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4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的始祖蓮華生大士(Guru Rinpoche, Pema Sambhava, Pema Jungney) 是寧瑪派(俗稱紅教,意思是「老派」)創教祖師。因此要介紹藏傳佛教,應先介紹蓮華生大士。
蓮華生大士在娑婆世界弘化的神威功德,度生事迹,無法說盡。詳情可見不同密續、庫藏傳記,今僅爲初修同門略爲介紹。(明心精舍有印贈《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史略,金剛上師密咒利益》)
蓮華生大士本身是化身,以阿彌陀佛爲法身,觀世音菩薩爲報身,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身口意的三密應化身。由阿彌陀佛放光入西印度達那郭嘯湖中蓮花上化生,現八歲童子相。蓮師(即蓮華生大士)的出世,釋迦牟尼佛早有授記。由當地國王因渣菩提帶回王宮立爲王子。後感金剛薩綞現身告曰:「汝乃教主,實非政王」,就遜位修行。先師事阿難尊者,受修釋迦牟尼佛預囑傳附之法,盡得顯密經軌,究竟法義。後虛心修行,曆事諸師,所得法悉皆本尊現前得成就。蓮師當初在印度、尼泊爾等地修行之處,地境得其加持成爲修行聖地,至今仍在,例如蓮師在印度和尼泊爾邊界楊曆蘇岩洞修法時,三大力魔神作障,令三年無雨,帶來瘟疫饑荒,蓮師遣使赴印度取回普巴金剛經續,一入地境,該障即除。蓮師和曼達惹娃空行母在尼泊爾瑪拉提卡岩洞閉關,證得長壽佛不死金剛身虹光成就。大士爲調伏剛強難化衆生,現威猛相,一切天魔外道,聞名攝服,在印度和尼泊爾等地傳法利生,曆九百餘年,智悲雙運,威德普聞,沐蓮師法雨證道者無數。其「八大化身」歷史,可詳見其他傳記。蓮師在各地,以各種形式引衆生入解脫道的大行,以凡夫世智難以盡言。以下略述其入西藏的因緣。藏王赤松德真,發弘揚聖法的大願,迎寂護大師入藏,建立西藏第一寺桑耶寺(義爲「任運不變成就住處」),但黑教徒和諸魔作障,阻廟營造。寂護大師建議,只有從印度迎請鄔金國大阿奢黎蓮華生大士入藏弘法,才能調伏天魔外道諸障。蓮師入藏時降妖伏魔,令其皈依佛教,立誓爲護法,並建成桑耶寺,將佛法在雪域發揚光大,成爲西藏密宗的始祖。
若非蓮華生大士的慈悲威德,降伏了外道勢力,並將印度顯密佛法全盤傳入西藏,改變了當時的整個環境,把西藏轉變成佛教國家,就沒有以後的藏傳佛教,所以說:「密法恩源蓮華生」。蓮師在西元 810年入藏,住西藏55年半,其中48年藏王赤松德真住世(21~69歲),國中政教,如日中天,康藏佛教至今不衰,爲世宗仰,實大士的弘揚加持。後與藏土緣盡,前往羅刹國度衆。在藏王弟子面前,騰空而去,在衆前曰:「我無來去,惟信我者,即現前而爲說法,每月初十,我自來探視諸弟子」。因此後世弟子每月藏曆十號聚集,修「上師相應法」及「會供」。蓮師預知藏王後代欲毀佛法,並且末法衆生德薄障重,爲免金剛乘教法破滅衰退,或爲世智參雜走樣,並爲保留加持力,利樂後代有情,故將經續、儀軌等教法埋藏在山間岩中,及弟子心中。其成就大弟子衆爲利有情,發願轉世爲取藏者宏此教法。每岩傳法蓮師均授記取出的日期、取庫藏者、及受此教法者。蓮師弟子的轉世,化現爲取庫藏大師,適時當機應授記,取出預藏的教法,利樂衆生。流傳本密法蓮花生大士,爲西藏密教初祖,康藏一帶,幾於婦孺皆知。唯在漢地,知者甚少,由於藏密內傳,爲時甚晚之故。今介其應化事略如下:   
觀音,文殊,金剛手三菩薩共同化度之地,即蓮花生大士應化之區域。蓋由往昔康藏地方,多有類似修羅之類“麻昌”及魔鬼等衆,凶狡難調,舍密教究竟方便,莫由度化。釋迦佛在世時,傳顯教“外三乘”(九乘次第中,聲聞,緣覺,菩薩三乘,謂之顯教外三乘)及密教“外密四部”(內三乘之作部,亦稱事部,合外三乘,故稱外密四部。請參閱後段寧瑪派教法九乘次第說明。),其最深密之無上瑜伽秘密三乘,遂秘而未宣,蓋緣深秘中降魔憤怒相與雙身相,不適於當時聲聞等衆機所宜之故。其實無上密乘,在釋迦佛應化以前,即已流布於世矣。   
蓮花生大士未出世以前,如<<釋迦妥覺察爾授記經>>雲:“佛涅槃後八年,我再出應世,名‘貝馬炯列’,世間第一,莫能敵比,最上密乘,由是傳佈”。又<<甘杜渣威舉經>>雲:“佛說於我同來教主,名‘海生金剛’,傳九乘教法”(即外三乘,內三乘,密三乘。)。又<<涅槃經>>雲:“雙林示寂時,摩訶迦葉他往,惟噶達雅那,准達,滾高三人在側,佛累囑曰:我涅槃時至,爾勿焦心,亦勿號泣,即住多劫,此身終當變滅,將來當有勝我者,出生海中”。諸經記載,信而可徵,釋迦所說,側重顯教,密教金剛喇嘛蓮花生,其應化神變,不可盡述,而非凡情所能測其高深也。   
大士於佛涅槃後八年,降生於西印度“陀曩俱舍海”大蓮苞中,時維申年申月,海中蓮花粗可合抱,放五色虹光,中出小兒,相好光明,端身跌坐,國王“因陀羅菩提”抱回宮中,以爲太子。成年後,擇“振渣果國王女”文羌瑪“妻之,而禪以王位。大士在位,具有轉輪七寶之瑞,其後佯作瘋狂,令國人易其王位,遜位出家,師事阿難尊者,受學釋迦牟尼佛預囑傳付之法,嗣(嗣:隨後)往菩提道場之東南屍陀林中,修法成佛,示現種種神通,降伏魔外,化度衆生,事迹甚多,具載史乘。
西藏地方,古來笨教盛行(俗稱黑教),本無佛法。于千年前,藏王“松贊甘布”,始創造二小廟,各供一釋迦佛像,一爲大昭寺像,由唐文成公主帶來,一爲畢班寺像,由尼泊爾公主帶來,此二公主,皆爲藏王之後。至其子“赤松得贊”,大弘佛法,迎印度大德“菩提薩埵”入藏,傳“四皈依”等法。爾時,藏魔甚盛,出而作祟,修寺不成,菩提薩埵以爲非蓮花生大士不能降伏,勸王往迎,王派七人入印,禮請大士至,以次降伏諸魔,於是菩提薩埵傳小乘法,大士傳金剛乘無上大法,譯經布教,正法昌隆,極一時之盛事,並又迎請印度大密宗喇嘛五百人來藏,以相印證,故後世無間言者。   
大士在印度應化九百餘年,應聘人藏時,爲西元七四七年,離藏時爲八○○年。西藏佛教新舊派之分,是在西元九七一年之後。九七一年以前之舊派,即寧瑪派,俗稱紅教,又名前弘期;九七一年以後是新派,又名後弘期。寧瑪派之教義,依本淨見(亦名自然智見,又名大圓滿見)謂一切衆生本來是佛,無須向外馳求,法爾如是,無有生死涅槃取捨垢染等,任運而住,諸法起時,刹那圓滿故。   
寧瑪派教法,分“顯”與“密”爲九乘次第,以外,內,密三科攝之。
(甲)外三乘,內分“聲聞”,“緣覺”,“菩薩”,此爲普賢王如來遍滿一切世間之應化身釋迦牟尼佛所說“四諦”“十二因緣”“六波羅蜜”之法,名“具相三乘”,屬顯教。
(乙)內三乘,分“尖雅”(作部),“烏巴”(行部),“約嘎”(瑜伽部),此爲普賢王如來之報身金剛薩埵在奧明天所說難行苦行修持之法,屬下三部密法,其中作部,亦通顯教。
(丙)密三乘,分嘛哈約嘎(大瑜伽),阿努約嘎(隨瑜伽),阿的約嘎(極瑜伽),此爲普賢王如來之法身佛所說,五毒即五智,不淨即淨,煩惱即菩提,名自在轉變法門。九乘判教次第,爲寧瑪派所獨有,亦爲各派所公認。條分九乘,而能概括顯密無遺,則大士之教法,自非執一經一論者可比焉。衆生機感不同,法門各異,九乘次第,雖爲諸法之會歸,然不可執其總以廢其別。要知一切諸法,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

以上所述,略舉其要,大士事迹,散見藏中未曾翻來之經甚多,據藏經記載,大小廣略種類典籍,都萬有九百,皆爲接引未來有緣之用,後世供奉大士者,所有息增懷誅四法,如治病求權求財降魔等,皆能滿願。一切地水火風空諸多災難,皆得免除,猶如摩尼寶珠,所求如意云云。   
凡學佛者,信心真實,念誦真言聖號,隨時隨地,得見大士,特於農曆每月初十日,爲其殊勝日期,是日必乘願而來視諸弟子。大士爲海中蓮花化生,不生不滅,金剛體性身,永久住世度生。據藏中傳述,大士並未入滅,尚在世間。行者平時虔誠供養禮誦修法,即在面前,不離自身,隨願祈求,無不成就,如本經中“不二啓請頌”(見附編)雲:“當茲惡世惟依尊無他”,敬請讀者深切長思三致意焉。
蓮花生大師,是西元八世紀殊勝無比的佛教大阿闍梨,藏傳佛教的教主。蓮花生大師出生在烏萇國(烏仗那)達那郭夏海中的烏東哇拉寶蓮花中。烏萇國安劄菩提王到達那郭夏海中尋找摩尼寶珠時,發現了花中的蓮花生大師,將其帶回王宮,認爲義子。蓮花生大師爲太子時,喜好獨自在樹林中坐禪修行,親見金剛薩埵顯淨相,傳予秘密教授。後來,蓮花生大師離宮出家,遊歷各地,隨吉祥師子大師等廣習顯密教法,得大成就,成爲密教大師。據智慧海王所述年月推算,他於750年由印度啓行至尼泊爾,752年至拉薩,秋季開始建桑耶寺,754年建成。761~774年組織翻譯。約于804年離藏,在印度的達羅毗荼傳法建寺達12年之久。晚年不知所終。赤松德贊爲進一步興隆佛教,在桑耶寺舉行“桑耶大誓”。自贊普到王子、大臣、將軍們參與了會盟,發誓長信三寶,奉行佛言,向祖先贊普一樣供佛,取得善知識的支援。藏傳佛教在吐蕃興盛起來。

蓮花生大士祈禱文

一切佛的化身,蓮花生大士
我祈請您加持一切衆生的身口意 雖然我的心受各種各樣的打擾
但一天終了,我的心終歸回到正法上
請加持我,我的修持能夠成功
請加持我,讓我一切修道上的染汙都能終止
請加持我,讓這一切染汙都能轉成智慧
請加持我,讓一切不合佛法的念頭會逐漸減少,最後完全終止
請加持我,讓我的慈悲心能增長
請加持我,使我的相對和究竟菩提心能增長
請加持我,能證得心的本來面目
請加持我,能迅速成佛 請加持我,讓我能救渡一切衆生

以上是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每日就寢前所念頌的祈禱文,原文爲岡波巴所撰,後經蔣揚欽哲旺波改寫。經仁波切慈悲俞允,未受口傳者亦可讀頌。

修持的目的,就是通過各種修持方法,達到超覺狀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入定,入三摩地。三摩地,又叫等至,就是平等達於極至的意思,也就是說,在這種境界中,個體的小我融於宇宙的大我,達到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境界。在這種境界中,了悟到宇宙人生的真諦,了悟到自身和宇宙乃是合一的本體,宇宙間萬法(萬有現象)是平等的,無分別的,正如佛經所說:“諸法平等無有高下”。修持到這一境界,就稱爲入定、入三摩地、也就是超覺狀態,到達這種境界,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門。這種境界也就是瑜珈的最終目的,瑜珈,就是相應,就是通過修持達到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境界。   
如果不能超越前三種狀態進入超覺狀態,人體本有的潛能、靈性、神通就不能徹底地開發出來就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能徹悟宇宙人生的真諦,不能洞察宇宙的奧秘。那麽在前面這三種狀態中,人和宇宙是對立的,心物也是二元對立。只有通過各種修持的方法,才能通過前三種狀態,進入第四種狀態。各種修煉氣、明點以及觀心等各種修持方法,最終目的都是爲了達到這種超覺狀態——入定,並不是爲了修氣脈而修氣脈,觀心而觀心。各種修持方法,只是一種達到天人合一的法門和方法,也就是達到天人合一的一種入門方法。   
在印度瑜珈學中,有一本《唵聲奧義書》,是古聖先賢在最深沈的禪定狀態下,得到的卓越的真知。   
《唵聲奧義書》包含十二個偈頌。具體地說明瞭意識的四種形態——清醒、作夢、深睡和超覺的相互關係,並說明只有把前三種狀態融入第四種狀態,即擴展到宇宙意識(之上意識、宇宙本體、大我)才能開悟和證果,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見性成佛的境界。次書把一元論的觀點,絕對不二的哲理濃縮在短短的十二個偈頌中,使人們瞭解到法門雖有千萬,然而目標卻只有一個,並且是相同的。後世許多的哲學學說,東方心理學、藏密瑜珈、密宗、顯宗的基本觀念,都是根據這個哲學發展出來的,是它的精深的奧妙。
下面分別講述意識的四種狀態。
1、 清醒狀態  
清醒狀態是人們最平常最普通的狀態。這種清醒狀態是由七個工具和十九個管道,來體驗感覺,經歷外在世界的事物。  
七個工具是地、水、火、風、空五種元素以及呼吸和自我的執著(以我爲實有、産生“我”的觀念,並且執著於這個“我”,即佛法中所講的“我執”,有我而産生各種欲望、妄想和煩惱)。十九個管道是五個運動器官(聲帶、手、腳、生殖器、肛門),五種感覺器官(眼、耳、鼻、舌、皮膚),五種氣(命根氣、下行氣、上行氣、平住氣、遍行氣)和四種內在工具(心靈、自我、智力和記憶貯藏所)。在清醒狀態下,來自外界環境的大多數資訊資料、現象被自我的執著或狹隘的自我感到所限制和忽略,受到更多的空間、時間、以往的經驗、知識和因果作用的束縛,將絕大部分的潛能壓在最低處,限制了潛能、靈性和神通的開發。這種狀態下,人和宇宙是二元的,對立的。
2、 作夢狀態  
夢境的狀態比清醒狀態更精細,意識由外界環境轉向內心。夢境來自貯藏在元意識心靈裏曾經經歷過的精細印象。在夢境中,人的意識也同清醒狀態一樣,有七個工具和十九個管道。在清醒狀態下,人們只是回憶起過去貯藏的資料。作夢時,人的意識是用來補充清醒時意識功能的不足,作夢是替清醒的意識提供資訊的一種工具。只瞭解清醒狀態,人們無法瞭解夢境;但是瞭解夢境,卻可以瞭解清醒狀態。夢境超越了清醒狀態。
3、 深睡狀態  
深睡狀態是一種較高的意識狀態,比清醒、作夢狀態又更爲精細。在這種狀態中,人們既無欲求,也不作夢,也不能體驗、感覺事物,是一種空境而具有喜悅的無意識狀態。人只是每天有一段時間進入這種深睡狀態,也就是一種空的狀態。到達此狀態, 人我俱空、心物俱空。但這種狀態,還不是最高的狀態,還應更進一步,進入到第四種狀態。
4、 超覺狀態  
此種狀態就是甚深的氣功態,或禪定狀態。《依沙奧義書》對超覺狀態的描述:“遍及一切處,彼爲光明,無形無相,完美無庇,一切不可分割,純淨,邪惡所不能侵,無所不見,無所不知,超越一切,本身存在。它永恒監臨一切衆生之行業。”這種意識的超絕狀態,又叫做至上意識、宇宙本體或者叫做自性呈現的境界。,在這種狀態中,可以見到自性,是自己融入宇宙的絕對本體,能一步一步體驗認證清醒、作夢、深睡三種狀態,從而悟得意識的一切境界,了悟這三種意識狀態産生與它們的本源——超覺、自性、宇宙本體,或至上意識,三摩地。而且,這一本源,是永恒的、無限的、不變的。佛法講“諸行無常”,這是說: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不是永恒不變的,都沒有常性,都是無常的,包括人和生命也是一樣。但一旦通過修持,達到這種境界,就可洞察宇宙人生的奧秘,也只有這種境界,才是不變的、是永恒的,通過修持,從內在得到至上意識,認識自我就是宇宙的大我,就是開悟,就是解脫。悟明宇宙和我是回應的,不二的,解脫煩惱、生死輪回。  
這種超覺狀態,超越一切感覺、知覺,是四種意識狀態中最精細和最高的狀態。超越了時間、空間和因果範疇,是無所不在的,永恒不變的。它是意識真正的本質,是生命存在的根本,無法用感官加以辯識,它隱藏在內心的最深處,我們不應以外在來追尋它,而應向內心深處來感受。所以說,修持佛法的關鍵在於修心,修持自己的內心,內心清淨,才是真正的清淨;內心清淨,就是諸佛的淨土。所以,
佛經講“爲其心淨,則佛土淨”,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也講:“愚人向外求佛,智者向內求佛。”
轉載自(原文另有藏密無上瑜珈 藏密夢觀成就法,因需有名師指點未全文轉載,網友可至原網站參閱)
http://bbs.ayoga.cn/viewthread.php?tid=59596&extra=page%3D2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