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8

平衡的人生 ~Linda Hsu

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指出,人的生活一定要平衡,不平衡會把人徹底拖跨。他的平衡是指工作、家庭、休閒、朋友一定都要平衡發展。像他再怎麼加班,到了晚上八點半一定要回家喝一碗熱滾滾的魚丸蔬菜湯,假日常去鄉下農場割割草,讀讀書。李焜耀讀的書很豐富,讀完一本精彩的書,對他而言,等於走了一趟心靈旅行。爬玉山對他來說,也是一趟很有氧的運動。
植物會告訴人大自然的生命道理。是油畫家也是作家的席慕蓉在家中門前種了六水缸的荷花長達十幾年。
每年夏天荷花都會開,然後冬天大約十月就會開始休息。可是從去年開始,由於天候轉暖,使得荷花連冬天都不休息,繼續長小葉子,到了夏天,花就開得不好了,開得零零落落,一缸才開兩、三朵。以前天候正常時,六缸都會不斷地開。這是因為氣候反常,花的訊息就被擾亂了。
有一次她坐計程車去花市,他告訴計程車司機說,「很糟糕,我家裡的荷花亂開,開不好,冬天都不休息,所以夏天開不好。」
司機說:「是啊,你知道我們南部還有蜜蜂過勞死,因為冬天還在開花,蜜蜂只好不斷去採蜜。」
一天就只有二十四小時,究竟要如何從忙碌的工作中,營造屬於自己的心靈花園?
平衡的方法
一、檢查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哲學
以正面或負面心態來面對工作常會影響一個人快樂與否。
心理學家游乾桂指出,每個人都在尋找工作基點 -- 也就是說,做這件事開心在哪裡?有人一輩子在工作,可是因為開心好像並沒有在工作。
「絕對要避免一輩子工作,但一輩子在哭泣,」游乾桂說。所以他給現代人的座右銘是適可而止,量力而為,來日方長。
「人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也就是做得到我做,做不到就算了,」游乾桂說。為了平衡,生活中很多需要有所取捨。羅益強過去在飛利浦工作時就主張,工作人應該要給家庭合理的時間,不能用「我要工作」要周遭的人都跟他一起上班。以他本身來講,對打高爾夫就沒那麼迷,因為他很清楚他的工作已經佔據太多時間,週末再去打高爾夫,那給家庭就更少時間了。
二、要適度釋放野性
野性就是培養一個不受利害價值影響的,也就是工作以外的愛好。 席慕蓉建議人總要釋放一下野性,許多企業家開始找出一些顯學來釋放自己的野性。顯學之一是爬玉山,顯學之二是打太極導引、學瑜珈。
無論是傳統產業如 La New 董事長劉保佑、王品牛排的董事長戴勝益或是科技產業如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已開始公司全員攻頂玉山。 劉保佑發現,由於過去二、三十歲時拚命工作,到了四十歲時身體開始走下坡。五十歲體檢發現自己得胃潰瘍。四十歲時他開始找個運動健身,就是打桌球,然後爬玉山。劉保佑在汐止總部辦公室頂樓還設有球桌,不僅每天傍晚上去打一個小時,也舉辦公司內桌球比賽。再加上吃有機蔬菜,劉保佑的身體愈來愈好。他的心靈花園就在辦公室的頂樓桌球間。 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前兩年一方面到交大修習高階經營管理碩士,一方面勤練太極導引。現在他可以打得非常純熟,上課、上班時、刷牙時,他都可以扭動身軀打起太極導引。陳國榮認為這種運動可以利用零碎時間,不受場地限制,又可強身。打太極導引就是陳國榮的心靈寄託之一,可以更讓他有紀律地工作與學習。 常在法律事務所律師林秋琴身為傑出的職業婦女,她的休閒必然結合親情與健身,充分利用時間。週末她會帶著兩個女兒去游泳,也會由敦化南路走到南海路媽媽家,一方面健身,一方面與女兒聊天對話。
富邦金控共同執行長蔡明忠四年前戒煙,兩年前開始學習走樓梯,每天由一樓走到二十五樓,練到今天,到了頂樓,一點也不會氣喘。一週跑步兩次,游泳兩、三次,自然瘦了四公斤 。對飲食也較節制,多吃蔬菜水果。他形容自己過去很會「狂吃」,可吃掉一堆烤雞及一大杯冰淇淋。 有的人則採取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方式,為自己的想像力充電。像生活作家游乾桂每天中午一定抽空睡半小時午覺,或者假寐一會。此外,他每天必然抽空喝下午茶。
「柴米不可不要,琴棋非要不可,要找到一個平衡點,一定要活得像人,」游乾桂說。事實上,把自己心中最想做的興趣釋放出來,可能是個人化的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才華。
