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2

S.N 葛印卡(Goenka)老師談大念住經-觀呼吸




觀呼吸
在探索色身的範疇方面,第一節是談入出息。


  • 一處隱居的地方是需要的---隱僻又無干擾。禪修者前往一處森林,樹下 或無人居住之處 ,禪修小室---任何這三者之一。

  • 禪修者必須坐下盤腿。雙盤或單盤姿勢並非必要。如果能這樣,那倒是個能帶來較高警覺的姿勢;否則任何的盤腿姿勢,能舒適地坐上長久些就夠好了。

  • 上身部分應該豎直。

  • 覺知要安住在嘴巴周圍,鼻腔的入口處。你必須在嘴巴周圍,上嘴唇之上覺知息入和息出。

  • 然後開始用功了: 以此覺知,他入息; 以此覺知,他出息。 入長息時,他正確了知「我入長息」。出長息時,他正確了知「我出長息」。長的入息,和同樣地長的出息,都如此了知:因為它是被感覺到,體驗到的。 現在氣息變淺,短 了,也是以相同的方式了知。你會看到每一句都表示在此道路上的另一站,新體驗。當心靜了下來,煩躁減少了,而氣息就變短了。它不必像呼吸運動要受到控制,只是觀察而已。 現在他訓練自己:「我當感受全身,而入息;我當感受全身,而出息」。

  • 現在是用「學習,訓練」這個字,代替正確了知。作為一位禪修者,在呼吸上用功一兩天之後,你已經在這區域體驗到感受了。然後兩者都練習,你就到達通體都覺知到感受的階段。起初它很粗重,堅硬,緊繃,但當你持續耐心地,堅持地,保持平等心地去體驗每個感受,整個身體就融化成微細的波動,那麼你就達到了完全消融的階段。從自然的呼吸開始,你學習到達一口氣就能感知全身的重要階段: 當你呼氣時從頭到腳,當你吸氣時從腳到頭。 沒有實修就會產生迷惑。其他的傳承把這些字解釋為「呼吸的主體」,彷彿從開始、中間、結尾,以及全部的呼吸都被感覺到。當然,當氧氣跟著呼吸進入血管,它就從頭頂到腳趾移動,而感受也就跟隨著血液流動。它可以這樣的解釋,但我們是在修習觀身念住。全身必定要被感覺到,這個才是禪修者所體驗到的東西。

  • 當消融尾隨所有的不愉悅的感受而來臨時,心的癖性是以貪愛及執取來反應。這是個危險,恐怖的處境。對不愉悅的感受停止產生瞋恚,要比對愉悅的感受停止產生貪愛來得容易。但這個貪愛是瞋恚之母,而內觀的修習是---無貪愛或瞋恚。你要持續不斷地了知愉悅的感受也是無常的,只是極微的波動,泡沫,生起又滅去。有著這樣的智慧,不淨染污就會被去除,寜靜、輕安的狀態就會到來。
    現在身體的行動寂止了,他訓練自己入息出息。再次用到訓練這個字,因為藉學習及練習這個狀態已達到了。

  • 在一個小時的堅定精勤的禪坐,姿勢不能變動,起初很掙扎,現在變得很自然了。身體不動了,因為全身都沒有不愉悅的感受了。呼吸成了唯一的活動。這也是身體行動或活動的一種。當心訓練成安靜和寂止時,呼吸也變得越短,越靜,越微細,直到它彷彿一個迴轉就進來了,而且有時好像停止了。它這麼的微弱。此處也有執著的危險,以為這就是最終的階段了。

  • 現在佛陀以木匠做例子。好比木匠在車削及切割木頭,來做傢俱的腳。他使用車床。車床的長拉鋸比短拉鋸切出更深的口。他或其徒兒正確了知 長拉鋸或是短拉鋸; 同樣地,禪修者正確了知息長或息短。 在這例子中,車床在接觸點上切割。同樣地,禪修者的注意力要保持在氣息接觸的地方。你不應該跟隨氣息深入到裡面,或出去到大氣中。你覺知著這個部位,並且也感覺整個氣息的吸進或呼出。

完整大念住經解釋詳http://www.udaya.dhamma.org/ebook/C_DiscSTP/C_STP_DiscSum.htm

葛印卡老師簡介:

S.N 葛印卡(Goenka), 亦被廣泛地尊稱為Goenkaji(葛印卡老師),是一位聞名於世界許多國家的禪修導師。在1950年代,他從緬甸的烏巴慶老師(Sayagyi U Ba Khin)那裡學到他現在所教導的禪修方法。烏巴慶長者師承烏鐵老師(Saya Thet);烏鐵老師則師承雷迪尊者(Ledi Sayadaw);雷迪尊者則師承他的老師,如此代代溯源直自佛陀。此方法能由傳承的老師們歴時長久地保存下來,實在是殊勝非凡的成就,也因此使得修習此方法的人感恩不已。如今,在世人渴求內心安詳之際,葛印卡老師在其有生之年,已成效卓著地將此方法傳播開來。撰寫本文時,在印度和全世界已有55個內觀中心(註:本書中文譯稿完成時為113個)及許多臨時場地在舉辦內觀課程。每年吸引約四萬人參加,而且這數目還在逐年增加中。
儘管葛印卡老師富有個人魅力,而且他的教學方法極為成功,他仍然將所有的成就歸於正法的功效。他從不以上師(guru) 自居,或企圖成立教派或宗教組織。在教導時,他從不忘提到這個方法受自佛陀,經代代師傳而至於他的老師;而他在禪修中因親身獲益而對老師們生出的感激之情,是有目共睹的。同時,他不斷地強調,他不是在傳佛教或任何的「主義」;他所教的方法是普全的,適合任何宗教或哲學背景或信仰的人。
這個傳承的標準禪修課,是為期十天的住宿課程。參與的學員要在整整的十天中待在課程場地,遵守嚴格的作息時間表,他們相互之間須在前九天保持完全靜默。課程開始時,他們受持佛陀為在家人制定的五戒 : 戒除殺生,戒除偷盜,戒除妄語,戒除不正當的性行為 (在課程期間,意味著完全獨身禁慾),和戒除服用任何毒品、菸酒類。他們先從觀息法(¾nāpāna) 開始練習,即觀察自然的呼吸。在第四天,當已有了某些專注力時,他們轉而練習內觀法 (Vipassana),這是以身體的感受為工具,對整個身心的現象做有系統的觀察。在最後的一整天,他們練習 Mettā-bhāvanā,即是慈悲觀,也就是與眾生分享他們所獲得的功德。
雖然葛印卡老師來自印度家庭,他卻是生長在緬甸,並在那裡向他的老師烏巴慶長者學習到這個方法。被烏巴慶長者任命為老師之後,他於1969年因應母親的疾病離開了緬甸,並在孟買為雙親及其他的十二人傳授了一期十日課程。由於他教導的啟發和非凡的教授成果,導致更多類似課程的開辦,首先是在印度各地的非中心課程,繼之在隨後相繼崛起的中心。自1979年起,他也開始在印度以外的地區傳授課程,尤其是在斯里蘭卡、泰國、尼泊爾、法國、英國、北美洲、日本、澳洲和紐西蘭。今天在這些地區,都已有一個或多個內觀中心了。



  • 財團法人高雄縣法印精舍 (簡稱:六龜內觀中心 )

法名: Dhamma Vikasa 法邁電話:07-6881878 傳真07-6881879


地址:高雄縣六龜鄉荖濃村頂濃路100巷1之1號



  • 財團法人台灣內觀禪修基金會(簡稱: 台中內觀中心)

法名: Dhammodaya 法昇


電話:04-25814265 傳真:04-25811503


通訊處:426台中縣新社鄉郵政21號信箱


地址:台中縣新社鄉大南村中和街二段280巷35號


E-mail:dhammodaya@gmail.com


Skype : dhammodaya


http://www.udaya.dhamma.org/


*【四念住】 又名四念處。    


即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  


身念處是觀身不淨; 受念處是觀受是苦; 心念處是觀心無常; 法念處是觀法無我。  


此四念處的四種觀法都是以智慧為體,以慧觀的力量,把心安住在道法上,使之正而不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