度和尼泊爾邊界楊曆蘇岩洞修法時,三大力魔神作障,令三年無雨,帶來瘟疫饑荒,蓮師遣使赴印度取回普巴金剛經續,一入地境,該障即除。蓮師和曼達惹娃空行母在尼泊爾瑪拉提卡岩洞閉關,證得長壽佛不死金剛身虹光成就。大士爲調伏剛強難化衆生,現威猛相,一切天魔外道,聞名攝服,在印度和尼泊爾等地傳法利生,曆九百餘年,智悲雙運,威德普聞,沐蓮師法雨證道者無數。其「八大化身」歷史,可詳見其他傳記。蓮師在各地,以各種形式引衆生入解脫道的大行,以凡夫世智難以盡言。以下略述其入西藏的因緣。藏王赤松德真,發弘揚聖法的大願,迎寂護大師入藏,建立西藏第一寺桑耶寺(義爲「任運不變成就住處」),但黑教徒和諸魔作障,阻廟營造。寂護大師建議,只有從印度迎請鄔金國大阿奢黎蓮華生大士入藏弘法,才能調伏天魔外道諸障。蓮師入藏時降妖伏魔,令其皈依佛教,立誓爲護法,並建成桑耶寺,將佛法在雪域發揚光大,成爲西藏密宗的始祖。
若非蓮華生大士的慈悲威德,降伏了外道勢力,並將印度顯密佛法全盤傳入西藏,改變了當時的整個環境,把西藏轉變成佛教國家,就沒有以後的藏傳佛教,所以說:「密法恩源蓮華生」。蓮師在西元 810年入藏,住西藏55年半,其中48年藏王赤松德真住世(21~69歲),國中政教,如日中天,康藏佛教至今不衰,爲世宗仰,實大士的弘揚加持。後與藏土緣盡,前往羅刹國度衆。在藏王弟子面前,騰空而去,在衆前曰:「我無來去,惟信我者,即現前而爲說法,每月初十,我自來探視諸弟子」。因此後世弟子每月藏曆十號聚集,修「上師相應法」及「會供」。蓮師預知藏王後代欲毀佛法,並且末法衆生德薄障重,爲免金剛乘教法破滅衰退,或爲世智參雜走樣,並爲保留加持力,利樂後代有情,故將經續、儀軌等教法埋藏在山間岩中,及弟子心中。其成就大弟子衆爲利有情,發願轉世爲取藏者宏此教法。每岩傳法蓮師均授記取出的日期、取庫藏者、及受此教法者。蓮師弟子的轉世,化現爲取庫藏大師,適時當機應授記,取出預藏的教法,利樂衆生。流傳本密法蓮花生大士,爲西藏密教初祖,康藏一帶,幾於婦孺皆知。唯在漢地,知者甚少,由於藏密內傳,爲時甚晚之故。今介其應化事略如下:   
觀音,文殊,金剛手三菩薩共同化度之地,即蓮花生大士應化之區域。蓋由往昔康藏地方,多有類似修羅之類“麻昌”及魔鬼等衆,凶狡難調,舍密教究竟方便,莫由度化。釋迦佛在世時,傳顯教“外三乘”(九乘次第中,聲聞,緣覺,菩薩三乘,謂之顯教外三乘)及密教“外密四部”(內三乘之作部,亦稱事部,合外三乘,故稱外密四部。請參閱後段寧瑪派教法九乘次第說明。),其最深密之無上瑜伽秘密三乘,遂秘而未宣,蓋緣深秘中降魔憤怒相與雙身相,不適於當時聲聞等衆機所宜之故。其實無上密乘,在釋迦佛應化以前,即已流布於世矣。   
蓮花生大士未出世以前,如<<釋迦妥覺察爾授記經>>雲:“佛涅槃後八年,我再出應世,名‘貝馬炯列’,世間第一,莫能敵比,最上密乘,由是傳佈”。又<<甘杜渣威舉經>>雲:“佛說於我同來教主,名‘海生金剛’,傳九乘教法”(即外三乘,內三乘,密三乘。)。又<<涅槃經>>雲:“雙林示寂時,摩訶迦葉他往,惟噶達雅那,准達,滾高三人在側,佛累囑曰:我涅槃時至,爾勿焦心,亦勿號泣,即住多劫,此身終當變滅,將來當有勝我者,出生海中”。諸經記載,信而可徵,釋迦所說,側重顯教,密教金剛喇嘛蓮花生,其應化神變,不可盡述,而非凡情所能測其高深也。   
大士於佛涅槃後八年,降生於西印度“陀曩俱舍海”大蓮苞中,時維申年申月,海中蓮花粗可合抱,放五色虹光,中出小兒,相好光明,端身跌坐,國王“因陀羅菩提”抱回宮中,以爲太子。成年後,擇“振渣果國王女”文羌瑪“妻之,而禪以王位。大士在位,具有轉輪七寶之瑞,其後佯作瘋狂,令國人易其王位,遜位出家,師事阿難尊者,受學釋迦牟尼佛預囑傳付之法,嗣(嗣:隨後)往菩提道場之東南屍陀林中,修法成佛,示現種種神通,降伏魔外,化度衆生,事迹甚多,具載史乘。
西藏地方,古來笨教盛行(俗稱黑教),本無佛法。于千年前,藏王“松贊甘布”,始創造二小廟,各供一釋迦佛像,一爲大昭寺像,由唐文成公主帶來,一爲畢班寺像,由尼泊爾公主帶來,此二公主,皆爲藏王之後。至其子“赤松得贊”,大弘佛法,迎印度大德“菩提薩埵”入藏,傳“四皈依”等法。爾時,藏魔甚盛,出而作祟,修寺不成,菩提薩埵以爲非蓮花生大士不能降伏,勸王往迎,王派七人入印,禮請大士至,以次降伏諸魔,於是菩提薩埵傳小乘法,大士傳金剛乘無上大法,譯經布教,正法昌隆,極一時之盛事,並又迎請印度大密宗喇嘛五百人來藏,以相印證,故後世無間言者。   
大士在印度應化九百餘年,應聘人藏時,爲西元七四七年,離藏時爲八○○年。西藏佛教新舊派之分,是在西元九七一年之後。九七一年以前之舊派,即寧瑪派,俗稱紅教,又名前弘期;九七一年以後是新派,又名後弘期。寧瑪派之教義,依本淨見(亦名自然智見,又名大圓滿見)謂一切衆生本來是佛,無須向外馳求,法爾如是,無有生死涅槃取捨垢染等,任運而住,諸法起時,刹那圓滿故。   
寧瑪派教法,分“顯”與“密”爲九乘次第,以外,內,密三科攝之。
(甲)外三乘,內分“聲聞”,“緣覺”,“菩薩”,此爲普賢王如來遍滿一切世間之應化身釋迦牟尼佛所說“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蜜”之法,名“具相三乘”,屬顯教。
(乙)內三乘,分“尖雅”(作部),“烏巴”(行部),“約嘎”(瑜伽部),此爲普賢王如來之報身金剛薩埵在奧明天所說難行苦行修持之法,屬下三部密法,其中作部,亦通顯教。
(丙)密三乘,分嘛哈約嘎(大瑜伽),阿努約嘎(隨瑜伽),阿的約嘎(極瑜伽),此爲普賢王如來之法身佛所說,五毒即五智,不淨即淨,煩惱即菩提,名自在轉變法門。九乘判教次第,爲寧瑪派所獨有,亦爲各派所公認。條分九乘,而能概括顯密無遺,則大士之教法,自非執一經一論者可比焉。衆生機感不同,法門各異,九乘次第,雖爲諸法之會歸,然不可執其總以廢其別。要知一切諸法,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

以上所述,略舉其要,大士事迹,散見藏中未曾翻來之經甚多,據藏經記載,大小廣略種類典籍,都萬有九百,皆爲接引未來有緣之用,後世供奉大士者,所有息增懷誅四法,如治病求權求財降魔等,皆能滿願。一切地水火風空諸多災難,皆得免除,猶如摩尼寶珠,所求如意云云。   
凡學佛者,信心真實,念誦真言聖號,隨時隨地,得見大士,特於農曆每月初十日,爲其殊勝日期,是日必乘願而來視諸弟子。大士爲海中蓮花化生,不生不滅,金剛體性身,永久住世度生。據藏中傳述,大士並未入滅,尚在世間。行者平時虔誠供養禮誦修法,即在面前,不離自身,隨願祈求,無不成就,如本經中“不二啓請頌”(見附編)雲:“當茲惡世惟依尊無他”,敬請讀者深切長思三致意焉。
蓮花生大師,是西元八世紀殊勝無比的佛教大阿闍梨,藏傳佛教的教主。蓮花生大師出生在烏萇國(烏仗那)達那郭夏海中的烏東哇拉寶蓮花中。烏萇國安劄菩提王到達那郭夏海中尋找摩尼寶珠時,發現了花中的蓮花生大師,將其帶回王宮,認爲義子。蓮花生大師爲太子時,喜好獨自在樹林中坐禪修行,親見金剛薩埵顯淨相,傳予秘密教授。後來,蓮花生大師離宮出家,遊歷各地,隨吉祥師子大師等廣習顯密教法,得大成就,成爲密教大師。據智慧海王所述年月推算,他於750年由印度啓行至尼泊爾,752年至拉薩,秋季開始建桑耶寺,754年建成。761~774年組織翻譯。約于804年離藏,在印度的達羅毗荼傳法建寺達12年之久。晚年不知所終。赤松德贊爲進一步興隆佛教,在桑耶寺舉行“桑耶大誓”。自贊普到王子、大臣、將軍們參與了會盟,發誓長信三寶,奉行佛言,向祖先贊普一樣供佛,取得善知識的支援。藏傳佛教在吐蕃興盛起來。

蓮花生大士祈禱文

一切佛的化身,蓮花生大士
我祈請您加持一切衆生的身口意 雖然我的心受各種各樣的打擾
但一天終了,我的心終歸回到正法上
請加持我,我的修持能夠成功
請加持我,讓我一切修道上的染汙都能終止
請加持我,讓這一切染汙都能轉成智慧
請加持我,讓一切不合佛法的念頭會逐漸減少,最後完全終止
請加持我,讓我的慈悲心能增長
請加持我,使我的相對和究竟菩提心能增長
請加持我,能證得心的本來面目
請加持我,能迅速成佛 請加持我,讓我能救渡一切衆生

以上是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每日就寢前所念頌的祈禱文,原文爲岡波巴所撰,後經蔣揚欽哲旺波改寫。經仁波切慈悲俞允,未受口傳者亦可讀頌。

修持的目的,就是通過各種修持方法,達到超覺狀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入定,入三摩地。三摩地,又叫等至,就是平等達於極至的意思,也就是說,在這種境界中,個體的小我融於宇宙的大我,達到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境界。在這種境界中,了悟到宇宙人生的真諦,了悟到自身和宇宙乃是合一的本體,宇宙間萬法(萬有現象)是平等的,無分別的,正如佛經所說:“諸法平等無有高下”。修持到這一境界,就稱爲入定、入三摩地、也就是超覺狀態,到達這種境界,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門。這種境界也就是瑜珈的最終目的,瑜珈,就是相應,就是通過修持達到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境界。   
如果不能超越前三種狀態進入超覺狀態,人體本有的潛能、靈性、神通就不能徹底地開發出來就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能徹悟宇宙人生的真諦,不能洞察宇宙的奧秘。那麽在前面這三種狀態中,人和宇宙是對立的,心物也是二元對立。只有通過各種修持的方法,才能通過前三種狀態,進入第四種狀態。各種修煉氣、明點以及觀心等各種修持方法,最終目的都是爲了達到這種超覺狀態——入定,並不是爲了修氣脈而修氣脈,觀心而觀心。各種修持方法,只是一種達到天人合一的法門和方法,也就是達到天人合一的一種入門方法。   
在印度瑜珈學中,有一本《唵聲奧義書》,是古聖先賢在最深沈的禪定狀態下,得到的卓越的真知。   
《唵聲奧義書》包含十二個偈頌。具體地說明瞭意識的四種形態——清醒、作夢、深睡和超覺的相互關係,並說明只有把前三種狀態融入第四種狀態,即擴展到宇宙意識(之上意識、宇宙本體、大我)才能開悟和證果,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見性成佛的境界。次書把一元論的觀點,絕對不二的哲理濃縮在短短的十二個偈頌中,使人們瞭解到法門雖有千萬,然而目標卻只有一個,並且是相同的。後世許多的哲學學說,東方心理學、藏密瑜珈、密宗、顯宗的基本觀念,都是根據這個哲學發展出來的,是它的精深的奧妙。
下面分別講述意識的四種狀態。
1、 清醒狀態  
清醒狀態是人們最平常最普通的狀態。這種清醒狀態是由七個工具和十九個管道,來體驗感覺,經歷外在世界的事物。  
七個工具是地、水、火、風、空五種元素以及呼吸和自我的執著(以我爲實有、産生“我”的觀念,並且執著於這個“我”,即佛法中所講的“我執”,有我而産生各種欲望、妄想和煩惱)。十九個管道是五個運動器官(聲帶、手、腳、生殖器、肛門),五種感覺器官(眼、耳、鼻、舌、皮膚),五種氣(命根氣、下行氣、上行氣、平住氣、遍行氣)和四種內在工具(心靈、自我、智力和記憶貯藏所)。在清醒狀態下,來自外界環境的大多數資訊資料、現象被自我的執著或狹隘的自我感到所限制和忽略,受到更多的空間、時間、以往的經驗、知識和因果作用的束縛,將絕大部分的潛能壓在最低處,限制了潛能、靈性和神通的開發。這種狀態下,人和宇宙是二元的,對立的。
2、 作夢狀態  
夢境的狀態比清醒狀態更精細,意識由外界環境轉向內心。夢境來自貯藏在元意識心靈裏曾經經歷過的精細印象。在夢境中,人的意識也同清醒狀態一樣,有七個工具和十九個管道。在清醒狀態下,人們只是回憶起過去貯藏的資料。作夢時,人的意識是用來補充清醒時意識功能的不足,作夢是替清醒的意識提供資訊的一種工具。只瞭解清醒狀態,人們無法瞭解夢境;但是瞭解夢境,卻可以瞭解清醒狀態。夢境超越了清醒狀態。
3、 深睡狀態  
深睡狀態是一種較高的意識狀態,比清醒、作夢狀態又更爲精細。在這種狀態中,人們既無欲求,也不作夢,也不能體驗、感覺事物,是一種空境而具有喜悅的無意識狀態。人只是每天有一段時間進入這種深睡狀態,也就是一種空的狀態。到達此狀態, 人我俱空、心物俱空。但這種狀態,還不是最高的狀態,還應更進一步,進入到第四種狀態。
4、 超覺狀態  
此種狀態就是甚深的氣功態,或禪定狀態。《依沙奧義書》對超覺狀態的描述:“遍及一切處,彼爲光明,無形無相,完美無庇,一切不可分割,純淨,邪惡所不能侵,無所不見,無所不知,超越一切,本身存在。它永恒監臨一切衆生之行業。”這種意識的超絕狀態,又叫做至上意識、宇宙本體或者叫做自性呈現的境界。,在這種狀態中,可以見到自性,是自己融入宇宙的絕對本體,能一步一步體驗認證清醒、作夢、深睡三種狀態,從而悟得意識的一切境界,了悟這三種意識狀態産生與它們的本源——超覺、自性、宇宙本體,或至上意識,三摩地。而且,這一本源,是永恒的、無限的、不變的。佛法講“諸行無常”,這是說: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不是永恒不變的,都沒有常性,都是無常的,包括人和生命也是一樣。但一旦通過修持,達到這種境界,就可洞察宇宙人生的奧秘,也只有這種境界,才是不變的、是永恒的,通過修持,從內在得到至上意識,認識自我就是宇宙的大我,就是開悟,就是解脫。悟明宇宙和我是回應的,不二的,解脫煩惱、生死輪回。  
這種超覺狀態,超越一切感覺、知覺,是四種意識狀態中最精細和最高的狀態。超越了時間、空間和因果範疇,是無所不在的,永恒不變的。它是意識真正的本質,是生命存在的根本,無法用感官加以辯識,它隱藏在內心的最深處,我們不應以外在來追尋它,而應向內心深處來感受。所以說,修持佛法的關鍵在於修心,修持自己的內心,內心清淨,才是真正的清淨;內心清淨,就是諸佛的淨土。所以,
佛經講“爲其心淨,則佛土淨”,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也講:“愚人向外求佛,智者向內求佛。”
轉載自(原文另有藏密無上瑜珈 藏密夢觀成就法,因需有名師指點未全文轉載,網友可至原網站參閱)
http://bbs.ayoga.cn/viewthread.php?tid=59596&extra=page%3D21

2007/10/12

<瑜伽>雜誌11月卷首語 '他‘的瑜伽

· 在我的辦公室牆上,挂著一副道教嵌字對聯.對聯中的每個字都由三個不同的漢字拼成,詮釋修身養性之道.這幅對聯是悠季瑜伽的一位VIP會員送給我的.他是一位律師,2005年五一大假期間, 因爲好奇和無所事事,偶然走進悠季瑜伽舉辦的 印度呼吸法大師O.P. Tiwari的講座,從此與瑜伽結緣. 他的個子很高,常年的律師工作,讓他患有嚴重的腰椎疾病,失眠等疾症. 練習瑜伽之前,他每次下轎車,嚴重的腰痛需要他緩慢地挪出來, 就寢更是長夜綿綿的苦熬. 大師講座後,他成爲我們會館的常客. 由於他身體的虛弱狀態, 簡單的體式已經讓他大汗淋漓.每次上課,他都自己帶上一塊大毛巾,在衆多優雅女性之間揮汗如雨地堅持著.課後見到他, 他也會很不好意思,但是很精神雋爍地和你問好. 這幅對聯是他堅持習練三個月後送給我的. 他告訴我, 就寢已經是一個享受, 而腰痛也真空蒸發. 人挺拔起來了,下車一步躥下,精神也非常好,不再經常感到疲倦.這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的. 他是如此高興,所以親自請人爲我寫了這幅字, 以表感謝之情.

有很多資料表明, 瑜伽與男性在廣義概念上的健康, 有很好的調整改善作用. 它不僅能夠保障身體系統的健康,體形的完美. 還能夠讓男人遠離緊張\壓力, 提升能量, 調整平衡. 在西方,瑜伽對男性的健康功效已經被普遍認可. 據不完全統計,西方瑜伽習練者中,60%以上是男性; 有固定運動習慣的男性,3.6%會習練瑜伽,高於同期參與足球的人數。

如果,這些理論的概述不足以讓男性們投身進入瑜伽習練, 如果女性對瑜伽的熱情源於瑪多娜或好萊塢明星的楷模作用, 那麽我們更可以自豪地列舉出男性世界的英傑,如何在改造世界的同時,有瑜伽陪伴.
·
披頭士的印度之旅長達一個多月,通過冥想、默念、靜坐和潛心的修習,將身心靈淨化,列儂甚至聲稱他們找到了所謂的“極樂世界”。

在情事、國事中疲于招架的查爾斯王子,身心疲憊,並患上嚴重腰痛病,高溫瑜伽不僅讓他盡釋不適,並一改滄桑沈重的尊容,煥發了欣悅和平和。

曾以吸毒\禁食等瘋狂的舉止揮霍青春的史蒂夫·喬布斯(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在絕望時踏上印度瑜伽之旅,追隨瑜伽大師,四個月後回到現實,創辦蘋果電腦公司,而商標靈感則來自印度苦修瑜伽時戒葷時的主餐蘋果.

邁克爾·喬丹在每天的高溫瑜伽習練中,體驗身心合一的快感,保持著健美及和諧.

著名小提琴家梅紐因與IYENGARDA 大師因瑜伽結成忘年交。在60歲生日音樂會上,梅紐因選擇標準的瑜伽姿勢——長久倒立,向全場觀衆致敬,引得滿堂喝彩。

如果我們需要楷模增加認知, 以上英傑足以驗證.

奉上男性瑜伽專輯,歡迎‘他’一族加入瑜伽.

NOTE:1.轉載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98e5a01000ijj.html

2.本篇文章是2007年11月Yoga Journal大陸簡體中文版

2007/10/09

推薦一本瑜珈修練者所寫的書"Life 2.0:我的樂活人生" (作者 王文華)

自序:進入Life2.0
認識自己
2007年3月27日晚上10點,我照例做我的廣播節目。一位台北的女生call in進來,說要打給她在南部的男友。我幫她播通電話,男的自然是一頭霧水。我說:「我是王文華,你女友在線上。」他很直接,卻誠實地反應:「王文華是誰?」
大哉問!這兩年來,我也在問這個問題。
事實上,誰不在問這個問題呢?
希臘古城Delphi的阿波羅神殿前,刻著這句話:
「認識你自己。」
你若問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會說:「認識你自己。」
兩年前離開企業界,寫了《史丹佛的銀色子彈》以來,我的主業是認識自己,或者說,「重新」認識自己。過去我以為我已經很認識自己,直到某些事發生,我手忙腳亂之際,才發現:「乖乖,我竟然被自己騙了!」
是啊,我40歲了,在孔子所謂的不惑之年,我還充滿迷惑,掙扎地在認識自己。
我想我在80歲時還會做這件事。而你知道嗎,我以此為傲。
因為認識自己,是創造美好生活的基本動力。
我1967年出生,從小就瞎忙,一路忙到2005年。忙著搶第一,忙著作榜樣,忙著更上層樓,忙著征服世界。在2004年後期,我知道我必須改變,否則會變成亞歷山大大帝。不是像他一樣打到波斯,而是像他一樣早死。
2004年年底,我辭去工作。這兩年多不上班的日子,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像個嬰兒一樣,重新學步。有時快樂,有時辛苦。我第一個承認,我已經不配再當過去當過的青年楷模、學生偶像。因為嚴格講起來我學非所用,變成無業遊民。
這兩年來我有徬徨,也曾感覺迷失,我自己都需要一個偶像來指點迷津,但發現這種偶像很少。但兩年下來,嬰兒的腿慢慢茁壯,我隱約找到一條路。這種生活方式,我叫它「Life 2.0」。
Life 2.0
我不想把「Life 2.0」講成一個真理,好像它能解決所有問題。它並沒有解決我所有的問題。你若是現在看到我,會覺得我好像還是搖搖晃晃的。但我可以很誠實地說:它的確讓我比以前過得更好。
Life 2.0,是比Life 1.0更好的版本,但所用的原料,卻少了很多。
屈指算算,只有3個S。
Simple、Small、Sustainable。
簡單、渺小、永續。
1967年生,我已經40歲了。過去40年,我嘗試過很多種生活方式。1980年代,我過的是高中男生XXX的生活。1992年,我開始燒殺擄掠的MBA生活。1999年回台灣,我開始外黃內白的ABC生活。現在,我過的是SSS的生活。再過幾十年,我可能就ZZZ,安然長眠。
我曾經迷戀複雜、追求高大、喜新厭舊、用了就丟。不僅在我的寫作,也在我的生活。不僅在我的工作,也在我的愛情。但那是1.0的我,你們都已看過,如今不用多說。
如今的我,想進入2.0的世紀。用3S,取代3P。用更少的物質,擠出更甜的果汁。
Simple
3S的第一項是Simple。想要Simple,當然是過去太複雜了。在Life 1.0的後期,2004年年底,我的生活像一場剛開始撕殺的象棋:所有的棋子都擠在一起,往哪走似乎都有危機。
白天我當一家跨國公司的總經理,晚上主持廣播節目。同時在大學的夜間部教課,還參加許多演講和座談。我同時經營著各種人際關係:老闆、同事、讀者、聽眾、剪不斷的舊愛、邂逅的新歡。我忙著找老婆,別人說我是同志。我愛了年紀可以當我女兒的女生,第二天我懷疑她會不會真的是我女兒?
聽起來很瘋狂,但老實說:我還蠻享受這樣的生活。忙碌是「重要」的假相,電話一多,就自以為是宇宙的中心。別人必須圍著我轉,我吃飯甚至懶得拿起飯碗。我當時想:這樣也不錯。我經營一個小小的王國,大家表面上都要聽我的。我的薪水很好,做個10年,45歲就可以退修。
這計畫完美無缺、毫無破綻,以犯罪的術語來說,是個「Perfect Crime」(完美犯罪)。只要所有的環節都依計行事,最後大家都有優厚的報酬。壞人遠走高飛,警察銷案。太陽還是會出來,沒有人受傷害。
可惜,我的心不聽話。
當時忙碌的生活中,我已經慢慢感到空虛。雖然我還是能準時地趕到每一個會議、熱切地交換名片、假裝跟大家很熟、滔滔不絕地發言,但我的聲音中已經少了一些感情,我的ideas已經沒有新意。老闆或同事看不出來,但我自己知道:過度繁雜的生活已經把我稀釋,我像一杯冷掉的淡咖啡,不再是最好的自己。
當我是最好的自己時,我都還不那麼喜歡自己,別說當我變成了稀釋的版本。
所以在2005年1月,我辭去工作,和所有的邀約。花了畢生積蓄供我去念MBA的媽媽雖然不解,但仍送我上飛機。我回到母校史丹佛大學,尋找十年前那個還沒「上市發行」,還在「Beta測試」的自己。接下來一年,我去了歐洲、大陸,過了一段不刮鬍子、遊手好閒的日子。後來,我回到台灣,繼續寫作的工作。從那時開始,就再也沒有回到企業界的「正職」。
和昔日MBA的同學見面,他們都已經是NASDAQ公司的副總裁,或剛上市的大老闆。他們問我在做什麼,我說什麼也沒做。「你一定有在做某些事情吧!」「喔,對,我寫作!」
他們皺起眉頭、鼓起鼻子。此時,他們的黑莓機響起。我能與之抗衡的,只有一支筆。
簡單的生活,讓我能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幫助我把真正喜歡做的事做到最好。當你什麼頭銜都沒有,你會更積極地為每一天找價值。但你沒有滿檔的行程,你開始填補空虛。這兩年來,我寫的東西不比以前多,但我活過的寫作素材卻很豐富。我深刻感受到活的狀態,而不再像從前,對工作鞠躬盡瘁,但對生活交差了事。
有留白,才能看到重點。我終於承認,我不是超人。我無法做每一件想做的事、愛每一個想愛的人。過去,所有的人和事都是流水年華、浮光掠影。現在,我只能選擇和一個人、一件事,培養有意義的關係。
有留白,才能加入新的東西。我愛上了旅行、爬山、美食、公益,這些我在當總經理時打死也不會想到,別人提起時我還會嘲笑的東西。同學笑說:「你怎麼現在就開始過退休生活!」我想:這些對自己好、對別人好的事,為什麼要等到退休才做?現在做,享受的時間不是更久,幫助的人不是更多?我過去所有的大決定:上的學校、選的工作、交的朋友、愛的人,都不曾後悔。唯一後悔的是:我沒有「早一點」去做那些事。
當然,我完全了解同學們的邏輯,畢竟我也曾經那麼相信、甚至幫忙書寫過那種邏輯。曾經短暫當過「菁英」的我心知肚明:大部分菁英追求的,是名、利、和權力。年紀輕輕就開始賞花溜鳥、保護鯨魚,一定是在現實世界中活不下來的輸家。
我知道有些同學這樣看我,我沒有狠狠看回去。當輸家也好,我不需要一直贏。我有幾個第一志願的同學,生命結束在台北近郊的後山裡。我有一些所謂「放牛班」的朋友,正帶著全家人在紐西蘭快樂地放牛。我前半生有贏有輸,學到的唯一智慧是:人生只要在大的兩三件事情上做對(工作、婚姻),就會快樂了。其他一千件小事,隨他去吧。我有過名、錢,和小小的權利,也許是因為我擁有的規模不夠大,或我是個怪人,但天殺的,我真的沒有很快樂。我也不知道旅行、爬山、美食、公益是否能讓我長久快樂,但此時此刻,這一切很不錯。
這就延伸到第二個S,叫Small,渺小。
Small
和我一樣「五年級」的同學,從小是被當成聖人來教。我們的目標,是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詳見??頁〈意思是連接到有詳細談這個主題的一頁〉)。我們的步調,是「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距」。所以每個人都要當總統、太空人、科學家、蔣中正。很少人要當廚師、園丁、裁縫、木匠(可能也有,但都被老師打頭嚇阻了)。
30年後,我看到我的同學們,沒人當上總統、太空人、科學家、蔣中正。當然也沒人當上廚師、園丁、裁縫、木匠。但有很多人因為不快樂而自殺了。
為什麼?他們不都是被當做社會的菁英在培養?他們不都享用了這個社會最好的資源?如果連他們都自殺了,那些命沒有他們那麼好的人怎麼辦?
其實他們的命不好。因為從小到大社會把一個大帽子戴在他們頭上,那帽子大到蓋住他們的眼睛、鼻子,讓他們無法看見真正的人生,也無法呼吸。
我們大部分的同學,都在30歲左右經歷幻滅,然後明白兒時的夢想不會實現,於是一笑置之,去過真實的人生。但那些自殺的同學沒有一笑置之,他們把那大而無當、尾大不掉的志願當真了。他們的遺照,個個英氣勃發。只不過最後沒有擺在全國教室的前方,而是擺在令老父傷感的靈堂。
當我走出同學家中的靈堂,我領悟:還是活得小一點吧。那些試圖征服世界的同學,大部分不快樂。他們永遠有新的目標要完成,新的成就要創造。他們的名氣或帳戶都很大,但生活卻出奇的小。
當我把生活簡化、變小之後,我開始照顧自己。2005年,就在我改變生活方式的同時,台灣出現了「樂活」這兩個字。
Sustainable
兩年後的今天,「樂活」已被不同廠商賦予不同的意義。它像「愛」一樣,每個人都有一套說法,沒有人的定義能令人服氣。對我來說,「樂活」的意義很簡單:就是健康、環保、關懷。讓自己健康、也讓身旁的人健康。保護環境,讓我們之後的世世代代能健康活下去。不僅自己活,也幫助弱勢團體,讓他們和他們的子孫也有活的機會。
這說來簡單,但也像愛一樣,做起來千頭萬緒。但不管你怎麼樂活,其中最重要的觀念,就是永續(Sustainable)。永續的意義是:你的生活方式,不致於破壞自己、旁人、或環境。它是可以自己自足、長久不斷的。這種生活方式不需要駕駛者出生入死、表演特技。它可以放在auto pilot(自動駕駛)上,談笑間,帶你飛越天際。
以愛情來說,過去我追求激情,從認識、追求、約會、甚至爭吵,都要充滿戲劇性。一定要愛得要死要活、刻骨銘心,才算真愛。沒有她我若還活得下去,那就不是真愛!能眼睜睜看到她跟別的男人在一起,我就還沒有愛到骨頭裡!
但要死要活的愛很少能長久,因為第二天早上醒過來,我們會發現對方好像也並不是仙女。不過這種愛的短暫,並不減損它們的價值。有些事情本來就不應該長久,它的美就在於短促。初戀若持續到40歲,哪還有浪漫可言?做愛若能延續整晚,明天怎麼上班?
我很慶幸我談過要死要活的愛情,當時快要發神經,現在回憶起來很甜蜜。那些刻骨銘心的愛,留給我很多回憶、紀念品、和好幾本小說。它們是我的一部分,我慶幸。
但人生是往前走的。我老爸老媽若永遠在談要死要活的愛情,我也不會活到今天(或者會變成營養不良的小孩)。現在,自己也到了爸媽當年生我的年紀,我想追求的,也變成永續的關係。(好啦,我騙你的。我當然還是想追求既有激情、又能永續的關係。但我也承認那種愛很少。而且除非我條件像王力宏那麼好,否則很難得到。)
人生這牌局到了下半場,當我籌碼盡出、亮出底牌時,我不願,但不得不承認:我沒辦法再像20歲談戀愛一樣,每晚打電話打到五點,七點鐘還為她送早餐。天知道我有這個心,但可惜沒有這樣的肝。就算我有這樣的肝,但我愛的人明天一早要趕著上班,沒空吃我煎的荷包蛋。
現在坐在桌前寫情書,我掉不下愛的淚珠,掉的是逐漸稀疏的頭髮。現在躺在床上談戀愛,我終於體會到真正能給人安慰的,不是我的小說,而是輝瑞藥廠。
所以,我改行追求水到渠成、細水長流的愛。在這種愛中,因為彼此真心、價值對應,兩人的付出與接受是自動而平衡的,不需要提醒或證明,不需要勉強或做戲,不需要靠汽車洋房的大禮,不需要靠剎血為盟的毒誓。毒誓是沒用的,我知道,因為我發過很多。
除了愛,在生活其他層面,我也在尋求永續的方式。吃,我想要吃有機食物。這些食物不用農藥和化學肥料,這樣的土壤才能生生不息。住,我想住透光通風的房子。這樣的空間不需要電燈和冷氣,這樣的舒適才能永不變質。
30而立、40熱鍋
這本書中的文章,就是我追求3S的心得和心情。我把它分成食、衣、住、行、工作、理財、玩樂、Shopping、保健、關懷等主題。我不想騙你,這些原則我沒有做到100分。我偶爾還是吃垃圾食物,談垃圾愛情。我也會生病、吃化學藥品。但大體上我朝這些方向前進,也因此變成一個更快樂的人。我不知道這些方法適不適合你,畢竟希臘老祖先的名言是「認識你自己」,而不是「聽我怎麼說」。
我認識自己,所以在40歲的這一年,生活有了很大的轉變。除了繼續學習和實踐樂活,我也更積極地投入公益。2007年6月,我和「趨勢科技」的創辦人張明正一起創辦了「若水」公司(http://www.flow.org.tw/)。「若水」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我們還沒達到,但嚮往那個境界。
「若水」的目的是投資「社會企業」。
所謂「社會企業」,是指有營收、能獲利的公司,它和一般公司不同處,是它的產品或服務能解決教育、環保、醫療、貧窮等領域的社會問題。它要用商業的手法,來濟弱扶傾,消弭不公平。
媒體說我「重出江湖」,沒這麼偉大。其實我一直沒有離開。想做「社會企業」,因為從個人的角度,它把我的專長(商業)和熱情(公益)結合在一起。從社會的角度,它能讓公益團體持久經營,讓企業的慈善資源有效運用。
「社會企業」是我上半生江湖歷鍊的總結。這本書中每一個故事,都為這個新的夢想做準備。
20歲時,我追求「弱水」。40歲時,我鍾情「若水」。
孔子40不惑,我40才開始熱鍋。我心知肚明,在人生中很多事上(如婚姻和小孩),我已嚴重落後。但在某些事上(如快樂和健康),我已快步前進。從小喜歡跟人比的我,此時,是安然認輸的。但我仍精神奕奕地早起,因為就要迎接一場新的牌局。世界很大、人生很短,我已開始倒數記時,就從2.0開始。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27日 定價: 250 元
Note:1.轉載自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detail&cid=mcai(SellItems)&id=PW0007&p=excerpt&exid=38172
2.王文華目前在葆體瑜珈修練已有2年多
詳2007/10 NO.08 MY LOHAS 生活誌P.84
MY LOHAS 生活誌在全省7-11均有售NT$:69
3.另節錄其一篇文章'Be'關於瑜珈的看法
以瑜珈為例。瑜珈是一種「Be」的運動。它的動作,嬰兒或小孩可以輕易做到,但大人卻做得痛苦。為什麼?因為大人累積了多年的壓力和煩惱,慢慢與自己的身心脫節。瑜珈就是要讓大人恢復出生時呼吸自然的深度,和身體原始的彈性。
瑜珈要做的好,身體要「鬆」。「鬆」不是躺在地上,什麼都不動,那是「垮」,不是「鬆」。經過天災人禍,大人的身心都已變成廢墟。廢墟要「鬆」,必須要在身體、思想、飲食、作息等各方面不斷練習。練習花時間、花心力,絕不是無所是事、坐以待斃。
瑜珈中每一個鬆弛的動作,都需要某一個部位肌肉強勁的力量。比如說像蛙人操的「輪式」:人躺在地上,肚子朝天,身體像鼎一樣撐起來。手臂和腹部不用力,怎麼做得到?這種「鬆」,這種「Be」,靠練習,靠努力。
但如果把做瑜珈當趕流行,或是一定要跟旁邊的同學比個高低,那就不再是「Be」,而又變成扭曲。

全文詳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authors/tomwang/works/be.htm

Body
因為背痛,我開始練瑜珈,它讓我清楚感覺到身體的每個部位,以及我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在我彎不下腰、抬不起腿、撐不起肚子、腳根踩不到地板的那些片刻,我清楚地感覺到:我的身體在跟我拔河。我跟身體說:「放了我吧!」但它卻繃得更緊。我突然恍然大悟:它不願放過我,是因為這麼多年來,我從來沒有放過它。
所以我慢慢地做,慢慢地,和身體說悄悄話。我道歉,我發誓:你的委屈我都知道,以後我會對你好。

全文詳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authors/tomwang/works/body.htm




2007/10/07

LOHAS A to Z體會樂活的26種態度


LOHAS A to Z

LOHAS = 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健康與永續的生活型態,簡稱"樂活"

Aerobic《有氧》 - 有氧風行全球,打造健康完美體態。
Boulder《柏德市》 - 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都市,其自然優質環境,讓政府人民全面樂活。Cotton《有機棉》 - 天然有機棉,以天然肥供給養份,拒絕添加化學藥劑,舒適健康保護地球。Detox《排毒》 - 養生新概念,做足功課讓美食幫助體內環保,健康加分!
Ecotricity《環保能源》 - 顧名思義就是結合Eco(生態)與Electricity(電力),透過另一種方式產生能源,讓地球減少汙染。
Forest《森林》 - 森林保育刻不容緩,從減少紙張、培養回收再生習慣開始做起,環境維護人人有責!
Global Warming《全球暖化》 - 地球健康亮紅燈,保護自然則無旁貸。
Handmde《手作》 - 善用資源創作獨特商品,打造品味減少浪費。
Idea《創意》 - 玩味創意樂趣,發揮巧思更加環保。
Jog《慢跑》 - 最溫和的運動,跑出自信與健康。
Kitchen Garden《居家植栽》 - 打造居家小菜圃,種植健康天然蔬菜。
LOHAS 11 Forum《樂活研討會》 - 美國樂活盛會,全球齊聚交流新知。
Mile《哩》 - 每天一萬步,大概是5哩,健康減肥最經濟。
Nature《天然》 - 天然尚好,淨化身心永保健康。
Organic《有機》 - 剪綵生態兼顧,一舉兩得新概念。
Plasticless《少用塑膠製品》 - 減用塑膠,換回地球永續存在。
Quality《品質》 - 天然健康產品,打造良好生活品質。
R3《Reduce,Reuse, Recycle》 - 減少、再利用、回收。
Spa - 源自於拉丁文Solus Par Aqua,分別為"健康"、"經由"、"水"。
Travel《旅遊》 - 背起行囊旅行去,走進世界開闊視野。
Ur Smile《你的微笑》 - 嘴型保持U,苦悶壓力隨風而逝。
Vegetal《素食》 - 新鮮繽紛蔬果,飽滿原味健康滿點。
Website《網站》 - 樂活資訊點指之間,科技生活也能LOHAS。半農半X - X所代表的是字母交錯的兩條線即為自我及社會常規。日本一種新興生活方式,過著半自給自足的農業生活方式。
Yoga《瑜伽》 - 探索自我,鍛鍊身心擺脫疲勞。
Zzz《睡眠》 - 擁抱優質睡眠,健康美麗一次搞定。

Yoga《瑜伽》 - 探索自我,鍛鍊身心擺脫疲勞。
擁有數千年歷史的瑜珈(Yoga)在梵文裡是合ㄧ相應的意思,因此也可解釋為內在真我的統一。
在印度瑜珈代表的是身心修練的行為,流傳至今,這種追求身心靈滿足的運動,逐漸吸引現代人作為擺脫工作疲累的方式。
總是ㄧ味追求快速不求成長的現代社會,這種反樸歸真的運動,不但能使身心獲得滿足,又可藉此運動健身減肥,何樂而不為呢?

Note:
其他詳細內容請參考"MY LOHAS 生活誌 2007 6 NO.6"
本文摘錄其P.112

2007/10/04

瑜珈呼吸法

瑜伽的呼吸是瑜伽練習的重要部分,也是瑜伽練習能否收到效益的關鍵所在。呼吸是聯繫人和生理與精神的紐帶,正確的瑜伽練習必須先從呼吸的練習開始而不應先從體位法開始。但是這個時代的功利思想使得人們太容易忽略內在的訓練而吸氣的時候,不要使腹部鼓起,否則,肺就不能完全擴張。吸氣和呼氣都不能勉強進行,也不能太快,否則,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引發腦部障礙。
謂呼氣,就是把不純的空氣(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呼氣時,有意識地提起上胸部,慢慢地、有韻律地排出氣體。
要密切注意呼吸的韻律性。要象蜘蛛來去勿忙、一步步地織網一樣,來進行呼和吸的動作。有的人吸氣時間長,有的人呼氣時間長。就象對於困難和挑戰一樣,各人的血壓和血流的情況也是不同的。
進行瑜伽呼吸的目的就在於去除呼吸和血壓中的不均衡和障礙,消除煩躁不安,停止自己獨特的想法和癖好,把自己從執著中解放出來。
吸氣的方法
1 以自己最感舒服的姿勢坐定。
2 把胸、浮肋和肚臍提起,伸直脊骨。
3 儘量向下低頭,使頸部變柔軟。然後進行下頷收束法。
4 人的感情之源位於肚臍和心臟之間。脊背必須經常同這個感情之源保持接觸。身體的前部,也要始終與它接觸。同時進行擡舉和向兩側擴張的動胸部向上方和作。
5 在吸氣過程中,胸部向上方和兩側擴張時,切勿向前、後和左右傾斜。
6不能使橫膈膜出現緊張。要把空氣深深吸入橫膈膜的底部。可以想象從浮肋下,腰的周圍開始吸氣,這是深吸氣的秘訣。
7 爲了順利地接受吸入的能量,使預先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是重要的。特別是要使肺內側的節律與進入空氣的流動同步。
8 就像把水倒入肺的底部。
9 肺不發達的人,在肺臟完全發揮機能之前,必須小心翼翼地,一點點地提高肺的肺活量。
10 支氣管從氣管分出,與肺的末梢血管相連結,在那裏又分爲細支氣管。必須觀察空氣是如何到達細支氣管的。
11 就像水被土壤吸收那樣,同時也應感受到被體內的細胞所吸收。在感覺這個吸收過程時,同時也應感受到宇宙的能量(普拉納)也被吸收進來,浸透體內,給人帶來“幸福感”。
12 吸入的能量從鼻進入體內,被身體的精神次所吸收。在吸氣中,意識從肚臍上升到胸部上端。練功者必須始終感覺到身體的、精神的、心理的、知性的、生理和層次同上升的意識成爲一體。這樣,身體、呼吸、意識與內在之神便結合起來。
13 皮膚的每個毛孔,都要發揮旨在吸收普拉納的耳目作用。
14 如果吸氣過程中出現緊張,手的皮膚就會變得粗糙。請諸位觀察看手的皮膚來調節自己的呼吸。
15吸氣過程中,不能提肩,否則上肺部就得不到完全擴張,後脖部也會出現緊張。假如仔細觀察一下,則會發現,肩被提起後,是立刻就落下的。爲了不使肩提起,可以預先擡起胸部。
16鬆弛喉部,把舌平放在下顎上,但不能抵到齒牙。
17要閉眼,使之鬆弛。要預先使眼敏感,以便使它能內視吸氣時,眼球總是習慣朝上轉動,對此要注意。
18耳部、臉部的肌肉、前額的皮膚,也要預先鬆弛。
19正確的吸氣,能夠去除懶倦,刺激身心,增強元氣。
呼氣的方法
1 調正姿勢,其方法參照吸氣的1-4點。
2 呼氣要緩慢地進行。爲此,不能讓吸氣時擡起的肋間肌和浮肋鬆弛。否則,很難做到呼氣順暢和緩。
3 呼氣的動作從上胸部開始。因此不要使這部分收回。慢慢地呼氣,直到肚臍收縮,氣完全呼盡。這時,身體便同靈性融合在一起了。
4 呼氣前,要把脊柱及其左右兩側提起,使全身象紮根于地的樹木那樣穩固。
5 不能晃動身體,否則會擾亂神經和精神的活動。
6 不要收回胸部,慢慢地順暢地呼氣。假如氣息變得粗而急,那是因爲胸部和脊背回落以及沒有注意觀察氣息的流動。
7 在吸氣過程中,上半身的皮膚趨於緊張。但在呼氣過程中,要鬆弛上半身的皮膚。不過不要使背部的內側沈落。
8 臂和胸的皮膚,不能在兩腋下互相接觸。但不必特意把臂向外伸開,只要在腋下處留出些微空間即可。
9 呼氣使神經和腦平靜下來,所以人變得謙虛,不再堅持己見。
屏氣的作用及方法屏氣分爲兩種,即呼氣後的屏氣和吸氣後的屏氣。通過感覺器官和知覺器官來抑制意識,使意識集中於靈性之基礎,即意識的出發點。屏氣會使練功者的身體、情緒、精神安定下來。不能因屏氣而給腦、神經和身體帶來緊張。屏氣的目的是使神經系統恢復活力,所以必須在腦鬆弛的狀態下進行。屏氣又分爲用主觀意志進行的和自然而然進行的。用主觀意志進行的屏氣印度語叫做薩希塔屏氣。薩希塔屏氣法,有吸氣後進行和呼氣後進行的兩類。自然而然進行的屏氣印度語叫做凱瓦拉屏氣。凱瓦拉屏氣任何時候都可能在進行。在畫家專心致志繪畫時,以及牧師一心一意祈禱時所發生的屏氣就屬於這一類。在凱瓦拉屏氣發生之前,身體會無緣無故地抖動起來,腦子裏會出現幻覺,會看見令人恐怖的景象。忍耐性和持久力能幫助練功者超越這種狀態,凱瓦拉屏氣具有本能性和直覺性,它使練功者與外界脫離,與物件結合,體驗到超凡脫俗的無比平靜的喜悅。這可以說是同無限(靈性)融合的狀態。吸氣後的屏氣印度語叫做昂塔拉屏氣,它幫助練功者從宇宙獲取以能量形態表現的神。在昂塔拉屏氣過程中,神和練功者的內在之神融合爲一了。呼氣後的屏氣,印度語叫做巴夏屏氣。練功者把以氣息形態表現的自我奉獻給神,使之溶於宇宙。此外,練功者同神完全結合起來。
瑜伽經典就瑜伽練功者爲同神性成爲一體而應付出的各種祭品來比喻說明。
瑜伽呼吸法中的屏氣有吸氣後的屏氣、呼氣後的屏氣和自然的屏氣(凱瓦拉屏氣)三種。練功者的身體是奉獻祭品的祭壇,吸氣是祭品,呼氣是燃燒祭品的火。屏氣是祭品和燃燒著的火成爲一體時的狀態。瑜伽練功者應瞭解如何控制自己的呼吸。胸廓上部是吸氣的基礎,胸廓下部是呼氣的基礎。屏氣過程中體內發生的抖動類似於作好一切準備,正要開車出發的蒸汽機車的抖動。此時,普拉納(能量)在體內震顫,意識鬆弛,等待著開始呼氣的意念。同有教養、膽大心細的孩子一樣,應保持感覺的敏銳,別使自己懶倦,挺直腰幹,伸展上身的皮膚。進行屏氣切勿超越自己的能力,否則神經系統會出現異常。當腦和身體感到緊張時,是說明在屏氣過程中,意識沒能追隨上普拉納的流動。屏氣不能勉強。眼睛發紅,身體懶倦,心情焦躁,這都是危險的信號,說明屏氣做得過度了。屏氣的目的,在於平抑呼吸。屏氣時,語言、感覺和聽覺都受到了控制。在該狀態中,意識從嫌惡、貪欲、性欲、妒忌等各種感情糾葛中解脫出來,從而與普拉納成爲一體。屏氣,喚起潛在於體內的神性。易流於表面的展示,所以體位法的練習興盛而呼吸法反而不被重視,這是很嚴重的方向上的錯誤。
下面就很多朋友要求瞭解的瑜伽的呼吸作一個全面而基礎的說明。
更深入具體的技法是非常豐富而功效顯著的,但只有在這個基礎之上,由老師當面講授才可以進行練習。吸氣,就是獲取宇宙能量,它淨化身心,引導人們達到真實。它能使無限的靈性和有限生理互相結合起來。要象悄然嗅著花朵的芳香一樣,儘量柔和地、緩慢地吸入生命的“氣息”,並使之遍佈全身。在進行呼吸法時,意識必須集中呼吸,就象母親懷著愛心,關懷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在進行瑜伽呼吸法之前,必須通過體位法來鍛煉肺、橫膈膜、肋間肌和膈肌,以便進行有韻律的呼吸。呼吸變得正確而有韻律之前,意識始終同呼吸成爲一體。意識指導呼吸如何將吸入的氣息通過有關渠道,分配到全身的細胞。呼吸最終通達內在的自我。意識的作用就在於把內在的自我同呼吸、身體聯結下來。在吸氣過程中,練功者把自己的腦改變爲接受和分配能量流的器官。

轉載自
http://bbs.ayoga.cn/viewthread.php?tid=61847&extra=page%3D3

2007/10/03

靜心瑜珈

沙吉難陀大師說︰
練習瑜珈會讓你有一個輕鬆的身體、一個和平的心境以及一個有用的生命
瑜珈就是認識自己‧減輕身體的負擔‧建立一個和平的心境。
大凡世間人,不是尋樂,便是逐苦;若非自戀,就陷入自棄。
今日乃是技術圖景之世界,在我們記憶的倉庫中充塞著“意識形態”的技術和科學,以致我們忽視了思想的食譜,淡忘了生命的價值。
古人早就警世︰人的欲望是無限的。
就像凡人常把最珍貴的東西封存在最不起眼的地方,造物主把高貴靈魂的可能,賦予在我們卑微的肉體之上,於是我們便遭遇遺忘︰
遺忘了愛,遺忘了健康,遺忘了生命,遺忘了快樂,自然也就遺忘了死......
於是人的有限性和人的欲望永遠處在一種緊張之中,這種張力既是人創造力的源泉,又是人墮落的根源。
這在一個偉人或天才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今日重拾生命中的種種“遺忘”,瑜伽也似乎成了一種時尚,一種生命的“技術”。
常言︰欲望登場,靈魂便缺席了。悲哉人們精神修練,尤其對心和感官的鍛鍊。
瑜珈經中的八支,功法中前五支在於外在的控制,可稱為外瑜珈,也是為了進入後三支直入三摩地的內瑜珈所做的準備功夫。
正確的瑜伽術除了修習體位法外,還要有一顆禪修的心,因為這對一個人的自我意象、對世界的體悟與生命的聯繫,均能造成深層的改變,作為靈性修持的瑜伽使生命由自在向自覺轉化成為可能。
我們個體生命中的靈與肉之緊張是永遠存在的,瑜伽是古人開出的一張生命食譜,盡管我們每個人品嘗這道菜的想法是不盡相同。
為了肉體的健康而修持瑜伽是自在的活著,為了靈魂的淨化而修持瑜伽是自覺的生活。
用對了方法就如同要去一個新的城鎮,手邊有一張地圖,你對自己的目的地很清楚也就比別人少了走錯路機會,很快到達正確的人生目標。
體位法之前先要培養安定的功夫,
第一課 靜坐練習:
靜坐時可以把注意力輕放兩個雜念之間的美麗空檔,那就是無思無慮的覺醒境界,如仍然不能入定,可把注意力輕放頂輪,或更高的位置。
最後將手放在頭頂4-5吋高的地方,看看能否感應到清涼的生命能量。
試完右手後再試左手,看看兩邊的感覺是否相同,如果你能感應到涼風,那麼你是已經得到自覺的了。
第二課培養正念:憶念當下,當我們再做體位法練習時能讓姿勢活在身體裡,而非強迫把身體擺成體位法的姿勢。我們身體內部和外部都要觀察,任何姿勢都要清楚明白在佛陀的禪學有四句偈:「觀身如身、觀受如受、觀心如心、觀法如法」、能把行、住、坐、臥一切活在當下,借著體位法練習,使我們能自局限、毀滅性的思想和行為模式中解脫自在。
結束課程後每次要和學員分享的字句:「凡事感激」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
感激中傷你的人,因為他砥礪了你的人格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激發了你的鬥志
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該獨立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
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提醒了你的缺點
感激所有使你更堅強的人
天天做個快樂的瑜珈人

Note:
感謝Nina的瑜珈心得分享

2007/10/01

Om Numah Shivaya by Apache Indian







聽聽現代版的梵咒(Reggae雷鬼樂風)
Om Numah Shivaya是對最高層次思想的呼喚
期可淨化您的思想與語言
歌詞:
Om Numah Shivaya Lyrics
Artist: Apache Indian
Album: Karma
Jai Om Numah Shivaya
Jai Om Numah Shivaya
Intro
Well everybody would you focus your mind
Search for the truth and you will find
Good spirit and strength from within
That fights against all sin
Jai Om Numah Shivaya
Verse
I shall walk across the land that has been chosen
and I shall climb the mountain so high,I shall go across the sea and across the ocean
and sing with the bird in the sky,
Its only Jah up above man who leads the way
under whose shadow I abide,
Me say you're running and you're running and you're running awaybut from yourself you know you can¹t hide
Jai Om Numah Shivaya
Well everybody would rise and focus your mind
Search for the truth and learn to be kind
Everybody would you fight against the evil you find
Tell you people about the 'Religion of your Mind¹
Jai Om Numah Shivaya
Verse 2
He who dwells in the secret place of the most high
Shall abide under the shadow of the Almighty I
Everyday I Rise...Rise up above their lies
But still them want fight I and I
Everyday I Rise ...Rise with my spirits well high
Ca you know Jah Jah guide I and I
Jai Om Numah Shivaya


呼吸控制法練習的幾個問題

1、為何要清理經絡?  
按照哈他瑜伽的經典理論,在我們身體內部的經絡(Nadi 經脈)和輪穴(Chakra 脈輪)中充滿了雜質,一些氣脈中還存在在阻礙流動的“結”。它們都會或多或少阻礙著能量(Prana)的流動,使身體內部出現能量的不平衡狀態,這些不平衡狀態的外在表現,就是我們身體的不健康狀態,或者疾病的症狀。  
清理經絡(氣脈),就是要鬆解開氣脈中的“結”,消除其中的雜質,讓生命的能量(Prana)自由地流動,自動調節到平衡的狀態,外在的表現就是身體逐漸趨於健康,一些疾病的症狀得到控制與減輕。  
2、要清理經絡裏的什麼東西?  
我們這裏所要清理,準確地說是一種“淨化”與“清潔”,就是要鬆解開經絡(氣脈)中結,消除經絡(氣脈)的雜質,這些“結”或者“雜質”,阻礙和干擾著生命能量(Prana)的自由流動,是造成我們身心健康失衡的深層因素。  
3、呼吸控制法為什麼能幫我們清理經絡?  
呼吸控制法,是通過控制外在的呼吸,使內在生命能量(Prana)不斷增長與加強,當能量到達一定程度時,經絡(氣脈)中的雜質就會自然地消減,“結”也會自然地鬆解開來,生命能量(Prana)自然地趨於一種平衡的狀態。  
4、如何才能使呼吸控制法有效地幫我們清理經絡?  
呼吸控制法是非常精微的練習,清理經脈(氣脈)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事情。  
嚴格地說,如果專門進行呼吸控制法的練習需要以下幾個條件:  
1)坐立的體式需要舒適穩定。  
2)身體已經得到控制。  
3)飲食均衡、適宜。  
4)在有經驗的教師指導之下。、  
我們在日常的瑜伽練習中,應該在有經驗的教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呼吸控制法,謹慎地,長期地,循序漸進地練習,才能達到清潔與淨化體內經絡(氣脈)的目的。切不可盲目地進行練習,更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好勝逞強地進行一些練習,特別是屏息的練習,以免對自己的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5. 前幾天,一會學員提出有關清理經絡呼吸控制法的問題,她發現有些書上說,從左鼻孔開始練習,有的說從右鼻孔開始練習,把她弄糊塗了,無所適從。  
《哈他瑜伽之光》第二章有關清理經絡呼吸控制法(Nadisuddhi)有以下的敍述:  
採取蓮花坐姿(Padmasana),瑜伽修習者(yogi)應通過左鼻孔(Candra 月亮脈)吸氣,按照他自己的能力屏息(Kumbhaka 保息),應該通過右鼻孔(Surya 太陽脈)呼氣。                       ------ 第二章第七節  
然後,他應該再次從右鼻孔(太陽脈)吸氣,充滿整個胸部,按照自己的能力屏息(Kumbhaka 保息)後,通過左鼻孔(Candra 月亮脈)呼氣。                      ------ 第二章第八節  
通過已經呼氣的鼻孔吸氣,按照他自己的能力保持氣息(屏息),不要抑制呼氣的衝動,應該通過另外一個鼻孔緩慢地,而不是急促地呼氣。                      ------ 第二章第九節   
從上面的經典論述中,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哈他瑜伽的清理經絡呼吸控制法應該從左鼻孔開始練習。  
另外《格潤達本集》在敍述清理經絡呼吸控制法時,也是從左鼻孔開始進行練習的。  
至於從右鼻孔開始進行的練習,由於我們不清楚其歷史傳承的具體情況,故在練習中不向大家推薦。
yogic
NOTE:

2.延伸推薦閱讀

Light on Pranayama (呼吸之光) D. K. Iyengar (Author)

http://www.amazon.com/Light-Pranayama-D-K-Iyengar/dp/1855382423/ref=pd_bbs_4/002-4047209-7347200?ie=UTF8&s=books&qid=1191238007&sr=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