作家韓良露指出,一九八 ○年以後有很多早年需要的專科技能都已經沒人要了,工作機會就愈來愈少。「以二十一世紀對已經改變、有準備的人來說,機會愈來愈多,對沒有準備的人來說,機會則是愈來愈少了,」她說。韓良露觀察人可以從事某種經濟活動,但不一定要隸屬特定的行業。譬如文字工作者可以當國文老師,也可以編劇、寫作、當記者。年輕男生學瑜珈紓壓此外,追求興趣,必須降低自己的商業交換,以保持自由。像她就很反對消費現金卡,所以她在投資股票時,絕對不買有發行現金卡的銀行,因為這是欠缺倫理的商業手法。 六年級生對於養生,確實比較有覺醒。才三十來歲、台大資訊系博士班還沒畢業,卻已有四年創業經驗的意藍科技董事長楊立偉,在網路泡沫化後,將公司由網路搜索轉型為知識管理軟體的公司。為了化解創業的煎熬,楊立偉開始練瑜珈與氣功。
「練了之後,腦筋比較清楚,如果沒有練瑜珈早就發瘋了,」楊立偉說。他發現自去年開始,練瑜珈的男性增多,約佔瑜珈班學員的兩成。
三、選擇自己的生活與工作方式
人容易陷入生活只為工作,把辦公室做為所有生活的重心。現在有人調整成,工作是為了生活。 周正成就是先為了他要過什麼樣的生活,而選擇他的工作型態。曾經是台大醫學中心過敏免疫、類風濕研究專科總住院醫師,是台大醫學院中很有希望升為教授的周正成,選擇在幾年前主動離開台大醫學院的光環,到外面開小兒科診所,過自己要過的生活。留在台大醫院期間,周正成忙得沒有空走進兩個小孩的幼稚園。 如今,周正成固定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五點半不看診,週六晚上、週日也不看診,每年寒假、暑假固定總共休假一個月,全家出國旅遊。冬天固定到日本川端康成雪國的故鄉 ——湯澤學滑雪。每週有一個下午他固定去打乒乓球,週日晚上固定全家打網球。
「人在江山在,我決定我的生活方式,」周正成說。 除了運動休閒之外,周正成念建國中學時參加國學社,深受當時國文老師辛意雲的影響,開始持續接觸中國古籍,史學、哲學、美學,如錢穆的史學、熊十力的哲學、朱光潛的美學、蔣勳的中國美術史等。研究免疫力的周正成指出,「要調解免疫力,應該回歸正常生活。」周醫師所謂正常的生活,就是適度營養、健康的生活態度。 一般人可能不像周 醫師般幸運,可以選擇自己的工作方式,心理學家游乾桂建議,一般人即使所做的工作不是自己的志業,至少也要做到白天與黑夜要分開。也就是到了下班後的夜晚,要培養一些興趣,不要整天都嫁給了工作。
四、徹底由物質解放,追求健康與樸素,過均衡的生活
有人採取極端由物質的慾望中解放出來,戴勝益就是最好的見證。
八年前離開家族企業,全世界最大的帽子工廠三勝製帽,身無分文出來創業(跟 66個朋友借了 1億多元),曾經每個月利息支出高達 100萬元,連續開設王品牛排連鎖店、西堤牛排、陶板屋的董事長戴勝益,四年前開始完全沒有負債,憑藉的就是有紀律的生活,導引他的企業走入良性循環。 他在公子哥兒時期,曾一季花 7萬5000元請造型師幫他造型,造型師什麼也沒做,就是帶著他去買名牌昂貴的西裝(戴勝益自己付錢),再告訴他好不好看、適不適合。六年前,戴勝益在創業最艱困的時期體會到這樣追求物質的生活沒有什麼意義。於是他明列人生的三大目的是健康、快樂、成功。任何事只要與健康違背,他一定拒絕。於是他開始每天走一萬步,也送計步器給他的幹部,要他們也要日走一萬步。
同時他也開始要求自己及幹部攀登 100座 3000公尺 以上的高山;同時一個人一輩子要遊玩一百個國家(目前已去了65個國家);一年內要品嚐一百家餐廳(因為要了解同業)。
有紀律過了六年,戴勝益發現他六年前的七個毛病都不見了。膽固醇由 240降到190 ,血壓由150降到115;體重由 77公斤 ,降到 69.5公斤,痛風的毛病也消失了。
五、能夠學習、分享與助人,也是另一種均衡。
有人奉行助人為樂,台灣嬌生總經理張振亞則選擇,在健康與女性的領域上幫助人來平衡她的生活。 譬如嬌生會定期到彭婉如基金會去訓練居家照顧者的急救常識,也給予管理瓶頸的顧問諮詢。或者婦權會需要一百八十台舊電腦,張振亞就介紹美國學校要淘汰的電腦給婦權會,結果發現電腦沒有軟體,張振亞就打電話給過去嬌生的老同事台灣微軟總經理邱麗孟幫忙解決軟體問題。張振亞發現,她周圍喜歡助人的朋友都很快樂。邊旅行邊唸書的遊學,也是現代人暫時告別繁重工作的方法之一。以辦遊學團出名的飛達旅運董事長鄭惠玲就發現,二十五歲到三十五歲的人,每每利用換工作的空檔,出國去學英文。
六、人生要有閱讀與交朋友的餘裕
幾近半退休狀態的意識型態廣告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鄭松茂指出,人生到老,一定要有某種程度的餘裕。 鄭松茂每天進辦公室,但盡量放手給年輕人做。
「最重要的事,是決定自己不要做的事是什麼,」他說。鄭松茂人生最珍貴的是閱讀與朋友。譬如他喜歡同時擁有可以聊天到天亮的朋友,及可以一起出遊的朋友。 走遍大江南北,李焜耀認為台灣是一個很容易過平衡生活的好地方。開車一兩 個小時,就可以躲到山上很好的民宿,也很快可以抵達誠品書店買書。「不爽的話,還可以很快去泡個溫泉,」李焜耀說。

轉載自 Linda Hsu
http://city.udn.com/58475/2603719

沒有留言: